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明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世明皇-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承宗不敢想象!稍微安慰的是,京师三营的战斗力还是惊人的,洪承畴是他的学生,他还是相信洪承畴的能力。皇上应该会是要三营出战山东。如今朝廷能稳稳控制的只有陕西,山西,湖广,河北直隶,南京,河南,四川,这些人都是忠于皇上的。至于其他地方,有驻军的还好说,因为驻军就是募兵而来的。卫所叛乱,他们受到影响比较小,而且各地驻军的总督大都是京中的勋公。他们治内的卫所恐没有这胆量作反。
  正当孙承宗在家思谋画策的时候,他的得意门生洪承畴却来登门拜访。洪承畴一见到孙承宗就开始大倒苦水。
  “恩师,此番山东大乱,三营必然出战,但我军所需的粮饷,弹药却是筹集缓慢。这个要请旨,那个也要请旨。中军督府,兵部,户部一些主事们开始踢皮球,说是要优先配给辽东和边军,这是皇上一直来的旨意,三营也不能例外。学生是四处告求,若皇上择日命三营出发,如何来得及?”
  孙承宗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他起身踱了几步道:
  “此事你有向皇上禀告吗?”
  “学生曾向皇上请求快速配齐三营装备。”
  孙承宗追问道:“那皇上怎么说?”
  “皇上将奏折留中不发。三营要去打战,可是‘要想马儿好,而不让马儿吃草’,您说如何是好?”
  孙承宗看着一脸无奈面容的洪承畴,不禁斥道:
  “此时皇上恐怕是步步小心,你就别理这么多了,好好约束你的将士。皇上一旦用你,你就做出个样子来,别在这装窝囊。你来我这是不是想我帮你跟皇上去说项。”
  洪承畴见老师教训自己,马上陪笑道:
  “恩师,您老是重臣,皇上倚重您。学生自然要沾恩师的光,上回遵化一战,三营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如今也是刚训练,要是装备不齐,也掉了您老的面子。”
  孙承宗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年少得志,又尚未吃过亏,难免有些傲气了,叹道:“你啊,枉我往日夸你有大略,如今你也只看到眼前。三营可不是你我两人的,你是我的学生,皇上用你,这是朝廷的大事。你这些话要是传出去,少不得言官就参你一本。虽然你也经历过几次大战,也立了些功劳,但谨慎才是保身之道。不要以为皇上非得靠你去统领三营,京中这几年发生的事,你还没有点觉悟吗?!”
  洪承畴见恩师点破他有些忘形的心理,不禁脸皮一阵发红:“恩师教训的是!”
  孙承宗继续说道:“今日跟你说这些,是为你以后好。为大明尽忠是为臣的本分,皇上行事往往出人意表,你切莫忘了规矩。三营的事,皇上既然已经知道了,你就等着吧。”
  洪承畴连忙应诺。
  但十天的时间过去了,仍旧没有旨意给三营。洪承畴记着恩师的话,也不去请旨,每日只是在营中训练士卒。朝中的大臣分为两派,有的要战,有的要抚,说得都振振有辞。
  日子过得真慢,我一直在想着这一个月后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当初我接到消息就派兵去平叛那又会如何?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其他行省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暴动。现在就让手下的大臣去忙吧,只要兵士不反,这天下就还乱不起来。如今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我不能所预知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改变,历史上崇祯三年,山东哪来的大乱?!如今陕西的李自成居然是我的一个小兵,那还会有其他的人出来起义,推翻我这个皇帝吗?皇太极也败退回辽东,范文臣也给抓了,这以后如何,可就让人费思量了。
  远处夕阳已经落下宫角,蓦然发现自己在外面站了许久,旁边只立着侍卫谷刚,其他的人因为我想静一会全都退下了。我看谷刚一动不动的守卫着,心里也不知想些什么!
  “谷刚,你好像是山东人,是不是在担心老家的亲人啊?”
  谷刚方才确实是在想东西,听到皇上说话才回过神来:
  “回皇上,臣孤儿一个,家里都没有什么人了,所以才跑来京里当兵。”
  “嗯,你倒是没了牵挂。你老家山东大乱,朝中臣子的意见你也听到了,按你说怎样呢?”
  “皇上…”
  看来自己是糊涂了,怎么随便就以国策问人!我摆摆手示意算了。
  “臣以为要出兵平叛。”谷刚却意外的说了出来。
  “为什么?”
  “皇上,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之主尚有威严,何况一国之君。那些人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就煽动士兵造反。只要下面的人明白这个理,便闹不起来。皇上可以奖赏那些没有作乱的兵卫,让他们知道皇上的仁德,知道不作乱的好处,有赏银又有田地。以后也不必世代为兵,臣以为那些士兵是不会跟着作乱。”
  “奖赏?!这倒是个主意,只不过我的内库又要付出一笔款项。”我暗想了下,这恐怕是现在最能降低士兵造反可能性的方法。
  “你的提议还不错,看不出你还有点心思,走吧,去乾清宫。”
  当晚便在乾清宫召见了内阁大臣,
  “朕欲奖赏各处安心改制的兵士,众大臣以为如何?”
  孙承宗道:“皇上赏罚分明,必使那些造反的贼子汗颜。此事宜公告天下,以示皇上的恩典。”
  “嗯,朕昨晚让曹文衡他们写了两份《明刊》,各位可以看一下。”
  下面的臣子都从太监那取来预先放好的明刊一看,却是发现:
  这两份明刊都是铭心堂主笔,开头的一段都差不多,是朝廷要发银奖赏改制的士兵,每人一两白银。但后面的就不相同了,有一份居然是写道山东兵乱乃济宁卫所指挥使王学昭阴谋叛乱,已在日前平定。上面还有青州衡王朱常庶的澄清书,各处驻军的请旨改制奏折以及对叛乱军户削籍为奴的旨意。另外一份则是批驳王学昭蛊惑人心,贻害百姓的种种所为,甚至把他二十年来的恶迹全写在了上面。而且还讲朝廷要在青州一带赈灾,修复河堤,愿意回家的可到青州府集结。兵谏的士兵归顺者也可以免罪。
  众大臣看了一团雾水,拿着两份明刊疑惑的问:
  “皇上,这是……”
  我笑了笑说:“这两份明刊,第一份是发给其他行省各地的,剩下那份便是发到山东境内的。你们说,要是他们看了会有什么反应呢?”
  韩鑛出来说:“皇上,这恐怕有损朝廷威信,倘若两份明刊混杂,下边的人更加不知所从。”
  “呵呵,朕之所以要这个时候发明刊,就是想着等山东出省要道封了才进行。如此,从山东境内流出的能有多少?朝廷的驿站难道不比他们的快,等他们的消息到其他行省,山东的事也许就解决了。”
  刘鸿训不禁提出疑问:“皇上,山东境内,许多州府已经不奉旨令,这明刊如何让兵士看到?”
  “这朕自有办法,你们就办好其他地方的差事。”
  “臣等遵旨。”    
    第四卷 历史不再重演 第六十三章 杀伐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5:12 本章字数:4231
         第四卷 历史不再重演 第六十三章 杀伐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天。为了加快效果,各兵士的赏银直接由各省藩库先发,等秋税的时候再提留。在耗费了一百四十九万两白银后,各地总算没有传来大规模的动乱。银子与明刊的宣传起了作用,各州府官员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但也不敢明着像山东那样反叛,而下面的军户都因为可以变为平民,一心等着改制,再则‘削籍为奴’这四个字极有震慑力,哪想到去跟着长官作乱。
  山东方面,由于王承恩的人的四处分发‘特别’的明刊,使得百姓们出现犹豫。原先王学昭还故作姿态开仓赈灾,随着饥民越来越多,济宁等各府都已经停止开粥场。八卫所的士兵有些开始明白过来,他们兵谏就是把自己变回军户,而现在朝廷改制却是让他们自由为民。这其中的区别是他们当了几百年兵的家族深知其味的。虽然他们还是将信将疑,但军心已经开始涣散。
  我接到各处的回报,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事情没有变得太糟糕,只要解决山东作乱的叛军便可把这股暗流压下去。
  这个时候,一些大臣开始焦急起来。因为过了二十多天皇上仍然没有旨意给三营。洪承畴也是急得不行,但上去的奏折往往没有批复。他们这几个都是主战一派,朝中还有刘鸿训,韩鑛,孙慎行,刘宗周,张惟贤等一批温和派,剩下的就是主和派。这日,孙承宗与贺逢圣两位内阁大臣,带着兵部尚书侍郎,洪承畴等商议,这次一起到乾清宫要求面圣,一定要劝谏皇上早作主意。
  我刚看完八百里急报,李邦华在一旁跟我讲解朝中一些官吏的考核卷宗,方正华就进来禀报说是孙大人和其他重臣求见。
  “宣他们进来吧!”
  众大臣进得乾清宫,行完礼后便开始了他们的此行目的。我看他们各个神色焦急,猜到他们要说什么了。只见孙承宗咳了一声,便出声启奏:
  “皇上,山东大乱已经有二十余日,山东靠近京畿,皇上宜早作决断。然朝廷除安抚,公告外,未有一兵一卒前往山东,微臣以为,不管是战是抚都需以兵力为后盾。方可使灾后的山东不至于乱得不可收拾,如今三营已整顿齐备,恳请皇上下旨命三营前去镇守山东。”
  “嗯,你们都是来劝说朕发兵山东的是吧?”
  “臣等恳请皇上发兵平叛。”这话倒说得众口一词。
  “山东的事,朕已经做了安排。孙爱卿熟知兵道,这里有几分急报,你们看下吧。”
  孙承宗听皇上说有了安排,心里很是吃惊,这几日内阁,兵部都没有发文出去,皇上做了什么安排呢?他们从内侍那拿过几分奏折,入目赫然是袁崇焕,余大成,李三才的奏报。
  袁崇焕的奏折上报祖大寿率一万五千的兵马已经出发;余大成则是言辽东军马已到,请旨下一步举动;李三才的是禀报已从海路运粮三十万石抵达登州,与祖大寿兵马汇合。
  下面的大臣目瞪口呆的望着皇上,想不到在这二十天里皇上已经有了动作,就连他们最头疼的粮食也已经到位,满朝文武全部给蒙在了鼓里,他们还在那争辩是战还是安抚的时候,军马已然出发。
  “呵呵,兵者,诡道也!朕从海路运送兵马粮饷到山东,必不能让叛军知晓,否则即使登州再坚固,也架不住众多人马的猛攻。明刊既然发文安抚兵士,倘若三营再动,岂非表明朝廷言而无信。这下你们可以安心了吧,朕刚才已经发旨意给祖大寿,余大成,命他们迅速平叛。”
  下边的臣子没想到皇上已经把他们所要上奏的事情都已经办妥了,面上都透着喜色。孙承宗愣了一下,马上躬身道:
  “皇上高瞻远瞩,反叛贼子必然被诛。”
  我打断了他们的颂扬:
  “此番山东作乱,除了人祸,朕也有责任。军户改制,兵士尚未明白,便已然下条文。剩下的地方需得谨慎行事,你们是管兵事的,需得多加注意。”
  “臣等遵旨。”
  “好了,你们下去吧。”
  他们告退后,我坐在龙椅上思虑了下,后面的举措全无头绪。方正华递上一杯参茶,我忍不住舒松了下身子,揉了揉太阳穴。此次平叛全靠借鉴历史上崇祯五年山东大乱的策略,从辽东调兵入关。他们是没有人打得赢,而我却是没有兵可调。堂下李邦华在一旁发楞。便知他还在回思刚才的事情。
  “李爱卿是不是很奇怪朕为什么不用三营?”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邦华确实在考虑这件事,不过圣意难测,他哪敢搭话!
  “臣愚钝,皇上如此做自然有其深意。”
  我看了他一眼呵呵道:“看来你也变圆滑了,朕还以为只有陈文一那小子狡猾。”
  李邦华有些紧张,忙分辩道:“臣不敢!”
  “山东出现叛乱,朝中所有的人都以为朕会用三营去平叛。原本朕也打算用三营的,可是朝中的大臣们,地方上的官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话听到李邦华心惊肉跳的,这二十多天来,每次朝会他也在,怎么感觉不到大臣们有私心呢?
  “微臣愚钝。”
  “要是陈文一在,他便明白朕的想法,你阿,太过忠厚。朝中大臣,要么主战,要么缓图,要么主和。这三类人,主战者与力主缓图者还好点,不过是想自己去立点功劳。这也没有什么!但是那些主和者却在给朕下绊子,他们想着恢复祖制,凭借祖荫仍旧可以占着大量的良田美宅,仍旧可以富贵一世。他们巴不得山东的事闹大,三营装备用了十几天才补充齐,但是粮饷却仍旧没有到位。”
  “皇上既然知道,为何…………”
  “为何不下严旨筹办军备给三营?查办那些拖延的官吏?”
  李邦华点了点头,我继续说道:
  “因为朕后来根本就没有想过把三营派到山东去,为什么呢?朕并非不相信三营人马的战斗力,他们可是跟朕在遵化血战过来的。可惜这些人,都是洪承畴从各地招来的募兵。而山东的兵员就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现如今让他们回山东平乱,去打自己的老乡,朕不得不考虑下。即使三营的兵不作乱,也是影响士气,若他们在短期内不能平叛,那么后果可能是全国都出现叛乱。朕不如顺着用三营吸引他们的目光。至于那些作梗的人,岂是一下子就杀得干净?换了他们朕也要找得到人来做事才行。你会试时那篇关于吏治的文章,朕还记得清楚。你还年轻,朕希望过得几年,你也能挑起重担。朕是信任你,才跟你说这番话。”
  “蒙皇上隆恩,微臣定当尽心竭力为皇上办差。”
  “你们几个都是朕要培养的人,只要你们忠于朕,便有你们一展所长的时候。”
  “微臣虽非大才但忠君报国之心还是有的,臣誓死效忠皇上。”
  “好,朕就取你这话,朕要去休息了,你把朕圈好的卷宗整理下。”
  李邦华应允后恭送皇上离去,他看着皇上的背影,心中有百种滋味涌上心头。
  山东登州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大城之北,还有水城与大城相连。只要打开水城门,便可与渤海相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