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空间- 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轿子迎娶新娘子自然是不能穿婚纱了,这样就会很不应景,个人认为中国传统的大红披霞要比白色的喜气漂亮很多。

新娘子见到轿子之后也是眼前一亮。放新娘子进轿子里面之后王荔骑上了红枣马儿,这般迎亲的队伍便开始返回了。轿子里面坐的不只是新娘子,还有伴娘之类的人物,最后范茗看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新娘子也坐到了轿子里面。所幸饺子里面够宽敞,别说是是那个人,就是再来两个都能坐得下。

从新郎家出发的时候的大清早上,路上的人和车都不多,但是回去的时候是一天之中人最多的时候,一上马路就产生了轰动性的效果。没多久陕西电视台的都市快报记者就来了,在后面全程拍摄了整个过程。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好些人都开车跟在迎亲的车队后面,到了最后随行的车队竟然越来越多,有五十两所有了。

他们自然不是来瞻仰新郎与新娘的,而是来参观马拉轿子的,等到了往里家里轿子停下来之后张太平就被一群人围了起来。

张太平自然是有问必答,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传时机,相信经这么一次之后马拉轿子的事情就会宣传出去,在经过张太平的稍稍改动和推动,到时候宣传的可就不单单是马儿和轿子了,还会有家里的整个园子,甚至是村里面的温泉。

随后那位都市快报的记者也过来采访张太平。

张太平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宣传村子的好时机,可是他并不想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便将这个机会交给了范茗,让她来应对采访的记者。

范茗却不排斥这样的事情,之前她一直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和太多的人接触,现在终于好了,最为喜欢的就是热闹的场景了。

本来按照的张太平的想法是将新娘子迎娶过来之后两人便驾车回去,但是范茗想要看一看拜堂成亲的过程,央求张太平再等一会儿。张太平自然不会扫了她的兴致。

所谓做戏做全,既然是模仿古代迎娶的样子,在拜堂的时候给新娘子头上盖了一张绣着金色凤凰的盖头。

看完了拜堂的过程,范茗终于满足了。等新郎好不容易有了些空闲之后张太平便过去辞行了,顺便结了帐。

回去的时候张太平怜惜今天马儿已经跑了一天了,没有赶得太紧太快,等到进村子里面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晚上八点的时候范茗将全家所有人都叫过来坐在电视跟前,说道:“你们一会儿就可以在电视上面看到我了。”

果然八点的时候播放都市快报,今天迎亲的过程便在里面出现了,而且还是真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小姑娘丫丫看着电视里面对着话筒侃侃而谈的额范茗颇有些羡慕,这让范茗更加欢乐了。随后不用张太平说,她便声情并茂地朝着众人讲述了今天去迎亲的全过程。

让一众人在屋子里面谈笑着,张太平自己出去朝着马棚走去,还有些事情要做呢。

四匹拉扯的马儿以及红枣今天跑了一天,算是立了功,应当有一些奖励。从空间之中取出来一些鲜嫩的青草喂食了它们。将五匹马儿拉到河边,先让它们在温热的河水里面打了个滚儿,然后用刷子细细地刷了一遍占满灰尘的马身。吧0随后独自一人脱了衣服浸入温泉当中,跑了一天虽然算不得疲劳,但是浸入着能让人全是你放松的温泉里面还是忍不住呼了一口气。

小紫和大尾巴松鼠这两个小家伙不知从哪里跑回来,也跳进了温泉池子里面,欢快地在张太平身边来回游动。张太平不知道别的地方的松鼠会不会游泳,反正自己的动物出了鸟儿基本上都是会游泳的。

毕竟还是适合生存在陆地上的动物,虽然会水但是不会常留在水里面,玩耍了一会儿就上了岸。刚出了水面宛如两只被拔了毛的鸡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不过小紫身子抖了抖就将粘在毛上的水全部都抖掉了,又恢复原先光亮的样子。没想到小紫的皮毛竟然是不沾湿的,难怪它的皮毛那般珍贵。

大尾巴小松鼠就没有那个能力了,虽然也抖掉了大部分水分,可是浑身看上去还是湿漉漉的。

两只小动物又在温泉池子周围跑两圈就消失在黑夜当中了。

这两只小动物一直是自由地生活在上山林之间,只有偶尔记起来了才会回到家里面转一圈。

正文 第523章 岁月如华

接下来日子便又平静了下来,十日后去将一百头猪崽子拉了回来。

第一次只是实验过程,所以没有购买野猪崽子,只是买了一百头常养的普通猪崽子。毕竟做事情都需要循循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猪崽子拉回来之后全村人都动了起来,纷纷跑过来围观,因为老村长已经讲明白了这是全村人共同的财产,到时候每年赚的钱按人头分配,这可是与自家息息相关的事情。

有些老人对这样事情最为熟悉了人,因为这简直就和七八十年代的生产队似的。

养猪场除了管理的技术人员,还少不了一个看门管理杂物的人员,于是王老头来了个毛遂自荐。他以前在公社时代的生产队里面就养过猪,有这养猪的经验。直接就将蜂箱搬到了养猪场旁边,一边养蜂一边看管养猪场。

等到说起给他的工资的时候他却是拒绝了,打算为村子里面贡献些余热,只求在自己入土之后村子人能照看一下孙女。

养猪场的事情完了之后,村子又开始和丰裕口村子联合起来为温泉做起了宣传,不过这些都不关张太平的事情,他的日子又闲了下来。

期间有三拨人过来游玩了一次,还有好些人想要购买庄园里面的东西要求他能送货上门。张太平自然是嫌麻烦拒绝了,说出了城里面的店铺,庄园里面的东西在那里基本上都有卖的,本城距离近的人可以过去购买,要是外省的人就只能抱歉了。

还有好些人也在网站里面表示对庄园以及庄园里面的各种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现在冬季不适合外出游玩,等到了明天阳春三月山花烂漫的时候定会过来一玩。

日子就这样在清闲平淡之中进入了深冬。

是夜,一家子正围在一个大桌子上面吃饭,旁边放了几个炉子取暖。桌子上面是一顶热汤滚滚的鸳鸯锅,寒冬腊月的吃火锅作为合适了。

冻起来的牛羊肉在张太平的刀下切出来的卷儿不必城里面那些火锅店里面的逊色。

“这个玻璃生菜真好吃。”天天小姑娘在座,她们娘俩也被请了过来。

小姑娘所谓的玻璃生菜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菜,村子人习惯将它成为玻璃生菜,因为它咬起来咔嚓咔嚓脆生生的。

丫丫正用小手掰着一只大螃蟹说道:“这个才好吃呢。”

螃蟹有_成_炫的一个手掌那般大小,是张太平从空间的湖水里面捞上来了的。除了螃蟹还有大龙虾和田螺,个头都还不小。

天天小姑娘吃完生菜也想要从锅里面夹一只螃蟹出来。

正在为她小心地剔除鱼肉上鱼刺的吕凤阻止说道:“这几只才放到锅里面的,还是生的,等煮一会儿熟了再吃。”

张太平夹起一只巴掌长的大龙虾放在小姑娘的碗里面说道:“吃这个吧,这个也很好吃。”

范茗却是没有动螃蟹和龙虾,而是小心地吃着一块鱼肉。说起来这些菜里面最好吃的还是鲜嫩的鱼片了,螃蟹和大虾之类的只是吃个新奇,而切成片的箭齿鱼却是又鲜又嫩,吃到嘴里面简直就是认生最大的享受了。

虽是冬天,没一会儿一群人却是吃的满头大汗,畅快淋漓。

“吃块猴头菇。”范茗将一拐猴头菇房贷锅里面,说着的时候还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悟空。

悟空朝她呲了呲牙表示不满。

这些猴头菇都是村里人在山中采摘回来的,被张太平高价收购了过来。

猴头菇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国内外又有“刺猬菌”之称。

猴头菇也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

相传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难“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足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日记》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人工栽培,市上供心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不过这种山珍野味自然还是野生的最为好吃,那种人工培养出来的山珍虽然在形态和组成上都极为相似,但却总会少了自然生成的一些功效和口味。

吃晚饭之后蔡雅芝问道:“你明天准备打渔了?”

张太平点了点头:“嗯,我已经将相关的事情都准备好了。”

这些日子虽然清闲,但也不是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晒太阳,期间还跑到外面去买了几张大鱼网。准备在明天打渔,则是已经提前好几天约好了人来帮忙,这会儿村子外面的路已经修好了,冬日里人们也没有什么活计了,一叫就是一大推强劲有力的汉子。

而且先前也已经联系好了拉鱼的买家,是一家专门营生鱼肉瓜果蔬菜的超市。

行内人士本来相互之间就有些了解,这家超市的老板也是知道城里面绿色珍宝轩的存在的,张太平承诺从这里买回去的鱼可以用绿色珍宝轩的名义出售,这样的话不但不担心销路,还可以带动整个超市的生意。这样的买卖这位老板肯定是很乐意做了。因为她是明白绿色珍宝轩在行内的地位的。

第二天一大早,院子里面就来了一大群村里的汉子。

张太平先拿出来一张渔网,带领着一群人乘船到水面上去试了一下。为了今天的打渔,张太平不可谓做的准备不充分,就连船只都多准备了还几条。

第一下练手打上来的鱼并不多,但也能装上个半小卡车。来了两下将王贵的小卡车装满,让他先拉到了城里的的店铺去,卖给别人的同时自家店铺里面也少不了。要不是确定自家店铺确实一下子吃不了这么多,张太平早就自产自销了,那还会让别人来代卖。

等拉鱼的大卡车来了之后,一群汉子就分开来八个人拉一张大网,一次可以下三张网从池塘的三个不同部位捞鱼。

打渔并不是一件轻松活,尤其是对在北方居住不适合水上生活的汉子,一个是再穿里面要随时小心着掉到水里面去,另一个就是水本身有加大重量的作用,一百斤的东西在水里面就得使出三四百斤的力气才能拉得上来。

八个人一起喊着号子先将大网拉到池塘边上,然后再费力拉上岸。岸上又有专门安排的人将鱼从渔网中去取出来放到拉鱼的卡车里面,并及时做着冰冻的事宜。

这样忙活了两天才将池塘里面的鱼打了个七七八八,依然还有一小部分存在,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不可能一网将所有的鱼打尽。

最后结算下来一池子的鱼竟然买了一百多万,主要是黑鱼与箭齿鱼还有黄鳝值钱。这还不算拉到自家店铺里面销售的鱼。

打渔之后就是挖莲藕的事情了,池塘里面还有鱼,所以不能将里面的水放干净,留着及人大腿的水位。张太平买来十几套橡胶皮衣,叫了十几个村民过来帮忙。

穿上皮衣直接站在水里面,弯身只要摸到了莲藕的最上端,使劲一拉整根莲藕就从水底的泥里面拉上来了,然后放进旁边漂浮在水面的木框当中。

张太平当时最大的失误就是给池塘里面播种的莲藕太多了,现在挖起来的确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十几个人在水里面忙活了五天才算将十亩左右的面积挖完了,岸上的莲藕都快成为一座小山了。

刚从泥里面挖出来的莲藕上面带着黑色的污泥,决计没有人们常说的那种白生生的美观姿态。

这些莲藕也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着自家店铺里面销售,一部分卖给了哪家买鱼的超市。又有十几万到手。

一个池塘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万,这着实让村民们羡慕。但这是嫉妒不来的,因为村民们大都知道即便是给自己这样一个大池塘自己也养不出来这么多的鱼,没有魄力也没有技术。

再说了村子虽然处于深山里面但现在却蓬勃发展,已经露出了兴旺之势,到时候家家都会富裕起来,感谢张太平还来不及呢,又怎会有人嫉妒。

这一天清早上村子组织了一群人在村长家门前集合,然后上了王贵开着的小卡车,张太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今天是杨凌农高会的日子,以前村里面还没有人去过,甚至没有人听过。村子以后要继续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接受外面先进的事物,而对于靠山吃山的山里人来说先进的事物莫过于杨凌农高会了。

头一次参加这样的对于以前村子人来说很遥远的盛会,左右人难免有些激动,即便小卡车上面刺骨的凛冽寒风也不能小件这份热情。

农高会是与北京国际周、上海工业博览会、深圳高交会具有同等影响的中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每年11月5日至9日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

杨凌农高会之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农产品,还有这与农业相关的机械设备,代表着农业科技的最高水平。

在里面就然见到七八十斤的超大号西瓜,见到磨盘一样的南瓜,等等的一些事物让村民们感到新奇且又不可思议。

展会总共是五天的时间,众人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一些关于农作物的展馆观看了一遍,基本上没人都买了一些心仪的种子,不管回去后种不种心热之下都买了一些。

众人从杨凌农高会回来之后将那里的所见所闻宣传了出去,村子里面立时便有一种热情在涌动,就像是一个重新焕发活力之人那跳动的脉搏一样,也预示着村子的活力于新生。

岁月流苏,不知不觉已经寒冬腊月了。

一夜之间洋洋洒洒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