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化工大唐-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人将会永远记住今天这个大日子:大唐景云二年七月三日,一千炮兵从长安奔赴石堡城!一段光辉的历史将由你们来创造,兄弟们,灭亡吐蕃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是幸运的!”陈晚荣训话完毕。
    “灭亡吐蕃!灭亡吐蕃!”
    这一声吼不仅仅发自炮兵之口,还有龙武军也是振臂高呼。万多两万人齐声呐喊声,声势是何等地雄壮,大地都在颤抖!
    吐蕃,一个令唐人憎恨的国家,灭掉吐蕃是唐人地心愿!
    灭亡吐蕃虽不是这次行动的目标,不过吐蕃的命运正是由这一千炮兵决定,从炮兵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吐蕃就难逃灭亡的命运了!
    葛福顺大受感染,精神抖擞,好象一只随时准备战斗的雄狮,等到陈晚荣训话完毕,这才扫视一眼炮兵,为炮兵鼓劲:“弟兄们:我是葛福顺,一来年,我统领你们,与你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你们上战场,我为你们自豪!龙武军,终于有人上战场了!你们知道吗?龙武军的弟兄们正羡慕你们呢!”
    炮兵和龙武军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临出发之前,炮兵和龙武军的弟兄们惜别,深知这知不假,龙武军说得最多地一句话就是“兄弟,你比我幸运!你能上战场,而我却不能,只能守在长安!到了战场上,你们得狠狠地打!打出龙武军的威风!帮兄弟们多杀几个吐蕃狗!”
    “我们是龙武军!”炮兵说出了一句不忘本地话。
    葛福顺很是高兴听到这话,兴奋的点点头:“弟兄们:我为你们这话高兴!现在,你们就要出征了,我葛福顺不能上战场,只能请弟兄们多杀吐蕃狗,长长华夏的威风!你们一定要打出龙武军的气势来!”
    “杀吐蕃狗,长华夏志气!”炮兵和龙武军齐声欢呼!
    葛福顺最后道:“现在,就请弟兄饮上一碗壮行酒,踏上征程!”
    “谢将军!”
    葛福顺大手一挥,龙武军兵士端着酒碗过来,炮兵一人一碗。陈晚荣、哥舒翰、王少华、王忠嗣、葛福顺,端着酒碗,朝炮兵一举,齐声道:“弟兄们:干!”
    “干!”
    一齐饮尽,葛福顺右手一挥,动作威猛,手里的酒碗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这是军队出征前的一种决心,陈晚荣把酒碗砸在地上。一片砰砰声响起,地上多出一地的碎片。炮兵眼里射着热切地光芒,血液***了!
    陈晚荣大手一挥,喝道:“出发!”
    王少华走在头里,炮兵们一个接一个的跟了上去。三十五门火炮,数十辆炮弹车,在辚辚车声中,开出了校场。
    龙武军排着整齐的阵势,鸦雀无声,等到炮兵从他们面前经过时,葛福顺手中的令旗一挥,龙武军齐声呐喊“弟兄们:多杀敌!弟兄们:多杀敌!”
    “弟兄们:多杀敌!”的吼声不绝于耳,声浪直上云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陈晚荣和葛福顺作别,跳上青花。青花特别兴奋,前蹄扬起,一个人立,发出一声雄壮的马嘶,奋蹄前行。
    出了校场,就见路边有不少百姓,指点着龙武军,议论纷纷。校场里这么大的动静,早就惊动了附近的老百姓,赶来瞧热闹。
    炮兵的声威极壮,赢得百姓喝彩。一位头发斑白地老者,拄着拐杖,感叹无已“大唐有如此猛士,何愁大唐不兴?猛士出征,大唐当兴!”
    “猛士出征,大唐当兴!”老百姓齐声附和,赞扬声响成一片。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二四 先声夺人
     更新时间:2009…7…22 18:44:44 本章字数:6148
    此去石堡城,不用出函谷关,经中原北上。长安有一条官道直通陇西之地,不过,这条路要经过灞桥。往东没走多久,就来到了灞桥。
    今天的灞桥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行人众多,更重要的在于路边布置了兵士,把守得水泄不通。陈晚荣一愣,只见前面旌旗招展,似有不少人,距离太远,看不太清楚。
    王少华打马赶来:“陈兄,太子和公主在前面为我们送行。”
    炮兵出征很受睿宗重视,只是太子和太平公主赶来送别一事,陈晚荣还真不敢想,忙一拍马背,和哥舒翰、王忠嗣赶了过去。
    太平公主笑吟吟的,远远就迎了上来:“晚荣,你也真是的,此番出征非同小可,为何不声不响的就走了?招呼也不打一声!”
    陈晚荣此次出征,建功立业是必然之事。太平公主打着自己的得意算盘,陈晚荣此次归来,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大增,地位会大幅提升,她要是不趁机拉拢一番,那就太没远见了。要陈晚荣投靠她,难度太大,拉近点关系,让陈晚荣不难为她,这好处也不小了。
    于她的用意,陈晚荣当然能明白,跳下马背,行礼道:“见过公主!”
    “免了,免了!”太平公主亲热得紧,拉着陈晚荣的手,不停在手背上轻拍:“好俊的一个将军!如此年纪纪轻轻,就率军出征,只有霍骠姚能与你相比了。晚荣,你应该荣幸才是!”
    陈晚荣回答得很有技巧:“臣以做为大唐的将军而荣幸!见过太子。”
    李隆基仍是那般平静,摆摆手,说声免了,这才直道来意:“我本来没有打算来给你们送行,父皇下旨,要我代父皇为你们饯行。”
    不是李隆基不重视这次出征,相反他极其重视。这一仗打好了。他这个首倡者的地位、声望将会扶摇直上,根基更加稳固。不过,以他的为人,要他亲自送行,不太可能。你建了功,他赏你就是了。不必法外施恩,以示尊荣。
    睿宗地功业将由炮兵决定。睿宗自是非常上心了。他非常想亲自来送行。只是有一件。战阵凶险。此战获胜地把握极大。也不敢保证没有意外。要是真地出了意外。不能取胜。那么睿宗亲自饯行就会成为笑柄。
    正是考虑到此点。睿宗才要李隆基代他来饯行。这是一个两全之道。既昭示了睿宗地恩宠。又避免了万一不利而给人笑话。
    “谢皇上恩德。谢太子!”陈晚荣谢恩。
    李隆基大手一挥。一众宫卫抬着酒坛。酒碗过来。哥舒翰已经瞧出了苗头。睿宗不仅仅是给陈晚荣、哥舒翰、王少华和王忠嗣他们这些大人物壮行。还要给兵士们赏酒。不等陈晚荣吩咐。已经下令炮兵停下来。
    命令一下。炮兵立时排成三个纵队。立在道旁。个个站得笔直。好象打进土里地木桩似地。没有人说话。表现出了良好地军事素养。赢得行人、围观百姓一片彩声。
    宫卫停下来。拍开封泥。一阵酒香飘来。陈晚荣鼻管略一**。就闻出来了。这是宫中地御酒。还是珍藏多年地上品。这酒。陈晚荣在宫中喝过。知道其贵重。没想到。睿宗连这等美酒都拿出来犒劳兵士。还真是下了血本。
    这也是在向陈晚荣传达一个决定:此战只准胜,不能败!
    宫卫斟满酒,炮兵一人一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端着酒,站到官道正中,注视着炮兵。
    一声令下,炮兵转了过来。面对着李隆基他们。李隆基举着手中的酒碗。大声道:“将士们:本太子奉皇上旨意,前来为将士们送行!这酒是御酒。不是一般的御酒,是珍藏了数十年的御酒。当年,太宗皇上以此酒为卫国公李靖壮行,李靖不负太宗皇上所托,以三千勇士夜袭阴山,捣毁了颉利可汗地老巢,灭了突厥!”
    李靖在唐朝是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以三千勇士冒着大雨浓雾,冲进颉利可汗的老巢,让颉利可汗误判是唐军大集,要不然李靖绝对不敢冲进他的大营,因此而吓破胆,仓皇北逃,最终在碛口给唐军活捉。
    颉利可汗给活捉固然让唐人兴奋,口口相传。但最让唐人称道的是,太上皇李渊得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不了,以太上皇的名义大宴群臣,在席上慨叹昔年向突厥称臣,如今却灭突厥,洗雪前耻,是何等的幸事。
    席间,李渊还引汉高祖刘邦不能报平城之围作比喻,其高兴之情可以想见。就是在这次宴会上,李渊要颉利可汗跳突厥舞蹈助兴,颉利可汗不敢拒绝,只得跳舞。
    活捉了少数民族领袖,还要其跳舞助兴,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而已。唐人每当言及李靖灭突厥,都要说起这事,引以为笑谈。
    睿宗居然用唐太宗给李靖饯行的酒来壮行,不仅仅是恩宠有加,更在于希望非常大,是希望此战把吐蕃给灭了。
    这是无上荣宠和期望,炮兵们个个感奋不已,无不是噙着眼泪,齐声欢呼:“谢皇上!”
    陈晚荣当初喝这酒时,只觉这酒味道格外好,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渊源。一下子兴奋起来,血液***了,心中暗暗告诫自己“我不是卫国公,没有他那般惊才绝艳的军事才华,不能灭吐蕃。不过,我能凭着手中火炮把吐蕃地关山险隘一个个轰下来,让吐蕃走向灭亡!”
    李隆基接着道:“你们此去,必下石堡城,方能慰太宗皇上,卫国公的在天之灵!”
    “下石堡城,灭吐蕃!”炮兵再一次怒吼。
    “干!”李隆基把手中酒碗一举,一仰脖子喝光。大手一挥,手中酒碗重重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陈晚荣他们喝干,也学李隆基的样,把手中酒碗摔碎。赢得老百姓一片喝彩。
    “谢皇上!”在陈晚荣地带领下,炮兵齐声谢恩。
    李隆基右手一挥,说了两个铿锵有力的字:“出征!”
    炮兵转过身,又开始行进,奔赴石堡城。
    太平公主手一招,叶六过来。递给陈晚荣一碗酒。太平公主接过一碗道:“晚荣,饮了这碗壮行酒,开始你的征程!”
    “谢公主!”陈晚荣谢一声,一饮而尽。这次,没有摔碗,而是递给叶六。
    等到太平公主敬完酒,李隆基这才过来,要高力士给陈晚荣、哥舒翰、王忠嗣、王少华他们一人一碗酒:“这碗酒,是我敬你们的!来。干了!”
    众人又是喝干。
    李隆基冲陈再荣一点头,陈再荣捧着两碗酒过来,一碗递给陈晚荣。一碗自饮:“哥,从军杀敌,奋击边关,一直是我的志向!没成想,你比我早奔赴战场!哥,到了战场上,你要代我多杀敌!”
    俗话说“有心裁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军打仗是陈再荣的心愿。为了这事他不惜辍学,不惜和陈老实对着干。
    可是,不想从军的陈晚荣却进入了军队,做起了将军,还要率军上战场,这事谁也想不到。真是天意弄人,世事难料!
    “你也别急,只要你常怀一颗杀敌之心,总有一天。你能驰骋在战场之上!”陈晚荣勉励他一句。
    “谢谢哥,我记住了!”陈再荣点头,和陈晚荣碰了一下,喝干了。
    接下来,陈再荣为哥舒翰、王少华、王忠嗣三人壮行。当为王忠嗣壮行时,不由得感慨一句:“六龄童子都能上战场,而我却与战场无缘,痴长十年!”
    吴道子和王翰、司马承祯敬完酒,陈晚荣这才带着哥舒翰他们去追赶炮兵。
    唐朝有着便捷地交通。从长安去陇西很方便。再加上天公作美,晴空万里。几天来就没有遇到过雨天,这行军就顺利多了,五天之后就到了陇西地界。
    一到陇西地界,离大战的时间不远了,不免人人兴奋,私下里议论纷纷。炮兵出身龙武军,胆气极豪,对打仗极是上心,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大干一场了,无不是兴奋莫铭,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石堡城前,架起火炮猛轰一通。
    对此战,陈晚荣有着十二分地信心,仍是兴奋得眼睛放光,问道:“哥舒兄,你说,我们在石堡城前架起火炮一轰,会是什么结果?”
    哥舒翰多年没上战场了,一想到能重上战场,也是不住搓手:“那还用说,自然是人仰马翻了!我打过这么多仗,就没有一次让我如此兴奋!”
    “要不是有火炮,你只有在石堡城前愁眉苦脸,还兴奋,看你怎么兴奋?”王少华揶揄一句,引得众人大笑。
    末了,王少华皱着眉头问道:“你们猜猜看,郭将军要是知道我们带着火炮来了,他会怎么样?会不会高兴得快疯了?”
    郭虔的帅帐,众将肃立,鸦雀无声,个个一脸的凝重。
    “监军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就这副样子去见监军?”郭虔冷着一张脸,扫视一眼众将,数落起来。
    “监军?鸟!”费俊行嘴角一撇,都快裂到耳根了,冷笑不已。
    “说好了不派监军,又派监军来,朝廷还是不信任我们!”程晓天很是不服气:“一个只会瞎指挥,只会作威作福的狗屁!”为了让郭虔集中全力攻打石堡城,李隆基决定不派监军,免得给人掣肘。可是,事到临头,朝廷居然变了,派了一个没有从过军,没有打过仗地十八岁青年人来做监军,那不是在开玩笑么?
    帐中的将领,谁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过来的?他们亲手砍下的脑袋,堆在一起,可以当床睡了。要他对陈晚荣这个十八岁的青年监军服气,太阳得从西边出来!
    郭虔心里也是不爽,对众将地抱怨很以为然,不过他身为统帅,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有些姿态是必须做的,右手在帅案上重重一拍,喝斥道:“住嘴!朝廷的事,岂是你们所能议论地?都把嘴巴给我闭紧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许说!”
    费俊行很是为郭虔鸣不平:“大帅。你可知道这个监军是做什么地么?一个娃娃,乳臭未干!他懂什么?我们在战场上拼命的时候,他还在他娘怀里吃奶呢!”
    讥嘲话引来一片欢快地大笑声。
    费俊行接着数落陈晚荣地不是:“末将去长安送密信的时候,打听过了。这个陈监军年十八,长得斯斯文文,有几分卖相。听说呀,他只会做那些狗屁没用地东西,什么香皂呀就是他一手做出来的。香皂有用么?狗屁用!给吐蕃人扔些香皂,就能把吐蕃人砸走?朝廷真是糊涂了!”
    郭虔给他一通不雅之言引得忍俊不禁。右手在帅案上一拍,斥道:“不许非议朝廷!”
    这话的意思是说不能说朝廷,可以说陈晚荣。费俊行会意,说得更加起劲了:“这个陈晚荣是做什么的?乡下地泥腿子!家里头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也不知道他走了甚狗屎运,居然凭着香皂咸鱼翻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