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皇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嗜血的皇冠-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No。3 谁家天意】

建武二年(公元二十六年),越帯と喂缶倏そ倒锸觥9锸銮步温鱼现邢陆荩萁兀挥殖昧跫魏脱俞鸩⒅剩步畹は『褐小4哟耍嬷萑常ê褐锌ぁ⑽涠伎ぁ⒐愫嚎ぁ⑹窨ぁ㈥ぁ⒃綆‘郡、牂柯郡)尽为公孙述所有。

公孙述新帝登基,锐气奋发,会聚兵甲数十万人,大作营垒,操练车骑,讲习战射,积粮汉中,筑宫南郑。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建制水师。

西汉之时,以京师长安为中心,设司隶校尉部,置京兆尹。公孙述虽然只占据益州一地,但却时刻不忘胸怀天下,弄得他好像已经统一中国似的,也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又把天下州牧、郡守的印章统统提前刻好,只等到时发放;公卿百官之位也都虚设齐备,他日论功行赏。

关中豪杰吕鲔等人,拥众皆在万数以上,一心想要货于帝王家,卖个高价,见天下群雄争霸,而公孙述实力最强,于是前往投奔,公孙述皆拜为将军。

公孙述使将军李育、程乌领军数万,与吕鲔等人合兵,试图夺取关中,与冯异、隗嚣联军交战,前后两年有余,连战连败,无法再在关中立足,只得撤回汉中,改以守势为主。

而在水路,公孙述同样尝到败绩。公孙述遣田戎率水师沿长江而下,企图袭取荆州诸郡,遭遇岑彭的顽强阻击,大败而归。

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公孙述也蔫了下来,当初的锐气也变为暮气,开始不思进取。

拼刀枪弓弩,公孙述不是刘秀的对手。拼地望,公孙述同样也不是对手。刘秀建都洛阳,而洛阳为千年古都,华夏正统所在。公孙述建都成都,成都虽然富庶,但却偏安一隅,从来没有出过皇帝,作为首都,对于中原毫无感召力。如果将中国比作一个城市,洛阳是市中心,而成都最多只能算是远郊区。

但在另外一个战场,公孙述却有把握将刘秀击倒在地,久久不能爬起。而这个战场,并非诉诸武力,也并非诉诸地望,而是诉诸天意。他要向天下人证明,刘秀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只有他公孙述才是上天选中的真命天子。

公孙述向中原派发了无数传单,煽风点火,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宣传战。传单上对谶书广征博引,列举出众多他称帝的证据:

谶书录运法》说:“废昌帝,立公孙。”谶书括地象》说:“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都是在说公孙称帝,而这里的公孙,指的当然就是他公孙述。

谶书援神契》说:“西太守,乙卯金。”乙,斩断也。卯金,劉(刘)也。他公孙述最初就是西方的蜀郡太守,所以注定要由他来斩断刘氏,君临天下。

谶书又说:“孔子作春秋》,为赤制作,断十二公。”汉为火德,颜色崇尚赤色,所以赤就是指汉朝,从汉高祖到汉平帝(包括吕后在内),正好传了十二主,可见汉朝的历数已经用完,刘氏气数已尽。刘秀虽然有赤伏符》,照样无济于事,因为孔子的话,断然不会有错。

而且,他公孙述的掌纹上,生有“公孙帝”三个字,这更是确凿无疑的天意(而事实是:“公孙帝”三字是他自己拿刀刻到手上去的,诚可谓下了血本)。

汉为火德,王莽为土德,火生土,所以王莽继汉。而他公孙述为金德,土生金,所以理当由他继承王莽,统治天下。而金德崇尚白色,所以他便是无可争议的白帝(著名的白帝城,即公孙述所建,其名字也由此而来)。

那时的人,普遍迷信谶书,读了公孙述的传单,宁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于是人心动摇,真觉得公孙述就是真命天子,进而便怀疑起刘秀来,以为刘秀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拳头大一些的军阀。

刘秀见了公孙述的传单,一身冷汗。这哪里是传单,分明是公孙述向他下的战书。

想当初,刘秀部下诸将先后数次劝他称帝,都被他拒绝,直到强华向他献上谶书赤伏符》,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卯金修德为天子”,他这才欣然同意称帝。可以说,谶书的预言,便是他帝位合法性的根基。

而如今,公孙述引用谶书,对他发起了最为强烈的指控,指出他所依赖的赤伏符》完全错误,从而彻底否认了他称帝的合法性。在真正的战场上,刘秀可以一再退让,乃至于屡吃败仗,这都没关系,但在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却绝对不能输,也根本输不起,一旦他输了,那就证明他只是一个赝品皇帝,从而招致天下人的怀疑和抛弃。

兵马尚未正式交锋,而在他和公孙述之间,势必先有一场论战。

放在现在,这事很简单,两人直接上电视,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公开辩论一场,谁对谁错,立见分晓。而在当时,刘秀却只能鸿雁传书,对公孙述一条条进行反驳:

“废昌帝,立公孙。”说的是霍光废昌邑王,立汉宣帝。所谓公孙,是指汉宣帝刘病己,和你没有丝毫关系(汉昭帝元凤三年,上林苑中一棵枯死倒地的大柳树,忽然有一天自己站起,复活过来,重新长出叶子。虫子吃其树叶,在树叶上吃出五个空心字——“公孙病己立”。宣帝名病己,称皇孙,其后果然继昭帝之后称帝)。

“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说的是黄帝,黄帝号轩辕,姓公孙,同样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西太守,乙卯金。”说的是高祖刘邦,指高祖于乙未年登基称帝。

谶书说:“汉家九百二十岁,以蒙孙亡,受以丞相,其名当涂高。”你是当涂高吗?既然不是,你凭什么代汉?而且汉朝有九百二十年的运数,现在才过了二百余年,还将有七百年的江山,你就且等着吧!

你又拿掌纹说事,谁不知道那是你自己刻出来的?王莽伪造符命,你也跟着他造假,学什么不好,你偏要学王莽,你难道没看见王莽的下场?

你不是我的贼臣乱子,只是你身边的人希求富贵,这才蛊惑你称帝,所以我并不怪你。你已经上了年纪,来日无多,妻子又弱小,要早作决断,迷途知返,以免日后追悔莫及。天下神器,不可力争,你可得仔细想想清楚。

书末,刘秀大笔一挥,署名“公孙皇帝”。又将此书抄录数百千份,传播于国中,以辟谣言,正视听。

刘秀和公孙述的这一场辩论,在今天看来,或许颇为可笑,所谓的谶书,大抵是一种封建迷信,不足为训,而这两个人却一本正经地奉为真理,各自在谶书中熟练地寻章摘句,力求驳倒对方,占据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从而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加根正苗红,更加有资格代表天意。

在当时全民狂热地迷信谶书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这场辩论无疑是极其严肃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感觉其可笑之时,却又不免觉得凄凉。我们往往并不能真的以史为鉴,相似的一幕仍会重复上演,究其原因,或许迷信的对象已然不同,而迷信本身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

公孙述接到刘秀之书,无心作答,只是黯然神伤,他知道,他又输了一仗。

【No。4 择帅】

刘秀称帝之时,年仅三十岁,如饥似渴。公孙述称帝之时,却是年近花甲,日之将暮。人一旦上了年纪,心态难免保守,在几次军事尝试均告失败之后,公孙述很快便萧条下来,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既然去日无多,不如索性偏安蜀地,享受天子之乐。

公孙述谙熟皇室制度,称帝之后,出入法驾,鸾旗旄骑,陈置陛戟,皇帝派头十足。然而办起事来,却依然是一副做清水县县长时的小吏嘴脸,察于细节,苛刻深究,擅用诛杀。又性喜折腾,动辄便给郡县和官职胡乱改名,废铜钱,铸铁钱,货币不行,百姓苦之。

公孙述立两个儿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群臣上谏阻止,道:“成败尚未可知,戎士暴露而先王爱子,示无大志也!”公孙述不听。朝中大权,也都掌握在公孙述家族手中,外姓不得重用,由此大臣皆怨。

公孙述做了九年的安乐天子,到了建武九年,隗嚣败亡,公孙述这才如梦方醒,寒意陡起。不知不觉之间,他竟然已经成了刘秀在这世上唯一的敌人。和刘秀争夺天下已经不现实,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公孙述于是拜隗嚣降将王元为将军,与领军环安拒守河池,防守关中方向的进攻。又命翼江王田戎、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汎率数万人下江关,攻拔夷道、夷陵,据守荆门、虎牙,防止汉军从水路入蜀。

而在刘秀这边,隗嚣一死,便迅速开始了进攻蜀国的部署。

关中大军,以来歙为主帅,冯异、祭遵、耿弇、盖延、马成、刘尚等人为辅。

刘秀任命来歙为主帅,显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关中战区,名将荟萃,堪称全明星阵容。尤其是冯异、祭遵、耿弇、盖延四人,此前都是威震一方的帅才——冯异为关中战区主帅,剿灭赤眉军,平定三辅;祭遵为河北战区主帅,讨灭彭宠;耿弇为青徐战区主帅,讨灭张步;盖延为东方战区主帅,讨灭刘永。

以前敌人多,冯异等人都有机会独当一面,现在敌人只剩下一个公孙述,所谓僧多粥少,大家只能挤在一块扎堆。

文人相轻,武将亦然。冯异四人当中,每个人都有资格担任主帅,这也就意味着,不管刘秀选谁担任主帅,其余三人都未必肯服。

要想镇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将领,保证大军不起内讧,指挥如意,除了刘秀亲自督阵之外,数来数去,也就只有来歙最为适合。

和诸将相比,来歙投奔刘秀的时间相对要晚了许多,但却隐然有后来居上之势,尤其是略阳一战,来歙以两千壮士毁掉了隗嚣的整条陇山防线,立下平陇之战的头功,诸将无不心服口服。况且,来歙又是刘秀的亲表兄,平时连刘秀都敬他三分,以来歙为关中主帅,诸将自然无话可讲。

来歙就任主帅之后,一面继续清剿隗嚣余党,拜马援为陇西太守,安抚陇西、天水二郡,以解除日后伐蜀的后顾之忧;一面增选兵马,储积资粮,在汧县积谷六万斛,进讨金城羌族,又斩首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公孙述已经孤立无援,巴蜀的面积又只占帝国的九分之一,兵马未动,胜负已分,消灭公孙述,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尽管如此,刘秀仍然是尽遣名将上阵,意思很明显,这是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打完公孙述之后,将再无大仗可打,起用这些名将,就是要往他们的功劳簿上送分,给其军旅生涯一个完美的谢幕,然后直接保送进历史的名人堂,也算是对他们多年战功的一种犒赏。

然而,尽管刘秀有心成全,两位名将却已过早凋零,来不及享受在功劳簿上继续刷分的福分。

先是征虏大将军祭遵病死于军中。祭遵为刘秀早年嫡系,一直追随刘秀左右,刘秀听闻祭遵之死,悲痛不已。祭遵丧车行至河南,刘秀身着素服,亲往接丧,望哭哀恸;丧车入洛阳城,刘秀又在城门亲迎,涕泣如雨;丧礼完毕之后,刘秀又亲自拜祭,祠以太牢;下葬之时,刘秀亲往送葬;下葬完毕,刘秀又亲自上坟凭吊。前后五次亲临,哀荣无人能及。

刘秀追思祭遵,每当朝会,常喟叹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有像祭遵这样忧国奉公的好大臣啊。”群臣听了,心里都不是滋味,合着你刘秀的言外之意,我们这些大臣,就不忧国奉公了?

刘秀念叨祭遵,没完没了,卫尉铫期硬着头皮劝谏道:“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怀惭惧。”意思是说,祭遵死了,你哀悼也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老拿祭遵说事,我们这些活着的大臣,还要继续做人,继续讨生活的呀。刘秀这才不再提起祭遵。

建武十年,冯异也病死于军中。相比祭遵而言,冯异和刘秀的关系更加亲密,然而有了铫期的劝谏在先,刘秀这次的表现便克制了许多,葬礼事宜,一切皆按列侯礼仪。

日后云台二十八将,冯异排名第七,以冯异的功勋,这个排名明显有些偏低。倘若冯异不曾早逝,有机会参与灭蜀之战,其功臣排名,必当杀进三甲无疑。

再说荆州战区这边,一开始则是双主帅制——吴汉和岑彭皆为主帅。吴汉官居大司马,在所有武将中级别最高,担任主帅自然不成问题。然而岑彭却也不容小觑,岑彭官居征南大将军(约略相当于南方总司令),是刘秀麾下仅有的两位建方面之号的战将之一(另一位则为征西大将军冯异),完全有资格和吴汉分庭抗礼。

公孙述遣田戎、任满据守荆门、虎牙,吴汉和岑彭数次出击,皆无功而返。岑彭深知,要想攻破荆门天险,光靠步兵和骑兵远远不够,必须再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于是造战船数千艘,又从桂阳、零陵、长沙三郡调集船夫万余人,日夜操练。

吴汉和岑彭两人资历相当,战功相当,免不了明争暗斗,都想独揽荆州战区的指挥大权。吴汉是靠步兵和骑兵起家的,见岑彭日夜训练水军,心中大不以为然,这万余名船夫,只会划船,又不能上阵杀敌,养着他们非但无用,而且每天还要白白消耗大量粮食,于是下令解散船夫,各回原籍。

岑彭闻讯大怒,道:“欲破蜀兵,这些船夫断不可少。”向吴汉据理力争。吴汉也毫不示弱,说什么也不肯收回成命。

两人争执不下,谁也不肯服谁,最后只能上书刘秀,请刘秀裁决。两虎相争,刘秀却并不当和事佬,回书毫不客气,道:“大司马吴汉惯用步骑,不懂水战,荆门之事,由征南大将军岑彭做主。”

刘秀金口一开,主帅之争尘埃落定,荆州战区的最高指挥权归于岑彭一人。吴汉虽然贵为大司马,从此也只得屈居于岑彭之下。

【No。5 江战】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来歙统帅的关中大军才是灭蜀之战的当然主力,从关中出发,取道天水,入汉中,进而攻蜀,一路陆上坦途,既稳妥又便捷。至于岑彭统帅的荆州大军,则主要起牵制作用,摆出一副逆长江而上,进攻蜀国的姿态,吸引公孙述分兵来守。

在此前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走长江水路伐蜀的先例,原因很简单,没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