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唐传奇-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护城河已经被唐军填实了,明天开始将要面临更加惨烈的近身肉搏战,不少士兵都趁着短暂的空隙偷偷给家里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与此同时,在唐军的大营里,数百名执笔先生也同样替明天要出战的士兵照口述写下最后的遗书,士兵们默默地取过遗书,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和遗书一起,用小包扎起,交到军法官那里,在这场战役结束后,阵亡将士的物品和骨灰将被交到他们亲人的手中。
    “母亲,儿将不孝先走一步,儿阵亡后,朝廷会按月拨钱米养活您老,包里的东西是我几年攒下的一些银两和衣物,可将儿的骨灰葬在门口的树下,望您老保重,我们黄泉相见。”
    “孩子他娘,我可能回不来了,我死后,按朝廷规矩,你可得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金,还有我平时攒下的几十两饷银,你用这些钱和家里的几亩地,将孩子们养大,钱不够时可先卖地,不要一起卖,一块一块地卖,等地卖光了,孩子们也长大了。”
    李月默默地读着这些遗书,泪水不禁流满了他的脸庞,多年前他与荔非元礼论英雄时便说过,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才是大唐真正的英雄。
    第二天,天边刚刚翻出鱼肚白,唐营的巨大的战鼓声再次响起,近十五万名唐军分成四个方阵,从东、西、南、北四面一齐向洛阳城发动最猛烈的攻势,经过一夜的巨石攻击,坚固的城墙也开始出现大段的坍塌,这给唐军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攻城条件,和昨日相比,今天的唐军在防护弓箭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一名士兵都披着重铠,头带木制斗笠,虽然行动变得缓慢,但在密集的军团中,却显示出更强大的战斗力。由于护城河已被填平,今天的唐军便大量采用了攻城更为犀利的楼车、巢车和攻城槌,数千辆高高的木制战车出现在洛阳城外,显得十分壮观,在主帅“攻上城墙者,赏银三十两”的重赏激励下,唐军的斗志被空前地激发了,一辆辆的楼车被击毁,一架架云梯被掀翻,紧接着更多的楼车和云梯前赴后继地冲来。
    南霁云昨日的进攻吃了大亏,早憋了一肚子气,今天主动请缨,率部再攻东城门,他此时呆在最大的一辆楼车上,连他在内约一百人,都是精挑出来的强悍之士,这辆楼车和另外两辆楼车编成了一个品字队型,两辆楼车在前面掩护着这辆楼车,随着离城墙越来越近,前面担任掩护任务的两辆楼车都已经被床弩击毁,终于显出了这辆巨大的楼车,此时离城墙已不足三十步,城上的守军也发现了它的存在,十几名士卒开始搭架床弩,南霁云见情况紧急,急忙张弓搭箭,一连十几箭射去,将床弩边上的敌军尽数射死。“轰!”的一声,第一架楼车终于搭上洛阳城楼。”杀!”南霁云一声大吼,率领一百名士卒跃上了一段坍塌的城墙,南霁云自从跟李月后,也学到了一身好刀法,眨眼间,他便砍翻了十几名冲上来的敌军,随着敌军的防御线被撕开,唐军更多的云梯和楼车向这个缺口赶来,敌军也明显感到了这个巨大的危险,一名敌将带着上千人向这个缺口扑来,很快便将南霁云他们压退了十几步,南霁云见那敌将十分凶悍,便从侧面悄悄地向那敌将一箭射去,伴着一声撕心裂肺地惨叫,那名敌将一头栽下城去,南霁云手下顿时士气大涨,杀得敌人节节后退,越来越多的唐军终于从这个缺口涌上了城墙,南霁云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率领数百人杀下城去,要夺取城门,他很快便从一员敌将手中夺得一马一枪,直杀进密集的敌军之中,上千名唐军士兵都聚集在他的周围,一部分唐军和主将一起抵御敌军疯狂的反扑,另一部分唐军在努力搬开堵门的巨石,这时武天德也率领二千人赶来支援,此时的东门已经成了两军争夺的焦点,史朝义亲自指挥着上万敌军一次次向东门处的唐军疯狂地冲击着,东门外已经聚集了唐军近三万步兵和一万铁骑,为首的正是大将荔非元礼,三架巨大的攻城槌正轮番向堵在城门上的巨石墙猛烈地撞击着,随着里面唐军将巨石一块块搬走,巨石墙开始摇摇欲坠,又是一次猛烈的撞击,里面的唐军发出一声喊,巨石墙终于轰然倒下,“杀啊!”数万名唐军呐喊着终于冲进了洛阳城。
    宝应元年六月,四十万唐军在主帅李月的率领下仅用两天便攻破了史朝义的最后一个城池—东都洛阳,两万多唐军在攻城战和后来的巷战中阵亡。最后近五万敌军全部投降,大燕伪帝史朝义也**而亡,自此,延续了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七年中,大唐的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曾经无比强盛的唐朝也由此走向了衰落。
第一百四十七章 祸起
    二个月后的唐军凯旋受到欢迎是前所未有的盛大和热烈,但主帅李月没有享受到这一切荣耀,此时的他正踏在漫漫的黄沙戈壁之中,随着驼铃声向遥远的西部进发。大唐皇帝派十八岁的太子李适为正使,李月与丞相苗晋卿为副使,出使回纥,去阻止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
    这一切都起因于洛阳城破的那一天,回纥军和仆固怀恩部负责攻打洛阳的永通门,在城破后,一万回纥军杀进洛阳,但他们进城并不是与敌军作战,而是在城中大肆**抢劫,永通门门附近的永通、里仁、利仁、履信、履道、崇让六坊首当其冲,洛阳城中顿时哭声一片,到处都是奔逃的百姓和抢红了眼回纥军,连一些唐军也参与了抢劫和**,尤其是白马寺一带,躲避有大量的难民,几乎全被回纥军杀绝,财物全被抢走,白马寺也被回纥军纵火焚毁。仆固怀恩见势不妙,急向主帅李月汇报,李月大怒,和郭子仪、李光弼一起找到回纥军主将马多利,但马多利却言这是南下前登利可汗下的令,唐朝先皇也答应过,洛阳城破后可容回纥军抢劫三日。李月便密令军法官李即墨率五千精兵前去镇压参与抢劫的士兵,一旦抓住,无论唐、回,一概就地处决。当日就有二千多回纥士兵和一千多唐军被斩首。
    回纥军主将马多利大怒,连夜率回纥军返回漠北。这时,李豫已得到密报,回纥军早在出兵前就和吐蕃甚至史朝义都有过接触,有人提议趁唐朝内乱共分大唐疆土,但碍于与唐朝的世交,回纥找不到出兵的借口。这次洛阳事件正好给回纥中主战的一方找到了最好的借口。此时李豫已经以向吐蕃贡奉丝绸和土地等不宜而毁了当年李亨和吐蕃间签的和约,尚结息与尚息东赞随即率大军攻克临洮、成州、河州等众多唐朝城池,但由于郭子仪率十万军在泾州、鱼朝恩率五万神策军在凤翔、张杰率二万军在凤州建立了防御工事,尚结息因兵少,便没有继续东进,率军返回了吐蕃。为瓦解回、土联盟之势,与回纥和解,李豫便以太子李适为正使,吴王李月和丞相苗晋卿为副使,封河东节度使仆固怀恩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随行,连同礼部侍郎赵之奂、兵部侍郎黄进忠、御史中丞魏琚、中书舍人韦少华、事中李进、殿中监药子昂等一共二百多人的庞大使团,出使回纥,缔结新的和约。基于这次出使的凶险,为保护使团安全,李月派偏将南霁云率五千铁骑军保护使团前往。
    使团一行已经过了玉门,漫漫的黄沙一眼望不到边,在路旁偶然可见被流沙半掩盖的白骨,看不见任何商旅的影子,只有几个孤零零的胡杨在向人们指示着前进的方向。
    这正是: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由于吐蕃年年袭扰河西走廊,与西方的贸易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已经北移到回纥的境内,商旅要从云州或九原穿过北回纥,才又回到了大唐的境内,再往西行。所以一路李月他们才看不见商旅,使团在高昌歇息十日后,安西节度使元和亲自率兵将使团送到了庭州,这才依依告别返回,再往前走,便是回纥汗国的地界了,离回纥汗国的都城斡尔朵八里仅五天路程,李月遂命南霁云驻扎在边境上大唐的一侧,由王元楷率五百骑于左右护卫继续前行。这时天已将黑,众人遂扎营歇息,李月正在帐中读《汉书》,突然亲兵来报:“丞相来了!”李月刚要起身,苗晋卿便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不请自来,大将军莫怪!老夫也是闲得无聊,特来一叙!”
    “那里的话,丞相是博学之人,李月正要请教一、二。”
    苗晋卿看了看案上的书,笑笑说道:“大将军正在看《汉书》,老夫年青时也颇有兴趣,不说班固,班家其余也均是人杰啊!”
    “我就是有感于班超出使西域的勇气,才寻汉书一看的。”李月合上书,笑笑说道:“丞相以为这次我们出使吉凶如何?”
    苗晋卿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但我估计形势不妙,虽朝中有人说是因你在洛阳杀回纥兵才引唐、回两家的不和,但我却以为并非这样简单。”
    “丞相请坐下说话!”李月连忙拉过一把椅子,他在洛阳杀回纥兵,竟引发了如此大的政治后果,也是他始料不及的,大哥李豫也因此罢去了他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
    苗晋卿清了一下嗓子继续说道:“和历史上的其他草原民族一样,回纥人也是逐草而居,他们其实也是匈奴的一支演变而来,继承了草原民族残忍掠夺的劣根性,我大唐强盛之时,他们自然卑躬屈膝,接受册封,安史之乱对我朝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回纥兵所过之处,看到的皆是残破的城池和凋敝的民生,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还能让其保持对我大唐的敬畏,去年葛勒可汗死后,与唐交好的太子叶护被他弟弟登利所杀,现在的登利可汗年青气盛,助唐打了几次胜仗,便愈加骄横,其人是个极有野心之人,亲眼目睹了大唐的万里河山,如何会不动心,洛阳事件不过是他的一个借口罢了,早在年初,他们就和吐蕃及史朝义有过接触,据说还和史朝义有过秘密协议,不过因史朝义势微,他们才又与我朝合作,也由此可见登利此人言而无信,毫无诚意可言,这便是我的担心,即使与他们达成和解协议,也是因为他们贪图我大唐的厚赠,能将协议维持多久便不可而知了,所以老夫以为,我大唐的安全还是得建在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上啊!”
    李月闻言,默默地点了头。
    “丞相说得极是,我大唐的安全确实还得建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上!”门帘一掀,一人走了进来接口说道。
    来人正是太子李适,苗晋卿见了急忙起身见礼,李适摆摆手,对李月躬身说道:“我已来了很久,适才不忍打断丞相的话,皇叔莫怪!”
    李月笑笑拍拍他肩膀说道:“我早知道你来了,还在门口让我亲兵噤声。”李月是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侄儿的,很象自己大哥年青时的样子,只是因为大哥对他管束极为严格,所以和他来往不多,但尽管如此,每次见到他,总是会送他一些小玩意,让李适欢喜无比。
    李适也是非常崇拜自己的这个仅年长十岁的叔叔,在国子学读书的时候,他总是炫耀自己这个名震天下的叔叔,让别的皇室子弟羡慕不已。他一咋舌说道:“原来皇叔早知道了,这个本事,皇叔一定要教我不可!”说完拉住李月的胳膊,摇晃不止,李月只微笑着不答。
    苗晋卿在一旁看着这对叔侄,微笑着捻着长须,他以前也做过国子学教授,说起来,李适还是他的学生,见李适闹得有点过分,苗晋卿便沉下脸来微微地咳了一声,李适见苗晋卿拉长了脸,顿时安静下来,恢复了太子的威仪,苗晋卿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来!太子殿下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你对这次出使是怎么看的。”李月也想试探一下李适的学识,便向他问道。
    李适想了想说道:“父皇在我走之前,再三叮嘱,不可坠了我天朝的威严,我想也是指回纥人欺软怕硬吧!韩太傅告诉过我,这次出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让我朝能腾出手来对付吐蕃,然后再和回纥人真正的较量。”
    “韩端木果然是目光长远,一针见血,不过,太子你自己的看法呢?”李月用鼓励的目光望着李适说道。
    李适精神一振,低声说道:“我以为回纥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和唐打仗,只要我们争取到回纥的主和派,或许就会有希望达成一个较好的协议。”在李月面前,他始终有点畏缩。
    李月与苗晋卿对望一眼,拍拍他的肩膀赞许地说道:“太子说得非常好,这也是我的想法。”
    苗晋卿亦笑着说道:“我看可行,来!我们商量一下具体细节。”
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使一
    进入回纥境界后,回纥迎接使延支伽罗早在边境处等候多日了,延支伽罗曾多次代表回纥出使大唐,还受到过李亨的册封,是主张与唐修好的回纥重臣之一,在路上,他向唐朝众人简单介绍了此时回纥汗国的一些情况,由于回纥与大唐历代交好,普通士卒和百姓对唐皆抱有好感,所以在前几位可汗执政中,亲唐派皆占了上风,但新可汗即位后,提拨重用的贵族都是有野心的人,于是主张与唐一战的声音开始大量出现,尤其是得势的粟特人,主战最为激烈。登利可汗虽居中间调和,但他本人也是偏于主战的,近几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北移,大量的回纥贵族在东西方贸易中获得巨利,这些以贸易为生的贵族却变成了大力主张与唐修好的重要力量,延支伽罗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吐蕃与回纥没有达成协议,就是贸易贵族反对的结果,说到底,现在回纥贵族间的两派其实就是贸易贵族与畜牧贵族之争。另外,回纥的新立国教摩尼教因在玄宗时受禁,也是反唐的重要力量,国师大睿息在回纥地位高贵,不亚于可汗,这次洛阳事件,在回纥贵族内部引发了一场关于与唐关系的争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