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德川家康,却是出奇地平静,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些抱有不满希望家康有所行动的大名都被他拒之门外,不予接见,唯有本多正信父子被允许进入本丸觐见。
“主公,大田原晴清已经按照您的指示,将《知行奉还书》递交到了伏见,您的计划看来已经成功了。”本多正信恭敬地跪坐在大殿内,而本多正纯则伺候在家康身旁,为这一计谋的成功暗自谄笑。(未完待续。。)
ps: 今天急着做实验,就写了一千字,也算为这一部分作结吧,大家别介意啊。
第一七九章 大田原氏
大田原城位于下野国的西北部,邻近蛇尾川,是一座建设在比河岸海拔高出约七十五米的龙体山上的平山城,故又被称之为“龙城”、“龙体城”,该城始建于公元年,当时的大田原氏当主、“那须七骑”之一的大田原资清出于战略需要,将居城由建在平原地带的水口城(又称“大田原馆”)迁往位于其正南方两千米处的龙体山,正式改名为“大田原城”。
所谓“那须七骑”,是指包括那须家亲族芦野氏、伊王野氏、千本氏、福原氏以及重臣大関氏、大田原氏七家在内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名义上是那须家的家臣,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有时甚至敢于违背本家的意愿,因此,当那须家因为小田原征伐而遭到改易时,这七家并未因此受到株连,相反的,都成为独立地大名散布在下野各地。由于力量太过分散,这些墙头草很快就投入到了制霸关东的德川家康的怀抱中,虽然名义上还是独立大名,但实际山已成为德川家安插在下野的棋子,负责监视下野最强的两家势力——宇都宫氏和蒲生氏。
其中大田原家的位置最为特殊,虽然只是拥有七千石知行的小大名,却除了要监视西南方向的宇都宫家外,还要注意东北方向的上杉景胜以及东面的佐竹义宣,可谓是家康下野情报网最重要的一环,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秀保接到大田原晴清的《知行奉还书》时才会大喜过望,急忙派遣青木一重、青木一矩兄弟前往接管,并在御东山城兴建大田原馆以慰晴清。
然而晴清却不似其他小大名迫不及待地迁往近畿,而是以“故土难离”为由,前往大田原氏原本的居城水口城隐居,这一举动看似合情合理,却让政治嗅觉敏感的大和丰臣家诸多智将察觉到了异样。
庆长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大田原晴清递交《奉还书》一个月后,秀保采纳藤堂高虎和后藤基次的进言,派遣使者前往大田原,要求晴清进京面见秀保,并为青木一重向朝廷讨要了下野介的官职,命其即日起程前往下野。与此同时,飞书馆林城的池田家、壬生城的蒲生家以及宇都宫城的宇都宫家,让其做好迎接青木兄弟的准备,并请求三家各抽调两千人陪同上路,争取使驻守大田原城的兵力能达到一万两千人。
十一月五日。秀保的教书抵达大田原,大田原晴清大惊失色,立即动身准备西行,不过他并没有走中山道直达不破关进入近畿,而使南下走东海道,先行抵达了江户城。
就在江户城三之丸的御殿,德川家康协同本多父子接见了大田原晴清父子。
岁近年关,各地的大名们都开始准备上洛觐见丰臣秀赖,德川家康也不例外。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这次进献的宝物和金钱比往年更是多出将近一倍,毕竟是秀吉去世后的第一个新年,再加上有五大老、五奉行的支持。以及秀保这样强势大名的辅佐,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对大阪城中的那位小娃娃有所怠慢,相反地。为了麻痹这个国家的中枢,那些有野心的大名反而比平常更加毕恭毕敬,极力表现得像一只臣服于大象脚下的老鼠。事实上呢,却在背地里盘算如何找机会钻进大象的鼻子里搅他个天翻地覆。
在这种背景下,大田原父子穿过忙忙碌碌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抵达了德川家康二百万石庞大帝国的中枢——江户城。
经过八年的苦心经营,当年遍布杂草、屋敷简陋的江户城,如今已成为拥有两层城郭、三座内城(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数条护城河环绕的巨城,更有传闻,江户城外郭有门二十五栋,内郭有门十一栋,内城有门六十七栋,数量之和超过了丰臣秀吉所建的大阪城,甚至是“近畿四名城”中其他三城的总和,由此可见德川家财力之雄厚,更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德川家康那蓄势待发的野心。
走在江户城的路上,叹为观止的大田原父子一边行进在前往三之丸的路上,一边小心翼翼地交谈着。
“父亲大人,把本家的知行交出去,这样真的好么?”大田原政清皱着眉头问道。
“我也不知道,”大田原晴清摇了摇脑袋,“这毕竟是内府殿下的旨意,吾等还是遵从为妙。”
“将祖父修建的居城交给外人,自己居住在修缮简陋的旧城,本家今后的权威恐怕…”
“权威?”大田原晴清冷哼一声,紧接着叹息道:“自从那须家改易,本家的权威早就如这地上的青石板般任人踩踏喽。说是七千石知行,可真正听从本家的豪族又有多少呢?不只是本家,‘那须七骑’中其他六家也都是面临这种困境,境内的豪族全都把德川内府当做顶头上司,而我们这些领主倒成了摆设,当年那须家任人欺凌的窘境,现在总算是报应到我们头上啦。”
“父亲大人,我觉得这背后少不了内府的撺掇,不然借他们十个胆他们也不敢这样嚣张。”大田原政清义愤填膺道。
“小声点,”大田原晴清做了个“嘘”的手势,悄声道:“这些话还是藏在心里为妙,吾等现在已是身不由己,你别忘了,去年小仓大人是怎么死的。”
“我怎么会忘,他可是政清的傅役呐,当年只不过进言希望您出兵剿灭无视本家权威的大俵氏,就被德川内府以‘挑拨君臣关系’为由勒令切腹,服侍本家近三十年的老臣,就这么含冤而死,由此造成的风波可是到现在都没平息啊。”大田原政清说着说着竟哭出声来,可见他对这位老臣的思念和惋惜。
大田原晴清垂下头,叹息道:“因为那件事,小仓一族索性投奔了宇都宫家,大俵清泰则彻底倒向了内府,连年贡都是直接送往江户的,去年年底,又有好几家豪族赶走了本家的代官,这恐怕也是受到那次事件的影响吧,现如今本家空有七千石知行的名头,实际上却只控制了不足三成的领地,徒有其表、徒有其表啊。”
“父亲您明知道这样,为什么还要交出居城,难道是真的放弃抵抗了么?”大田原政清不满地说道:“我听闻当年东海道的山内家、中村家都是和本家相同的境遇,结果右府殿下一到,没几天功夫便恢复了往昔的权威,儿臣在想,是不是可以借此机会…”
“打住,”大田原晴清语气坚定,毫不妥协:“山内、中村那是在什么地方,东海道,紧挨着右府渗透过半的尾张国,自然是方便出手;而我们呢,远在下野,到尾张最短也要横穿四国,往返行程半个多月,右府即便有心,也是鞭长莫及啊。”
“那也没关系啊,这次右府正好派人前来接管大田原,听说总兵力能达到一万两千人,我们不妨借此上洛的机会,向右府道明实情,也许能得以援手呢。”大田原政清言语中充满了希望,渴望得到父亲的首肯。
可是,大田原晴清却还是摇了摇头,环顾四周,失落地拒绝道:“你以为德川内府不知道我等心中的算盘么,这次上洛恐怕是凶多吉少啊。”(未完待续。。)
ps: 这两天实验比较不规律,昨天写了一半也没时间传,今天补齐了一并传上来,大家不要见怪啊,还有,允许熊仔冒昧地要一下推荐票,毕竟已经恢复更细了,这些东西还是蛮重要的,谢谢大家。
第一八〇章 全盘否定
() 父子两人边聊着边步入江户城的三之丸,对于大田原氏这样的小大名,德川家是不会派出高级别的专人接待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战国时代,以石高多少来衡量一个名主的实力,其中,石高大于一万石的名主称为“大名”,石高小于一万石的名主称为“小名”,后由于大名称谓的普及,“小名”逐渐演化成了“小大名”,此后又出现了所谓的“大大名”,即石高大于数十万,且在地方上有相当威信的大名,如前期的山名氏、大内氏,后期的北条氏、武田氏,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大名;而对于石高一万石以下的名主,人们常常会有误区,即他们并不能算是大名,这其实是受了德川幕府制度的影响,在江户时代,确实有万石以上为大名,万石以下为旗本的惯例,但这并不能说石高达不到万石就不能称作大名。
事实上,是否能称为大名,除了与石高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也和家格脱不开关系,比如石高仅有五千石的喜连川氏,看上去只是一介旗本的石高,可是却拥有大名的位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乃是室町幕府的直系传人,德川家出于尊敬,给予他们大名的位分,这一点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二王三恪”,算是对前朝的尊重吧。
但是这些都是江户幕府建立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是否能称为公认的大名,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是否直接受命于朝廷,受命于盘踞京都的天下人。比如说,天下第一陪臣直江兼续,虽然拥有米泽三十万石知行,完全有资格称为大名,但他乃是上杉景胜的家臣,因此并不为天下其他大名所认可。事实上,就连他自己也不承认自己是一个dú lì的大名,顶多算是一个强力家臣罢了。相反地,有些名主的知行只有几千石,却仍能堂而皇之地以大名自居,关键就在于他们表面上并不受命于除秀吉以外的其他大名,这种dú lìxìng是他们家格位分的保障,也是他们仅剩的可以炫耀的资本。
来到御殿,父子俩等候了约莫一刻钟,德川家康才在本多父子的陪同下姗姗来迟。
“卑职大田原晴清(政清)参见内府殿下。”大田原父子双双叩拜。卑微程度比德川的家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起来吧,”德川家康慢悠悠地说道,“老夫听说右府殿下急招你们上洛,你们不走中山道,反而来我这江户城,到底有何贵干?”
“明知故问,”大田原晴清暗自骂道,看着对自己一脸不屑的德川家康,他语气颇为冷淡地回答道:“内府见多识广。思虑筹谋高人一等,卑职久居乡野,不懂畿内礼节,特来向您请教一二。”
“礼节?呵呵。大田原殿下太过谦虚了,老夫是三河出身的野猴子,对于公卿间的繁文缛节也是只懂些皮毛,你有什么要问的。还是上京后请教右府来的直接些。”德川家康耷拉着眼皮,不温不火地回答道。
“卑职明白了,”大田原晴清尴尬地点了点头。“既然内府不肯传授,卑职也就只好告辞了。”说罢,大田原父子便准备起身离去,德川家康见状,依旧慢吞吞地问道:“老夫听说,殿下将大田原城让给了右府?”
大田原晴清一愣:“这不是您让卑职这样做的么?”
“有么?”德川家康环顾左右,冲着本多正信询问道:“老夫有说过么?”
本多正信摇了摇头:“臣不记得有这样一件事。”
大田原晴清顿时慌了神,急急忙忙地解释道:“一个月前,就是佐渡守麾下的松仓左右卫门来到大田原,告知在下,说是内府口谕,让我草拟《知行奉还书》递交给伏见,当时在下还再三追问其原因,可他只说这是您的意思,其他无需过问,在下这才决定将居城让出来,如今您怎么能不承认呢?”
“什么左右卫门?正信,有这回事么,你家中有这号人物么?”德川家康冷冷地问道。
本多正信若有所思,不一会功夫便摇着头说道:“臣家中是有个叫松仓的家臣,但他不叫左右卫门,嗯…照我看,要么那人是冒充本家家臣造谣生事,要么,就是大田原殿下信口开河,那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来蒙混本家。”
“子虚乌有?!”大田原晴清咻地站起身,瞪大双眼厉声质问道:“佐渡守你可别血口喷人,在下就是接到这样的口谕才交出居城的,试想一下,若非内府的命令,在下又怎会将居住了六十余年的居城交给他人呢,您怎能这样诋毁在下?”
“大田原殿下且慢,”德川家康故作紧张地伸手制止道:“什么叫‘若非我的命令’?你我皆是大名,我在武藏、你在下野,井水不犯河水,我的命令对你能有何作用?老夫奉劝殿下一句,说话可要讲究真凭实据,否则,可别怪老夫不讲情面。”
“内府殿下,”大田原晴清猛地跪了下去,苦苦哀求道:“本家对您的忠心rì月可鉴,您怎能这样对待在下呢?因为您的口谕,本家一门和家臣百余人只能栖身破旧的老城,而将雄伟的居城交给远在畿内的右府,现如今在下已是穷途末路,而您又不承认这是您的意思,难道本家只能是死路一条了么?”
“大田原殿下,”德川家康重重地拍了拍晴清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老夫不肯帮你,可这事确实和我家康没有半点关系啊,刚才我也问过佐渡守了,他家中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个人,你让我如何相信你的话呢?我知道大田原最近几年不太平,地头、豪族各自为政,年贡一年不如一年,可这不是你诬赖本家的理由啊,缺钱少粮你可以向老夫借,大家都是大名,我又怎会见死不救?可你现在一边将城池卖给右府,换取巨额俸禄,一边又诬赖这是受本家的指使,妄图讹诈在下,这实在是让人很不快。大田原殿下,老夫再次声明,你要卖城就卖,要上洛就上,这和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还请你自重,切勿为此伤了两家和气。”
“老匹夫!”大田原晴清只觉耳边一阵巨响,眼前一黑,“噗”地豪吐一口鲜血倒在了地上,之后是手脚乱动好一挣扎,不到一刻钟,在医师抵达之前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