愕囊桓鲋匾颉! #ǎǎ#胦
说老实话,如果不是生逢乱世,像熊文灿这样的水平,是肯定要超过杨鹤的成就的,就算是做到朝廷首辅大臣的位置,朝中上下也绝不会有人觉得意外。做官的成就,跟能力的关系,不是很大!
熊文灿对大明各层势力的影响,都不容小觑!王承恩点点头,“这次算是办的不错,熊文灿和颜继祖都没有辜负皇上的期望。”
“你说朕是在北京等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天津好?朕想亲自去一趟天津。”朱由检很少见的询问王承恩的意见,这段时间以来,基本上,大事都是他自己做主的。
王承恩也颇有些意外,但马上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奴觉得,您最好是亲自去一趟,让郑芝龙感受到皇上对他的重视,而且,他如果真的来京城,不知道会不会临时改变主意,这些海贼的想法,古怪的很。”
王承恩其实也就是顺着皇帝自己的想法往下说。他知道皇上很想去天津一次的!王承恩没有明着说出来的意思。其实抱着深深的忧虑。郑芝龙投降,但投降跟隶属于朝廷,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尤其是海贼!
朱由检其实越是在这个机会靠近的时候,心中越是举棋不定!他起初是想让郑芝龙帮着他将百姓和军队迁徙到朝鲜去,但是想着用这么大规模的人员迁徙都用郑芝龙的战船的话,难保这个郑芝龙不会起什么别的想法!?可能以为朕要吃掉他的这些战船也说不定,这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毕竟,郑芝龙的船队。并没有完全归属于大明的军队序列中,并不是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啊!
朱由检抱着脑门叹口气,“朕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万一郑芝龙多心了的话,会不会功亏一篑呢?”
王承恩自然知道皇帝指的是什么问题,他这几天也一直在帮着皇帝琢磨,这事,王承恩和皇帝都没有跟曹化淳说,他们两个人有种默契,一般很大的事情。尤其是对外的事情,就仅仅是两个人之间商量。除非是皇帝召见曹化淳或者大臣,不然是不跟别人讨论的!
“皇上,这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就开诚布公的谈吧,行就行,不行的话,皇上也是尽了力了。”王承恩安慰着皇帝。
朱由检点点头,似乎也只能如此了,“但愿大明的列祖列宗保佑朕吧!”
这些天,朱由检都没有去找过女人,他没有再去那个小庭院去看客巴巴,更没有去宫外,一直就这么在中书院埋首政务之中!这次以皇帝的身份去天津,依然不想跟女人打招呼。
在看望了一次周可儿之后,皇帝御驾直接出了京城,随行只带着一支三千人的御林军护卫,在冬天的京畿地区,治安还是不成问题的。
大臣方面,朱由检只带着刘鸿训和颜继祖,刘鸿训现在是在皇帝身边的唯一一个内阁大臣,至于颜继祖,主要是因为在招安郑芝龙的过程中,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带着他会有一些帮助。
朱由检带着刘鸿训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刘鸿训曾经去过朝鲜,对朝鲜的问题也比较熟悉。
颜继祖号同兰。明龙溪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
崇祯元年正月,颜继祖曾上疏论述工部冗员及三殿叙功的浮滥,由此裁去加秩和寄俸200余人,为国家节省一笔库财。他又上疏揭发李鲁生、霍维华原是魏党成员,伪装清白,妄图在清理魏党中蒙混过关。经过多人相继弹劾,李鲁生被撤职,霍维华被停职查办。
同年,颜继祖还为大学士刘鸿训被魏党余孽反诬而申辩。刘鸿训曾出使朝鲜,乘海船归国,沿途收容难民,超载船沉。鸿训漂泊3日夜,只身生还。天启六年(1626年)冬因反对魏忠贤,被削职为民;到崇祯元年魏党倒台时起用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任后即揭发魏党李维垣、李恒发等11人,人心大快。但魏党余孽、御史袁弘勋串同锦衣卫张道濬,反诬刘鸿训早先出使朝鲜时贪污渎职,“满载貂参而归。”刘鸿训一时处于劣势,幸得继祖仗义执言,指斥袁弘勋混淆是非、张道濬越权乱政,都要严办。崇祯帝遂将袁弘勋撤职查办,提升继祖为工科右给事中。
在去的路上,朱由检犹豫了很久,才将刘鸿训和颜继祖都招到了龙辇上,将自己对郑芝龙的意图跟两个人说了。
颜继祖听说皇帝想让郑芝龙帮着运军队和百姓到朝鲜去,也感觉非常的棘手,如果光是运送百姓,这还容易一些,运送军队的话,确实是有些敏感了。
刘鸿训听到的和注意到的重点,则不足郑芝龙的身上,他是为皇帝的想法而诧异,虽然是一个懦弱老臣,但有的话,他还是不得不提醒皇帝的,“皇上,朝鲜问题要慎重吧?如果我大明一下子运了这么多的百姓和军队过去的话!朝鲜人是会反抗的!他们是我们的藩属国,但毕竟不能够等同于大明的行省啊。”
朱由检摆摆手,“朕现在不是跟你们讨论这个事情,朕说的是,如果郑芝龙知道了朕的想法,会不会多心呢?”(未完待续……)
第0453章 颜继祖
龙辇随着路途的颠簸,轻轻的晃动着,车内的三人,都有着各自的心事,朱由检其实跟颜继祖和刘鸿训,并没有什么要商议的事情,很多时候,皇帝问询大臣,没有为什么。
颜继祖大着胆子提议,“一定会的,皇上,他们毕竟长期为海盗,这边都才刚刚接受朝廷的招抚,如果此时就贸然让郑芝龙运送军队,难保他不会多心。”
朱由检没有理会还没有转过弯来的刘鸿训,问颜继祖,“爱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让郑芝龙不多心,为朝廷出力吗?”
颜继祖锁紧了眉头,摇摇头,“或者,皇上可以跟他提议,让他分批运送,先运送一万军队和五万百姓过去,这算是第一批,照此下去,分五次运送完成,这样的话,他就不用担心朝廷是想借此来夺他的战船了。”
朱由检点点头,“很好,这个想法很好,到时候,由你主要负责跟郑芝龙谈,你在书信中,跟郑芝龙也没有少接触了。”
颜继祖不敢隐瞒,“臣和郑芝龙都是钱谦益大人的学生,有同门之友谊。”
颜继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皇帝却恍然大悟,他忘记了这一点了!“马上让人将钱谦益带来,暂停对钱谦益的双规!官复原职!”
古代是很讲究师生情谊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颜继祖感慨于皇帝办事的果断,他很清楚钱谦益的个性,钱谦益虽然好个文人文辞,却并没有多少文人的品行!皇帝却是能够将钱谦益控制于鼓掌之间的!
朱由检当然也很了解钱谦益这种人的为人,一个能够投靠满清的人,有什么风骨?但他却弄不明白。为什么越是钱谦益这样的人,越是有很多的弟子门生,越是影响力这么大。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刘鸿训在一旁暗暗咂舌,没有想到皇帝会将一个内阁大臣说抓就抓。说放就放,有些儿戏,他不能接受,但他更不敢说什么。他听说颜继祖的话,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也暗暗的为颜继祖高兴,他刘鸿训能够出来重新入内阁,也有颜继祖很大的功劳的。
朱由检在听了颜继祖的分析之后。对郑芝龙的商谈的把握性大了一些,心情也好了一些,遂问刘鸿训,“刘爱卿,你刚才说朝鲜怎么样?”
刘鸿训听见皇帝问自己,急忙打开了话匣子,“皇上,要问朝廷的问题,必须从后金努尔哈赤手里说起,后金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后金结盟。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反对后金。后金面对明朝与朝鲜的夹击,决定向较弱的朝鲜开刀。天启七年,皇太极与贝勒阿敏亲自领兵入侵朝鲜,朝鲜军队不敌后金兵,仁祖与群臣逃往江华岛,结果朝鲜与后金议和,约为兄弟之邦。朝鲜并向后金岁贡。”
朱由检点点头,“这些朕都听说过。好像那个李倧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并没有得到过我大明的承认是不是?”
刘鸿训点头称是。“这个问袁可立大人就最清楚不过的,天启四年,朝鲜发生政变,仁祖被西人党拥上了王位。他一反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拒绝与后金互市,断绝了后金贸易收入来源。此外,仁祖又支持我大明军以朝鲜为据点进攻后金。于是在天启七年,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便率军三万,入侵朝鲜。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后金兵逼近朝鲜首都汉阳,迫使朝鲜屈服。阿敏与朝鲜使者在平壤会盟,宣布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双方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但是朝鲜并非真心与后金结盟,仍暗中支持大明。”
朱由检陷入了沉思,怎么对待这个李倧的问题也很棘手!他已经从郑芝龙的问题,跳到了朝鲜了!
16世纪末建州女真部在中国东北崛起,努尔哈赤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与明朝对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战役”之后不久,后金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占领了整个辽东,大有将战火蔓延到山海关内之势。但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将领毛文龙率一百九十七名勇士取得“镇江大捷”,随后招抚辽民、训练士卒,建立起一支海外劲旅,收复金州、旅顺、宽奠、叆阳、旋城等大片土地,在后金统治区内“飞书遍投”,发动辽民反抗,严重威胁着后金后方,也使得后金对于明朝的军事行动,受制于毛文龙,每次都无法及远。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继位。为了打破明清双方的战略均势,遂决定首先攻打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解除这一“腹心之大患”,为南下进攻明朝本土做好准备。
后金方面在《满文老档》中记载:“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我遂怒而往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说明是把毛文龙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朝鲜则是顺带的目标。
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皇太极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除心腹之患。对于后金的出兵人数,袁崇焕说有十万:“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朝鲜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未完待续)
第0454章 李?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天朝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随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六千余级。”阿敏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东江军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丁卯之役”之始,后金判断明军主帅毛文龙极有可能在铁山,遂于朝鲜方面勾结,冒充朝鲜人突袭铁山,若成功便能成为一次出色的“斩首行动”,体现了其首领皇太极一惯大胆、果断的作风。但是。由于非常偶然的原因,毛文龙不在铁山,后金突袭失败,使得战事变为持久战,一拖再拖,最终让明军反败为胜。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体现了战争的偶然性。
后金主帅阿敏在突袭铁山失败,强攻云从不下的情况下,迁怒朝鲜,又想“东边损失西边补”。在朝鲜捞一票,甚至打算在朝鲜称王,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将朝鲜推向明朝方面。这反映了阿敏鲁莽急躁,毫无谋略的性格。战役后期,随着天气转暖,骑兵为主的后金军十分被动,甚至有可能被困死于鸭绿江以南,阿敏却一再拒绝撤军,终于令后金军在瓶山决战中蒙受重大损失。
“丁卯之役”使得皇太极用军事手段解决东江镇明军的战略失败了,不得不转而寻求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的途径,“通款崇焕。求杀文龙”。但是,他至少利用明军削弱了牛录比自己还多的两个旗:阿敏的镶蓝旗、阿济格的镶白旗的实力。解除了此二人对其汗位的威胁。可以说,无论后金“丁卯之役”在军事上成功与否。对皇太极个人来讲,都是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