《非一般倾城:朝颜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一般倾城:朝颜皇后-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好笑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步步走到那大臣面前。


    这个大臣面相委琐,目光短浅,一看就是那种顽固又自以为是的老匹夫。


    “因为没有试过,所以就否定它的优异之处?这位大臣,咱们就来举个现实的例子,八百年前还是青铜器时代,那时人民认为青铜剑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而过了两百年刚出现铁器时,很多人都对铁器质疑。”


    “他们依旧坚持青铜器是最好的,不愿意承认铁器更为实用和锋利,那时第一个使用铁器的国家成为七国的霸主。到了现在所有的兵器都是铁器,敢问这位大臣你还敢说青铜剑会比铁剑锋利吗?”


    “当然是铁剑锋利!”那大臣毫不犹豫回答。


    我目光犀利盯着他,毫不留情指出他的弱点:“不过我倒是相信铁器刚出现时,你必定会一口否定铁器的好处,死死坚持青铜器是最好的。因为你害怕变革,害怕不熟悉的一切,害怕适应新的制度。”


    那大臣被我一番指责弄得脸红耳赤,他自知理亏,不再多言,退回列队中。


    “还有人有疑问吗?”我信心十足环视全场。


    “臣想问问问这庞大的考试系统,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出了考卷万一被人泄露出去,或者考官在评卷时舞弊,岂不是让那些钻营的有机可乘。”户部郎中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科举制中最大的问题是舞弊。邪不能胜正,魔高一丈,道高一丈。有舞弊的可能性存在,自然也有反舞弊的方法。”




惊艳皇后策(8)

“这个问题问得好,科举制中最大的问题是舞弊。邪不能胜正,魔高一丈,道高一丈。有舞弊的可能性存在,自然也有反舞弊的方法。”


    我开始举例说明防止舞弊的措施。


    “比如为防止考官泄露考题,我们可以在临近考试时由皇上亲自任命考官,并且年年不同,采用随任制,考试前把相关的考官召集到一处院落进行封院,使他们不能和外界接触,杜绝那些企图通过拉拢关系的试子,待考试、评卷完毕再放他们。”


    “为了防止评卷官舞弊,可以采用糊名的方式,把考生的姓名户籍等资料密封住,评卷人不知评阅的考卷是谁,自然不能偏袒,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这些远比单凭地方官员推荐人选成为官吏要公平得多。”


    户部郎中听我振振有辞的反驳,黯然退后去。


    接下来陆续有大臣上前为难,我根据自己的政史知识一一化解。


    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大臣,我觉得很累,身体累,心也累。


    辩论需要的是过硬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不被对方的气势压到,我脑袋不停运转,想出各种法子去说服这些有意刁难的人,可谓劳心劳力。


    而我这份劳心劳力,在别人却不知有无意义。


    我不由自主看向白夕煌。


    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我与群臣的辩论,不时插两句话缓和紧张的气氛,每当我把一个个上前发难的大臣打败时,他眼里就会绽放光芒,嘴边露出自豪的笑意。


    现在我看着高高在上的白夕煌,突然明白他由始至终都是一个皇者,他做着每个皇帝都会做的事。


    他聪敏有谋略,他狡诈会利用人,他的目的就是打败太后一派,并为此在所不惜,甚至当初连性命差点丢掉,他也不曾后悔过。


    为了皇座,他可以连命到不要,那么他还有什么会在乎呢!


    我也许只是一颗对他有用的棋子。




惊艳皇后策(9)

在我恍然失神时,我听到白夕煌笑吟吟道:“皇后把科举制得各种利弊说得很透彻,相信各位也有有目共睹的科举制优于察举制的事实。如果没有人提出有力的异议,朕就把官制改革定出来。”


    全场寂静,太后派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


    能质疑的地方他们都质疑过了,所有的疑问我都做了详细的回答,他们也没什么好挑剔了。


    不过——


    我眼神转向谢庭筠。


    从开始到现在,他一直缄默不言,我并不认为他会就此放过我。


    我踏上金銮殿那一刻,相信他已经把我放在了敌人的位置。


    他沉默不过是在寻找最有力的证据反驳我。


    我的猜测没有错,谢庭筠儒雅的声音适时响起。


    透着从容锋锐,像一把高举的利剑,瞬间向我砍来。


    “从皇后的描述中,这科举制确实有许多优秀的地方。但是无论科举制怎样优秀,不可掩盖的是它公平下的功利本质。考试的确可以公平选拔人才,只通过文章去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又怎能了解到这个人的品行。”


    “无论这考生他是杀人越货的马贼,还是假仁假义的小人,只要他会写文章,会讨论治国平天下之事,就有资格当官,这样选上来的人是人才还是祸害。”


    “选择官员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品行卓绝,能为民请命的好官。而察举制正是为了更好选择品德纯良的人而设立的,就这个意义上,科举制和察举制就不可同日而语。”


    谢庭筠一番铿锵有力的反击引来了太后派大臣的齐声附和。


    “右相未免太过言重,首先我声明,但凡参加科举的考生都必须记录名册,以及评定他的品行是否合格,那些明显道德败坏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即使如此,娘娘所说的科举制更看重是通过文章来选择为官者,而不是通过品德。”




惊艳皇后策(10)

“即使如此,娘娘所说的科举制更看重是通过文章来选择为官者,而不是通过品德。”


    我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笑笑:“科举确实更注重考生的处理政事能力,选择实用的官员。不过每一项改革都是利弊兼有,完全完美的政策我相信绝对不可能存在,你们必定也未曾见过。而这个科举制我不能说它完美得挑不出瑕疵,但是只要有利的方面大于弊端,那它就是有积极作用的。”


    “你说的对,所以察举制当然也有弊端,但因为小小的弊端,就把这实施几百年政策废除,难以服众。”谢庭筠紧接住我的话题反驳。


    “选择改革官制,并不是因为察举制的小小弊端,而是从适应性来说,科举制比察举制更能适应现在大秦的政治。察举制的本质是好的,就是太容易钻空子,而大秦现在更需要公正的选拔官员制度。”


    “娘娘说公正,察举制又何尝不公正,只要品德情操高尚的人都有资格当官,倡导百姓向善,这有什么不好。又凭什么说察举制不能适应大秦,这制度可是祖宗流传几百年的成果。”


    “对于察举制所提倡的德行至上,本宫也觉得这主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套句老话,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无奈的。察举制说要选择美好品德的人当官,他们具有良好的操行,当然会为国为民做实事。”


    我觉得时机差不多,开始强势反击:“敢问右相一句,利用察举制选上来的人,真的符合德行标准吗?察举制很好,但是落实的效果并不好,只能说流于形式。现在很多选上的官员,选择的依据不是品行,而是他跟举荐他的长官的关系有多好。”


    “像普通百姓难道就没有高风亮节的好人?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被选为重要的官员,因为他们既没有钱财贿赂举荐人,也没有手握重权的亲戚可以走裙带。这就是察举制最大的弊端,举荐人本身就不公正、品行也不过关,他们选择的人会是贤良的人?”




惊艳皇后策(12) 

“察举制已经变成了官员们互相提拔自己亲属的机器,所以才会导致现在大秦官僚机构繁冗,官员不办实事整天想着钻营。”


    谢庭筠因我的话变了脸色,他沉默良久,冷静道:“皇后娘娘,你质疑选上来的官员品行不过关,那只是你一个的猜测,拿个人的猜测来当证据,未免太儿戏。”


    “谢庭筠,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有傲骨的男人,没想到你也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个官场已经浑浊得找不到一滴清水,到底选上来的官员品德如何,相信你比我知道更清楚。在场的官员都是打滚官场不少日子,深谙官场黑暗,或许我指责你们,你们会矢口否认。”


    “所以我有个不情之请,请问哪位官员敢拿自己以及全家人的性命来立誓,证明自己是因为德行合格而被选为官员,并且在任期间没有做过什么有违道德的事。”


    我这句尖锐的话一出,顿时全场寂静,大臣都用难以置信眼光看我,既愤怒又无法辩驳。


    “娘娘,现在是讨论政事,你让大臣发毒誓,这种事太儿戏,你不能因为道理讲不服人,就用这种方法为难人。”尚书令慕容夫人皱紧眉。


    我冷笑,鄙夷看着惺惺作态的慕容夫人:“这办法是儿戏了点,不过胜在最能对付伪君子,他们再虚伪也不敢拿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发誓。”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你们对自己品德有信心,为何连一个毒誓也不敢发,右相不相信他置身的官场黑暗,我也没法一一去调查官员的品行,只能用这种方法向他证明。那么现在请敢发誓的大臣出来。”


    我的话说完,有几位大臣毫不犹豫出列发誓,而其它大部分大臣愤慨怒视着我,却没有胆量发誓。


    我看着寥寥数人发誓,心里也感到无限失望。


    “右相看清楚了吗?这就是察举制的后果,大家深信能选出贤良人的察举制带来的恶果,连你们自己都不敢担保自己的品德合格,你们还有什么资格说察举制好?”


    事实摆在眼前,无论谢庭筠怎么舌灿莲花,对这种事实也无法反驳,所以他很识趣沉默了。


    ………………………………………………

    今天更新完毕




坦诚(1)

事实摆在眼前,无论谢庭筠怎么舌灿莲花,对这种事实也无法反驳,所以他很识趣沉默了。


    白夕煌沉脸一拍案:“看来官僚改革势必要进行,我大秦朝廷百官居然都是些连自己也无法肯定自己的人,朕不想再看到这样荒唐的场景。”


    …………………………………………………………………………


    “娘娘请留步,关于改革官制的事,还请和我们一同商量细节。”


    百官散朝后,我刚想离开大殿,回到我的凤藻宫休息,左相冯邺趋步赶上来,请求我随他去上书房继续研究实施科举制的方案。


    我那时刚面对完百官的挑衅,精神疲倦得很,恨不得马上钻到被窝里痛快大睡一觉。


    但是左相那真诚恳求的目光,让我迟疑,这样一个老人家求我,再为难我也没办法拒绝。


    “各位,老夫把皇后请过来和我们共同商议政事,这是大家的荣幸。”冯邺首先郑重其事把我捧一番。


    白夕煌笑容里溢满自豪的光彩,拉过我的手,站在他身边:“今天全赖皇后出来对战太后党,用机智和口才将他们说得心服口服,改革的事宜才得以顺利进行,皇后今次功不可没。”


    我侧头淡淡瞥他,再看着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纯粹的恋人间的体贴,还是一种帝皇对棋子的赞许。


    我心里悠悠叹气,或许我想太多了,太在意结果到头伤到的只有自己,我要看开些。


    刚才我在大殿上一战太后派的光辉战绩,是众位臣子有目共睹,而且也算为白夕煌立了大功。


    所以白夕煌的一派的大臣对我刮目相看,一个个上前恭谨行礼,赞不绝口。


    什么英雄出少年,皇后是巾帼英雄,辩才好把太后派骂得狗血淋头……总之能说出口的赞美,都被他们轮番说了一遍。


    我只好谦虚道:“不敢不敢,朝颜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了,今日能力压太后党,靠的是各位一同努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讨论改革的具体事宜吧。”




坦诚(2)

我趁机挣开白夕煌的手,直接走到大臣中。


    即使我没回头,也能感到白夕煌炽热的目光如芒刺背。


    于是冯邺开始主持讨论该如何实施各项改革,把具体的条目分配给众位大臣进行核定、修改,统筹成一份详尽周全的改革文书。


    而我的作用就是在一些措施上加上自己的想法,完善细节上的东西。


    讨论一直至夜里,因为宫门要关闭,大臣们才满目疲倦纷纷告退回去。


    见大家走,我当然也想跟着他们一起离开。


    我才走到门边,左相对我笑笑,把我按在原地:“皇后留下陪陪主上吧,主上近日诸事烦心,精神疲倦,正需要皇后的安慰。”


    我尴尬:“你也知道他心烦,我这去安慰他不是撞在枪头上,连我也遭殃。”


    而且我自己也累得要死,哪里还有精力去面对他。我们现在疏离的光景,碰在一起难免要吵架伤心,相见不如不见。


    冯邺拍拍我肩膀,语重心长劝慰:“怎么会,主上对皇后情深意笃,我跟随皇上多年,不敢说有多了解皇上的性子,但是老夫自认还能看得出他对皇后的深情。近来也听了宫里流传些闲言闲语,你似乎恼了皇上,怪不得皇上这段时间经常神不守舍。”


    “皇后应该知道皇上是那种泰山崩于眼前也从容淡定的人,有关你的事上,他却无法保持淡定,请你务必相信皇上对你的感情。”


    “左相,你不明白我们之间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复杂多了。”


    那不是有感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其中涉及太多的利益交错,感情反而变得无足轻重。


    “呵呵,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也管不了。不过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你一些建议,患难夫妻才更能长久,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感情,很难沉淀为真挚的感情。你们都太年轻气盛,不懂得互相忍让和妥协,只有历经痛苦后,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