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队伍已经理好了,来了1553人,分属18个部90个队,现在临时编成了5个队,都是长枪队,没有弓弩刀盾。”
王炎满头大汗的跑来报告了,这位王衙内的差遣是武学博士,不过还没有上任——武学转归枢密院管辖的事情遇到点阻力,原来武学中的武学生没有一个乐意的。武学归国子监管,那武学生就是士子,地位等同于太学生。若是武学归枢密院管,而且还要招收武官入读,那武学生就是武人(真是有够奇葩,宋朝的武学生居然是文人),那多丢份啊!
所以这段时间武学生们一直再闹事,比武学生档次高点儿的太学生也跟着一起起哄,一会上书反对武学出武人,一会又上书反对武学生入太学——太学生和武学生都有机会做官的,不过机会毕竟有限,而且武学生原来都是去做武官(不会去带兵,而是会找机会转文),不占太学生做文官的资格。若是武学生入了太学成了太学生,原来的太学生做官的机会不就要少些了么?
因此武学改革的事情就拖了下来,而王炎也没本事去给一票武学文人上课,就跟着他老爹混日子了。
“爹爹,要不要出发?”王炎看到老头子一言不发,有些担心地问。
“出发?去做死吗?”王坚没好气的白了儿子一眼,“你赶紧带人去东便门内的营房借些盔甲、弓弩……还不快去!”
“爹爹,这里不是合州了……”王炎根本不挪步,只是苦着脸道,“三衙兵各军都是枢密院直管,没有枢密院签发的将令,三衙管军一个兵也调不出,一件甲器也取不出的!”
“这这这……这都有人要造反了!”王坚吹胡子瞪眼道,“快去,快去,拿某家的将令去!”
王炎跺跺脚,只能应了个诺,转头就点了几个亲兵去借盔甲器械。不过盔甲器械是肯定借不到的——这里是天子脚下的临安,不是处于前敌的合州,各种规矩死的很!别说是有人聚众,便是城内火起,没有枢密院的命令,三衙军也不能出来救火,除非大火烧到军营(这可是真事儿)。
而王坚命令王炎去借支盔甲器械的命令,的确是个不小的错误。他老人家和蒙古人打了一辈子,见识到的兵将,无论是蒙古人、宋军还是四川、京湖的民兵,都比这些三衙大兵精锐了不知道多少!所以他实在不能相信,世上还有比临安的三衙军更废物的废物点心存在。
实际上,正在聚众的临安明教就是比三衙大兵更废的废柴。是无组织、无训练、无武装的三无造反派,乌合中的乌合!如果王坚能带着他的1600个乌合之众杀气腾腾冲过去,那些明教徒多半就星散了。
可惜老将军这辈子都在大宋头一等的强兵里面和全世界头一等的强敌苦战,实在不能理解乌合之众的境界!
……
王坚不理解乌合之众。同样的,理宗皇帝也不能理解一个大汉族主义军阀的境界。
北内德寿宫,小西湖上的石船之内,几盏点茶已经被内侍宫女们端了上来。馥郁芬芳的香气,就在这艘雕栏玉砌的石头船里飘浮。
理宗皇帝穿了一身月白色的儒服,没有戴幞头,悠然自得的坐在上座。还一叠声的催促真金王子和郝经两人宽章升冠。老皇帝一副随和的样子,真金和郝经哪里会驳他面子,也都扮上了书生,只是坐在那里和理宗皇帝寒暄谈笑。陈德兴、文天祥、江万里,还有蒙古一方的窦默和赵复却只能袍褂俱全的正襟危坐。
原来今天的酒宴,名义上是招待真金王子的!陈德兴只是陪客的身份——实际上这也不算轻视他,他毕竟只是个臣子,官衔也不算太高。
升国公主赵琳儿也在石舫之内,还是内侍打扮,还能那么粉嫩嫩的,也不看什么真金王子,只是定定望着陈德兴。一对水汪汪大眼睛里雾蒙蒙的,好像噙着泪水。
她已经知道爹爹铁了心要将她嫁给真金王子了!今天的酒宴就是让真金王子展现一身本领,好弥补他长相上面的缺陷。可是萝莉的想法和老头子是不一样的,一个大饼脸三角眼蒙古人,怎么能和相貌堂堂的陈德兴相比?
况且,真金王子再怎么文武双全,也改变不了他伯父蒙哥大汗被陈德兴弄死在川江南沱场的事实!
陈德兴也不理睬正在讨论什么诗词的官家和真金,反正他也不会作诗,虽然记忆中有几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只是和赵琳儿眉目传情——他这次冒险带着3000人入行在,说是要破坏蒙宋和议,实际上至少一半的原因是为了赵琳儿。
这么可爱的萝莉,怎么能嫁给真金这个小鞑子?要嫁也只能嫁给陈德兴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有军队有野心的大汉族主义军阀啊!
理宗皇帝和真金王子高谈阔论的时候,一直在偷眼打量着陈德兴和赵琳儿,见两人眉来眼去,就嗯咳一声,入了正题:“如今南北和睦,天下太平在即,王子又不远千里,自北地而来。朕心甚悦,设宴于湖上石舟,然有宴无诗,难显吾江南风雅,诸位不如即兴赋诗,以迎佳客如何?”
理宗皇帝的提议一出,所有人自然都得应景的表示赞成,就连不会作诗的陈德兴也不例外。看似一团春风般的和气当中,理宗皇帝捻着胡子微笑:“至于题目,就由朕来出吧。真金王子自北国而来,不如就以北地风物为题如何?”
真金王子站起身:“陛下,不如就由本王子先来吧。”
理宗皇帝微笑用手虚按按,示意他坐下:“如此甚好,王子的才名,朕在江南就有所耳闻,今日正好眼见。”
真金王子端坐下来,装模作样的稍一酝酿,张口就道:“本王子自幼长于燕地,便以一诗展现本王子在燕地府邸的风物吧。”他摇头晃脑吟道:“小山曲槛映回廊,别有一天深处藏。人物风流还似晋,衣冠儒雅尚如唐。
四围红锦春风软,满地绿阴清昼长。坐久杳然忘世味,碧云高兴欲飞扬。”
理宗皇帝一拍手:“好!好一个人物风流还似晋,衣冠儒雅尚如唐……燕地不属中国几四百年,不想还存有晋唐之遗风。”
陈德兴不大懂诗词,只是觉得真金王子的诗押韵上口,而懂行的文天祥、江万里却脸色微变。这样的诗,他们恐怕都很难做出来!没有想到一个蒙古王子竟有如此诗才!
而且,这样的佳句很快就会传遍临安的大街小巷,到时候人人都知道燕地尚有晋之风流,唐之儒雅,绝不是什么被蛮夷蹂躏的地狱了……
“陛下此言差矣!”郝经这时突然站了起来,冷眼撇了一下陈德兴,然后向理宗躬身一礼:“燕云之地,何时不属中国?”
理宗一愣,不知该说什么。郝经却自顾自往下说道:“夷狄入中国者中国之,中国入夷狄者夷狄之。契丹、女真虽起于塞外漠北,但无不仰慕中国文化,契丹入燕云,女真入中原皆是入中国。四百年来,燕地无时不是中国之地。如今我大蒙古更是以德居中原,中原士民无不拥戴。和议之后,北蒙南宋,皆是中国,无论蒙古、色目、汉人,皆是中国之人。”
理宗皇帝笑着点头,半转身子,冲着陈德兴道:“郝先生所言才是正理,南北本是一家,当和睦相处,永结盟好。陈卿,真金王子的诗已经做好了,你虽是武将,但也出自书香门第,不如也赋诗一首,以迎王子南来吧。”
第251章冲冠一怒为红颜(四)
陈德兴真是不会作诗的,至于北国风光什么的,他倒是知道一首《沁园春·雪》,红朝太祖的名篇,气势绝对是帝王级的,也不知道念出来会不会吓着理宗皇帝和真金王子?
他再看看真金和理宗,一个明明是蒙古强盗,偏偏要扮什么书生!一个更是越活越回去,年轻的时候还知道联蒙灭金,收复河南。到老了却只想苟安一隅,前一阵子还被蒙古人吓得要迁都逃走。现在却打算把女儿嫁给个蒙古王子,还想用个假公主把自己的兵权收了圈养起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找个理由害了!
而赵琳儿这丫头离开自己不到10步……若是这个丫头不在,陈德兴今天一定装孙子,哪怕要去钻真金的裤裆也得上!不过理宗皇帝想让自己在赵琳儿面前丢面子,那可就打错算盘了!这丫头离开自己不远,看她这样子,招招手就过来了!
想到这里,他就立起身朝理宗皇帝行了一礼:“陛下,臣不会作诗,但也原因附庸风雅。”
理宗皇帝一拍手:“那就好!陈卿的武艺天下无人不知,若是文采也不稍逊,吾大宋可就多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了。”
陈德兴又是一礼,思索了一下,开口边吟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石舫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首词……实在是首反词啊!而且气势之大,口气之狂,已经到了极处!如果说诗词透人心的话,这陈德兴想要干什么,恐怕已经是明摆着了!
理宗皇帝的呵斥声音突然想起:“放肆!区区一介武夫,也配品评太祖皇帝?”郝经和真金脸上顿时闪过喜色,忙又掩饰下去。
理宗皇帝已经怒了,若是能下旨拿了陈德兴就太好了。
江万里、文天祥都是脸色大变,两人和陈德兴的关系自有远近,但是都不希望他让理宗皇帝给害死。不过看着几乎要暴怒的理宗,两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圆场。
就在现场气氛压抑到极点,理宗皇帝似乎就要下令身边的御带拿人的时候。突然就听见有人哭喊了起来,不是乖萝莉赵琳儿,而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头子。
“好!好词!真是绝妙好词……好一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只是有些人坐拥锦绣江山,却不知北地英雄早就垂涎三尺了!当真糊涂!”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哭喊之人给吸引过去,见到那人之后,大家一时全都愣住了。
那人竟然是赵复!江汉先生,北地大儒,被真金王子带来江南的赵复。
老人佝偻的背不知道什么时候挺了起来,总是表情麻木的面孔上满是慷慨之色,花白的胡须轻轻颤抖,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被陈德兴的诗给感动了。
“江汉先生,您这是……”真金王子一脸诧异地道。
赵复却猛一挥手:“不要叫我先生……真金!你们蒙古人屠我家园,杀我妻儿,残我九族,还欲亡我父母之国。你是我的仇寇,不是我的学生!昔日我知道你要来听课,便怀藏利刃,想要杀了你替我妻儿报仇!只可惜我没有杀你的武艺……也没有陈右武这等好胆!”
赵复说完这话,便大步走到陈德兴跟前,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冲着陈德兴拜了一拜:“右武,您阵毙蒙古大汗,替在下报了血仇,替北地无数汉儿稍解心头之恨,便是我的恩公!请受赵复一拜!”
这个就叫虎躯一震,小弟……哦,是老弟纳头便拜?
这一幕,真叫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过来好半晌,还是郝经第一个反应过来,指着赵复道:“赵仁甫,过去的事情你再提他作甚?如今南北和议,天下一家,无分汉人蒙古,都可以过太平日子了……”
赵复狠狠瞪了他一眼:“呸!你这认贼作父的东西,你当我不知道忽必烈之志?此贼与大宋和亲只是权宜之计,待击破了阿里不哥,必定毁约南下,扫平江南,把全天下的汉人都变成他们蒙古人的奴仆!”赵复又跪行几步,到了理宗皇帝跟前,磕了个响头,“陛下,您可千万别上了忽必烈的当,和亲什么的都是蒙人的诡计,真金王子根本不值什么,他们蒙古人是以嫡幼子为贵的。嫡长子多半要去开拓疆土,真金南来,便是要开拓江南,让江南人都相信北地有什么晋之风流,唐之儒雅……这都是骗人的,北地汉人除了几个认贼作父的奸佞,便是一钱汉,暗无天日,没有活路!”
理宗皇帝神色也一下僵硬,张着大嘴不知道说啥好了。虽然他很不愿意相信赵复,可是脑海中尚存的一丝理智,还是很分明的告诉他,赵复的话是真的!
忽必烈遣子南来,不过是权宜之计!
但是大宋的确已经无力再战了,江南五路民生凋敝,京湖、四川、江淮藩镇林立。想要维持对蒙古的战争,就必须满足藩镇对财货对地盘的要求……实际上就是用江南的财力去喂饱藩镇,让他们继续壮大!
攘外必先安内!哪怕忽必烈的和议是假,大宋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陛下,北虏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现在只是因为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相争,才不得已示好于我。若陛下不欲遣大兵扫北,恢复中原。也该联络阿里不哥,约攻忽必烈,使之兄弟相残,自损国力。同时以偏师骚扰北地,以高官厚禄拉拢北地汉侯,如此江南方可久安……”
文天祥这时也站出来进谏。北伐中原什么的,他也不大指望了……这些年的官当下来,他也算明白了,想要北伐中原,这南朝必须得换主子!赵家是出不了这种官家的,不过同忽必烈和亲,眼睁睁看着忽必烈把阿里不哥打趴下却是在作死。
虽然南朝也能趁着这个机会驱逐奸佞,内修仁德,以求上下同心。还可以去求一个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但是当了一年多的《光复》报主笔,了解到了四川、京湖、两淮前线的真实情况后,文天祥知道这些都是一厢情愿!
蒙古人实行的就是驱汉杀汉的战略,驱北地汉人来和南朝汉人拼杀,用北地汉人的命耗南朝汉人的元气,耗江南五路的财力——因为战场总是在南朝的土地上,蒙古一方自可以烧杀抢掠,以战养战。但是大宋不行,需要不断从江南地面上搜刮财富去养军!因而自蒙宋开战来的每一次大战,无论胜负如何,大宋一方的损失都要比蒙古一方惨重的多。
一国之力,正在慢慢的被耗尽,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而出路其实是有的,就是善用军阀——包括陈德兴、吕文德、刘整、王坚、高达这样的南朝军阀,也包括李璮、史天泽、刘黑马、张柔这样的北地军阀!
南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