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天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水.天涯-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房里一片寂静,良久,雪风从窗外吹进来,我打了个冷战,醒过神来苦笑:“姝鬟,这念头我从来没有过,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姝鬟抬起头来,脸上的神情复杂得竟让我一时无法分辩:“郎君,你或许没有刻意想过,但不代表如果‘有事发生’,您不会一走了之!一个人是不是把他的住处当成‘家’,把他所处的环境当成归宿,只要身边的人用心,就能感觉出来……”

  窗外顺风飘来一声鹰隼的鸣叫,我听在耳里,心思一转:“好像是雷羽!”

  姝鬟没料到我突然转移话题,怔了怔才说:“雷羽现在正在随军服役,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说话间,那鹰隼的鸣叫清晰了许多,竟真的向相府这边靠近了。姝鬟讶然道:“这样的风雪天,除了雷羽,也不会有旁的鹰隼靠近安都了……郎君稍等,我去找姝妙。”

  “快去快去!”

  我没想到自己信口一说,还真的变成了可能。雷羽是经过元族秘法特训出来用于侦查的雄鹰,嘉凛行军打战少不得它。照理说它现在应该正在军中,突然出现在安都,难道战事有什么变故?

  书房外一声尖锐的哨响,推开房门,却是姝妙正在吹哨收鹰,也不知她几时放下了斗鸡,跑到书房外来了。

  “信呢?”

  我向姝妙走去,不料那鹰认人,见我上前居然厉唳一声,张翅扬爪作势欲扑,真有几分择人而噬的凶恶。我陡然想起这鹰除了嘉凛和姝妙,没有人能够亲近,贸然靠上前去没准儿要被它抓伤,赶紧停步。

  姝妙收住雄鹰的恶势,取出一只铜管仔细端详着,喃喃的道:“怪事,居然让雷羽长途送信,难道战事有变?”

  我心里着急,被姝妙一挑,恨得牙痒痒:“姝妙,快把信给我!”

  姝妙这才把铜管抛过来,嘻嘻一笑:“雷羽除了主公也没有谁能放,它能来安都,主公自然也平安,你慌什么啊!”

  我无暇理会姝妙的调侃,展开信笺看到“平安”二字,才松了口气:“连日大雪,消息不通,恐你忧思过甚,故放雷羽北上。你且静坐安都,安心等待,林城近日必有捷报上传。”

  当日嘉凛攻破樊江,入了这山脉围拱的平原,拿下盘口。但在这里还有一座林城正建在两山对峙的制高点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嘉凛取得樊江盘口及其中腹的沃野以后,立即整编军队,不愿大损人手强攻夺城,所以对林城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他现在来信说要近日定会有林城的捷报传回来,想必是已经有了破城之策。我揣想一番,奈何自己没有什么军事头脑,实在猜不出这种易守难攻的城池能有什么妙法攻破,就不想了。

  再往下看,生活细节之外,却有几句:“夜来一梦,恍然间似见干戈止歇,天下太平,我与你同游天下,逍遥无极。醒后辗转反侧,再难成眠,险犯兵家大忌。情缠误事,阿随阿随,你不可以不想我,可也不能太想我。”

  这后几句本是情书,但看起来却让我啼笑皆非,恼也不是怒也不是,气不得也笑不得。呆了一呆,看到姝妙一脸诡异的看着我,忍不住伸手在她头上一拍:“呆着干什么!去替我把卢管家找来,初雪节庆,咱们府里也该合时些,准备过节宴客。”

  

  第七十五章

  三省的矛盾被这宴会一掺和,果然缓和了许多。中书省面对自己权力被尚书省和门下省压制,迅速萎缩的情况,终于开始尝试以立法形式来维护自身利益。

  虽然他们根本还没有立法意识,采用手段的原因也出自权术勾斗,但他们好歹开始有了立法性质的实质行动。他们现在也是试探着在没有君权支持的情况下发挥立法作用,只要我引着他们一步步的往前走,等他们摸清了我的行为模式,自己的的行为方式成熟了,机构立法思想的种子也就在他们脑中发了芽了。

  中书省由于自身权力受限,就开始试图采用纵横捭阖的策略,时而结交门下省来压尚书省,时而来联合尚书省胁迫门下省。

  一时间三省的气氛大变,少了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火气,反而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就在这种情况下,刑部从尚书省分了出去。门下省在接收刑部的同时,也接收了重申刑部必须严格按照朝会上拟定的刑律概要审案的中书省相令。赫拉答应遵守刑律概要,但也以现在的刑律概要只是朝会上的初步纲要为由,要求中书省根据门下省提出的方案,融合两族风俗,在刑律概要的基础上重新审定刑律。

  在这件事里,我袖手旁观,没有表达意见,只是百感交集:有的时候,先进的观念,的确只要有个引子,就会深入人心,被有需求的人吸收,除去浮华,得出于他们有利,同时又于社会进步大为有益的规则。

  只要不要太急躁,一下子把人吓跑了,基本上先进的观念是不需要我去推波助澜,它也能自行进化发展的,而且是改良适应性的发展。

  连日风雪,仑河战报姗姗来迟,直到年关才送到安都。

  这是一份捷报,但它的意义比起仅是攻城掠地的捷报来说,更多了一重使天下归心的仁义色彩:

  林城被困三个月,逃难进城的百姓众多,本来就粮食不足,十一月城内失火,粮仓更烧,更使林城的粮草稀缺。林城的官兵迫于无奈,意图出城觅粮。数十次出战都被击退,只得龟缩城中。

  嘉凛大反他攻打樊江时的迅猛,林城的官后败退他也不乘胜追击,只派兵围困,隔三天便派使者到城下劝降。只是守林城的乃是旧朝的一员老将,誓死不降。

  两方僵持,林城就这样被围到十二月,大雪封山,城中可食之物食尽,守城将兵屠戳在城中避难的百姓老弱妇孺为食,林城顿成鬼域。

  如此二十天,嘉凛送粮草千石至城下,主动开围退兵,使旗下无分军在城下齐声大喊传诏:“林城将士若要战,先将城中百姓子女放出,朕以粮五百石相易;若要走,朕敬汝等忠心,让路让你等南下渡河!三日为期,守将速作决断,休得以人为食!倘若妄图挟百姓为胁,不战不走,恶意僵持,朕必遣雷霆之师,将林城蹍为齑粉!”

  嘉凛诏令一出,满城震动,林城将士惊疑不定,眼看嘉凛的军队拨营离去,五百石粮草列于城下,竟不敢出城取用,依然以人为食。

  如此三天,林城百姓终于暴动,冲开城门逃了出来。可怜城中百姓与逃难入城的百姓不下十五万,还能活着逃出来的不足十万,而逃出来的也几乎个个精神失常,疯子不少。

  林城的七万将士,眼见百姓逃离林城后,嘉凛除了派人安抚百姓,并没有借机攻城,就连城下的粮草也没有派兵收回,终于崩溃内乱,主降派和主战派互相攻伐残杀。

  如此两天,城中血流成河,士兵哗变,将两派将领杀死,打开城门出降。

  嘉凛这次放粮,得了林城。地方和人口也还罢了,难得的却是民心。只因他这一番做作,从此以后,中昆百姓再也不会将他只懂屠城掠地的杀人狂。

  一时间朝野舆论纷纷盛赞嘉凛的仁义,民报固然大幅报道,一篇颂文做得花团锦簇,就连新创刊的商报等几份报纸也大肆渲染,把这一战的“前后始末”说得绘声绘色,仿佛他们身临战地一般。

  晁视翻阅着报纸,叹道:“圣上这一着,狠辣无比,但的确高明!”

  我知道他的意思:林城起火失粮,必是嘉凛的细作所为;嘉凛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战略,对林城围而不攻。林城中的惨剧,或许他不是直接导致发生的罪魁祸首,但事情的发展他未必没有想到,顺水推舟以外,也未必没有推波助澜。

  这场对新朝来说意义深远的大胜,对林城百姓来说,却是一生的梦魇,想从里面逃出来,却不知要用多少年的时间。

  “我只希望战事早日平息,这样的事再不出现。”

  这件事不能怪嘉凛,他是一军统率,选择最有利的方式作战,减低麾下将士的伤亡是职责所在,纵使手段阴毒也无可厚非;只是苦了两方对战中,被战事牵累的百姓,竟活生生的做了林城守将的口中之食。成就了林城守将的“忠君爱国”和嘉凛的仁义之名。

  事隔十日,前线的又有捷报传来,嘉凛趁水枯河冻的时候,铁骑踏冰南下。云泽城守将闻风投降,一日之间,兵不血刃连得大梦水泽周围的十五县。大梦水泽千里烟波,最宜水军操练,若有水军之利,南荒指日可下。

  元族的骑兵用的马都是不骟的,春季是马发情的季节,不宜出战。所以嘉凛春季都在大梦水泽屯兵整军,鼓励百姓春耕,组织生产。

  这年的春季,到处都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备战气氛,却偏偏平静得叫人不敢置信。与中昆这种蓄而不发的紧迫感相反,南荒这个春季却战火处处。有些毫无政治远见的义军首领得到旧朝覆灭,皇室子弟被屠戳一空的消息,也不管嘉凛正列兵于大梦水泽,随时都有可能挥师南下,纷纷自立。

  一时间南荒西凤十四郡,大大小小的王足有三十几个,彼此间征伐不休。旧朝镇压义军的军队也分化起来,自身统属不灵的矛盾,与义军对立的矛盾,错综交织,潜滋暗长,愈演愈烈。

  这种情况让我不由得暗暗叹息,难怪嘉凛虽然计划送一位旧朝的“皇子”到南荒去,却到现在都还没有付诸行动。实在是南荒西凤的大乱,使他们内耗太剧,不用假皇子去激发矛盾,两三年时间也够折腾得他们有气无力的。等到危急时刻再把那“皇子”送过去,收整残部,就能起到一网打尽的作用。

  与嘉凛的前线的平静相比,春季的朝廷事情却不少。地方行政区域重新界定、御使台御使查察吏治、刑部派员往地方理案视狱、户部整编户籍丈量土地、尚书省从流民中直接选取流民领导组织春耕等等工作都在春季开展。朝野上下都忙碌起来,那乱中有序的景象,倒也有几分春日新芽的生气。

  三月末,冬耕收获,春耕开耕。照例新皇登基后第一年的春耕,皇帝应该亲自前往陪都社稷坛祭拜,手种五谷桑棉,以示鼓励农桑之意。向天祈福,求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

  嘉凛远征,这一仪式就由中书省和礼部代行了。结果祭拜结束,仪仗还都以后不久,中书省就提出了要把礼部从尚书省分出去,由中书省掌管。

  我暗暗地好笑,只道:“滋事体大,应该先问过门下省的意见。”

  付南音听到消息后急忙赶来,劈头就问:“相君是不是有把礼部分到中书省的意思?”

  我一时不好作答,只得含糊地反问:“礼部并无实权,近年更是流于形式,付相难道不觉得它应该整改吗?”

  “礼部是该整改,但绝不把它让到中书省去整改,因为中书省的作官差不多都是士族子弟,一旦礼部到他们手里,他们必会重倡礼制。礼制正是士族发展的根基,也是商事不盛的源头。正因为中昆近年百姓困苦,礼制荒废,礼部流于形式,新朝的许多革新制度才能够顺利推行。可中昆百姓的礼制观念根深蒂固,饥寒的时候无暇顾及。一等饱暖了,礼制的教化就会因风盛火。那样地话,我们辛苦半年才勉强支起的政务框架,将会因为这种礼制观念而毁于一旦。”

  我吓了一跳,深以为然:“付相说得有道理,我忘了人的先入为主的意识,在某些时候是很容易摧毁现有制度的。我一开始认为只要把礼部主持科举考试的权力划给吏部,就算把礼部分出去也没关系的念头,太疏忽了。”

  付南音问道:“既然如此,相君可是准备驳回中书省的提议?”

  我想了想,打定了主意,笑道:“这件事还是要去找门下省的赫相商量,我们急什么?今年秋闱开科考试以前,多的就是商量的时间啊!”

  付南音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礼部的影响现在应该尽量淡化,将礼制从具备干涉家族事物的实质权威性转化成一种道德的舆论性影响。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保证司法权力的独立与威严。

  现在不妨把礼部分立一事吊着,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但在干晾着礼部的时候,就借它统属不明的时候,把它的实权和影响力削弱到最小,让它彻底的变成摆设。而且是民众心里只具备道德约束力,却不具备实质力量的摆设。

  

  第七十六章

  夏末,果然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危机,幸好朝廷早有准备,新建的粮行商社及时发挥作用,危机有惊无险的渡过了。

  三省六部本来都极度紧张的关注着这次的荒灾,以免出现无良商人囤货居奇,从中弁取暴利,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荒灾,这种苗头居然是一出现就被压了下去。

  流民安置得最多,大家估计饥荒会闹得最凶的苏郡,居然在这时候有粮食倒输出来。却原来去年年底,苏郡兴起了一个“世神教”,这个教派带来一种经过改良的水稻种子,分发给信徒,教他们种养之技。

  中昆回暖得迟,气候有反复,别的郡县都是三月末才敢开耕下种。这世神教带来的水稻种子竟然是一月底就用热水催芽,搭了茅棚室内育秧,三月份别处才开始下种,他们移植出来的秧苗子就已经有半尺高了。

  这水稻的种植周期又比麦子短,移秧后的第二个月,就已经开始结穗,到了六月底七月初,稻子就已经开始转黄了。

  它的生长周期比起中昆其它郡县来,早了足足三个月!而且它收割之后,立即就翻地插秧,如果照生长周期来算,它还能在十月底再收一茬。

  满朝官员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之余,欢欣鼓舞,因为如果苏郡的双季稻能播种成功,把这方法推广开来,就代表着百姓基本上可以粮食充足,加强抗荒能力。

  三省集会散后,春秋阁议事,是主持济荒的付南音和往苏郡视察的高云歌的详细报告,付南音坐定以后,没有回答我询问的农事,却反问:“相君,你认识世神教的教宗和教母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