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120斤重的开花弹正好落在了李庭芝的帐篷附近,近在耳边的巨大爆炸声音就像天塌地陷了一样!帐篷里面所有的人都被震倒,油灯咣当摔下桌子熄灭了,李庭芝的幕僚们抑制不住地惊叫起来!明军的炮群突然开火了!而且出乎意料的猛烈!
强大的明军炮群反复轰击着宋军辛苦构造的防线,一团团橘红色的火光在宋军的炮垒周遭此起彼伏地炸开。将土墙、大炮、人的残肢断臂都一起掀上了天空。这是十二门十寸臼炮在逞凶!而更多的实心铁球则像雨点一样反复拍打着宋军的前沿,将宋军辛苦布置的鹿砦拒马,都打成了碎片。
李庭芝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他爬起来就大步冲出了帐篷,外面正乱成一团,到处都是乱窜的随州团练军的士卒。几个李家的子侄正在大声嚷嚷着试图整顿秩序,看到李庭芝出现,顿时就纷纷靠了上去。
“学士,这里危险,您且去护城河对岸避炮吧!”一个李家的秀才焦急地说。
李庭芝也不理睬他,大步就往炮垒上面跑去,上到高处,他就四下张望起来,观察着明军炮群的位置。他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确定这些大炮的所在,在他看来,明军重点炮击的地方,一定就是主攻的方向!
这时无数的火把突然在千步之外,明军的炮群背后亮了起来,那一定是明军的主力!
“传令!擂鼓,聚兵,备战!”李庭芝大声吼了起来。
……
贾似道这个时候正牵着李慧娘的手在睡觉,他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看来要当殉国殉道的忠臣了。所以也李慧娘也不会变成鬼来吓唬他了,后世也不会有《红梅阁》了,更不会有“蟋蟀宰相”的绰号,顶多就是把贾似道称为“昆虫学”研究的先驱。
炮声响起的时候,贾似道猛地就惊醒过来,身边的女人也醒来了。李惠娘的胆子不小,并没有被外面的炮击声吓到,而是很镇定的起身,替贾似道拿来了官袍和佩剑。
贾似道脸上都是汗珠子,大口地喘着粗气,呆坐在榻上一动不动,直到一只纤手捏着丝绢来替他擦汗。
“太师,太师……”轻柔的女声在贾似道耳边响起。
“哦。”贾似道应了一声,猛吸口气,站了起来。李惠娘则动手替贾似道穿上了官袍,带上幞头,扎上玉带,还挂上了三尺长剑。
贾似道出了自己的寝室,外面已经有几个贾姓的子侄披挂整齐在侯着了。贾似道一言不发,大步走出了碉楼,站在了临安北墙上,定定眺望着战场。
战场上的形势仿佛一目了然。因为宋明两边的大队人马已经开始打着火把灯笼集结了!而且双方集结的位置都很靠近贾似道所在的碉楼。
“太师!看来今夜就是决战了!”廖莹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上了城墙,到了贾似道身边。他现在是提举君子营,麾下有近三万君子——在贾似道的激励下,临安城中的秀才们终于掀起了一轮入伍从军的高潮,三天之内,君子营的人数就增加了一倍。不过这些新入伍的君子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有几个月的训练根本上不得战场,看来是敢不上今日这场会战了。
贾似道点点头,只是淡淡应着,“就是今晚了……若是不敌,老夫,老夫,老夫就要……”
第670章忠臣是怎样炼成的(六)
大明天道元年,三月初三。
临安城东北。
“胜了!胜了!”周遭战场,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巨大呼喊声音,从临安城东、北两面一直横扫过了高大宏伟的城墙,传到城内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这些淮地或北地口音的欢呼声,在临安城墙上的守军们听来,却和催命的符咒没有两样。胜利是属于明军的,从临安城东靠近杭州湾的地方一直到临安城北,整个二十七八里的战线上,至少有二十二三里的地方,已经被明军全线突破!
李庭芝拼凑起来的十万团练兵中的五万就撒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他们几乎同时遭遇到了数量超过他们一倍的钢甲士爵兵的猛攻。这些穿着钢甲,手持大横刀和弓箭的士爵兵悄无声息的摸到了宋军战壕前不到百步的距离上,在炮声响起的同时,他们就突然暴起,一部分人用步弓向百步之外抛射箭雨,余下的人则搬开鹿砦拒马,好像恶虎一样扑向宋军盘踞的壕沟。壕沟内的宋军还有壕沟后面的炮垒根本来不及反应,钢甲武士就已经冲入壕沟,随后就是毫无悬念的肉搏战。
经过多年的调教,明军士爵兵大概是这个世界上肉搏能力最强的士兵了。一身钢甲,刀枪不入;一柄横刀,刺铁如泥!多年锤炼而来的老兵,又都是壮年男儿,战场之上自然是杀人不眨眼!连大蒙古最精锐的怯薛都不是对手,何况这些根本没有斗志的宋军团练。
如果是白天结阵而斗,大宋的团练兵或许还能稍加抵抗,但是在夜间混战,比的就是个人的勇武、单兵的装具和战士们的斗志。相比之下,大宋的团练兵完完全全处于被碾压的地步。就连士兵的人数,他们也是绝对劣势。
“降了!降了!”
“别打了,俺们情愿归降……”
宋军一触即溃,战场上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喊杀声,有的只是哀求乞降之音。
还有些溃兵居然没有投降,而是失魂落魄一般往临安城东(临安城北没有城门)各处城门涌去,向要退入城去。但是各处城门早就已经封闭,吊桥也被拉起。溃兵们到了此地,全被挡住,既不能入城,也没有回去再战的勇气。混杂在一处,只是哭天喊地。
“开门啊,放吊桥啊!让俺们进城吧……”
“贼人厉害,打不过啊!他们人人都有钢甲,刀砍不动,枪刺不入,只能挺着死!”
“守城的弟兄,可怜可怜咱们吧,咱们也是宋军啊,他们都降了,咱们还念着朝廷,还想入城战上一场。”
“开门啊,俺是台州来的秀才,俺姓杜,俺们全家都叫陈贼给害了!俺和陈贼不共戴天!”
自称是台州来的杜秀才的是赖蛤蟆,就是那个看上了杜十三姐又吃不到嘴里的赖蛤蟆!
他现在也穿上了宋军团练兵的红色战袄,还有一身鲜亮的皮甲,手中还握着把南芬钢打造的宝剑——这身装扮还真有点秀才公子哥的模样。
当然,赖蛤蟆并没有被明投宋,杜十三姐的“死”的确让他悲伤,但是陈圣人给的土地已经让他的一家子都过上了“人上人”的日子,他也不用为老婆什么的发愁了,在他离开台州之前,已经有个媒婆上门要给他保大媒了!对方虽然不是杜家这样的大户,但据说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家。
所以,蛤蟆只是念着十三姐儿,绝没有为她报仇的心思。现在蛤蟆的奋斗目标是士爵,那才是真正的人上人,与国同休的贵人!因此蛤蟆才自告奋勇参加了敢死队,和千把个有着同样人生理想的士爵兵一块儿来混城了。
城头上的守军也都是两浙的团练兵。李庭芝为了城外的壕沟战,将他的随州军和武锐军都调出了城。所以现在守城的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丁,也不知道有“混城”之说。而且他们都听得分明,下面喊话的都是纯正的浙音,分明就是老乡啊!再看看明军仿佛也没有追来,他们占据了壕沟还有壕沟后面的炮垒之后就停下来喘气儿了。守门的团练军头子果然动了恻隐之心,下令开城了。
“放下吊桥!快放吊桥!打开城门……”
……
贾似道这个时候并不知道他的城门已经叫人骗开了——如果他现在指挥的还是大宋的御前诸军,这些兵哪怕再烂,也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无论是将门出身还是行伍上提拔起来的军官,都知道城门在守城战中是最最要紧的,就算要开,也得去请示一城主将后再开,哪儿这样擅自开城放吊桥的?
不过贾似道此时的心情,一样恍若死灰。几十个贾氏亲兵簇拥在他身边,只是焦急地看着他们的统帅。
城墙外面,虽然李庭芝还掌握着数万人的军阵,还在努力地用大炮和敌人对轰。但是整个战线,却已经溃不成军了。宋军辛辛苦苦挖掘的壕沟,修建的堡垒,现在大多已经易主。战场上到处都是明军的欢呼之声,到处都是发足狂奔的宋军溃兵。
哪怕李庭芝的手中的数万大军还有一战之力,这场临安城外之战也是毫无悬念的完败了!
现在至少有二十里长的壕沟被明军夺取,他们只需要花上几天时间加以扩建,挖掘几十个可以安放10寸臼炮的炮位,就可以毫无悬念的轰塌临安城墙。到时候……贾似道所在的碉楼,恐怕要第一个挨炸吧?
“太师,退吧……”
说话的是贾似道的一个子侄。领着他的亲兵营,按着腰刀苍白着脸看着眼前一切。十万大军兵败的场面太过惨烈,一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抖了。
贾似道恍若不觉,只是喃喃自语:“怎么又败了呢?怎么败得那么快呢?十万大军依壕而战,怎么都能顶上十天半个月吧?怎么半个晚上就溃成这样了?这团练兵又是秀才掌兵,又是兵农合一,都是隔除弊端,大大振作之策,怎么就不行呢?”
轰隆隆!
十几团巨大的火球,这时候突然在宋军的密集阵型中腾起!他们遭到了10寸臼炮的轰击!那可是120斤重的炮弹,原本是用来轰击宋军炮垒的——明军的《炮兵作战手册》规定“先炮兵,后步兵”的原则,也就是说先轰击对方的炮兵,再打对方的步兵。因此半个晚上,明军炮群都在和宋军炮垒对轰。并没有轰击在宋军炮垒背后列阵的宋军步兵。可是轰击炮垒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宋军炮垒坚固,难以摧垮;一方面威力巨大的臼炮精确度很差,难以对体积较小的炮垒产生威胁。
于是在前敌指挥作战的陆虎很有些不耐烦,干脆把《炮兵作战手册》的规定扔一边,命令十二门臼炮直接轰击李庭芝的步兵大阵了……
“太师,不行了,退吧!”簇拥在贾似道周围的幕僚们看到这一幕,个个腿脚发软。
十二个火球就这么在人堆中炸开啊!那得死多少人!?
这要是落在大家伙儿的头上,那可就都得为大宋朝尽忠了……
贾似道还没有答话,就听见东城那边的战线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喧嚣声音,随着钱塘江口吹来的海风,传遍整个临安城。他转头向那里望去,就看见日初的霞光之中,一面巨大的日月旗帜已经在城东某处城关上空飘扬了。
明军居然攻入了东城!
这怎么可能!?
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而明军的进展却异常神速,日月旗帜在一处处制高点和城关上竖了起来。不知道有多少宋军团练兵还有被安置在东城的义门家眷,都哭喊着往西狂奔。那里还有一道城墙,将东城和临安主城分割开来。
但是,那里的几座城门并没有关闭!
完了!
所有人脑海中都闪出同样的念头。他们本来以为可以凭借着临安城和明军抗衡,可是没想到,在明军压倒性的火力和战力之下,什么团练军,什么秀才掌兵,根本就不值一提。
两浙的团练军,就是书呆子加上农民伯伯的组合。而且还是丢了老家的丧家之犬——这团练所依托的就是宗族,就是地主宗族对佃户(团练兵的家眷是在团练头子控制下的)的掌握。如果没有了这一层关系,团练军就是一盘散沙啊……
贾似道面如死灰,呆呆的站在凛冽的晨风之中,难道真的要死在这里?
“太师,快走吧!退到皇城里面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翁应龙这个突然冲着周围的贾家亲兵们大吼起来,“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快把太师架走!只要保住了太师,咱们才能有活路啊!”
他的一句话就震醒了众人,贾似道是他们的主子,他们将来如何,全都寄托在贾似道身上!如果贾似道死了,他们还有什么指望?想明白这些,众人就一拥而上,抓住贾似道的手脚,好像抬死人一样就把他往城下抬了去。
只是这样,真的能保住贾似道?
第671章留取丹心贾似道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赖蛤蟆是大嗓门,这会儿正一边追杀着宋军溃兵还有义门家眷,一边在大吼大叫。吼叫的内容是上面早就教好的——通报贾似道的死讯。
贾似道……死了!
殉国了!
就在临安城北墙的某个碉楼上面!当明军士爵兵攻上城墙,要来活捉这位大宋太师的时候,我们的贾似道贾大忠臣,就抱着两个点燃的铁炮,高喊着“大宋万岁”的口号冲进人群,然后轰隆隆一声,就结束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
呃,这就大明官修史书中对宋国名臣贾似道殉国的记载。
贾似道在这个时空当然是忠臣了!
就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大明一旦坐稳天下,也是要褒扬忠臣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传说为什么会在西周流传下来?还不是因为周朝需要这褒扬他们的忠义!姬发平了殷商,有了天下,大封了诸侯。自然恨不得手下的诸侯和大夫个个都是伯夷、叔齐这样的愚忠之臣了。
自西周后三千年,也唯有红朝太祖在得到天下之后还公开批评伯夷、叔齐,鼓吹造反有理。但是陈德兴搞得毕竟还是君主制,忠臣还是需要鼓励褒扬的。而贾似道作为明宋之交最高级别的忠臣,自然要大大包装一番了。
这前朝忠臣,活着让人讨厌,死了的却是好忠臣好榜样。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仓惶凄凉的喊声在临安各处响起,所有人都知道了贾似道之死,也知道了明军已经入城。这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贾似道本人了。
一个人可以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吗?仿佛不大可能吧?
不过贾似道却是知道的。他现在被人塞进了一架滑杆里面,在一群贾姓亲卫和幕僚的簇拥之下,沿着御街前行。脑子里只有一片混乱,听到有人在喊“太师殉国”时。心中还在琢磨:哦,太师死了,太师贾似道死人,终于死了。也该死了……
御街上到处都是发足狂奔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他们的打扮就知道是书香门第出身。贾似道就是他们的主心骨,临安城就是他们最后的避难之所。现在贾似道已经死了。临安城也破了。他们该向哪里去?
所有人都在跑,所有人都在哭,无数的人汇合成了一股洪流,哭喊着往朝天门而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