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藏好了琴,往小队走的路上默默地想:
这样的琴与其说是修,还不如造一把新的,自己有这个能力吗?要是退还给谭丽说修不好,她不知该多失望。再说,要是连个小提琴都“修”不好,自己丢面子不说,也对不起自己“八级钳工”的名头,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了谭丽的厚望。
他不由摸了摸腰间的短刀——这是他在工厂学工时偷偷做的,用专门锯圆钢的锋钢锯条做刀刃,12。7毫米高射机枪弹壳做刀柄,黄铜板做护手;刀刃用细砂轮精细打磨,布轮抛光。完工后,五寸长的刀刃像镜面一样能照见自己的毫毛,锋利的能刮胡子;配上鲨鱼皮刀鞘,显得古朴厚重,让人爱不释手。为此,还在同学中博得了“八级钳工”的雅号,谐音戏称“八戒”就不雅了。
但钳工和木匠毕竟是不同的工种,钳工能做木匠活吗?
——能!小提琴毕竟是木头做的,老子是“八极钳工”,连钢铁都能驯服,还怕几块破木头。
想到此,李刚释然了,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推开队部房门,一股“蛤蟆头”旱烟辛辣呛人的恶臭扑面而来,混杂着大锅里蒸着马料的豆腥味,差点把他顶一个跟头。
男女社员们不怕热的盘腿挤在火炕上,也有坐在长条板凳上,没占着好位子的干脆坐在磨盘上。会场里只听见嗡嗡的说话声,就是听不清说啥。在招牌似的一阵紧一阵的“倒喉”声中,“姜大烟”好容易倒上来一口浓痰,含在口里半天,好像舍不得吐,但终于还是“啪”的一声吐了出去,立即引来一阵斥骂:“吐人鞋上啦!老不死的大烟鬼,净祸害人。”
昏暗的角落里,传来“二姑娘”的尖利叫声:“兔子!你个倒霉玩意,臭爪子伸那里了,想吃奶找你妈去,别在姑奶奶这里找便宜。”嗡嗡的说话声立刻蓦然而止,随着“兔子”的吃吃窃笑,接着是轰堂大笑,人们好像欣赏到了世界上最值得一笑的大戏。
李刚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下,好容易找到了知青们,便挤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张有吉队长在煤油灯旁站起来,先咳嗽一声,又大声咳嗽一声,人们才渐渐静了下来。
张队长:“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人小声接道:‘要备战备荒,农业学大寨’)要备战备荒,农业学大寨。今天,小队的决算下来了,大家最关心的‘日值’也算出来了,今年每个‘日值’为四角八分,人均年收入为六十一块,比去年略有降低,原因吗,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下面由刘会计将每家每户的总工分数和分得钱数给大家念一遍,有出入会后跟刘会计核对。”
会场嗡嗡一阵又静了下来,刘胜利会计逐一将每家每户总工分数、应分得钱数、扣除口粮钱和各项费用、实际分得钱数大声念了一遍。劳动力多的分得多,劳动力少的分得少,没劳动力的没的分还欠队里的口粮钱,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嘛。
李刚和其他知青每人分三十多块钱,回家路费够了。
知青第一年每人六百斤毛粮是国家无偿配给的,第二年后开始占国家统购指标。因此,在粮食分配上知青不占社员便宜,但队里的总体收入没有因为增加了劳动力而提高多少,知青们在‘日值’上摊薄了社员可分配资源。这就是张队长不便说出口的‘日值’下降的原因。
过了几天,钱分下来了,回家过节的假也请下来了,知青们先后都走了。
李刚对点长赵建华说留下来看家,今年不回去了。点长大喜过望,这样就不用为谁留守而发愁,自己也可以坦然回家过节了。
春节前的十几天里,老乡们忙活着准备年货,杀猪、磨豆腐、做年糕,都没心思干活,张队长干脆提前放了年假。
这样一来,李刚“修”琴的时间又宽裕了许多。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节 造琴
李刚最后送走了点长赵建华,回到点里。
静了静心,慢慢核计:“修”琴是木匠活,做木匠活没有木匠工具是不行的,手巧还得家什妙,得借些木匠工具,对制琴应该用那些木料心里也没谱,这事得请李宝林李木匠帮忙才行。
花钱在供销社买了几瓶一块钱一瓶的“橡树春”老白干(用当地产的橡树果实酿造的),晚上没人时拿着小提琴找到李木匠家,说明来意,送上两瓶老白干,李木匠很痛快就答应了。对小提琴研究了半天,也说不清用的是什么木料,如何制作,更无经验可谈,但对本地出产的各种树木品种,材质的软硬疏密,制作家具中的用途等,心得颇多,详细耐心的向李刚作了介绍。谈了很晚,李刚才用木匠工具箱子提着满满一箱子工具回知青点。
第二天,李刚早早起来贴了一锅大饼子,熬了半锅缺油少酱的土豆白菜,草草吃了一些,匆匆洗了把脸,就将小提琴取出来,将琴弦松开解下,小心的用木工扁铲铲开用胶粘接的琴颈、面板、背板、侧板,取下琴码和琴托…用手敲、耳听、眼观、刀削,测试各部分的硬度,其材质和本地那些木材相近,又向李木匠请教,共同斟酌,最后确定:
琴头、琴颈、弦把用“青刚柞”——因其材质硬度高,纹理细密,做出来的活表面光滑清亮;
侧板、琴托用“紫椴”——因其材质软中带硬,年轮界线不明显,不易开裂,易于加工曲面复杂的活;
面板、背板用“核桃楸”——因其材质硬中偏软,里外材质均匀,共振效果好;
音箱总体镶边用“康锻或色木”——因其材质偏软,易于弯曲,加工中不易断折;
琴码、止弦板用“刺榆”——因其材质韧度高,密度大,声音传导性好;
琴弓用“刺楸”——因其材质坚硬紧密,花纹漂亮。
至于材料来源,李木匠家里还有给知青做扁担的青刚柞剩料,紫椴和康椴也现成(每到雨季,当地人用来做木屐穿,几乎家家有备料)。只是核桃楸、刺榆和刺楸都是珍贵木材,没有现成的料。到在大队林场干活的王成义二哥家问了问,这几种木材也都找到了。
破木头的活一个人干不了,请邻居马立本家的二小子马小虎拉帮锯(条件是大饼子白菜熬土豆管够造),将各种木料按事先画好的尺寸一一破开,四面刨光,按各部件尺寸略为放大(长木匠短铁匠嘛),在各块材料上画上“型线”,放在土炕上烘烤两天两夜,让木材干透(保险起见),共备齐了三套料。
检查了一下李木匠的木工工具,缺少几样特殊工具,画出图样,让小虎跑了一趟张家堡子铁匠铺,花五块钱按样定做了大、中、小三种“圆铲”及“V型铲”;托人从公社供销社买来粗细砂纸、木工胶、油刷子和硝基漆(俗称亮油),又从小队饲养员那要来一把马尾。
六天过后,各种工具和木料都备齐了。
李刚将小提琴上的部件横竖各二厘米见方画出格子,每个格子都编上号,用卡尺量出每个格子的厚度,用铅笔记在原件上,作为加工小提琴的基准数据。再用“线锯”将面板、背板、侧板等部件,按事先画好的“型线”,由原料上锯出有大致外型的毛坯。
这些工作做完后,李刚又贴了一锅大饼子,腌上半小盆罗卜咸菜,关上了大门,任谁叫门也不开。
从这天起,知青点房里便传出砍、锯、刨、凿、刮、磨…各种声音,从清晨到深夜不绝于耳。
夜以继日的干了五天,李刚终于挺不住沉沉睡去,睡梦中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正午时分,李刚看着刨花堆中的那把还没有上漆的白茬小提琴,心中不由一阵忐忑,从外观看,与原琴没有任何差别,就是不知道拉起来是不是小提琴的声音。
李刚依次紧了紧琴弦,有模有样的将小提琴夹到颌下,举琴弓在琴弦上依次拉了一下,小提琴那特有的声音从琴弦上流淌而出,柔美而清亮,李刚心中一阵狂喜——成功了!十几天的心血没有白费。连满手的血泡也不觉得那么疼了。
李刚平静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按着“小提琴指法练习”小册子教的方法,将练习曲“梁祝”的前几个音节拉了出来(李刚干活累了的时候就拿铁锹把当提琴,练习指法和弓法,半个月下来居然有点模样了,都会揉弦了)。这一拉,李刚发现了问题,高音部有些尖利,声音断断续续的,揉弦效果也不明显,低音部分也有些喑哑。
问题出在那里呢?李刚陷入沉沉思索之中:
“原琴也有这个问题,以前谭丽她们拉的时候就是这个声音,当时自己以为是她们的琴技问题——琴音就像在镜面上划过去一样,发出吱儿吱儿的响声……形象的说就像声音在打滑。”
“声音打滑,对了是声音打滑!”李刚自己笑了笑,对这个比喻很满意。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音源上找原因,如果弓弦与琴弦摩擦发出来的声音就打滑,那么经过音箱共振放大出来的声音也打滑,音色、音质当然不好。共鸣箱内壁过于光滑也未必有益共鸣效果,看来,面板、背板的内壁也要改进。”
李刚首先将弓弦作了详细检查,抽出一根马尾,用手指捏住,再用另一只手拉住一端抽动,发现马尾和人发一样是有分叉的,顺根向梢抽动时光滑,摩擦力小;从梢往根抽动滞涩,摩擦力大。将弓弦上的马尾逐根捋了一遍,发现每根马尾从根到梢都是由外向里排列,也就是说,拉动弓弦时摩擦力大,声音连续,没有打滑现象;推弓时摩擦力小,弓弦与琴弦发生打滑,声音断续无力,会发出吱吱的尖利杂音。
李刚拿过一把新做的琴弓,将一束马尾逐根顺逆均匀地固定在琴弓上,又在弓弦外侧加一小股全逆向排列的马尾,内侧加一小股顺向排列的马尾。这样一来,要加强高音效果,在推动琴弓的时候只要往外侧使力就会增加摩擦力,拉出连续的高音,而不会发生打滑现象,反之亦然。
再用新加工好的琴弓拉几下,音色、音质果然改善了不少,再没有吱吱的滑动杂音。
李刚大喜过望,弓弦的改进成功更增加了他改进琴箱的信心。
他小心的将几个粘接点断开,取下面板和背板,用小圆铲在面板和背板内侧镫出绵密的浅浅的鱼鳞坑,再重新将琴组装起来。
一试音,效果出奇的好,高音部高亢而不失圆润,低音部低沉而不失清晰;手指刚一揉动,琴弦立即回应以优美的颤音。听着琴弦不绝于耳的余音,像喝多了陈年老酒,醺醺然陶醉了。
他迫不及待的将另外的两把琴的备件也依法加工,调音满意后将三把琴一一用满胶粘接组装后,放在炕头上慢慢烘干。
工作告一段落,心情格外好。
将满炕、满地的刨花、锯末、小木块、小板条等木工垃圾收拾一下,堆在灶间的灶坑旁边,往锅里添两瓢水,放上“锅撑子”,把还没吃完的大饼子盛在碗中放在“锅撑子”上,盖上锅盖,往灶坑里塞了把刨花,点火烧起来。没多会,锅里的水就烧开了,顺锅盖的缝隙腾腾往外冒蒸汽。烧完了一大堆刨花,大饼子也腾透了。取出大饼子,又往灶坑里添了两大块拌子继续烧炕。
手捧热腾腾的大饼子,李刚才觉得饿极了,就着咸罗卜,狼吞虎咽的吃了两个,又从锅里舀了小半瓢开水,晾到不烫嘴了,一口气喝了个精光,把水瓢放回水缸,见缸里的水不多了,挑起扁担往村东水井走去。
走了没多远,隔院王成义家二嫂出来倒水,见了李刚大呼小叫的取笑:“李刚大兄弟,这些日子拉谁家大姑娘钻草垛去了,整得灰头土脸,满身草末刨花,累得都眍髅眼儿了。”只见这王二嫂,小个子圆脸小鼻子小眼薄嘴唇,一看就知道是个能说会道的主。
“我想拉你钻草垛,就怕二哥看见揍我。”李刚毫不示弱的回应。
李刚知道,你越不吱声这些老娘们的兴头越大,疯大了的时候能把小伙裤子扒下来示众。对知青们还不太熟,不至于闹的太过头,只是在嘴头上取取乐,逗个闷子。
挑了几担水,水缸满了,李刚头上的汗都出来了,心想:这十几天没日没夜的干木匠活,食无定时,睡不沾枕,连脸都顾不上洗,身上还不知脏成啥样了。
把锅里的水添满,又往灶坑里添了几块拌子,等水开了,炕也烧得热热的,屋里温度上来了。关上房门,把衣服脱光,从头到脚痛痛快快洗了个干干净净,换上干净内衣内裤,穿上不常穿的毛衣,棉衣棉裤,外面套上洗得发白的黄军装,用镜子一照,除了略为消瘦,还是那么英俊、帅气。
将换下来的脏衣服洗干净时,天已经快黑了。
小队杀了头老牛,有人在街上喊:“分白面分牛肉”。
李刚到队部将知青分到的三十多斤白面和十几斤牛肉背回来,已经是掌灯时分。
该做晚饭了,李刚将一大块牛肉切成小块,放在锅里慢慢炖,等到牛肉八分熟时,洗几个土豆切成大块放进锅里,加上调料继续炖着,再把吃剩的大饼子放锅里腾上,不一会儿全好了。
在炕上放好炕桌,盛一大碗牛肉炖土豆,再摆上吃剩下的咸罗卜条,倒上半碗“橡树春”老白干,脱鞋上炕,盘腿大坐,右手从衣服兜里拿出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本,边从胸口往右上方挥动边放声高呼:“祝毛主席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放下语录本,双手合十悄声低呼:“祝爸爸妈妈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干杯!”咕咚,一大口“橡树春”下了肚,苦涩辛辣的酒水像一把火,沿着食道一路烧到了胃口里,更像一把把小刀子从喉头一路割到了胃中。有人将烈性酒比喻成烧刀子,真是太贴切了。
急忙吃了一口肉压一压,还是辣,再吃一口肉,再吃口土豆,感觉好多了。
这酒真难喝,但那一路热下去的感觉真好——再来口酒,好像不那样辣了。不到半小时,半碗白酒,一大碗牛肉炖土豆就见了底。
一阵睡意袭上来,李刚将桌子推到炕梢,放下被子,脱了衣服睡在炕中间——炕头留给那三把小提琴。
第二天早上李刚被一阵鞭炮声惊醒,头还是有些痛,心想这橡树春酒真厉害。匆忙洗漱了一下走出门外,迎面看见马小虎挑着水桶去挑水,李刚问道:“小虎,今天几号了?”
马小虎笑道:“李哥你过糊涂了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