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明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世明皇-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朕是要用他们,只是朕要重新设计宝钞。朕所要的宝钞是正反都要印刷,而且每种币值的宝钞颜色不相同,尺寸不同,图案也不同。所以朕想借用爱卿,研制出不用的印制颜料。以及宝钞的用纸也不能再保持原先的水平,朕看过先前的宝钞,大多都是青黑色,朕想着你照着其他造纸的方法把桑皮纸漂白。这样的纸张不仅韧性好,还防水,防虫,印出来的图案也清晰。换句话说,朕就是想改进印刷宝钞的工艺,爱卿肩头的担子重啊。”
  “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嗯,你在天工学院的事情先停下来吧,先把朕要弄的宝钞作出来。朕想着,就由你跟傅山,还有宋应星三人带着印钞局的工匠完成。傅山既然会画画,就由他负责图案,爱卿负责涂料,宋应星就负责桑皮纸的改进。天工学院的枪炮研究,爱卿就再推举一个人上来吧!”
  徐光启考虑了一下后道:“微臣举荐毕懋康来接替!”
  这个毕懋康我好像有点印象,知道徐光启不会推举无能之辈上来,便道:“朕准了,爱卿推荐的人,朕是放心的。”
  “皇上,微臣还有事启奏!”
  “哦,那爱卿说吧!”
  “是!自从皇上提出建立天工学院到如今已经有四年了,天工学院现在发展迅速,里边的生员也日益增多,所以微臣想着要改组天工学院。”
  我没有想到徐老头居然有这样的想法,便问道:“爱卿要如何改组?”
  徐光启显然是已经考虑了许久,所以没有多做考虑便道:“现在天工学院里边已经不是单纯作为格物致知的学院,而是有很多为了科举而进来的考生。这些人占据着学院的资源,又对学院的研究毫无帮助。所以微臣想着国子监是大明最高学府,皇上何不将杂学引入国子监,微臣派教授到国子监上课教学。这样天工学院就是留给那些不愿做官,醉心于研制的学员。他们可以领取一份俸禄,也可以到地方任职。”
  我听了之后,对徐光启的这个想法也很是称赞:把天工学院办成一个科研机构的想法也不错,学员不必太多,要的都是有创造力的人才行,加入太多抱有功利之心的人在学院里也不是一件好事。
  “好,爱卿的这个想法,朕准了!以后天工学院下边就设火器司,以及爱卿孙女的制钟作坊。至于其他的研究项目,就看各人的点子。只要对大明有利的,就可以研究。以后天工学院的研究项目,爱卿作个奏折上来给朕看,朕同意了就可以支取银子研发!你回去后,把天工学院的人员整编一下,以后朕就按这个给他们发俸禄。”
  “微臣领旨谢恩!”徐光启没有想到我一下就答应了,神气间也很是高兴。他又道:“不知皇上打算何时建立钱庄!”
  呃,我只是为了便于他理解说是钱庄,其实我要建立的可是中央银行。我苦笑道:“朕等你们研发好宝钞就成立钱庄,嗯,朕的这个钱庄叫做中央银行。”
  “哦!”对于这个略微有些怪的名字,徐光启只是虚应了一声。
  讲到这,差不多要商议的事情都快说了。我正准备结束这次会面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我便问道:“爱卿,你可知大明何人懂得造大船?”
  “皇上说是造船,不知多大?”
  我想了一下,便道:“自然是越大越好,至少要跟当年郑三保的宝船一个级别,最好能够跟西洋人的战船相比。”
  徐光启见我这么说,不禁面露难色道:“回皇上,我大明数朝禁海,原有的宝船工艺全然丢失。现在所造最大的是福船,比之西洋人的战船要小了许多。皇上要建大船,只怕要重新召集工匠研究设计。”
  “那这方面你可有举荐之人?”
  “微臣觉得茅元仪可任!”
  “他不是在辽东铸枪炮嘛?”
  “遵化那边的工艺已经纯熟,许多工匠已学得制法,皇上只需要派一人总领便可。这茅元仪乃不世之才,所写《兵备志》中对战船的做法极为详略。皇上若要造船,微臣觉得茅元仪最为合适。而且茅大人跟微臣一样,与佛朗机人较为稔熟。佛朗机人在西奥设有造船厂,皇上可以派人召来懂这方面的行家参与。相信很快就会有设计的图纸出来,只是不知道皇上要将船厂造于何处?”
  这个船厂的位置我也想了许久,最开始我是打算就在京畿的大沽口建立,后来想想北洋地区已经有了黄龙的辽东水师,再建立一支水师在北京就画蛇添足了。而且现在西洋人的势力主要是在南洋一带,郑芝龙的郑家军也是盘桓在福建。所以我打算将船厂南移,不仅以后方便出去作战,也方便到南洋贸易。
  “朕查探过大明的海防,几经思虑,朕觉得还是在爱卿的故里… 上海建立船厂。”
  “上海县?”
  “爱卿有什么异议嘛?”
  “微臣不敢!皇上英明之极,上海县确实是一个天然港口,地处位置离南京也近,其周围附近的都是水乡城镇,懂得造船的人也多。”
  “嗯!这也是朕考虑的。要造个船厂可不是小数字,朕得好好积累银两,千万不能有什么差错!”
  徐光启听我这么说,脸色一变颤声问道:“皇上建立中央银行积累银两可是为了建造船厂?”
  我得意道:“当然,建一造船厂,少说也要几百万,朕建这银行就是为了收拢资金。”
  徐光启急道:“皇上,可那些钱都是京中百姓的,皇上若是用来造船,到时如何还银子给人家?”
  “哈哈,爱卿说的,朕早就考虑好了。朕建立这个船厂,一开始不是用来建造军舰,而是用来造运输的民用船。朕手里有广东巡抚张玮的奏折,他说现在大明开放海禁后,很多百姓都想着出海贸易,但是现在大明的船只过小,运输小,能去的地方也小。江南不少大的商行都要求定制大的货船,但在我大明根本就没有船厂能做。所以朕的船厂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卖大船给商家。有了大船,朕的子民就可以远航,可以将我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都卖到遥远的国度。大明的百姓即便其中有些人没有田地,也可以到作坊里打工过活,朝廷的税收也会增加。对于这些所取得的利润,银行运作所用的成本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大明海岸之长,根本就无法在岸上防御。嘉靖年间,倭寇就是欺负大明水师,方能机动骚扰。所以大明要守住疆土,水师是一定要打建的。等大明的水师强大之后,还要走向西洋,去他们的国度贸易。大明要做海上的霸主,水师将是大明一支重要的力量。”
  听我洋洋洒洒的讲了一大篇,徐老头又在石化中……
  我呵呵一笑道:“这些都是朕的设想,但朕相信一定可以实现。咱们一步一步的来,当然现在最大的敌人仍旧是女真人,现在造船也是为了积累银子。没有银子,造价昂贵的辽东军可不是随便就有的。”
  徐光启略有些颤抖道:“皇上高瞻远瞩,微臣佩服。宝钞的事情,微臣一定尽心尽力完成。”
  我起身从宝座上下来道:“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今日之事,你知朕知,爱卿不可先露了口风出去!
  “
  “微臣知道!”
  “走吧,咱们君臣在这里待了许久,外边的百官还等着朕呢!”
  等我跟徐光启进到正殿的时候,里边的筵席也差不多结束了,很多官员都是在细声的聊天。我进来后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今天是宴请他们,又非上朝议事。我示意了一眼方正华。方正华便道:“午时已到,赐宴完毕。”
  大臣们一听立即起身跪拜,敬谢皇恩,排着队退下去。
  因为一早上忙的,我都没有吃什么东西。现在到了中午,我胡乱的吃了点东西,心里挂记着后宫两个生产的妃子,便又去探视了。
  我要做的事情都已经搞定,便安下心来等候。总算上天帮忙,没有出什么大的事情,到了傍晚的时候,秀儿那边首先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恭喜皇上,慧妃娘娘生了个皇子!”宫女欢天喜地的跑了出来。
  “慧妃怎么样?”
  “娘娘安好!”
  “母子平安,皇上可以放心了!”婉琴听到也很高兴。
  就在这时,右边的厢房也传来了婴儿的哭声。
  “恭喜皇上,丽妃( 田妃) 娘娘生下长公主了!”
  原来丽妃生了个女儿,那真是太好了,秀儿刚生了个男儿,现在一男一女的不就是个‘好’字!是个好意头!
  “传朕的旨意,今日宫里的人都发银一两作为赏钱!”
  “万岁,万岁,万万岁!”宫里顿时响起了谢恩的喊声。    
    第六卷 攘外先安内 第一百三十五章 都在打算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6:51 本章字数:6390
         第六卷 攘外先安内 第一百三十五章 都在打算    
  皇上一个月内连得两个皇子,一个公主,大明朝廷上下都洋溢着喜悦的氛围,就连远在地方的官员们也闻风而动。他们要做的自然是上折贺喜,在歌功颂德之余,乘着皇上高兴,顺带将各自的难处,苦处都上报上去。最后全部小小的要求一点,把本辖区的赋税多提留些下来。
  八月末,吏部发行新的条例,所有官员调动前,都需要查账,而查账之人就是下一任官员。一旦有什么亏空,官员要先补足了才能离任,无法补足的以渎职罪拿办!前来任职的官员要是不查清亏空,以后有什么漏洞则由接任的官员负责。所以此令一出,谁人不惊!官府行事,向来都是能拖就拖,欠钱亏空的不在少数。现在来查的是接任的官员,都关系着自己的身家前途,能不仔细认真嘛?!所以在职官员们都想着如何在任内补足缺口。
  新的律例中不仅对亏空做出处置,对于贪污受贿的官员,也有新的惩治办法。抄家退赃是肯定的,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是官员免职后,便削籍永不录用,除非有特旨赦免。对于擅自加税者,不问情由杀无赦!
  三条一出,天下的官员都震动不已!
  这一次吏治的改革是由吏部尚书李长庚根据皇上的意见制定的,而且迅速在全国执行开来。全国地方官员都怨声四起,纷纷上奏折弹劾李长庚!
  当然他们也不敢明着对新三条攻击,只是抱怨府库亏空已经过数任,没有理由要在他们这一任期内完成补足。所以都是恳请朝廷,免去以前的亏空。总算朝廷放他们一马,内阁发出饬令,对于崇祯朝以前积累下来的欠赋,予以免除,但剩下的都需清还。
  但即便是这样也够某些官吏受的了,因为当今天子登基以后,对于地府的官员并没有多大的整治。虽然当初也曾发旨意肃清吏治,但多的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那些没有人脉,风头太嚣张的贪官墨吏才当了出头鸟!余下官员手里的龌龊事都不少,现在来查能不急嘛?!
  他们要补亏空,加赋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现在驿站四通八达,朝廷印发的《明刊》每个月都准时的贴在城墙上头。每年地方的赋税是多少,减免多少都写得一清二楚。地方官员若是私自加税,百姓一看便知。再者《明刊》允许各地百姓投稿至京师,这样的事情想不泄漏消息很难。一旦查实可就是杀无赦,有谁人敢尝试!贪污受贿的话后果也极是严重,十年苦读的功名就一朝尽丧,还要连累到家中老幼。剩下给地方官的只有提留一条,大明的赋税除了提留给他们作俸禄的,还有不少用来作公用的资金。这些都是不需要上交给朝廷的,所以各地的地方官员都想着在这一块上下功夫。
  乘着皇上大喜,他们哪还不见风使舵,下边诉苦的折子象雪花一般的发往京师。正当他们满以为可以得到点收获的时候,朝廷发下的批复都让他们大跌眼镜!只见每份奏折上都用朱笔批着:
  “朕生皇子尚未向你等要贺礼,尔等安敢问朕要东西!再讨价还价者,历年亏空一并追缴!”
  此话一出,哪个还敢再说!
  新三条的发布也给内阁打了个措手不及,至少在发布之前他们也没有听到任何消息。换而言之,就是皇上绕过了他们内阁。这样突然的改变让内阁首辅感觉到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果然没有多久,皇上下诏改制通政司,规定以后的奏折一律先送往司礼监,所送奏折都要予以回执以做记录,同时奏折都要写明简介。这样的作法就是将内阁又设置回了咨询机构,在皇上登基之际重新设立内阁,地方的奏折一般直接发往内阁,由内阁票拟之后,再交由皇上定夺。这样的设置上是给予了内阁一定的宰相职权。现在的话,却是由皇上先看过,然后再由内阁处置。虽然只是奏折的流程做了一点变化,但实际上却是将内阁的相权进行了分割,同时也将内阁跟六部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不是直属的领导。也就是说,内阁大臣最多也就是比六部尚书在官品上高了半阶。在政事上,六部尚书有了更多的话事权,同时也阻止了内阁直接插手六部的具体事务!
  皇上在制度上的突然复古,让大学士们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到了最后,首辅韩鑛终于忍不住递牌子到宫里去打探消息。
  但得到的结果让他很是意外。崇祯帝一手抱着长公主,一边对他说:
  “上回下了一月的雨,朕在宫里仔细略读了先帝们的手记,才发现祖宗设置的礼法果然是有独到的见解,简直就是千锤百炼,一点都更改不得。所以朕才想着还是改回来的好。”
  也许以前韩鑛会相信,但现在他明显的知道这是皇上的一个借口!皇上登基五年,不知改了多少祖宗家法,现在却要重新改回来,韩鑛相信母猪会上树也不信皇上说的!但皇上这么说了,他怎敢再次相问,何况皇上是以祖宗家法来说的。
  改制以后,内阁迎来了第一次早朝。除了六部的大臣没有象以往那般在旁边奉承,其他都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早朝后,皇上原封不动的将大部分奏折发下内阁处理,同时指定了一部分奏折要写票拟,还有一部分是皇上写了朱批的奏章。
  皇上的处置让内阁大臣们又暖心了一把,皇上并没有将他们作为咨询的大学士。现在他们仍有用蓝批处理奏章的权力。这跟以往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