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雄天下-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德兴道:“孩儿的确是明王降世……大人,您到如今不会还以为孩儿在装神弄鬼吧?”

陈淮清对于这个回答似乎早有准备,只是神情自若地说道:“若真有明洲,谁还敢说你在装神弄鬼?”

中国人虽然不痴迷宗教,但绝不是不敬鬼神的无神论者,只是点到为止而已。对于一个有神格的统治者,他们其实也是乐意接受的。

“大人今日前来,不会为了和孩儿说这些吧?”

“自然不是,若是真的有明洲大陆在一万多里外……江南便可以拿下了。”

陈淮清道:“为父只是来问一下你什么时候再入临安?”

“一年后或许是两年后,一国鼎立,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用后世红朝太祖的话说,这是进京赶考!考好了天下归附,以陈代赵。考不好,陈明想要退回辽东都不易了。所以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且还要等待北地的唐元两国交战结果……

陈淮清又道:“取了江南之后,可是先挟天子令诸侯?当今天子就是个痴傻之辈,无力临朝理政,用来当个木偶泥塑也不错。待人心归附之后,便可受宋之禅让建立陈明天下了!”

说这话的时候,陈淮清的语调都微微颤抖。或许一两年后,陈家真的要得天下了!

陈德兴微微点头,然后道:“陈明天下是要立的,不过却不必挟天子令诸侯……与其走曹操的路子,不如学西周大会诸侯,堂堂正正当个天子。”

陈德兴虽然是奸的——装神弄鬼,把自己包装成了神仙,还借此夺取儒门的道统,把自己变成了周的继承人,这一系列的做法,实在可以用奸雄来形容!

但是他却不愿意学曹操去挟天子。这条路子在他看来,总是下成。没有办法才走,周武会诸侯伐纣才是正道。若得天下不正,陈明就会缺乏合法性,其内部就容易起纷争。

陈德兴如果装神成功,就得了道统。若李璮再兵败中原,那他自然就是众望所归的正统天子!

而且,陈德兴有一整个世界可以安排诸侯,没有必要把他们都宰了。所以大可以走会诸侯攘夷的路子,把忽必烈当成一块垫脚石来踩。

“吾儿果然手段高明!”

陈淮清捋了捋胡须,喟然叹道:“为父只想到曹操,你却想到了周武……曹魏自孤儿寡妇手中窃得天下,不过46年基业。周朝会诸侯伐纣却有800年江山!只是赵宋虽失德,但毕竟不是殷纣……”

和日本天皇家宣称的万世一系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王朝更替。但是王朝更替也有“正”和“不正”。商汤革命、武王伐纣和汉高平秦灭楚,都算是得天下极正,李唐也还可以。而魏晋和赵匡胤开创的大宋,都是得天下不正的典型。所以曹魏只存在了46年,就被司马家依样画葫芦窃取了大权。而赵匡胤则做贼心虚,害怕手下的武将有样学样,所以就搞以文御武,重文轻武,把华夏的武力搞废了拉倒。

而陈德兴争道统的目的,当然是要学商汤周武,光明正大的取代了赵宋——这就叫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而这牌坊,就是改朝换代的规则和秩序。如果陈德兴要建立一个只依靠暴力的专制王朝,规则和秩序什么的并不重要,靠雷霆杀伐去震慑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个杀出来的王朝是不可能建立封建制的,因为封建本身就是规则和执行。

而没有封建制,陈德兴就不可能依照周式封建的办法,用夏君夷民之策,打造出华夏世界——打造华夏世界的事业,可不是一代人就能进行到底的。这可不仅仅是建立几个殖民据点而已,而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华夏文明,实行民族“融合”。

如果没有一个可以长久维持的封建秩序,陈德兴一翘辫子,诸夏就得乱套,到时候没准就步了大蒙古国的后尘,扩张出去的诸夏就被各种野蛮人给同化掉了!

所以,这块牌坊还得好好立起来!

而按照中国传统的思路,正统的谋朝篡位,就是有道伐无道,有德伐无德。陈德兴装神成功,肯定就是有“道”了,而且他还用“复周礼”把儒家手中的道统也拿走了一半。因此道亨是足够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德”了。

陈德兴笑道:“赵宋让中原于蛮夷,比之殷纣仿佛不如,之所以看着没有失德,无非是些无耻士大夫在替其遮羞罢了。不过唐元会战在即,贾似道那奸贼又怎会不做些失德的事情?说不定,他现在正在和刘秉忠商量怎么再卖一次中原呢!两卖中原,弃祖宗之土,弃华夏之民,赵宋自然是大大的失德!”

赵宋和贾似道不甘心灭亡是肯定的!而现在对赵宋构成最大威胁的还不是陈明而是李唐。赵宋勾结蒙古,一块儿把李璮的好事儿坏掉几乎是肯定的。这事儿便是失德,陈德兴便可以大会诸侯去吊民伐罪,顺便扫荡一下江南,然后堂堂正正的当皇帝。

“这贾师宪……只是愚忠,算不得大奸大恶吧?”陈淮清微微摇头。他和贾似道的关系其实是不错的,双方还是亲家——贾似道的侄女嫁给了陈德芳。

“忠一家一姓而背天下,此等便是大奸似忠!”陈德兴看了父亲片刻,“大人,您在临安还呆得下去吗?”

陈淮清淡淡道:“自然不能呆了,吾打算退往昌国。”

昌国县就是后世的舟山市,陈德兴现在所在的桃花岛也属昌国县管辖。不过陈淮清所指的昌国并不是桃花岛,而是昌国县城所在的舟山岛。这座岛屿面积不小,有476平方公里。而且还有沈家门港,是庆元府的第二商埠所在地。岛上的人口更是超过了10万。

陈德兴双手抱胸,思索片刻,“现在昌国县城内驻扎了几千三衙军,他们是护着贾似道而来的,等他们走了,我便发兵去取了昌国。”

“为父还有学生数百,武学一所。”

陈淮清这两年虽然领着右丞相的名义,但是在贾似道这个平章压制下没有一点伸展的空间。唯一的成就便是调教出了几百个武学生——多是南宋藩镇的庶流子弟,不过贾似道也不肯用他们。

“武学可迁昌国,改称舟山天道书院吧。”陈德兴停顿了一下,“至于武学生,可以入北伐军军官学校或天道书院,也可以直接安排官职。”

“天道书院?”陈淮清皱皱眉,“是太学吗?庆之你是要学蔡京罢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吗?”

三舍法是王安石提出的,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太学生按照外舍、内舍、上舍升级最后择优做官(通过考试)。后来蔡京当政的时候一度把科举废掉,只用三舍法取士——实际上就是用系统的太学教育培养官僚。不过这套办法却遭到了太多的反对,在徽宗宣和二年就废止了。

“差不多吧。”陈德兴道,“科举本就是牢笼志士,所取之士多无用处。吾大明自有士爵议会共治地方,无须以科举笼络士大夫之心。”

陈德兴治理地方的路子,乃是贵族议会监督官僚。类似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提出过,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他提出了一个以学校议政的办法来监督政府。实际上就是把秀才、举人变成议员。和陈德兴从士爵贵族中挑选议员都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区别只是谁来把持地方。

陈淮清沉声道:“若如此,便是要以士爵替换士大夫了!庆之,你可知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吗?”

陈德兴道:“吾打天下靠士爵,治天下也要靠士爵!”

第413章团练

“右临钱塘,左枕西湖,临安繁华世无双——这临安果然是天下第一富庶地啊!”

刘秉忠道:“若论人口财帛,单是临安一府便能胜过北明东唐了吧?如今唐宋元明四国争雄,实力最强的其实是大宋……只是大宋以仁治天下,不喜征伐之事,才让唐元明各自得逞一方的。”

贾似道长叹一声说道:“大而不聚,富而不强,人多而心散,不过是一盘散沙!”

刘秉忠露出羡慕的笑容:“大而不聚就拧聚之,富而不强就图强之,人多而心散就团结之,不大、不富、无人才是无解之道。若陈德兴得江南,某管保不出三年,江南便能被他调教成强楚盛吴。”

贾似道冷笑:“唔,只需尽没江南士大夫之地赏赐给他的士爵战士,江南何愁没有数十万强兵?”

刘秉忠神色不动地反问道:“平章公不欲变法以效仿之?”

贾似道长叹:“300年的老法,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谁让大宋和北明一样搞法?”

刘秉忠道:“北明立国于蛮荒之土,并无士大夫可以倚,自然只能封士爵,行夏君夷民。然大宋有亿兆人口,有万里沃野,有士农工商。何须照抄北明?若陈德兴取了江南,多半也会改弦易辙,尊孔崇儒,以士大夫治民的。”

贾似道冷哼一声,颇是不屑。只是不知道是不屑于陈德兴,还是看不上江南士大夫。

车马已经穿过了最繁华的临安城内,从涌金门而出到了西子湖畔。涌金门外虽然已经是临安城外,但是繁华程度丝毫不减。城门外面,临着西湖便是高达五层的丰乐楼——这是临安最大的酒楼——现在虽然已经过了午市的饭点,但是丰乐楼外依旧顾客盈门,丝竹歌舞之声阵阵不绝。

而涌金门外的大街上,西湖东岸的长堤上面,往来的行人更是摩肩接踵。下了马车的刘秉忠注意到,即使引车贩浆的小商小贩也穿着绸衣踏着丝履,好一派富足盛世的景象。

如果陈德兴这个时候再回临安,他或许会吃惊的发现,这座城市非但已经从临安之变中复了元气,而且更加繁华了几分。这倒不是因为大宋平章军国事贾似道的治国之策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和蒙古的战争已经彻底结束。而且在四川、京湖和两淮的军阀藩镇化后,南宋朝廷的军费开支也大幅降低,对民间财富的剥削自然减少了许多。因此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往有了一些提高。

回到临安的贾似道和刘秉忠都是微服,也没有几个随从,下了马车便在西湖岸堤上缓缓前行。

“平章公,这是最新版的《光复》报。”廖莹中这时递过来一份小报,是他方才向一个流动的报贩购买的——临安的言论还是一如既往的自由,陈德兴的《光复》报和《天道》报都在临安设有报社。而且两报的销量都还不错。

贾似道取过《光复》报翻了翻,头版上是普陀山辩法和大唐义皇帝梓宫北返的消息——贾似道并没有食言,李全的尸骨被挖了出来,移交给了还在普陀山的灭门师太。

至于普陀山辩法,《光复》报上当然在替陈德兴鼓吹。而临安的大部分小报,则一致认为陈德兴已经理尽词穷,更不相信什么明州新大陆和地圆说……都把这些当成笑话了!

除了这两个消息,《光复》报上还有不少关于唐元明等北三国的报道,还有介绍日本、高丽、安南、大理等国消息和风土人情的文章。这些才是《光复》报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他们的消息比起南宋朝廷都灵通。不仅和北明有关的事情《光复》报会最先报道,连阿里不哥遇害,李璮称帝,忽必烈建立大元并且开科举,甚至大理段氏复国,都是《光复》报第一个在临安报道的。

包括贾似道在内的所有读者,也都是从《光复》报上得知这些消息的——如果要通过大宋的官僚机构获取各地情报的话,这些消息至少要延迟3到6个月以上……反正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衙门告诉贾似道蒙古大理总管段实已经复国登基,自称皇帝,建元兴隆了。

这大概也是贾似道迟迟不禁《光复》报和《天道》报的原因之一。

一艘画舫,已经停靠在了西子湖畔的码头上。贾似道一边翻着报纸,一边就和刘秉忠、廖莹中等人上了船。船舱之内,已经有侍女仆役备好了点茶糕饼。贾似道和刘秉忠等人分头落座。船体轻轻晃动了起来,在撑篙的作用下,缓缓离开了码头向葛岭方向驶去。

贾似道放下小报,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点茶,然后瞧一眼脸面上有几分高深笑容的刘秉忠。

“子聪兄是不是有什么妙策教我?”

“妙策谈不上,只是一点建言而已……其实某不说,平章公您用不了多久,也是能想到的。”

“哦?”贾似道不置可否。

“陈德兴之所以敢妄言周礼,染指儒家道统,盖因大宋儒生有理无兵,乃是秀才遇兵,有理难说。”

贾似道放下茶盏,两手一摊,“就是没有兵……儒生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带兵!便是考了弓马,一样也是无用。不会带兵就是不会带!”

李庭芝最近正在为这事儿头疼呢!贾似道依着他的主意取了不少“文武双全”的进士,然而并没有用,根本带不了兵。这些进士一方面也不大愿意带兵,看到当兵的就厌恶;一方面他们的那点儿武艺根本镇不住下面的兵油子。

“这事儿某倒是有点办法。”刘秉忠一笑,在这方面他比贾似道有经验,因为他知道大部分北地汉侯的军队是如何组织的。

贾似道仿佛听到了什么好消息,来了点劲头儿,“那就请子聪兄不吝赐教。”

刘秉忠淡淡地吐出几个字儿:“宗族、同窗、乡党。”

“何意?”

“北地汉侯之兵,大多是以宗族为基础,同窗好友为骨干,乡党邻里抱成一团而成军的。常常有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一说。”

“子聪兄的意思是……”贾似道顿时眼前一亮,“是让士大夫自行招募乡兵?”

“然也,”刘秉忠笑道,“那些文武双全的进士毕竟没有从过军,在军中无基础,又不知该如何笼络军心,也不知要怎生行那雷霆手段,掌握不住军队是正常的。若是平章公让他们各返乡党,发动宗族同窗,招募乡党邻里,还怕他们掌握不住军队吗?”

一旁的廖莹中讶异道:“那岂不是兵为将有?”

“又如何?”刘秉忠嗤的一笑,“总比没有可用之兵强吧?而且再怎么兵为将有,那也是书生掌兵!”

书生掌兵,在赵宋来看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可是书生未必愿意以武资掌兵啊!”贾似道苦笑摇摇头道。这些日子,那些被安排了当了武官的进士,无不是削尖脑袋在找路子转文。

“那就以文资带兵好了,”刘秉忠道,“文官给武差遣……都已经非常时期了,何必计较这些?”

“文官给武差遣,回乡募兵,兵为将有……”贾似道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