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纳的证词让史蒂夫很是焦躁不安。其实,艾斯纳这样傲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史蒂夫是迪士尼公司在电影业界的合作伙伴。但为什么艾斯纳不但在电影产业界,甚至在其他产业界也攻击他的合作伙伴呢?
史蒂夫认为:“‘自选’这个词所蕴涵的意义就是把CD盘上的音乐作品选取出来,然后存储到你的硬盘上。‘把CD盘上的音乐作品选取出来’就好像从一个母体上取下一件东西,然后放到硬盘上。迈克尔·艾斯纳,……却由于认识与经历上的差异,认为‘自选’就意味着‘自盗’。后来,在别人向他讲明了这句口号意味着什么时,艾斯纳却还为自己辩解。”
皮克斯公司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合同签订过程中也对艾斯纳没有好感。当艾斯纳拿到合同,并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时,他对每一个逗号、句号,甚至是“i”上面的小点都根据自己的意思解释,因为他坚持认为,制作电影续集不能仅仅指望、信任与一家小型电影公司签订的合同。然后,艾新纳又做了一件让皮克斯公司人员不能原谅的事情。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艾斯纳公开吹嘘说,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
现在,史蒂夫也可以大声吹嘘了。
史蒂夫与迪士尼公司谈判的观点好像与股民的想法非常相符。曾有消息说,在史蒂夫有可能终止谈判时,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而迪士尼公司的股票价格却在下降。股民虽然能量有限,但至少是坚定地站在了皮克斯公司—边。
艾斯纳在早些时候也说过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公司有分离的可能性,“……但同时,我们也是不能分离的团队。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我希望史蒂夫也知道。”
“皮克斯公司与我们合作可以获得最高的利润,而我们只能获得一半的利润。”艾斯纳说。
麦卡尔平投资公司的丹尼斯·麦卡尔平总结了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无法脱身的困境。“皮克斯公司要是打算和其他公司合作真是太傻了,因为他们与迪士尼公司签订的合同已经生效了。反之,迪士尼也是一样。”
在1998年至2001年间,皮克斯公司给迪士尼公司摄制组带来的利润占到他们经营收入的45%,而美林投资公司则认为这一数字是35%,《华尔街日报》把艾斯纳的这种困境归结为:“对迪士尼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艾斯纳来说,他应该更加积极地推进与皮克斯公司的合作,因为他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皮克斯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比如)才能获得很大的利润,而迪士尼公司近年来制作的电影却没有多么好的反响效果。”
丹尼斯·麦卡尔平在提到史蒂夫和艾斯纳时说:“如果你可以把他们两个关进一间屋子里,他们毫发无损地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事实上,史蒂夫·乔布斯与迈克尔·艾斯纳之间的这种冲突几乎是注定的。
在这场争斗的一边坐着的是史蒂夫,他在加利福尼亚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加利福尼亚是美国科学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迷幻音乐这两种文化激荡的中心。他喜欢鲍伯·迪伦和计算机。他憎恶电视,甚至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一定会认为电视就是一种毒害你心灵的东西,它会使你变得沉默寡言,也没有了创造力。”对史蒂夫来说,电视是迄今为止最腐蚀人的一种技术成果。史蒂夫崇尚科学技术,因为是科学技术激励他思考、创新,他把他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计算机世界,也促进了它的发展。
在他看到由于互联网可以共享文件,以至于导致了音乐领域和技术领域彼此激烈碰撞的时侯,他就尝试着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苹果公司的iTunes音乐商店就是他的创造梦想的一个顶峰。“这在音乐产业领域应该算是—个历史的转折点。”史蒂夫说。史蒂夫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切,实际上,他的创造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就像在皮克斯公司里,他能够让技术和艺术融合为一体。他的努力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场斗争的另一边坐着的是艾斯纳,他在美国的戏剧表演和娱乐业之都曼哈顿长大。他开始上大学时学的是医学预科,但又转到文学领域。后来,他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做了一次暑期工后,就想着在娱乐产业界发展了。和史蒂夫不一样,艾斯纳喜欢电视。 艾斯纳曾经说过,每当他想要看电视时,他父亲就要求他“每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就必须要读两个小时的书”。“我来自曼哈顿……当你想看电视时,却要求你先去读书……说实话,我真是有些厌烦。”
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艾斯纳和史蒂夫一样,也感到眼花缭乱。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艾斯纳从来没有创建过自己的公司,或者说,他从来没有展示过创造性的一面。而史蒂夫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与他人合伙创建了苹果电脑公司。艾斯纳有着创造性的头脑,但没有实现的机会,而史蒂夫却实现了。
史蒂夫与艾斯纳之间的不同是逃不过新闻媒体人的眼睛的,“虽然从个人方面说,艾斯纳可能是迪士尼公司最大的股份持有者,但这和公司创始人的作用是无法相比的。”克劳德·布罗德塞在《综艺》杂志上写道。当史蒂夫表现得粗野、无礼时,公众可以纵容他。毕竟,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艾斯纳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对艾斯纳来说,他与皮克斯公司关系破裂恰好是他在迪士尼公司里处境相当不利的时候。当时,艾斯纳面临着公司内部一些负责人的敌视,他们主要是斯坦利·戈尔德和罗伊·迪士尼,其中罗伊·迪士尼是待在公司里的唯一的迪士尼家族成员。艾斯纳对公司内的批评感到非常恼火,他要求公司董事会强制执行公司关于董事会成员年龄限制的条款。他的目的非常明确:这一条款只让一位成员受到限制——罗伊·迪士尼的年龄已经有73岁了。他的好朋友、商业合作伙伴、董事会成员斯坦利·戈尔德在抗议中提出辞职,和罗伊一起离开了公司董事会。
在罗伊·迪士尼看来,艾斯纳逼迫他辞职是一种迪士尼公司企业文化的堕落。他决定辞去动画电影制作部主席和迪士尼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职务,在辞职信中他写道,迪士尼公司已经失去了“核心目标、创造性能最和优良传统”。在他提出的批判意见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所有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包括顾客、投资者、雇员、发行人和供应商,都感觉到整个公司是贪婪的,没有生机活力,总是想着如何尽快赚钱。”另外,他还列举了艾斯纳的其他“罪状”:“试图提高美国广播公司黄金时间的收视率,但没有成功;在迪士尼公司主题公园建设上故步自封,没有大胆投资;公司里技术方面的专家流失严重;不能够与富有开创性的公司(其中就包括皮克斯公司)建立并巩固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字面上看,这份辞职信更像是对艾斯纳直接的抨击。罗伊·迪士尼和戈尔德通过创建一个他们称之为“SaveDisney,”(意思是拯救迪土尼)的网站发起了一场驱逐艾斯纳的运动。这个网站名字的含义是相当明显的:如果你是一位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如果你是一位迪士尼公司的影迷,或者说如果你对保留《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传统非常关心,那么你就加入到拯救迪士尼公司的行动中来吧,把艾斯纳这个“邪恶的篡位者”驱赶出去。
根据罗伊的说法,多年以来,迪士尼公司就一直在艾斯纳的“独裁体制”统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说,“每一件事情都是由艾斯纳自己作主,即使花一点小钱也不例外。”
罗伊甚至引用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的一些文件对艾斯纳提出批判,他宣称,迪土尼公司对主管人员的工作补偿数额巨大,虽然在近3年里,迪土尼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50%,但公司主管们带回家的补偿金额总数却达6 800万美元之多。罗伊还批判道:一在1984年后,一些善于大胆创新、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管理人士和管理方案,已经在‘独裁的国王’(指艾斯纳)和得到授权的‘国王朝臣’(指公司董事会)的‘帝王体制’统治之下,被一种自命不凡、缺少活力的管理体制替代了。”
迪士尼公司的这种状况和皮克斯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皮克斯公司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那种联系相当紧密的、有着强烈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皮克斯公司之所以能形成这种企业文化主要是缘于约翰·拉塞特那种随心所欲的行事风格,再加上史蒂夫那种几乎不干涉他们内部事务的立场。
在皮克斯公司里,计算机产业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即使皮克斯公司搬到了爱莫利维尔市一座大楼里后,它们的这种关系也没有“疏远”。皮克斯公司的大楼是一座经过修复的大型仓库建筑,总投资有8 800万美元。大楼里面安装了豪华的照明设备,墙壁上设计了精美的图案,有一个室内羽毛球场,砖砌的比萨饼烤炉,一个室内游泳池,另外,还可以提供美味的食品(当然是素食了)。在大楼顶部还有一个直升飞机起降台,主要是供史蒂夫的直升飞机使用,因为史蒂夫要经常在帕洛阿尔托,库比提诺和爱莫利维尔之间飞来飞去。在整座大楼的中部有一个中厅,是公司全体员工集会的地方,在大楼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间“情调休闲室”,是用不锈钢建造的,主要用来供皮克斯公司的员工工作间歇时休息使用的,这也体现了这座大楼人性化的设计特点。
在《海底总动员》DVD片尾的花絮里,皮克斯公司的动画制作人员录制了一段“选丑比赛”,安排这个节目就是想鼓励公司员工在公司未来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加强交流、合作,搞好彼此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花絮里,男性员工都留着长胡子(有的甚至还刮了一半留了一半),而女性员工则化妆得相当夸张,从她们的眼睑到眉毛都化成了霜状的蓝色。在这之后,皮克斯公司员工的穿戴、化妆越来越奇异了。选丑比赛果然起到了作用,不但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而且互助的合作精神也发扬了出来。
史蒂夫经常批评其他公司把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开拓人员混杂在一起,他还说:“当一家公司的产品研发人员无法推动公司向前发展时,那么这家公司就会失去竞争力。”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史蒂夫——这位不懂动画艺术的首席执行官,很少对皮克斯公司的动画制作进行微观管理。
而在迪土尼公司里,迈克尔·艾斯纳就被帖上了“微观管理人”的标签,新闻媒体也多次这样批判他。迪士尼公司的一位前动画制作主管讲述了在拍摄—部由埃伦·伯斯汀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的过程中,艾斯纳在处理这部电视剧的预告节目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拍完预告节目后,艾斯纳宣布他要亲自把便条交给电影制片人。(在好莱坞世界里,“便条”指的是电影、电视摄制组或广播公司给节目制作人员提出的要求对节目加以调整的批评、建议,这是一部电影、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一个相当正式的程序,但很多制片人或剧作家是反对这种便条的口)
在通常情况下,广播公司或摄制组的负责人都会把便条交到他们上司那里,然后再由上司传达意见,但这一次却不一样。当制片人走进艾斯纳的办公室时,艾斯纳像往常一样非常友好地、温和地和这位制片人说话,还说了一些称赞他的话。然后,他才把话题转到他想要说的事上。他说节目的结尾让他很迷惑,尤其是那一段关于妈妈和女儿在储藏室里发现她们家的猫又生下了几只小猫的情节。然后他又解释道,在这个情节里选择猫这个角色是错误的,“狗更加有灵性,而且和人的关系也更亲切些”。他说,如果在结尾部分小动物不是小猫,而是小狗,那么这个节目将会更加精彩。艾斯纳——这位大公司的老总竟然要花费时间把电视预告节目中的猫变成狗!
类似这样的事情完全能够解释艾斯纳和罗伊·迪士尼之间摩擦的原因,因为罗伊既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还是动画电影制作部的主席,但艾斯纳我行我素的作风让他非常不满。在罗伊被艾斯纳赶出迪士尼公司之前的几个星期里,罗伊得知公司将召开一次新动画电影拍摄计划会议,但没有入告诉他要参加这次会议。于是,他就打电话要求艾斯纳给他解释清楚。艾斯纳没有任何道歉的意思,而且他说得还很清楚,没有邀请他参加这次会议并不是把他疏漏了,而是罗伊根本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罗伊还是一再要求参加。艾斯纳对他说:“我想应该在门口安排一个警卫了。”
在与皮克斯公司进行棘手的谈判期间,艾斯纳与史蒂夫的关系发生了破裂。于是,艾斯纳就命令不允许任何人(包括罗伊)去访问皮克斯公司电影摄制组。艾斯纳这样做大概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在未经他批准的情况下与史蒂夫单独会谈,这样会泄露公司秘密,从而削弱他的谈判地位。艾斯纳也不想让史蒂夫或约翰用“甜言蜜语”哄骗“马其诺防线”这边的迪士尼公司的人员。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史蒂夫宣布同迪士尼公司谈判终止后,罗伊马上站到了皮克斯公司这一边,
罗伊从来不愿把“迪士尼品牌”和“迪士尼公司”放在一个句子里。“迪士尼品牌的东西我们都没有了,”他说,“我们的品牌是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鸭、高菲狗,以及所有可爱的男孩、女孩们。 ”
虽然罗伊在表面上是这样说,但“拯救迪士尼运动”并不仅仅为的是拯救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公司的关系或者把迪士尼公司从“独裁体制”的束缚下解救出来。在罗伊和斯坦利这个看似正当的批判理由下面隐藏着一个考虑缜密的策略。罗伊和斯坦利的离职很像历史上的一幕,当1984年他们在驱逐当时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恩·米勒的时候,就曾经采用过悲愤辞职的策略。辞职并不是一种完全的退却,而是一种谈判策略。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皮克斯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