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第358章 后手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西门庆的想法过于荒谬,甚至过于冷血无情,但事实上他的这个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
武大是阳谷、梁山、摩尼教方腊以及河北卢俊义的连接点,武大在的时候,四大势力配合默契,发展的极为顺利,而在武大失踪的那一段时间,四大势力彼此之间并不能完全信任,尤其是后来周侗与丁卯归顺朝廷,宋江又带着接近半数的梁山好汉归降后,各大势力之间的合作便正式宣告破裂,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因为他们的确不清楚,彼此之间到底还有谁随时都可能反戈一击。
如此一来,面对在宋徽宗的授意之下,朝廷对他们的疯狂打压,他们根本无法反抗。
此时如若武大身死,宋徽宗便再无顾虑,完全可以将他们彻底逐个击破。
宋徽宗忌惮的,不只是武大能够将这四大势力串联起来,合作无间,甚至还包括钱庄。
钱庄这个东西,是武大弄出来的,宋徽宗认为只有武大才会将这个已经几乎可以说是掌管着大宋经济命脉的,钱庄的威力,发挥出来,他倒是很想将各大势力彻底打垮,他身为九五之尊,也的确有这个资格有这个势力,可他的确很忌惮万一武大还活着,会不顾一切的发动各大势力反扑的同时,一起发动经济制裁,到时内忧外患,他的大宋便岌岌可危了。
再者说,武大的崛起过于突然,且过于不讲道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便将武府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而且他命隐族扶苏秘密调查武大的身份,居然一直没能查出来。
武大的一些个手段,过于神奇,宋徽宗一直认为武大是某个不出世家族的入世之人,这才是宋徽宗最为忌惮的。
此时,虽然武大暂时突破了辽兵的堵截,这些隐忧却依旧存在。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上京城,离燕云十六州还有千里之遥,这一路千里大逃亡,吉凶未卜。
西门庆略一沉吟后,再次做出了决断,淡淡说道:
“我们需要有人,做出牺牲。”
西门庆扫视一圈,对天邪、李信以及柯楠说道:
“我们的马匹有限,我需要足够的马匹,不停的轮换,昼夜不停,赶往前面,为老大提供足够的补给,四海镖局与二龙寨,正在把猛火油与震天雷不时的运过来,我需要去调度,放在老大的必经之路上。另外,这一路千里大逃亡,辽国朝廷必定调遣了各大州府的大军对老大进行围追堵截,以如今的三千人马,是冲不出这个包围圈的,我需要去调度援兵。所以,需要有人留下来,把马匹让出来的同时,暂时潜伏在上京城,打探情报的同时,给辽国朝廷制造足够的麻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三人同时开口道:“我留下。”
尔后,三人对视一眼,又同时沉默不语。
留下来,任务很重,而且危险更重,尤其他们三个,无论是谁留下来,都必然是领头人,危险性最高,随时都可能暴露,随时都可能面临着死亡。
西门庆皱了皱眉头,长吸了一口气,在心中叹息一声,说道:“都不用争了。天邪,你带几个人去追老大,留在老大身边,保护他的安全,这个你最擅长;柯楠,我需要一个同样懂的排兵布阵,调度的人帮我分到一定的压力,你跟我走;那么,留下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李信。”
尚且年轻稚嫩的李信,咧了咧嘴,重重的点了点头。
西门庆揉着他的脑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嘱咐道:“记住,让你留下来,最重要的任务是先潜伏下来,在保证自己和兄弟们足够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去做我吩咐的那些事情,绝对不能暴露,更不能冲动,记住了没?”
“知道了。”
西门庆拍了拍李信的肩膀,继续说道:“时间来不及了,我也不多说了,改日回到阳谷,我一定为你找一个漂亮媳妇!”
李信闹了个大红脸,他还年轻,微羞,扭扭捏捏的带着一群人退走,走了半晌,又小跑着凑到西门庆身前,低声说道:“西门大官人,上次是我误会你了,你不会怪我吧?”
西门庆微怔。
当初武大失踪,周侗去阳谷命西门庆接管阳谷之时,李信的确误会了西门庆,不但给金莲报信,还自己跑出来找武大,可惜后来又被西门庆抓住,给了他一封信,才放他走。
“去吧,都是自家兄弟,我怎么会怪你?保重。”
众人到此为止,分道扬镳,各自去做各自需要做的事情。
……
在西门庆决定分散行动的时候,武大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三千余人马合在一起,战斗力自然极其强悍,也不惧怕些许的阻拦,但动静实在是太大,很容易便走漏风声,随时都有可能被辽国朝廷看穿他们的逃跑线路,再次设伏合围。
张平带着武府家将护院走了,吴刚带着十三鹰走了,林冲带着铁血堂与执法堂的人走了,柴进、秦明、鲁智深带着梁山三大营走了,花荣带着神射手营走了,他们各自都带着各自最为熟悉的人马,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走不同的路线,虽然人数减少了,但便于隐藏,何况人少了之后更加灵活机动,即使被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逃了便是。
而且,由于他们的路线过于分散,这也变相的扰乱了辽兵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追,又该追哪一支队伍。
当然,最终兄弟们都会在一个同样的位置,陆陆续续聚集,确认彼此都安全,然后再次分散逃窜。
武大的这一队人人数最少,身边唯独还剩下张良、武松以及刚刚赶过来了天邪几个人。
他们的人数最少,要做的事情却最多。
好不容易来一趟辽国腹地,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武大可不想就这般简单的,什么也不做,就逃回去。
他与西门庆的想法差不多,他也要在辽国留下一点“东西”,或者查探一些事情。
359。第359章 原罪
上京城,北城,皇宫,还是武大上次与辽国皇帝饮宴的那个偏殿,今夜再也不复当日的觥筹交错,整个大殿之内,鸦雀无声,死一般沉寂。
辽国皇帝已经知晓武大成功突围的消息,但他没有发怒,只是面无表情的,沉默的坐在那里。
但越是如此,紧急赶来的辽国大臣们,反而越是小心翼翼,不敢流露出一丝异色,眼观鼻,鼻观心,微微弓着身子,不置一语。
有句老话说的好,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这句话的所体现出来的最直接的意思便是说,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便越是喜怒不形于色,绝对不会动不动就发脾气。
而作为一国之君,堂堂辽国九五之尊,辽国皇帝已经超越了上等人的范畴,他大概属于站在金字塔尖的“头等人”。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是每一位皇帝陛下的必修课,一般情况下,无论皇帝的内心是如何的恼火,他都绝对不会像普通人那般,破口大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心里的怒火比普通人要弱,恰恰相反,身为九五之尊,一旦出现脱离他们掌控的事情,他们便会感觉到自己皇帝的威压受到了挑衅,会愈发的震怒,宋徽宗如此,辽国皇帝陛下也是如此。
就像现在,辽国皇帝自以为他给武大挖好了大坑,请君入瓮,就等武大自己跳进去,然后他便可以收获满盆薪,一切尽在掌握,成竹在胸。
可如今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武大的确是跳进去了,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以三千余草莽之辈,大破辽国一万精骑,这让辽国皇帝陛下情何以堪?
只要不是傻子,都晓得如今皇帝陛下已经濒临爆发的边缘,谁都不想触这个霉头,所以辽国的诸位大臣……只能保持沉默。
然而,如今武大已经成功突围,总要有人主动跳出来请旨,问问皇帝陛下该如何处置,如何调动人马进行围追堵截。
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北面官员主要是管理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事务,南面官主要是管理汉人、渤海人的事务。
北面官员的最高机构是北枢密院,北面官员的最大官员也并不是武侠里的北院大王,而是北枢密院使。
如今,在这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唯有北枢密院使方敢站出来,施礼请旨道:“陛下……”
辽国皇帝陛下挥手打断了他,冷冷说道:
“传旨南北两院大王,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将武植拦住,若事有不协,杀无赦!”
北枢密院使以及殿内诸位大臣,同时心头微寒,俯首称是。
他们已然明白,武大已经严重超出了皇帝陛下的掌控,皇帝陛下终于绝了惜才之心,动了杀心。
这是必然的,还是那句话,无论他武大有何等本事,都必须能“为我所用”才行,如若不然,便要尽快铲除,宋徽宗是如此想的,辽国皇帝自然也是这般想的。
诸位大臣退下后,辽国皇帝陛下沉默了许久,喃喃自语:
“落入了朕的陷阱中后,居然还能顺利逃脱,这武植果然厉害。只是……可惜了。”
更加可惜的是,这句话只是飘散在夜风里,并没有传入武大的耳中,如若不然,以武大“作死”的性子,即使身在险地,能得到辽国皇帝陛下的如此赞誉,早就美的没边咯。
……
数日后,武大一行人来到辽国东京道辽阳府之下。
不错,武大并没有直接南下回到燕云十六州,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摆脱追兵后,立刻掉头,一路往东北方向而去,辗转来到辽阳府。
想必,辽国朝廷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武大居然没有急着南下,反而绕远路了吧?
但是,武大心里头门儿清,他逃出了上京城不假,可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在返回燕云之前,势必还有一场真正的死战!
东京辽阳府,是辽国的五京之一,地处后世辽宁省境内,下辖十几个州。
武大如今所在的位置,正处于“定州”境内。
这一路走来,武大也总算对辽国的风土人情有了大体的了解,确切的说,是对辽国境内的汉人百姓的生活状况,有了详细的了解。
其实,辽国所实行的政策,是“一国两制”制度。
不错,的确是一国两制,但不是后世的那个一国两制。
契丹族的人数毕竟有限,整个辽国境内,汉人依旧是极多的,当初辽太祖为了统治汉人,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
这一点,从辽国五大京师的布局,便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五大京师的城池,全部都是分南北两城的,北城契丹族,南城大多数便都是汉人。
这,正是严格执行了一国两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方针。
甚至包括辽国的律法,也是因俗而治,各地使用的律法都是不同的。
早期有民族歧视,契丹族经常随意打压汉人,一直到辽圣宗时(公元972…1031年),契丹人也可开使用汉律,这反映出了汉人地位开始逐渐提升。
事实上的确如此,这一路走来,武大察觉到,虽然总体来说辽国境内汉人的地位,依旧远逊于契丹族,但也不是像传言之中的那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只有一个地方是另外,那就是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与大宋接壤,辽国要随时提防那里的汉人随时都有可能反水,起兵造反,所以对燕云的汉人掌控的极为严格。
如今,正是因为辽宋开战,那些从前线退下来的辽兵,路过燕云时,才会大肆屠戮欺辱燕云的汉人百姓。
由此可见,战争,无休止的战争,永远都是原罪,如若不是战事再起,那些无辜的百姓本不应该受此灾难的。
武大几人在官道一侧停下来休息时,突然碰到一起厮杀,是汉人与汉人之间正在厮杀,而且观其武功与穿着,以及下手的狠厉,一看就是过惯了刀口上舔血生活的江湖人士。
这,就有点意思了。
360。第360章 拍
或许是因为我们华夏民族子民实在太多,内斗这件事情,自古以来,向来是屡见不鲜,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华夏的一种传统“美”德?
当年小鬼子在我们华夏境内无恶不作,老蒋都不乐意团结一切有生力量,一致对外,而是要先把老毛给消灭;
如今,武大在辽国境内,居然也亲眼见证了一起汉人对汉人的追杀。
武大的武功虽然不高,但那也是相对而言而已。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武大身边的武林高手实在是太多了,故,才显得他的武功有些入不了眼。
但,实际上,以他摸到二流高手门槛的水准,如若抛开他的身份不谈,足已在江湖上走动走动了。
比如眼前这些个正在厮杀的江湖中人,大多数也就跟武大在同一个水准而已,似乎只有那名一直没动手的中年人,大约与张良武功相当。
武大的武功虽然不算高,但他的眼光却极高,这同样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身边老有一群高手在侧,眼界自然而然的也就高了,就是这般不讲理。
如若武大没有看错,眼前这群江湖中人,大体分为两拨,而且他们的武功招数很明显是同出一源的,但下手却毫不留情,招招攻向彼此致命的命门。
武大摩挲着下巴,笑容有些玩味,心想,难道这不只是汉人与汉人之间的内斗,而且还是同门师兄弟在厮杀?难道是传说当中的,为了“掌门”之位,为了夺权,才痛下杀手?
这不正是武侠里,江湖中人最常干的事情吗?
场间这两伙人,其中一伙明显实力更为强横,且人多势众,他们好像正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把对面护卫着一名年轻人的那些江湖人士,一个一个逐渐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