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现身。    些家伙可真是阴险啊!
    阴世师倒是冤枉了李靖等人,半个时辰前到的乃是吴兆汝的四千余人,两天前在永丰仓他可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次他争着打头阵,李靖当即应允了。    他率领着队伍,这边才过了漕渠,就听得西南方向的长安城下杀声震天。    他派了十余人前去打探,回来禀报说:远远的就看见两方军队在重玄门外厮杀。    看旗帜应该是隋军被李阀军队包围了,可是李阀往四处都派了不少的哨兵。    他们没敢太过接近。    吴兆汝心里那个急呀,隋军这帮傻蛋,放着坚城不守,跑出来野战不是找死吗?虽然长安的隋军被削弱,对于以后攻打长安城是好事。    但是他可是知道自己一方的军队短时间到长安的只有不到三万的骑兵。    估计王君廓、柴绍的四万步兵,再快也要三到五天之后,才能赶到长安城下。    而杨公卿的大军再快也得要十天左右。    所以这几天里长安城下的少帅军是处于弱势的,而且拿三万骑兵去和李阀的步兵血拼,无论是吴浩和李靖都是不愿意的。    轻骑兵主要的作用是奔袭和骚扰敌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可是不希望长安的隋军目前也有太大地损失,那样的话。    他们一旦坚持不住,向李阀投降,这就会逼使自己一方在主力未到时候和李阀血战一场。    因为等到李阀拿下长安,少帅军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因此他很想上前去帮隋军一把,不过他也知道四千骑兵改变不了战局。    于是他一面命令传令兵迅速把情况通报后面李靖率领的大队人马。    一面故意在前进的时候让李阀的哨兵发现自己等人的行踪,但是自己却又不靠地太近。
    这一招果然奏效。    黑夜中,李阀不知道这意图不明的军队到底来了多少。    又不敢派人接近,于是抽出了两万士兵结阵防备。    客观上起到了支援隋军地作用。
    李靖接到命令后。    立即命令全军加快行驶。    快要过漕渠的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叫来了带路的少帅军几个月前派往关中的探子,一边打开地图。    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命令柳宗道率领五千人马渡过昆明渠,不打火把,沿昆明渠北侧隐蔽前进。    而自己和梁治五则率领两万军队渡过漕渠。    然后每人打着俩支火把,大张旗鼓一路前行。
    会合吴兆汝之后,李靖又大大的称赞了吴兆汝一番。    原来这半个时辰,吴兆汝也没有闲着,他命令士兵们每人都拿出所带的三支火把。    其中的两支火把想办法绑在附近地树上。    后来没有这么多树了,就干脆把火把直接插在地上。    等到李靖一到,两人相视一笑。    士兵们随身携带的火把全部点燃起来,只有两万四万人的部队却点燃了七万余支火把。    远远看望去少帅军的队伍真是声势浩大。    接着李靖率领大军缓缓前行,而让吴兆汝率领四千人不停的前后移动,把那些插在地上和绑在树上的火把向前移动。
    李靖想得一点都不差,李阀见到少帅军势大,果然不敢做一丝停留。    立刻命令大军开始后撤。
    刘弘基、殷开山看到少帅军的骑兵停下来了,没有进攻。    都是松了一口气。    二人心想:敌人远道而来,又是连夜行军,想必也是疲乏之极。    黑夜中也不知道自己一方的虚实,只要自己一方撤军时,不慌乱,少帅军应该是不会行动地。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头皮又是一阵发麻。    少帅军和平解决了洛阳之后,就在洛阳屯兵二十余万。    李渊手下的众将领之前也纷纷猜测少帅军此举欲与何为?他们二人都认为从少帅军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解决瓦岗军。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寝?一旦消灭了瓦岗军,那么少帅军的整个地盘四面八方就连成一片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地图上画了个半圆形。    这样的话。    少帅军整个地态势就稳固了。    当然他们也是很担心。    如此一来,整个中原只怕李阀是插不上手了。    李阀能做得也就只能是偏安西北了。    可是以李世民和刘文静为首的一派则不同意这个观点。    他们坚持认为少帅军屯兵洛阳乃是为了随时兵发关中,现在他们等待的不过就是个时机。    或者说少帅军在等着李阀和隋军打得两败俱伤的时机。    因此他们力劝李渊从突厥借兵,否则很有可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李阀辛苦一场,最后被一直在旁窥视的少帅军拣了个大便宜。
    在此之前,虽然李渊也派遣了刘文静去东突厥请求派兵援助,但是实际上他心里并不希望突厥出兵  。    他对刘文静一再说道:“突厥入中土,乃是百姓大害也。    不到迫不得已绝不可为。    我之所以主动请求东突厥派兵,乃是担心刘武周和梁师都先行一步向突厥借兵,这样的话就会对我们入主关中造成威胁。    所以我们一方面和东突厥谈各种条件,让其以为我军借兵的迫切心情,这样东突厥必定不会急于出兵,而会不停的抬高出兵的条件。    等到我们拿下长安之后,借兵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我们可以先行让突厥派几百名士兵来。    一来可以壮我军声势,使刘武周、梁师都、薛举等人不敢在我军入关中之时,轻举妄动。    而几百名突厥兵,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威胁!”后来李渊听从了李世民、刘文静地建议,想从突厥大举借兵,始毕可汗也答应了先派其子突利率领两万突厥精兵入关中。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    就在突厥准备出兵前,始毕可汗突然病死。    而接任可汗地既不是始毕可汗精明强干、近年声威鹊起的儿子突利,也不是在东突厥地威望仅在始毕可汗之下的他的弟弟颉利,而是始毕可汗另一个弟弟处罗。    处罗为人向来懦弱,无论是颉利和突利二人的声名和势力都在他之上。    一时间,东突厥王廷震荡不已。    也没有人再有心思出兵关中了。    李阀借兵的事情也等于被无限期的延后了。
    可是现在看来李世民和刘文静的眼光的确很准,少帅军竟然放弃了中原的几家对手于不顾,在吴浩大婚之前,悍然出兵,实在是既狡诈又大胆。    而更让他们头皮发麻的是看少帅军的行军方向应该是从潼关方向杀过来的,这也就是说,进发永丰仓的李建成的三万军队肯定是已经败退了。    如果长安也给少帅军占去。    无论是兵力、粮草还是关中一带的民心,李阀都处于劣势。    倘若没有什么奇策,那李阀想在关中立住脚,可就很难了。    如果败退回太原,就只能依附突厥苟延残喘了。    而且看少帅军如此的强势,很有可能连太原都不会给李阀留下。
    不过此时的他们也没有时间想太多,相对苦笑一下,然后由刘弘基带大队先行,而殷开山率领俩万步兵断后。
    重玄门下,李阀的六万军队缓缓向西北方向后退,少帅军则是慢慢前移,始终与殷开山率领的俩万断后的步兵保持两到三里的距离。    而阴世师的近四千隋军则呆呆得看着这两个不请自来强悍的客人在他们面前的表演。    三方军队都没有任何的争斗,只有“沙、沙、沙”的行军的脚步声,以及“滴滴哒哒”的马蹄声。
    刘弘基的大队正在渡过昆明渠,殷开山率领了两万士兵则在南侧结阵虎视眈眈的盯着一直紧随不舍的少帅军骑兵。    此时的少帅军纷纷熄灭了火把,只见的少帅军前军静立不动,后阵却不停的传来疾驰的马蹄声。    似乎不断的有士兵赶来。    断后的两万李阀士兵人人头皮发麻,他们知道虽然现在少帅军不动,但是等下他们过昆明渠的时候,少帅军只怕是不会就这样  静悄悄的列队目送他们。    别的不说,最后一支过河的部队,肯定是没有希望到达北岸了。
    刘弘基的部队很快渡河完毕了。    纷纷在北岸列队。    殷开山知道最后的时刻快到了,他率领这四千人马亲自断后。    很快,南岸的部队剩下不多了。    少帅军一直没有动静。    殷开山舒了口气。    命令最后四千人交替掩护,过渠。
    这边殷开山率领着最后五千刚一动。    就听得少帅军爆出一声大喝:“兄弟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壮士用命就在今朝!杀呀!”
    少帅军顿时沸腾起来,滚滚向前。
    殷开山的军队立即一片混乱。    如果一直不动还好些,此时撤退的命令已下,军心已经乱了。    殷开山也知道这时候,无论如何是顶不住了。    只能能逃回北岸多少,就是多少了。    于是大家都撒开腿拼命的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只是少帅军开始和他们的距离不过是两里多路,此时纵马疾驰,很快就追了上来。
    殷开山一马当先,很快就上了北岸,看到严阵以待的李阀大军,总算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忽然李阀军队后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那里是一片火把,而长乐宫方向也是杀声震天,他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少帅军在此早有伏兵。
第八十章灰头土脸
          第八十章灰头土脸
    柳宗道和李靖分兵之后,就命令士兵们用布把马蹄包了起来,  然后一路隐蔽前行。    李阀在长安故城留守的兵力不到一千人。    而且大多数集中在了未央宫这一边。    所以完全就没有发现柳宗道这五千人的队伍已经来到了长乐宫覆盎门外不远处的一处山丘下。
    待到柳宗道发现刘弘基部正在往回撤,渡过了昆明渠的时候。    按计划他立即采取了行动,派了身手敏捷的五百人悄悄向长乐宫杀去。    在长乐宫附近城墙上的巡逻的李阀士兵不到一百人,等到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两百多名少帅军的士兵已经用利用飞钩攀上了城墙,顿时就把城上的李阀士兵杀得四散逃开,然后迅速打开了覆盎门。    五百名少帅军士兵立刻一部分集中在覆盎门把它彻底的毁坏,另一部分则分头在长乐宫里放起火来。    长乐宫里虽然没有没有李阀的士兵,但是宫中尚有宫女和宦官数百人,一时间四处逃窜,呼喊声惊天动地。    实际上少帅军士兵只顾毁门放火,对于他们的逃窜根本就恍若未见。    而且对于放火也只是草草了事,目的只是为了让昆明渠旁的隋军能够看到。    不到半刻钟,他们迅速撤出了城。
    而柳宗道则立即率领其他军队向刘弘基部后部杀去。
    前后都是敌人,长乐宫中又是一片火起,李阀军队人心惶惶,不知道少帅军到底有多少人马。    殷开山一脸颓然:“贼兵势大。    不如我军撤往渭水北岸去吧?”
    刘弘基摇了摇头:“现在军心已乱,在野地中撤退很快就会变成溃败。    贼军有数万骑兵,我军多为步兵。    怎么能跑得过他们?要撤,我们也只能撤往长安故城,凭城死守,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
    殷开山想想说得有理,直接逃跑。    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了:“那也只有这样了,希望攻进城去的贼军没有太多!”
    于是刘弘基下令。    全军立即掉头向长乐宫前进。    一时间李阀军队大乱,争先恐后往长安故城奔去。    柳宗道率领着四千五百多名骑兵避过李阀军地大队朝准了李阀军的左翼迎头冲去。    李阀军的左侧瞬间就被冲散了。    只是此时已经无人顾及这些了。    而那些落在后面的军队在李靖的两万三千铁蹄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已经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    大部分士兵举手投降了。
    刘弘基逃回长乐宫后,立刻就发现不对。    宫内没有一个贼军,覆盎城门被毁坏了。    他就知道上当了,少帅军的数目必定不多。    否则地话,没有道理攻进城后又退出城去。    可是这时候后悔也晚了,军心已经大乱。    他和殷开山只得一面收拢部队,一面命人救火。
    少帅军消灭了城外的李阀军后,又在城外鼓骚了一阵后,随着城内地大火被扑灭,徐徐的退走了。
    而阴世师趁着双方大战,也迅速带着残兵败将回城了。
    这一战。    李阀军队先伏击长安隋军,后被少帅军追击,前后共伤亡了二万三千余人。
    而少帅军只伤亡了一千二百余人,同时俘虏了李阀军将近一万人,可谓是大捷。    美中不足的是刘弘基部没有逃往渭水北岸,而是留在了长安故城。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即使大战之后。    刘弘基部仍有四万七千人。    从数量上仍然比少帅军的两万七千人高出一大截。    虽然他们军心已丧,整日龟缩在长安故城中不敢出来。    但是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长安隋军损失了一万六千余人。    杨侑和城内的官员们彻底的绝望了,谁都明白长安是肯定守不住了。    可是他们也无处可逃。    离开了长安城,败地只能更快。    所以他们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    不过,有些官员们苦中作乐说道:“无论如何,我们现在的处境比之昨天还是要强一些。    因为昨天只有两个选择。    投降李阀或者死守到底。    而今天又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投降少帅军。
    三天后的午时,王君廓、柴绍部四万人一路猛赶,终于来到了长安城下和李靖部会合了。
    接到了李建成报信的李渊留下了李孝恭率领二万人,牵制河东的屈突通。    同时又飞马传书太原。    紧急调派援军赶赴长安。    自己率领剩余的五万余人在大战之后的第四天赶到了长安故城和刘弘基会合。
    又过了七天,杨公卿率领十五万大军滚滚东来。    一时间少帅军在长安城下汇聚了二十三万人。
    虽然两天后,太原各郡紧急征集的七万援军到了,但是李阀军队地将领们却是个个愁云惨淡。    因为这七万援军除了一万士兵是原太原守军,其它都是乌合之众之外,其中还有将近一万五千人是六十岁以上的老翁和十六岁以下的孩童。    这也就是说,再也不可能有援兵了。    事实上留守太原以及其他各郡的所有军队加在一起也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