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掌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赐掌柜-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御赐掌柜》
作者:卧笑红尘
    '御赐掌柜 / 卧笑红尘 著 '
     ;:/
    书籍介绍:
          本公司乃当今皇上御赐“金子招牌”,在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分店。每一家连锁分店都将为大家提供一切(包括食宿,娱乐,导游,医疗,保安,婚介,钱庄,教育等)服务。
  本公司的宗旨是:
  禀着顾客至上的宗旨,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
  只要有银子,一切好商量!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章节内容开始…………………
    作品相关 古代婚姻面面观(转)
     更新时间:2009…11…8 20:36:12 本章字数:1707
  周代规定,男子婚姻是二十至三十岁,女子是十五至二十岁。在《墨子&;#8226;节用篇》中说,昔日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十五毋敢不事人。”到春秋时,又规定男女婚姻只许提前不许推后。《史纪,仲尼列传》中就记有孔子十九即取妻之事。不过规定归规定,受当时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并不是每个男女都能在规定的年龄内按时结婚。统治者为了发展生产和战争的需要,还在《周礼》中规定:“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违者掌管万民婚事的媒氏们就要强制执行。”因此,在《周礼&;#8226;地官&;#8226;媒氏》上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
  会婚,是古代强制婚烟的一种方式,是专为男三十未娶,女二十未嫁的大龄青年而定的。仲春二月,大地回春,则令男备六礼迎亲成婚。若遇上父母之丧和其他之祸,则六礼不备也可在女子人群中自由选择配偶。据《周礼&;#8226;地官&;#8226;媒氏》上说:“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诗&;#8226;召南&;#8226;野有死麇》上说:“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若遇战争灾荒,男女会婚也可不拘六礼,而自由择配。如《诗&;#8226;郑风&;#8226;野有蔓草》上载:“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在《郑风&;#8226;溱洧》一诗中还具体描述了男女奔会合欢的情景:
  溱与洧方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这种婚会,其实是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倡导和鼓励的,因为多婚即可多育,既能增加劳动力,又可源源不断地补充兵源。《国语&;#8226;越语》上载越王勾践兵败后居会稽之山,卧薪尝胆,欲速报吴雪耻,可是“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不娶,其父母受罚”。为了鼓励多生育,还明确规定: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两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在这种物质刺激下,越国人口大增,生产发展了,兵力强壮了,仅十几年光景,就打败了吴国。
  到了汉朝和唐朝,男女婚姻基本于周代差不多,大多是媒婚,女子地位甚高。那时,妇女可到处抛头露面,骑马游玩,男女基本上平等。如唐代诗人张祜《集灵台》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在宫中骑马,该是何等的气魄啊。
  但到了宋朝就不行了。宋儒们为了削弱妇女的地位,规定女子在公共场合要盖头,以障蔽面部;在唐代,宫内的宫女们缠足的现象是要普及推广的,朱熹还别出心裁地在鞋底下装上木 头,使其行之有声,以便于家人监视其活动(见《福建通志。风俗志》)。司马光在《家范&;#8226;治家》中写道:夫治家莫如礼,男女之别,礼之大节也。男女不同坐,不同巾栉,嫂叔不通问。
  宋儒对女子的最大伤害就是要女子贞节,男子可三妻四妾,而女子则是终身不可改的。如司马光的《家范》说:妻者齐也,一与之齐,终生不改,故忠臣二事二主,贞女不是二夫。”朱熹在给陈师中的信中还劝陈要鼓励其丧夫之妹守节,以成“人伦之美事”(见《朱文公文集》)。
  宋儒他们不但讲女子要守贞节立牌坊,还讲女子的贞操,看结婚女子是否是**,这也是婚 礼中不可少的仪式,贺客们也都关心男女婚否在翌日清晨亮出新娘“落红”的标志。若新娘是**,男方还要向女方送去上书:“闺门有训,淑女可钦”的喜贴,而女方也可向邻里夸耀;若新娘已非完璧,则常发生男方休女之悲剧,而女方则颜面失尽。当时为了保全颜面,有女人家从小就防范,从不让女子离开闺门一步。司马光还提出“女子十年不出门”(见《家范&;#8226;女》),这也正是后世流传的《女儿经》所说:“娘边做女,莫出闺门,莫行乱步,坐莫摇身,笑莫露齿,话莫高声。轻言细语,缓步游行。”
  在宋儒们的努力下,使女人从缠足到牌坊,从贞节到贞操,其间充满了中华妇女近千年的血泪史。不是吗?
    作品相关 三国人物介绍之陆逊
     更新时间:2009…11…8 20:36:13 本章字数:11306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附: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仪,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因陆康与袁术不和,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将陆逊与亲属送往江东。其子陆绩尚幼,所以年仅十二岁的陆逊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但历史却把陆逊推上了政治舞台。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为将军,“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年仅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湘江海宁西南)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
  东汉末年,许多农民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豪强大族为了反抗政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曹操遥相呼应,对抗孙吴政权,成了孙吴政权的隐患。
  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一带也有很多逃户。针对这种情况,陆逊采用查户整顿的方法,将其中的精壮招募为部曲,其他则用于屯田。时会稽有山贼大帅潘临,造反多年,官府无法平定。陆逊便招兵进讨,终将其平定。时陆逊手下已有2000余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的贼帅尤突作乱,影响甚大,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陆逊因功被拜定威将军,屯兵利浦。
  通过这些战事,陆逊初步显示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很受孙权器重。孙权便将孙策的女儿嫁与陆逊,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
  时东吴境内的许多山区越族居民据险自守,不服从孙权政权的统治,并不断起事反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规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采纳其建议,任命他为右部督。 
  同年,费栈被曹魏策反,在丹阳煽动山区越族居民起事,充当曹军内应,配合曹军。孙权命陆逊率兵前往征伐。时费栈人多势大,陆逊带去的兵马较少,敌我悬殊。但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武装。勒令各山区越族居民迁徙到平原地区,编入户籍,种田纳赋,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之后,陆逊率所得精兵回驻芜湖(今安徽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这时却上表告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返回知道此事后,反为淳于式说好话。孙权也有些不解,问:“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陆逊说:“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孙权说:“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对其风范甚为佩服。
  陆逊虽然在早期活动中初露锋芒,但并不甚为人知,直到建安末年,吴、蜀争夺荆州时,他才脱颖而出,成为吴军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荆州地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与孙刘联军为争夺荆州,进行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刘备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既阻碍孙吴势力向西扩展,又威胁着孙吴侧翼的安全,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从此,吴、蜀争夺荆州的纠纷越闹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蜀前将军关羽水淹魏七军,生擒主帅左将军于禁,乘胜围攻败退樊城(今湖北襄樊)的魏征南将军曹仁,一时威震华夏(参见樊城之战)。魏王曹操采纳丞相司马司马懿、曹椽蒋济的建议,利用刘备拒不归还所借荆州,吴蜀联盟出现破裂之隙,派人劝说东吴孙权抄袭关羽后方,并许诺把江南封给孙权。驻军陆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东吴大将吕蒙认为,关羽素怀兼并江南的野心,是对东吴的很大威胁,建议孙权趁机消灭关羽,以解除后患。孙权采纳其计。
  闰十月,为隐蔽企图,吕蒙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对吕蒙说:“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吕蒙说:“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陆逊:“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吕蒙大惊,但为不泄露军机,便说:“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经此番交谈,吕蒙发现陆逊是可用之才。后吕蒙拜见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至陆口,即写信给关羽,书中写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又说:“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参见城濮之战),淮阴拔赵之略(参见井陉之战),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在书中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赞赏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
  关羽看信后,甚为轻视陆逊,愈发大意,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关羽不善团结部下,引起部下的不满。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糜芳、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
  陆逊见破蜀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即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道攻取荆州(参见江陵之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