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秦王行营书令,王翦立即会同李斯议决:大张旗鼓地下令建立临时营地,接纳
代地庶民;凡流入军营之灾民,一律作军中民伕待之,派发军粮,派定劳役工程。军令颁发的同时,王翦专门在幕府聚将,邀李斯讲说乐毅当年的化齐善政。一
班年青大将本来对如此接纳赵人多有牢骚,然见秦王书令,又闻李斯着意解说安
赵深意,遂欣然叹服,对接纳流民事再无推搪。如此,几乎整整一个冬天,王翦
大军都在为安定赵地而与李斯率领的官吏们协同忙碌着。
倏忽开春,河消冰开,王翦大军隆隆北上,渡过易水驻扎下来。
王翦的特使飞向蓟城,向燕王送达了战书——燕国不降即战,一任抉择!
二、束手无策的燕国酿出了一则奇计
探马流星穿梭,商旅纷纷离燕,四十万秦军的营涛声隆隆如在耳畔。
庶民惶惶,庙堂惶惶,燕国朝野慌乱了。
这年,是燕王姬喜即位的第二十八年。距离短暂强盛的燕昭王时期,已经过
去五十二年了。这五十二年中,是燕国从高峰滑落低谷的衰变之期。五十二年,
燕国历经了四代燕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四代传承,一代不
如一代。燕惠王继承燕昭王之位,以骑劫换乐毅统率燕军灭齐,结果被田单以火
牛阵大破燕军。从此,燕国从高峰跌入低谷。燕惠王心胸褊狭,屡屡激化朝局,
即位第七年即被丞相公孙操发动兵变杀死。其后,燕武成王继位,十四年中几乎
没有任何建树。这个武成王,一生只遇见了两件大事:其一,即位第一年猝遇韩
魏楚三国攻燕,勉力撑持没有破国;其二,即位第七年,遇齐国安平君田单伐燕
,燕国丢失了中阳之地,也还是没有被齐国攻灭。仅仅如此两事,却被一班逢迎
之臣大肆颂扬,死后谥为赫赫然“武成”两字。由此足见,燕国朝野已经将能够
自保作为莫大功勋,至于再度振兴开拓,那是连想也不敢想了。其后,燕孝王继
位。这位孝王大约是痼疾在身,即位三年便无声无息死了,没有留下任何值得一
提的举动。
接着,今王姬喜即位。
即位之初,姬喜倒是雄心勃勃,决意恢复燕昭王时期的武功与荣耀。其时,
秦赵长平大战刚刚结束四年,赵国元气尚未恢复。姬喜欲图在强邻赵国的身上谋
事,借以重新打出燕国军威。姬喜尚算有心,先选择了一个与自己同样雄心勃勃
的大臣做丞相。此人名曰栗腹,一接手丞相府,便为姬喜谋划出一则一鸣惊人的
方略:先行试探迷惑赵国,而后突然对赵国开战!燕王喜连连称是,立即责成栗
腹依既定方略行事。
于是,栗腹以丞相特使之身入赵。晋见赵孝成王时,栗腹殷勤献上了五百金
,说明是大燕国赠给赵王的酒资。赵孝成王欣然接纳,与栗腹当殿订立了息兵止
战盟约。之后,栗腹逗留邯郸多日,对赵国情势做了自以为很是翔实的探察。栗
腹归来,对燕王喜禀报说:“赵国精壮全数死于长平,国中尽余少孤,待其长成
精壮,尚得数年之期。目下,完全可以起兵攻赵!”
姬喜大喜过望,立即召昌国君乐闲与一班大臣会商攻赵之策。这个乐闲,是
战国名将乐毅的长子。当年乐毅离燕入赵,燕国深恐乐毅危及燕国,故一力盛邀
乐毅重新归燕。乐毅清醒之极,回书婉转辞谢,却将大儿子送到了燕国,以示终
生不与燕国为敌。乐闲也是兵家之士,对赵国知之甚深。见燕王姬喜询问,乐闲
坦诚道:“赵为四战之国,其民习兵尚武远过燕国,不可伐。”姬喜皱着眉头道
:“我方兵力,以五对一伐之,不可么?”乐闲还是扎扎实实一句:“不可。”
姬喜勃然变色道:“昌国君是赵臣,还是燕臣?宁长赵国志气,灭燕国军威乎?”一班大臣见姬喜动怒,立即异口同声拥戴攻赵。乐闲也只能不说话了。于是,
燕王姬喜立即下令:兵分两路攻赵,每路十五万大军,各配置一千辆战车;一路
由丞相栗腹亲自率领,攻赵国邯郸北部的鄗地;一路由大将卿秦率领,攻赵国代
郡;燕王喜自率王室护卫军马五万,居中后进策应。攻赵大军出动,燕国朝野一
时亢奋欢腾不止,举国皆以为中兴燕国的时机到了。这时,整个燕国只有两个大
臣反对攻赵,一个昌国君乐闲以称病不出反对,一个是大夫将渠激烈明白地反对。这个将渠秉性刚直,夜见姬喜,慷慨直言道:“栗腹以酒资五百金打通赵国关
节,方与赵王结盟,约定息兵止战!盟约方立,又秘密探察赵国情势,乘其不备
而攻之。如此背约,大不祥也!出兵攻赵必不成功,王当立即止兵!”姬喜很是
不悦,板着脸斥责将渠迂阔不足以成事,训斥罢甩袖而去,将直愣愣的将渠撂在
厅中发呆。出人意料的是,及至姬喜出兵之日,将渠又大步赳赳冲进送行圈内,
扑过来扯住了燕王喜的绶带激昂喊道:“王宁前往,往无成功——”姬喜不禁大
怒,一脚踢翻了将渠,径自威风凛凛地扬长去了。执拗的将渠在烟尘王车后犹自
哭喊着:“燕王啊!老臣非以自为,老臣为王为国也——”
发生于燕王喜四年的这场攻赵大战,结局令整个燕国瞠目结舌——赵国大将
廉颇率军二十万,大破栗腹军,击杀栗腹。大将乐乘率军十五万,大破卿秦军,
俘获卿秦。两路赵军追击燕军五百余里,一举包围了燕都蓟城。燕国唯一的可战
大将乐闲,也离开了蓟城,乘乱出走到赵国去了。整个燕国,一时乱得不可收拾
了。
面临军破国亡危局,燕王姬喜骤然委顿,昔日夸夸大言昂昂雄心,倏忽间无
影无踪。惊恐万状的姬喜只有一个本能的举动:立即派出使节,连夜赶赴赵军幕
府求和。赵国上将军廉颇已奉赵孝成王之命,厉声斥责来使,冷冰冰地拒绝罢兵。姬喜无奈,只好连番派出特使哀哀软磨。廉颇这才提出:非将渠大夫出面,不
与燕国言和!姬喜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拜将渠为丞相,赶赴赵军幕府求和。经这
位新丞相将渠的一力周旋,燕国割地三百里,赵国才退兵罢战。不想没过几年,
具有自知之明的丞相将渠便死了。
燕王姬喜又渐渐从委顿中活泛了过来。
燕国割地罢兵后,前番战事的种种真相消息也纷纷传入燕国。原来,赵国对
燕国的突然袭击根本没有防备,廉颇、乐乘两军原是开赴南赵对付秦军,猛然回
头对燕,只是偶然而已。燕王喜由是恍然明白——其时,假若秦军当真攻赵,燕
军的背后偷袭战定然大获成功!存了如此想头,燕王姬喜心有不甘,老是觉得赵
国不是不能攻破,只是要选准时机而已。如此苦苦等待了八年,在燕王喜的第十
二年,燕国君臣一致认定:攻赵的真正时机终于到来了!
姬喜找到了一个老名臣知音,此人便是燕昭王时期的老臣剧辛。
燕王姬喜重新起用剧辛,任剧辛职任上卿,总领政事。此时的剧辛,已经失
去了英年时期与乐毅变法的睿智清醒,变得刚愎自用而不察天下大势。在燕王喜
遍召大臣会商,寻求攻赵知音之时,剧辛一力主张攻赵,欲图在自己手中重新振
兴燕国霸业,使自己成为燕国的中兴名臣。由此,剧辛与燕王姬喜一拍即合,确
定了燕国再度对赵作战的国策。剧辛判定的所谓真正时机,有两个凭据:其一,
赵孝成王方死,其子赵偃即位,赵国必不稳定;其二,廉颇、乐乘自相攻击,乐
乘已经逃来燕国,廉颇也逃亡魏国,赵国腹地大军以庞煖为将,赵国军力必然大
衰。如此情势之下,剧辛力促燕国秘密筹划再度攻赵,姬喜自是欣然认可。
然则,燕国君臣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事情却反着来了。
赵偃(悼襄王)也是初位欲建功业,竟先行下令李牧攻燕。燕军尚未开出,
李牧边军已经挥师东进,一举攻下了燕国的武遂、方城两地,方始歇兵。燕王姬
喜大为尴尬,一心只要南下猛攻赵国腹地大军。召剧辛会商,老剧辛傲然一句:
“庞煖易与耳!”燕王姬喜大是感奋,当即下书以剧辛为主将,率军二十万大举
攻入赵国腹地。
原来,剧辛当年入燕之前曾游学赵国多年,一度与庞煖同为纵横策士,奔走
合纵交往甚多。在剧辛的记忆里,庞煖从来不知兵,也没有提兵战阵的经历。如
此庞煖,自然是很容易对付的。不料,庞煖实则是不事张扬的兵家之士,其战阵
才能几乎可与李牧抗衡。剧辛大军南下,庞煖立即率赵军二十万迎击。结局是:
庞煖赵军一举斩首燕军两万余,并在战场击杀了老剧辛!若非当时秦军已经深入
赵国背后,对赵国构成巨大威胁,以及赵国内政出现巨大混乱,只怕庞煖直接攻
下燕国都城亦未可知。
自此一战,燕王姬喜性情大变。
燕国原本不是仓廪殷实之邦,唯赖燕昭王时期攻破齐国七十余城,尽行掠夺
了齐国的如山财富,才积累了一时丰盛的军资粮秣。数十年过去,燕国内政非但
一无更新,反倒是每况愈下。及至姬喜即位,府库存储业已大大减少。姬喜再三
图谋攻赵,其意正在效法燕昭王破齐富燕之道。不想,十二年之内燕国两次大战
均遭惨败,粮秣辎重几乎消耗一空,兵力更是锐减为二十万上下。名臣名将,也
是死的死走的走,国政谋划连个得力臂膀也没有了。国无财货,朝无栋梁,姬喜
心灰意冷了。于是,周王室老贵胄的传统秉性发作,姬喜以宽仁厚德为名,甚事
不做,奉行无为而治,整日只在燕山行宫狩猎消磨,将天下兴亡当做了事不关己
的过眼云烟。
倏忽十一年过去,才有一缕清新刚劲的风吹进了燕国庙堂。
姬喜即位的第二十三年,太子丹从秦国逃回了燕国。
太子姬丹,是燕王姬喜的嫡长子。可是,这个嫡长王子在燕国宫廷尚未度过
少年之期,便开始了独有的坎坷磨难。其时,燕国已经衰弱。为结好强国,姬丹
踏上了如同很多战国王子一样的独特的人质旅程。战国之世,人质邦交大体有两
种方式:其一,强国之间为保障盟约稳定,相互派出重要的王室成员作为人质进
驻对方都城;一方负约,则对方有处死人质之权利;譬如秦昭王之世,秦国派于
赵国的公子嬴异人,即是此种人质。其二,弱国为结附大国,派出王室成员为人
质,进驻大国都城,以示忠于附国盟约。少年姬丹所做的人质,便是这种人质。
就人质本身而言,以国君嫡长子为最贵。因为,国君嫡长子,大多都是事实上的
太子,也是最大可能的国君继承人。姬丹虽然年少,然却有嫡长子地位,自然是
进入大国做人质的第一人选。因了这般缘故,燕王姬喜早早将姬丹立做了太子,
使姬丹以太子名义进大国做人质,以示燕国对盟约大国的忠诚。当然,太子名分
对姬丹在他国的处境也有些许好处。如此,太子丹的名号,早早便为天下所知了。
太子丹的人质生涯,开始于赵国,终结于秦国。
燕王喜即位之初,强盛期的赵国尚是燕国最大的威胁。为保燕国安宁,太子
丹在赵国做了许多年人质。秦赵长平大战后,秦赵俱入低谷。吕不韦当政时,为
在秦国低谷期与赵国求取平衡,吕不韦着意结好燕国,以增加对赵国的制衡。燕
王喜对天下第一强国的示好大是欣然,更兼其时燕国正在图谋攻赵,遂立即在与
赵国订立休战盟约后,又立即与秦国订立了秘密盟约。于是,燕王喜将太子丹借
故从邯郸召回,改派往秦国做了人质。
或是天意使然,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秦国的少年王子嬴政也在赵国尚未
归秦。嬴政外祖乃赵国巨商卓氏,其时,嬴政尚叫做赵政。赵国风习豪放,赵政
虽非在朝贵胄公子,也一样能出入王城。或是在王城之中,或是在市井游乐之所
,总之,两个少年王子是相遇了,结识了,还有了少年交谊。以年龄而言,赵政
八岁时离赵归秦,与太子丹结交之时,当在八岁之下的孩童之期。而太子丹,则
肯定大得三两岁,再小,便不可能做人质了。如此,太子丹必是童稚赵政的小哥
哥,其交游来往,也必定是纯真无邪的少年乐趣。此后嬴政归秦,历经风雨坎坷
,在十三岁时成为了不亲政的虚位秦王。
倏忽二十余年,天下风云变幻,燕赵秦三国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秦赵
血仇未消,相互攻伐不断;燕赵两国两次大战,燕惨败而赵大胜;燕国虽与赵国
结下了大仇,却又只得忍气吞声地订立盟约而成盟邦。当此之时,秦燕两国无战
且盟约依旧,依着战国邦交常道,秦国要借重燕国牵制赵国,燕国已经完全可以
召回人质了。然则,事有奇正,此时的秦国恰恰已经走出了低谷,秦王嬴政已经
亲政,一统天下之志已定;于是,两国邦交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巨大变化:秦国对
燕国的倚重不复存在,而变为秦国力图掌控燕国,以防其在灭国大战中辅助赵国。如此格局之下,秦燕两国纵然盟约依旧,且燕国并未触犯秦国,燕国还是无法
召回太子丹。究其实,当然是秦国不愿放回太子丹。根本原因,在秦国要掌控燕
国,使燕国负秦有所顾忌。为此,秦王嬴政对这位太子丹很是冷漠,丝毫不作少
年好友待之,明确下令软囚太子丹,不使其回归燕国。太子丹痛心疾首,屡次上
书秦王请求归燕,都是泥牛入海般没有回音。
“乌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