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东洋人发现了《闲话皇帝》,并开始提抗议后,中央政府立即下令查封《新生周刊》,还要抓作者。别人知道作者只有一个笔名,真人只有刊物编辑等少数人知道,杜重远让作者躲了起来,自己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日军说文章是对天皇大不敬,中央政府就说作者是“藐视友邦”,日军说文章是对他们的挑衅,中央政府就说作者是“破坏邦交”。而且政府很快就将杜重远起诉到法院。这可是我国目前“最友好”的“友邦”了,正侵占了我国的领土,在用刺刀“帮助”我国人民享受“东亚共荣”的“友邦”!5
第二百零八章 河北突变
4 日军利用白、胡两个汉奸被刺杀事件以及《新生周刊》事件,大闹起来,并对何应钦施压。何应钦与中央商量后,又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将蒋孝先、曾扩情免职;撤换于学忠及天津巿长张廷谔;以王克敏代张廷谔为天津巿长,任命商震为天津警备司令。
何应钦对共济会抗五军非常痛恨!本来中央政府与日军已经相安无事了,你抗五军怎么又去打人家的油田?这油田让日军去偷一点油,又有什么关系?只要等日军与罗苏打起来了,不就什么事都好办了?现在害得自己受日军的气!真应该让徐辉这小子来收拾这个摊子!让你这小子去捅马蜂窝!让你们共济会的杜重远去发表什么狗屁皇帝文章!可恼的是,据说这个罪魁祸首徐辉,现在还在上海左拥右抱,在温柔乡里风流快活!
不过东洋好战分子对何应钦和中央政府的“积极回应”并不领情,他们还是要继续搞事。
五月三十一日,几个关东军特务机关官员大月桂等四人到察哈尔的张北,二十九军卫兵循例要他们出示护照,虽然这几个鬼子有护照,但他们就是不给检查,卫兵拦阻,排长将他们引至军法处候讯,后来在请示宋哲元后,还是把他们给放了。
没想到,他们本来就是来找茬的,所以就是你们放了他们,他们还是要闹事的。他们以华军非法扣押他们合法的、有护照的东洋人为由,又是一通二十九军破坏和平、日军要报复之类的宣传、抗议。他们要求惩办有关责任人,惩办排日分子等等。这事后来被操作为“张北事件”。
这一连串事件似乎表明,日军确实是要搞事了,而且不惜发动战争,这可把现在华北的总负责人何应钦吓得不轻。可实际上,这还只是日军中一些军国主义激进分子在搞事件。关东军都没有作好充分的进攻的准备,而在他们的政界,缓进派怀疑关东军这次会不会还像以前行动一样,得不偿失。
但酒井隆胆子大,六月十日,他拉了北平领事馆武官高桥坦一起去找何应钦,就高桥是代表关东军的,他代表天津日军梅津美治郎司令,要何马上在他们之前提出的条款上签字,否则日军就要动手了。这高桥怎么能代表关东军呢?而这时,缓进派掌控权力的日喷政府知道关东军等又要搞事,而军事经济又没有作好准备,所以发了命令不许他们入关呢。
这条款是很苛刻的,就是要中央的军队、政府、抗日团体,全部从河北撤走!
这不就是日军的目标:让河北变成一个“中立的缓冲地区”,让河北的“民众”在日军的“指导”下,“自治反赤”。
何应钦不敢承担“破坏和平”的结果,也不想让在华北的中央军与日军打起来。但他又不敢在鬼子提出的条款上签字,在酒井隆的追逼下,何应钦这家伙经与南京商量,决定不签字,但按日军的要求做,命令中央军以及国军序列下的东北军,与国大党机关、复兴社,全部撤离北平、天津、河北,等于是执行了日军提出的条款。
从后面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做法看,这事无疑有把共济会放到火上烤,或者说有借日军的刀来杀抗五军的嫌疑。
同时,中央政府因为“张北事件”而宣布把“责任人”宋哲元撤去察哈尔省主席之职,改由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任察哈尔省代理主席。因为这个撤职决定中没有撤去宋的二十九军军长之职(中央作这样的决定也没有实际效果的),而且接替他的是其副手秦德纯,还算是代理主席,所以确实有走过场的意思,但毕竟是向日军低了头。
日军方面看到这个结果,就说是何应钦同意了他们的协定,并把这个条款叫做“梅何协定”。但后来中央政府却不承认有这么个“梅何协定”,因为何应钦没有签过名。
东北军的一些将领对撤离河北是有意见的,特别是一些中、低级军官;但蒋中才不知道是怎么做了张学亮的工作的,少帅给于学忠、万福麟、王以哲、何柱国等人发了命令,让他们执行中央的安排。
鬼子一看,这可是个大便宜,华北就这样可以变成日军的地盘了?但关东军又被命令不让入关,也没做好入关的准备;天津等地的日军驻屯军人数又少得很。于是,他们赶紧先搞一些流氓起来,把政府给占了再说。
他们扶植了汉奸白坚武(前吴佩孚之政务处长),自称“正义自治军总司令”,声称要组织“华北国”。
白坚武应该属于政客,年轻时也接受过很多进步思想,但这个时候已经只剩下野心了。他认为蒋中才是南方人,蒋的政府偏心于南方,而故意放弃东北和北方。所以,他要带领北方人来立国,只要他能当这个北方地区的政府首脑,就算与日军合作也在所不辞。
而且他觉得现在的形势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中央又一次抛弃了北方,权力出现真空,而日军居然同意支持他成立“华北国”,这可是他登上政治舞台的大好时机!
可是,他们忘了,共济会是不怕日军的。这次,驻扎在密云、滦河一带的、属于抗五军的“东北军三十六师”也接到了从河北撤退的命令,但共济会没执行这个命令,中央大概也想到了共济会是不会执行这个命令的。这支三十六师是有两套军装的,虽然没有撤退,但换了一套军装,变成了抗五军的迷彩服,这是表示,就算不要你中央每月几万元的军费,咱也不撤。三十六师按什么甲等师的级别给军费,每月给十几万大洋,相对别的部队算是较高的,而且一直给得很按时,没有什么拖欠。
中央军等部队以及他们的国大党部、政府官员之类的这么干脆就撤离了,让日军都没有防到,河北形势一下子大变。5
第二百零九章 保卫华北
4 中央的军队、政府从河北撤走这件事,发生得非常突然,共济会、财迷他们听说中央军和东北军等都要撤离,就在奇怪,中央要把华北怎么处理?留下的摊子怎么收拾?只是没有想到,中央军等部队会撤离得这么快、这么仓促!而且一点都没有说撤离以后的摊子怎么收拾!真的有点不管一切后果,反正把中央的军队和政府撤了就是。这儿的百姓呢?这大片国土呢?就扔了?或者他们知道共济会的人会接下这个摊子?或者他们以为河北也要成为日军占领的地方,就让抗五军再去游击抵抗日军?反正,他们是不会幼稚到认为日军也会守信用,因为他们的撤离而不入侵华北、不在河北搞事的。
现在汉奸白坚武要闹名堂的情报送到了共济会,财迷决定不管这么多,先用三十六师把他们给打下去再说!
对于中央军的撤退,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当然是反对这个做法。但中央也是有办法的,他们一方面否认有日军宣称的“梅何协议”,一方面又说日军这次发难,是共济会、抗五军在四月份在黑龙江发起袭击的结果,是抗五军破坏了中央与日军的和平谈判,破坏了东北的军事平衡,是共济会引来了日军的报复。又说共济会的杜重远“辱骂日喷天皇”,引得日喷国内都在呼吁要打华北。这都是共济会惹的祸!这样的宣传也是有不少人信的,他们把这事的责任放到了抗五军的头上,觉得共济会惹的事就要共济会来扛,中央军撤退也是有点道理的。
国内也不是没有人支持抗五军与日军打仗的,他们早就在要求抗日义勇军进攻日军,收复东北。有部分激进团体、热血青年为抗五军的抗日行动叫好,全国又有一些人来报名参加抗五军。财迷他们也感到形势严峻,也收了一些人。可惜这次来报名的不少热血青年也太年青了一些,相当部分人只有十四、五岁,是中小学的学生。
不过,共济会面临的形势确实紧张,何应钦不让徐辉的日子好过的目的肯定是达到了!财迷天天在军情室里,几天没见到杰西卡、杜丝娜之类的了。这几个女孩,天天靠练习射击打发时间,因为听说徐辉马上要奔赴河北前线,她们也想要去前线打鬼子!过几天,徐辉还真的去了北平,不过他不带她们玩!
这时热河和长城一线的形势非常紧张,关东军在热河边上、长城边上,都布置了两个师团。热河边境上已经有一些战斗了。关东军不听国内命令而入关作战是有可能的,而打入热河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那样是不用大本营批准的。
抗五军经过开会决定:部队先往山海关以及河北与热河交界的长城一带结集,就算是放弃热河,也要保卫长城、保卫河北,不管能不能守住河北,也要利用长城,在河北边境好好打一下日军!抗五军对外宣布,一年半前,日军在长城前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现在日军如果胆敢两次侵犯,哪怕只有抗五军单独抗战,也要日军血染长城!
抗五军为这次即将发生的河北抗战作了军事安排:前面山海关长城一线和热河与辽宁边境一线,都由抗五军来防守。到山海关防守的是“三十六师”,“机械化”旅因为机动能力比较强一点,就放到唐山,作为预备队。如果日军不攻打热河的话,长城主要就是山海关这一段了。只要在日军进攻前,三十六师有两个团以上赶到山海关,就可以抵挡日军一阵子了。另外,准备派到河北六万部队,在热河留下四万部队,如果日军进攻热河,主要就靠这四万部队和民兵以游击战来防守了。
日军在这个时候,可能还是觉得没有作好进攻河北的军事准备,他们都没想到中央军会这么快溜了!在中央军开溜、山海关只有保安部队,等抗五军赶到,一共有一天半的空档。但日军没有准备好,犹豫了一下,抗五军的两个团已经进驻山海关一带了。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河北省,抗五军的部队数量毕竟太少了,觉得军力实在不够用,只好一面把在涞源的新训练的部队也往平、津地区开,把安徽的部队也往北方调,另外就向二十九军宋哲元要兵,向傅作义借兵,向东北军要兵。
宋哲元开始有点犹豫,日军大规模入侵河北以后的军事和政治形势是不是会很麻烦?这是关系到二十九军几万将士前途的大事,作为军长要慎重考虑也是正常的。
才弥先生通过电报把共济会的分析对他说:如果日军入侵了华北,抗五军将把热河的主力部队调入河北抗战,让热河变成游击区。这样,察哈尔也将变成抗日前线了,到时候二十九军还是要打仗的;现在我们再次联手来个长城抗战,利用长城打一仗,不行再退入河北。另外,日军的特点就是欺软怕硬,如果他们见到我军在河北已经有了准备,他们不敢入侵河北也是有可能的。
少帅这时与财迷的关系也是相当好的,听了光之老弟的要求后,再考虑到东北军中不愿意撤退的官兵大有人在,就答应组成一个师六、七千的人马,由缪澄流任师长,以抗五军的名义留在河北,但部队不与抗五军混编。名义上缪澄流的师还是按命令撤退到山西、陕西去了,留下的这个师由缪澄流师为骨干,各个部队抽调一些人来组成。东北军这时有十余万人,抽出六、七千人还伤不了筋骨的。
还是傅作义痛快,他马上派了一个师,准备经过察哈尔张家口进入河北,归抗五军指挥。还说他再调动一下力量,需要的话可以在半个多月后再给一个师去河北抗日。
宋哲元一听到东北军和傅作义派兵的消息,加上赵登禹等一批人也要求去帮抗五军抗日,就同意了派兵进入河北。他们二十九军比傅作义部距离北平要近得多,他的先锋师也比傅作义部队要早到北平。不过他派的不是与抗五军关系比较好的赵登禹师,而是冯治安师。冯治安的为人处事比较稳当些。
这儿要提一下商震这个人。商震带领的三十二军,在一年半前的长城抗战中的表现还是相当好的,只不过与战功赫赫的抗五军、二十九军等部队比,战绩差了一点;但与一些碰到日军就溃败的军队比,那就大不一样了。三十二军的装备差、战斗力弱,但人家敢于拼搏、敢于牺牲,打得勇敢。所以,战争结束后,三十二军也得到了一些抗五军送的侧把子枪。顺便说一下,这三十二军也是西北兵,多半是山西、陕西籍的士兵,另外三十二军说是一个军,但他们只有两个不满编的师,总共才一万人多一点,人数与二十九军没法比。
这次日军这个样子,别的部队都溜了,只有他的三十二军,在河北留下了!这绝不只是因为商震是才弥先生的浙江老乡(他祖籍浙江绍兴),也不完全是他曾经是朱庆澜的部下,朱庆澜让他留下帮抗五军抗日。这些因素之外,是他觉得,抗五军留下了、二十九军来了,他们三十二军也就不走了!日军要打,就打吧!他派人与刚刚从热河赶到北平的章芝春联系,说要听从抗五军的指挥,一起保卫河北!商震平时与共济会的关系只是一般般的,这时能够这样主动地支持抗五军,是财迷他们没有想到的。
抗五军的三十六师先锋部队最早到了北平,但马上要去山海关,如果山海关掉失,防守的困难就大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北平还处于混乱中。于是,汉奸白坚武带了一千多个由东洋浪人、天津混混和一些杂七杂八拉来的人组成的“正义自治军”,从天津就直奔北平来了。这“正义自治军”还搞了几辆装甲车,对于一些警察、保安队什么的,算是火力强劲,一路凯歌,以为可以轻松拿下北平,建立什么“华北国”了。
可等碰上了正规军,他们才知道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