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的心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第九节 自然美,永恒的美
小时侯,听爷爷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座山庄,那里森林葱郁,河水清澈,鸟语花香,人们活得非(…提供下载…)常快乐。后来,有一个人来到这儿,对当地人们说:“你们拥有巨大的财富。”人们高兴极了,以为这儿埋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于是,他们开始砍倒树木寻找黄金。一年后,那人又来了,人们因为没有找到财宝而质问那人。那人叹口气说:“我说的财富就是你们原来拥有的那优美宜人的环境。”人们听后难过极了,因为现在这里的气候很差,也很少有鸟儿光顾。
当时,我并没有听懂这个故事。我也不认为村民们破坏了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是不对的,反而责怪那外来者诱导人们的思想。现在想想,村民们真的是大错特错了。美丽的大自然,是无穷的财富,这是人人都可以意识到的,外来者只不过是提醒村民村要好好珍惜它罢了。
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鱼游浅底,百花争艳,这都是大自然和谐的美。事物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不管是兴还是衰,它都是美丽的。即便如一现的昙花,它开的时候是那么令人惊赞,然而它凋谢时也是那么地轰轰烈烈,令人敬佩。大自然自身的美,也许就是一种魅力无限的美吧!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一曲《我的中国心》感动了多少国人的心。然而,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美丽的长江黄河变得浑黄污浊,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导者,可以让大自然变得更加和谐统一,也可以破坏大自然。近些年来,人们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大自然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许多名贵的花草和珍稀的动物濒临灭绝。幸运的是,人们现在已意识到了大自然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因而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大自然保护区。然而,人们为此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倘使人们尊重大自然,人们就可以节约更多的金钱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依赖的家。我们对它进行攻击和破坏等于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当好好地珍惜它,爱护它。
自然美,神圣的美,让我们共同来保护它!
让自然美变得圣洁和永恒吧!
第十节 可靠不可靠
人类是一种讲究理智与感情的动物,在认知事物时,人们总是期望在两者之间获得某种平衡,事实上在更多时候,人们很容易走向一极——或是感情蒙蔽了理智,或是理智脱离了感情。
其实,光从感情这一角度出发,感情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一种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应该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在理智允许的基础上,做到通情达理、有情有义。
感情的亲疏远近对于人们判断、认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依靠感情判断、认识事物有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与个人的品德修养,与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因此,并不完全可靠。譬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感情用事”怎么怎么坏事儿,也常见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领导提拔小舅子,某某单位评先进又是领导的亲戚,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个人判断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实例。笛卡尔在《心灵的感情》中写道:“一个人为感情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错误了,特别是这个人位高权重时,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幸。也许还有人会说,正直的人是不会被感情的亲疏远近蒙蔽的。这种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历史上不论是伟人还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误事的时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个人都有,有所区别的只是正直的人会更多地以理智来判断认知。
但是,一个凡事都很理智的人又会怎样呢?没有情感,没有人性的光辉,有谁愿意和这样的冷血人相处呢?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写道:“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承认有无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也就是说,在许多时候,不光是理智,人们也必须依靠感情来认知事物,这同样符合人类思维的原理。
如题中所举的例子,宋国的富人对于同样一句话,为何偏偏相信儿子而怀疑邻居呢?也许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对此一笑了之。但仔细想来,也并非全无道理,富人正是从理智与感情两个方面出发,得出这个结论的:从理智上来说,富人的儿子是家里人,要钱可以直接向父亲拿,没有作案的动机;而邻居是外人,又偏偏是个知情者(知道墙被损坏了),嫌疑的确很大。而这些结论的得出,是与富人对儿子及对邻居从感情上的了解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富人父子关系亲近,而富人与邻人关系疏远,富人才会得出此结论;又假如富人的儿子对父不孝、父子关系疏远,或者富人与邻居是至交、关系亲密,那富人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了。我们对于与自己不熟悉的人,当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先怀疑再调查;同时,也当然要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样,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从理智上分析结论并不惟一,通过某些个人感情的辅助,是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推论的。从这一点来说,感情的亲疏远近对人们的认知是有帮助的——不可不靠。
“不可靠,也不可不靠”,这句挺拗口的话正说明了感情是正确认知事物必要却不绝对的条件,在认知、判断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与理智缺一不可,这正如雨果说的“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天上来的。”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误用和滥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第十一节 思维解读幸福
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风和浪花,而思维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忧伤,或积极,或消沉……
从亚当和夏娃的叛逆开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赋于(予)人类的不仅仅是血肉的身躯,更是那思维的方式。思维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快乐幸福就是改变思维的结晶。可怜的葛朗台,幸福与快乐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夺走了女儿的梳妆盒,夺走了女儿的幸福,而金子满足了他的占有欲,而幸福也就离他而去。改变思维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气里,需要用心去感悟,快乐并不是被踩到脚后的破口大骂。因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脚,脚被看重,那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让我们为远方的亲人朋友担心着急,然而我们为什么就不想想,或许他在远方生活得很好,快乐着,幸福着,这不是更好吗?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胜利法来占有幸福与快乐。难道你能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再去官场上混一混,转换转换思维方式合流同污,不,那绝非陶君所愿。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判长。
我们生活,因为我们有思维,我们快乐,更因为我们有思维,正如生活中本没有快乐与幸福,只不过是思维变换的人多了,也就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把握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吧,因为思维可以解读幸福。
思维方式……快乐幸福……思维方式……
思维解读幸福!
第十二节 最爱河西行不足
河,从北而来,向南而去,于是有了东西两岸,我家就在河西。
两岸原都有河堤,土筑的,很高。堤两岸的人谁也瞧不见对岸的房舍,曾流传过这样一首诗:
大盘石上有芳芬,少女捶衣柳失魂。
忽抬头处东边堤,只见炊烟不见人。
但后来河东的堤没了好长好长一截,于是河东的人往堤上一站,就能把河西看得很清楚,不在是:“只见炊烟不见人”了。
我常站在堤上往河东看,河东是个繁华的地方。
在原来应该是河堤的地方,立着一排漂亮的小洋房,白壁红顶小院墙,总让我想起童话里小王子的城堡。在这些楼的夹缝里,我看到的是河西从不曾有,也永不会有的热闹:人如潮涌,车水马龙。
河其实不大,只不过是细水长流,很柔很弱,我长这么大,还从未见它发过怒。河面很窄,会凫水的人一个猛子就过去了。河上终日漂着一叶扁舟,属于河西的。曾有河东人说要在河上架座桥,河西人却说渡船挺好的。仅咫尺之内,两岸人却很少来往。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河只隔,差别却是天上人间。
西边究竟是怎样的呢?淡。用这个字最好,就像白瓷碗中的白开水一样。青一色的瓦舍,篱笆鸡圈,土坯猪窝,大事不惊,小事不动,路上相逢永不变更一句话:“吃了吗?”明明贫穷潦倒,一堤的树,死活不肯砍一棵。有事无事拿花苗草籽到处栽,到处撒。我以为那是很无聊的。小时候我向往的是河东美味的冰淇凌,奇异的电动车,夜间照明的霓虹灯,节日喜庆的火树银花。而每当我嘴角谗涎着明黄油炸鸡,耳边萦绕着东岸传来的火爆的流行乐曲时,河西只有一个垂了些胡须的老头推了把掉漆的自行车,在曲折的土道上叫卖着那土的掉渣的名称“饴高糖”,我不很理他的。小时的我向往的是繁华,而在河东灯红酒绿的映衬下,除了那一堤杨柳,河西只是一片荒凉,一片冷清。我一直渴望渡过那条河去,我讨厌冷清。
如我所愿,有一天我过了河,走进了繁华,自觉是扬眉吐气的,我在那里求学,然后求发展,心里想着纵情于物,快乐无比的境地。
可是海市蜃楼呀,只有在空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分完美,现实中毕然会扭曲破碎。
忍耐,在忍耐了一千多个日夜后,我又回来了,带着一身尘土,满心疲惫。冷漠割开的伤口,渴望温情的抚慰。我回来了。河西依旧平静,再听到温和的三个字“吃了么”,就忍不住委屈的想哭。我原是乡村的小鸟,飞不上林立的大厦。
春天又来的时侯,一堤嫩草,散缀着些各色花,引来种种蝴碟和着依依杨柳翩翩起舞。我闲步在月下,念着白居易的诗:
最爱湖东行不足,緑杨阴里白沙堤。
只不过湖东变成了河西。
第十三节 我是一只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题记
我出生在温婉的南国,听人们说,它叫江南。
那是怎样美丽的一个国度啊!“风到了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它在低吟;“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人们留恋人世间”,它在婉诉。
这里有巍巍高山,这里有流水潺潺;这里有垂柳依依,这里有芳草萋萋;这里有莺飞草长,这里有鸟语花香……
我就一直在这里成长。
这里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
直到有一天……
寒冷的冬季。
大雁们排成“一”字形,优雅地从我身边飞过。他们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人们如是说。北方?北方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另一个世界吧?或许会有另一番景象?它会像江南这样令我心醉吗……带着满腹的疑问,我赶上领头的那只大雁:“嗨,你好!”“哦,你好!有什么事吗?”大雁有些疑惑。“你们是从北方回来的吧?”我接着问道,“北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啊?”
“北方啊,”他似乎一点也不热心,“北方又干又冷,完全不是我们应该呆的地方。”“啊?”我很扫兴。“不过,”他又补充说,“北方有一样景致是这里没有的。”“哦?是什么?”我追问。他似乎有点遗憾:“我也没有见过,只是在传说中听到而已。那就是雪。”“雪?”“一种很纯洁、很晶莹的‘雨水’,它凝结时,就成了冰,明亮剔透。人们说,它象征着高贵和素雅……”我已无心思听下去了。我的思绪飞到了那圣洁的北国,去寻找那传说中的雪。“但是,”他郑重而略带警告的声音又将我拉回现实生活中,“雪花降临时,我们必须离开,否则就会被冻死。”所以,他才没有看到过传说中的雪啊。
可我不甘心。我并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江南烟雨、水乡美景,依然憧憬着北国的雪。我固执地认为,就算是以生命为代价去寻找那场雪,我也决不会后悔。那是一场普通的雪,却也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场雪,也将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场雪。哦,我生命中的唯一一场雪!那是怎样大的诱惑啊!
于是,不顾亲朋好友好心的劝阻,甚至是严厉的警告,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温暖的南国。
我就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