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可秀“嗤”的一声笑了出来。
***
凤翔府的暮春比起临安府少了几分暖意,夜里清凉如水。
今夜十五,天空一轮圆月,月光溶溶,映出池边梨花如雪。
雷枫抱膝坐在莲池上的木廊里,脚上没有穿鞋,只着了白麻袜。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穿鞋,阿娘就在所有的屋子里都铺了木板,花园里修了木亭,池子里搭了木廊……我一个夏天都赤着脚,在池上跑来跑去,玩水,划船,摘荷花,采菱角……只要我喜欢去的地方,阿娘都会让人搭木廊,下雨天也能脱了鞋乱跑。阿娘从来不拘着我。”
“她总说,喜欢就去啊。小孩儿,就是要跑来跑去的,像天空的小鸟、水中的鱼儿一样,自由快活才好。”雷枫仰起头,眼中有泪光点点,映着天上的月,晶莹如珠子般,仿佛随时要滚落下来。
“阿娘说,她小时候也是这般快活,看见好玩的,听说好玩的,都要去看一看,玩一玩,然后画下来,送给她的姊姊。阿娘说,她有个很聪明很聪明的姊姊,每天都要看很多很多的书。阿娘说,最讨厌舅舅了,老是抢她的画,还抢她的姊姊。不过,她闯祸后,他很有义气地给她背了黑锅,她就决定原谅他了。大不了,以后给姊姊送画,也写上‘最爱姊姊的弟弟送’。……”
雷枫含着眼泪轻轻笑了起来,“阿娘说,姨母和舅舅家住得太远太远,远得坐了车、还要坐船,说等我的身子好了,就带我去江南,去见姨母和舅舅家的姊姊哥哥们。阿娘说,姨母家有一个很温柔的大姊姊,有一个骄傲得像孔雀的大哥哥,有一个聪明得像姨母的小姊姊。阿娘说,舅舅家的哥哥最好顽,偷了舅舅的酒喝,醉得差点将屋子烧了……阿娘说,我一定会喜欢他们。那时我就想啊,姨母到底什么样呢?舅舅到底什么样呢?那几个哥哥姊姊又什么样呢?……真想早点见她们啊!真想早点好起来啊!……”
“可是,阿娘去了。”雷枫的眼泪滚了出来。
泪水如珠滚落,大颗大颗地跌落。
唐青衣用力拥住她。
“我伤心得昏了过去,醒来后,已经在去青谷的马车上。震叔说,我伤心过度,又伤了神,引发体内的毒,必须找萧神医医治。后来,萧伯伯治好了我的毒,我回来问爹爹,姨母来了吗?舅舅来了吗?表哥、表姊姊们来了吗?爹爹说,姨母家和舅舅家也被仇家暗害了,没剩下一个人……我伤心了好久。心想,世上只有我和爹爹了。”
她的眼泪涌流如泉,“却原来,爹爹都是骗人的。”
她的阿娘不是被晋云连环十七坞下毒害死,她的姨母和舅舅家也没有被晋云连环十七坞杀死!
“青衣,我是不是很傻!”
她放声大哭起来,尽情地大哭,尽情地流泪。
唐青衣却暗底松了一口气,自从雷枫昨日看了雷雨荼递交的雷动遗信后,她就一直安静地不正常,如今极痛之下大哭出来,情绪总算是得到渲泄了。
纵然这般想着,唐青衣仍觉心中揪痛,仿佛看见当年那个被师父和父亲欺骗、背叛的自己,不由双臂紧紧拥着她,一遍遍道:“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我在你身边,一直在,永远在。永远都不会骗你……”想起隐瞒雷枫一个月的事,心中又揪了下,“以后再也不瞒你了,再也不……”
雷枫却似乎根本没有听见他说话,在他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直到嗓子都哭哑了,两只眼睛也红肿得生痛。她觉得心里很空,就像张开了一个虚空的洞,一旦安静下来就会被吞噬进去。
她不停地说话,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排斥那种无边的虚空。
她说:“我真后悔啊,小时候太记着玩,总没耐心听阿娘说话……”不然,也不至于连姨母是谁、舅舅是谁都不知道,被父亲立的墓碑上的姓名给骗过。
她不知道她的“阿浅姊姊”就是那位有名的雪山神剑的妻子名浅裳;她不知道她的“阿方哥哥”就是她曾经大为不耻的——“迷恋楼妓而被父亲打断腿逐出家门”的名清方;她不知道她的“阿秀姊姊”就是她仰慕喜欢的名花流少主、红。袖公子名可秀;她不知道舅舅家的“阿越哥哥”就是她曾经笑称“花蝴蝶”的花间剑客花越之……她有,太多太多的不知道!
雷枫已经哭不出来了,她的眼睛干涩得刺痛。
她轻轻推开唐青衣,站了起来,穿着白麻袜的脚踩着木廊,“青衣,不要阻我。”她说。
张开手臂,跃进了池里。
莲池“咚”的一声,溅起好大一团水花。
冰凉的池水很快淹没了她。
唐青衣握着拳,一脸担心、紧张又无奈地看着没有人影的池面,嘴唇抿得几乎成了一条直线,对雷动的怨怼到了极点!
许久,“哗啦”一声,雷枫从水中窜出来,一身是水地立在木廊上。她猛然一拳击下,小小的拳头击在木板上,剧响一声断裂。唐青衣踩着浮木立在池上,看着她一拳一拳地将雷动给她修的这个莲池打得一片狼籍,漂亮的水榭和池上飞廊化成了一块块的碎木。
雷枫踩着水上了岸。
岸边的梨树花如雪。
她一拳一拳地击下去。
梨树一棵一棵地倒地。
满树的梨花震颤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凄清的花雪,将她包围在其中。
唐青衣的心口狠狠地痛了起来。
却静静地,无声地,跟随在她的身后。
……
***
“主上。”朱砂足下无声地进入睿思殿。
一身白麻深衣的大周新帝正在批奏札,头也不抬地问:“何事?”
朱砂迟疑了一下,道:“公主将鸣枫院砸了。”
鸣枫院是昭和帝生前修的一座庭院,依山而立,衬着满山红枫,十分秀丽。他曾跟随主上去过一次,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木廊,几乎从主屋到园子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通达。
柴赟的朱笔停住了,他抬起头,眼里有淡淡的哀色,“她喜欢,就砸吧。——吩咐车辂院,派车马接公主一家到霜林院安歇。”
霜林院,是雷霜在京中的一座别院。
她再怎么愤怒痛楚,也不会砸了雷霜的院子。
朱砂应声去安排。
柴赟唇边逸出无声的叹息。
***
雷枫折腾了一宿,终于疲累倒地。
唐青衣在她倒下的刹那,稳稳地接住她。
她醒来时,已经是次日的晚霞满天。
她立在霜林院的剑林里,这是雷霜以前练剑的地方,竖立了一根又一根的石柱,仿佛石林一般。每根石柱上都有驳杂的剑痕,有些只剩了半截残柱。
她立在最高的那根石柱上,看着天边的晚霞,看了很久很久,说:“你知道凤鸣岐山吗?”
唐青衣说:“知道。”
“凤鸣岐山”是关于武王伐纣的故事,因周文王的德政,凤凰感受到西岐的德行之风,不远万里飞到附近的山上栖息,从此那山便叫凤凰山,西岐也叫岐山,成了周室肇基之地。
而岐山,即凤翔府辖下。
雷动定京凤翔府,绝非一时偶然。
十年前,就有复周的打算吗?
或者说,从更早的时候开始。
唐青衣想到的这些,自然是雷枫心里想到的。
“我恨王朝霸业!”她说。
唐青衣说:“嗯。”
“我不做公主!”她说。
唐青衣道:“好。”
“我为爹爹服孝三年。”她说。
唐青衣道:“好。”
三年后,她不再姓雷!
“家主,女君,”唐青衣的近随唐历在剑林外扬声禀道,“宋廷使臣、翰林国学院学士苏云卿前来拜访。”
雷枫霍然回头。
苏澹,苏云卿!
——姨母的弟子!
***
暮春很快过去,对赵构来说,却每日都是煎熬。他在寝殿里躺了半个月,寒冷才去,不用再升炭炉。
但季安说热邪才去大半,还要调理十五日才能出殿理事。
宰执们也恳切要求皇帝安心养疾——经由通进司、进奏院呈禀皇帝御前的奏札都按封题移交政事堂和枢密院处置,不让皇帝劳心。
这让赵构气得又吐了一口血。
但宰执们每日都要入福宁殿请安,御榻前禀报朝政大事,赵构不能说他们欺瞒圣听。
只不过,禀报的大事都是顺利进展的,至于那些烦心事,就暂时不要烦扰陛下了。
就连范宗尹被召问起时,都支支吾吾,怕有些事把皇帝气个好歹了,这罪他可担不起啊。
皇城司成了赵构唯一的耳目。
三月二十七,陈宥禀报说,前往北周的使团已经启程回宋,宋王携王妃家族及金国幸存归回的宗室随使团归宋,同行的还有不愿事周的宋臣及家人等。
赵构心里暗恨。
但经冯益背叛逃宫一事后,他对皇城司就不再全然信任,暗杀赵谌之事自然也不敢轻托出去——事机泄露,后果严重。
赵构对冯益更恨得切齿。
而皇城司迟迟未能搜出冯益二人,这让赵构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严重,夜里常因噩梦惊醒——季安只能再辅入安神的药剂。
而直到宋王赵谌一行抵达临安京城,赵构的身子也未能痊愈到可以亲临宫宴——只在御榻前接见了他这位侄子——便由韦太后代表皇帝,在文德殿设宫宴,宗亲勋贵百官庆贺宋王归朝。
卫希颜委托李邴,在宴上转达了她的问候。
赵谌站起身,神容恳切道:“想起当年最后一日见到国师,是在宫中辞行,前往黄河赴战,英风颜容,犹在心中。惜憾国师持服中,不能往见。”说着,眼中似中泪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坐在他上首的宁王赵桓也落下泪来。
从金国回来的宗亲想起昔日富贵生活,也不由落下泪来。
殿上一时戚戚。
知大宗正事赶紧起身敬酒圆场,跟着又上了歌舞,气氛重又欢跃起来。
但私底下,宗亲大臣们都记住了宴上这一节,很多人暗里忖度着宁王、宋王父子与卫国师之间是否还存着“君臣故旧”。
一些人已经转起了小心思。
作者有话要说:咳,某又勤奋了一下~
☆、枢密之任
卫希颜虽然丁忧不在朝,但任何人都不敢忽视这位看似去职、实则仍然牢牢影响着枢密院、陆海军队和地方军队的国师太师。若论两朝恩遇之重;靖康帝对卫希颜的恩遇犹胜当今天子。
宣和年间卫希颜是以医擢于御内;与朝官是两个阶层;而赵桓为帝后便赐其进士出身;从医职官进入文官资,不久即超擢入省为辅相,全然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其际遇之高、升擢之快可谓前所未有;至卫希颜“殉国”;赵桓对其追遇之隆更胜所有文武之臣,不仅定谥文臣第一列次的以“文”字起头的谥号;谥“文刚”,并追赠三公最高之太师;追封秦国公,若非宰执御史谏官激烈反对就要追封秦王了,赵桓却又因愧疚追加了四个节度使,集文武殊遇于一身。而在建炎朝,虽有国师枢密使之擢,但那已经是在卫希颜灭杀萧翊之后,建立在其超卓声望之上,比起靖康朝的际遇,其份量就有些差别了。
虽然宁王北狩归来不太可能复位,但这份“香火情”却是可以承给宋王的,加之天子无嗣,若论血统,宋王可是比宫中那两位小皇子有资格多了。
何况,这不是还没立太子么?
一切皆有可能。
大殿上觥筹交错,人心浮动,宰执们的心思却很定,当今天子才三十出头,至少还能在位十年二十年,那时小皇子也长大了,贤愚自能分晓,而宋王的心性也能看得清楚,何必现在就妄动心思?
可惜,躺在福宁殿寝榻上的赵构没有读心术,帝王的疑心病加上病中的疑神疑鬼让他领会不了宰执们的心思,在宴散后康履回禀宴上之事后,猜忌和恐惧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的判断,身上的冷意仿佛瞬间让他回到了最寒冷的那一刻。
朕不能再病下去!
赵构攥着锦被冷笑一声。这般病下去没准就会传出“天子病重”的风言风语,那时再来个有异心的,只怕不病重也得成为病重了。
他一夜难安,次日早晨便召进季安,声音严峻不容质疑,“四月初五,朕要临朝!”
季安拱袖揖礼,一副踌躇为难之态,“陛下热邪未尽,宜忌怒忌思,内元精虚,宜静养调本,若下猛药,反损了根本,于圣体寿祚无益。”
皇帝面色腊黄,腿脚虚软,就像病入沉疴,这是热邪方去需要调元固本,但皇帝急着升朝,就要多用温补之药,让皇帝恢复气力精神,但这等于是给才刚退去的热邪又燃了一把火,事后又得大用清凉之药,这般来回冰火煎熬身体,后期调补起来可就更难了。
季安细细将这番道理说给了皇帝听。
但赵构的主意已定,他只得按皇帝的意思调整方子开药。
过了两日就是四月初五。
这日是垂拱殿的常朝,在宰执及诸大臣的惊讶中,赵构临朝升殿,步伐有力,声音宏亮,面色透着红,看起来是圣体大安了。
散朝后,宰执们立即传季安询问天子病情。季安如实禀报。宰执们面面相觑,虽然知道皇帝此举于圣体无益,但若进谏阻止只怕会被皇帝疑心为居心叵测。也罢,如今正值敏感时期,皇帝想折腾就折腾吧,反正折腾的是他自个,不是朝政。范宗尹倒是真个关心皇帝身体,但这番景况下,多说反而会遭皇帝疑忌,便也闷声不吭,做那闭嘴葫芦了。
当日下午,赵构又召见赵谌,抚慰勉励了一番。
次日,朝廷下制旨,改封宋国王赵谌为齐国王,宁国王赵桓为燕国王。
齐、燕都是大国,从封王等次上来讲是上升了。而且国号不封王,柴鉊可以封赵谌为宋王,赵构却必须改过来。但封为齐王,难免让人想到“修身齐家治国”之“齐家”,这是警喻吗?而燕王的封号同样让人意会,燕国之地曾为金国之域,封曾经北狩的靖康皇帝为燕国王,这是雪耻呢还是让人记耻呢?
颁下制旨的次日,赵构又在宫中设家宴,宴请新封的燕王、齐王及金国归来的近亲宗室。席上皇帝谈笑风生,频频举酒,显得十分健旺,又让两个小皇子给叔祖伯叔们敬酒,又表赞两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