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理朝政等等,而一个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杀出来的像刘邦、朱元璋、洪秀全那样的痞子、流氓,一旦做了皇帝,他所能释放出来的坏能量,可就不是一个“宫廷娃娃”所能够比拟的了。看每次中国改朝换代几乎要付出三成甚至一半以上人口的消耗,像三国时期,十人遗一。在封建社会中,如果生产力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哪怕发生一千次农民起义,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倒楣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农民起义的结果,也不是打倒皇帝的结果,因为农民头脑中没有资本主义思想,不懂得资本主义工商业。只有开明的地主阶级本身认识到从佃农手中一升一斗地收取地租不如经营工商业更发财,只有地主阶级因为从事工商业、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把自身变为资产阶级之后,才有可能通过武力或非武力把政权夺到手里,从而把社会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至于一个社会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和有没有皇帝关系并不大,像日本和英国,虽然至今仍有帝王,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封建主义国家。特别是像瑞典那样的国家,到现代还有国王,但是他们的瑞典工党按照恩格斯的“议会斗争”路线,没有发动武装革命就成了执政党,如今却已经建成了富强的“福利国家”,国民收入超过了美国,排行世界第一,并且敢于对外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非常遗憾的是,历史证明,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进化到资本主义,并不是农民起义的结果,而是开明地主进行改良的结果。因此,造反绝不等于革命。革命的目标,绝不是把富人变成穷人,而是要把穷人变成富人;绝不是推翻一个**独裁的政府,建立一个更**独裁的政府。革命成功的前提,第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成熟;第二是领导集团要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和理想的社会制度作目标;第三是领导人必须放弃本人及子女的特权。不然,封建主义就要复辟。
在卢俊义浅薄的认知中,封建主义要想发展到**,资本主义是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里面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者称之为权贵资本主义,常被误认为不是资本主义)。如果能够一举在北宋末年就将中国带入资本主义,善莫大焉。
站在历史的高度,卢
静地剖析,很显然,他需要地主阶层的帮助,完全依户和自耕农是成就不了大事,完全依靠原来梁山那些好汉结果比宋江好不了多少。
在原著里有宋江这般恐有小聪明没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带领,那一百单八个水浒好汉们所能带给社会和人民的,主要是破坏,是倒退。
特别是在“辽兵犯边”、“金兵南下”那个历史时期。他们所起地作用。是扰乱社会治安。分散抗敌兵力。他们既没有造福人民。也没有推进社会发展。所谓地“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即使是施耐庵胡编乱造。使得宋江不投降。而是“革命成功”。取得了政权。当上了皇帝。他一定也是个善于权术地坏皇帝。而不会是一个忧国忧民地好皇帝。特别是被吹捧为“彻底革命派”地李逵之类。一旦取高而代之。流氓无产者当权。结果无非是胡作非为。不会比高俅好到哪里去。梁山好汉中相当一部分人属于流氓无产阶级。由于他们地思想意识局限。决定了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像武松被施恩收买对付蒋门神。被张团练等人小恩小惠收拢。宋江最擅长收买。
鉴于以上种种考虑。卢俊义决定调整原来地战略。不再以防止和削弱地主阶层为主。他要开始拉拢地主阶层。甚至要扶持他们转化为商人阶层。为此他做出了一番努力。
首先。地方行政向地主阶层开放。里、保、村、社这些基层地地方行政。都是靠乡民或市民自治。由乡民或市民自行选举出各里、保、村、社地负责人。原来规定地主阶层不得参与选举。现在开始放开。规定地主阶层可以参加选举。而且可以做并且只可以做主要负责人。因为副手一般是负责民兵编制和训练地。地主阶层出来地还是适合做行政而非军事。
其次。镇、县、州、道地大部分职务(军事职务和有些战略物资管理暂时不放开)都面向所有阶层招募官员和吏员。其实原来地主阶层在这一块也是受限制地。但现在大部分地行政职务都向他们放开招募。卢俊义汇集了政务院里所有能臣。秉着他地意旨。只考实务和策论。不考诗词歌赋和五经四书。对每个类型地职务设定一份考卷。先考道州级地职务。再考县镇级地职务。通晓或略懂地都有机会考取。俸禄等同于同级别武官(自然低于赵宋。对此卢俊义另有异义)。而且都赐予等同于赵宋朝廷一样地什么进士、举人、秀才一般地学位。镇、县、州、道里面一个衙门内只设立十个部门。统一由镇长、知县、知州、道抚(道巡抚)领导。有农业、工业、商业、文化、保障、财政、教育、人事、司法、警卫。每个部门在道地称厅、在州称之为局、在县称之为科。镇级只设置三位官员。然后每一级部门地分支小部门称下一级部门地称号。如鲁西道农业厅林业局。如果懂得耕种、屯田、水利、林木、畜牧等技术地人员可以进入各级农业部门地分部门。如果有懂得器械制造、纺织、开矿、检疫地可以到工业部门。诸如此类。当然是优先安排了梁山军校地学员后。才会开始面对所有阶层考试招募。卢俊义并不担心冗官问题产生(对待宋朝地冗官问题。卢俊义自有看法)。
然后。开放诸多矿产、诸多商品经营权和海运权。开放除了金、银、铜、铁、硫磺、硝、盐之外地矿产。如石灰石、大理石、煤、玉石、铅、铝等诸多矿产都被拍卖给领地内地各位地主。另外再拍卖梁山制造地各种奇异商品地独家销售权。再拍卖领地内各种奢侈品地外销权。然后再拍卖海运权。如果有那位地主野心勃勃想要远洋。海军可以给他租借武装人员护航。然后由政府出面筹建每个地区地商会和每个行业地商会。对首度下海经商地地主和自耕农免收一季度或一年地所有商税。对新开张地店铺免收第一个月地营业税。
最后。设立议政机制。从保、社、镇开始选举参议员。可以品论每个行政衙门地施政能力。审议每一级衙门地各项决策和司法审判。有权向上一级衙门反映。从保一级开始设立参议院。由每个里选出两名。一名地主。一名平民(自耕农或佃户)。然后社一级从每保选出两个。同样一名地主一名平民。以此类推。增强地主参政议政地积极性和对卢齐政权地认可。
还设立荣誉制度,即设立太平绅士,每一年从一个镇内由民意评出一名对地方有贡献的地主为太平绅士,授予太平绅士勋章,遇到的人都需要向他行礼。
当然最重要的是调整他们的田赋(对这个,卢俊义另有赘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五十一章 所谓冗官
更新时间:2009…9…18 10:57:43 本章字数:3581
进行行政编制,创立他的卢齐(如同赵宋)政权时,T7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冗官。他仿照后世,初步拟定了行政编制计划,想在政务院下面设立了二三十个部门,然后在各地方衙门分别设立了一二十个行政机构。他的行政编制命令到达政务院时,就被首相张叔夜驳回,而且措辞严厉地指出“主公欲亡义军不成,设此纵容冗官之法。”
卢俊义吓了一跳,忙请张叔夜询问冗官之事。等细细问过之后,卢俊义才明白,原来他认为合理的事情在这北宋年间一点都不合理,而且频频被人讲起,视之为苛政。
什么叫冗官,就是当官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当官又不做事的人特别多。
“冗官”一直是困扰宋朝吏治最严重的问题。北宋大臣王禹偁向宋真宗上疏:“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意思是,济州以前只有一个刺史一个司户管理,未曾有政事荒废,但后来增加了众多官职,按说办事应该更有效率,但是税收反而比以前减少了,逃难的老百姓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庞大的官员队伍增加负担却降低效率,冗官已经影响宋朝政府机构的正常工作。
卢俊义纳闷地问张叔夜道:“为何宋朝一代会有冗官?”
张叔夜道:“首先是因为宋朝制度变更导致机构众多,太祖皇帝为削弱宰相权力,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等机构。宋以前的地方政府是州府和县二级,宋在州府之上新增一个‘路’的机构,另外还有独立于路府之外的叫‘军’的行政机构。宋经济发达,专门派人管理茶、盐、酒税收,还有派人管理负责海上贸易的市舶司,这些多出来的机构都要有人去补缺,官员就多出来了。宋祁曾向皇帝上疏中说:‘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州县面积没有比以前扩大,但州县的官员数量是以前的五倍。其次是赵宋朝的科举取士数量非常多,唐代取士最多不足百人,宋朝礼部规定四百人,实际常常有超额,扩招的进士都得安排官职。然后赵宋朝廷还有个‘荫补’的官职制度,官员的亲属享有不经科举直接做官的特权,荫补的允许范围非常宽泛,子孙基本都能享受荫补,高级官员的异姓亲属也可以荫补,甚至门客医人这些非亲属也可以。一个官员有很多个荫补名额,宋朝荫补做官的人远比科举做官的人多。奸相王有很多侍妾,其中得到封官的达十八人。王的儿子十四岁便任待制,被称为‘猢狲待制’。赵宋朝廷对官员优待,俸禄相对其它朝代都要优厚,法律约束宽松,太祖皇帝曾密令子孙不得杀士大夫,所以很多人挤破脑袋都去做官。”
卢俊义点点头:“机构是不能增设太多,科举取士亦不能太过繁多,更不能搞什么荫补制度。只是我疑惑的是,如果每个人都勤于政事,官多了也没啥太大害处。”
张叔夜摇摇头:“主公此言差矣,这么多的官职除了少部分必需,多数都不管实际事务,多数都是占着位子混饭吃的,老病、昏聩、平庸、不理政事的官到处都有。欧阳修在庆历三年给皇帝上的《再论置兵御贼》札子中说,郢州知州王昌运年老病重,腰腿不能行动,每天要两个人抬到衙门办公,三年之内,州政大坏;后来有一个叫刘依的人来替换老病的王昌运,刘依也是个七十多岁脑子糊涂的老头,欧阳修任滑州通判时刘依正寄居在那,三四次来找欧阳修,每次都问:‘中书省有一个王参政,叫什么名字?’作为一州的最高长官,竟然不知道中央高级领导的名字,告诉他几次都记不住。欧阳修就对皇帝说:‘陛下试思如此等人,能为国家置兵御贼乎?’”
卢俊义疑惑道:“那朝廷难道没有什么举措去裁汰冗员?”
张叔夜苦笑道:“朝廷当然也想精兵减政,裁汰冗员,但是裁到谁谁都不愿意。
世上庸人往往是哪里有利就往哪里走,世上官场这块地盘最有利,于是赵宋朝堂上的官员越来越多。冗官虽然属于多余,只消耗俸禄无益政事,但是这些已经坐稳位子的冗官,多数都难以动摇他们的地位。谁在什么位置,谁能动谁不能动,这不是由当事人的意志或才能决定,而是由相关的利益决定,世上大大小小的山头衙门都是这样。范仲淹曾尝试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内容之一就是裁剪冗员。
仲淹在考核名单上把不合格地官员名字勾掉。富弼劝T‘你一笔下去轻松。被勾地一家人可要哭了。’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好。’但是那些冗官地利益不是这么容易被触犯地。范仲淹虽然豪情万丈。被他勾掉名字或将要被勾掉名字地人不甘心已有地利益受损。便从中闹事。庆历新政实施了一年多。冗官没裁掉几个。范仲淹却被裁掉了参知政事地乌纱。以后朝廷虽然继续尝试裁剪冗官。但对盘根错节地官场群体无从下手。冗官现象终归因袭既久。难于骤革。一直烂至此时。”
卢俊义遂问道:“赵宋朝廷究竟养了多少官员。便称冗官?”
张叔夜答道:“真宗时。文武百官有九千七百多。仁宗皇祐年间。增至一万七千多。而现如今因朝廷奸臣贪官当道。荫补之官甚为泛滥。官员多达五万人。”
卢俊义听了这个数字。不禁笑问道:“赵宋治下户多少?人口几多?”
张叔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这么问。便答道:“政和元年。全国总户数达到了2100万户。口总数可以达到亿以上。如果再加上部分隐藏人口。当在一亿一千万左右。
”卢俊义哈哈大笑道:“这官民比例只有1:2000。便称之为冗官?”
张叔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发笑,便搬出历史上的数据:“西汉年间,官民比例为1:8000,唐朝时为1:4000,比起强汉盛唐,赵宋时期的官民比例自然是高多了。”
卢俊义抑制不住开始大笑起来,只不过他的笑容中带有几分苦涩和绝望:“如果有一个朝代,他的官民比例为1:30你觉得这个朝代怎么样?”
张叔夜张大嘴巴,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朝廷?”
卢俊义沉痛地点点头:“这个朝廷冗官之风愈演愈烈,它屡次搞精兵简政,结果下面的官员是越精简越多,变相的荫补铺天盖地,而且寻常家庭的孩子通过科举常考不中,官宦子弟往往一路顺风,仕途平顺。”张叔夜听了大惊:“竟然有这样的朝廷,真让赵宋朝廷刮目相看。我真佩服那个朝廷治下的百姓,他们真的能忍受。”
卢俊义哭笑不得道:“我也很佩服他们,他们真的是逆来顺受,任人欺凌剥削的顺民。”
张叔夜问道:“主公乃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