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群英三国-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往往这个时候,总有人跳出来砸场子:“他个蛮子懂什么文治,还不是我们这些文人帮他的。他那所谓的总理戏志才,听说就是颍川书院的学子,麾下更是有不少寒门或者世家子弟帮衬,若非如此。只怕他和那白波军,也不过是半斤八两!”

是了。谁也不会认为黄巾军二线士卒,说穿了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出身的方云,有多么大的能耐。在他们的印象之中,百姓嘛,那就是麻木的,本分的存在,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一辈子就懂得专注于田地或者手艺,其他的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去关心。

一个这样出身的人,能够想出那么多的决策,能够走到如今的地位,显然不可能是来自他本身的能力,而是有至少也是寒门出身的贤士相助才对!

对,比如戏志才,比如郭嘉,比如杜袭等,若非他们方云就是一个渣渣……

一开始大家都在聊着这玩意,后来聊的东西却是变了。只因为方云那边放出话来:国库告急,只要捐出八百贯,那么就能获得关内侯的称号!数量有限,不要错过!

大汉封出去的关内侯有几个?似乎也没几个,反正不会太多!至少就算是刘宏在位,卖官的时候,似乎也没有把关内侯给卖出去。

爵位来之不易,关内侯虽然最多只是一个名誉,但却代表着一些特权。比如见官不拜什么的,总之对于不少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诱惑。

目前,有资格任命关内侯的有两个存在,一个是长安的刘协,一个是晋阳的刘辩。严格来说却又有点耐人寻味,首先刘辩一直有传闻早已在雒阳遭到鸠杀,如今是一个替身。但谁能保证他不是本人?而且赤霄宝剑还在方云的手中!

其次就是刘协,他是董卓废掉刘辩,这才立下的新君。问题是他这个皇帝明显名不正言不顺,手头上连传国玉玺什么的都没有。想想就知道了,以后若是他任命自己为关内侯,结果诏书上完全没有传国玉玺作为凭证,拿出去给别人看,那根本没有说服力啊!

所以,不管刘辩是否还活着,方云手中的赤霄宝剑,就是大汉正统的象征,那才是能够使得关内侯的凭证符合法理的关键。至于其他的,就不在思考范围内了。

这次拿出来的关内侯爵位是一百个,有意思的是朝廷没有宣布限制,换言之只要给钱,那么不管你是商人还是工人,又或者是士人都可以购买。

商人不淡定了,尤其是其他州郡的商人。受限于时间,这个消息只传到了豫州一线,扬州、荆州、益州和交州显然是没有这个福气了。但就算是这样,也有超过上千个商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前来商议购买。

戏志才见状,就过来询问方云应该如何去做。毕竟若是都给商人买去,那么显然世家那边会不高兴。偏偏这些商人私下的叫价,居然给出了三千贯一个爵位的高价,这就不由得让戏志才有点动心。

“简单,给我们自己的势力留二十个名额,只要是我们势力内的官员都有资格购买。给其他世家留五十个名额,只要是世家都可以购买。当然,这部分若是到了第四天还没有卖完,那么就留出来,和剩下的三十个名额一起做拍卖,价高者得!”方云却是早有主意。

戏志才其实也不傻,只是受限于时代的问题,难免不懂得那么多商业运作手段。听方云那么一说,顿时也是一切了然。

这一样。不仅给了自己麾下的臣子们一个面子。也照顾到了世家的颜面。最重要的还是拍卖。物以稀为贵,三十多个名额一千多人来竞争,可想而知最终会拍出怎么样的天价。

于是相关的文告就贴了出去,然后原本非常不爽的世家,还有那些争吵得脖子都红的商人,一下子就偃旗息鼓。三十多个名额不算太少,但也并不算多,考虑到他们有一千多人。显然这三十多个名额的争夺,必然是一场龙争虎斗!

随着出售日的到来,世家发现一直不怎么露面的刘辩居然穿着皇袍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虽然是居高临下,而且还是有层层的保护,但对于购买关内侯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荣幸。

要知道,刘宏时代,就算是买官也是在宦官手里购买,谁见过刘宏亲自主持的?

别的不说,只看刘辩亲自对购买关内侯的世家。先是认真的道了声谢,多谢他慷慨解囊。为大汉的繁荣作出了贡献,然后派人把凭证送到他们手中。

当然,最后也还是郑重的告诉他们,关内侯好歹也是大汉的爵位,千万不要玷污了它!

这段时间多多少少养成的上位者气息,在这一刻展现无遗。那些购买者,几乎可以肯定,眼前的这位就是刘辩,什么已经被鸠杀的传闻,完全就是造谣!

文书上面有正规的赤霄剑印章,再加上是刘辩亲自派人送上,得到爵位的顿时就引来了其他购买者的羡慕。商人们也是蠢蠢欲动,那些上来年纪的更是憋红了脸。他们从小就受尽了其他人的白眼,甚至于不能够穿锦衣上街,否则就要被扒去衣服送去黑牢之中。

士农工商四个阶级的划分已经出现,商人赚再多钱,在社会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工匠。这下可好,能够得到汉帝亲自送来关内侯的凭证,就凭着这个,他们豁出去也要把这个爵位文书给弄到手!

第四天,实际上由于刘辩的出现,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文书留下来。世家也觉得刘辩给他们面子,所以还是有不少相应这次活动的。别的不说,典杰都给自己买了一个,偶尔给他老弟典韦炫耀一番什么的,搞得典韦哭笑不得的。

实则典韦也是很骄傲,不管是怎么来的,自己的家里出了一个关内侯,心里自然高兴。尤其这关内侯就出售一百个,而且方云也表示这样的情况只有一次,这是对天发誓级别的,所以典韦不由得不相信。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以后,想要获得关内侯,那可就真的只能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了。

三十个关内侯的职位,上千个商人参加,刘辩作为见证人在主位上作者,主持人居然是方云亲自担任。对于这些商人来说,能够参加这次拍卖会,那已经是一件可以向儿孙后代炫耀的美事了。

第一个关内侯爵位,考虑到后面还有二十九个,所以只拍卖出了五千贯;但是第二个之后,很多人意识到了什么,疯狂加价,使得第二个开始,价格节节提升。

到了第三十个,更是把价格抬到了最高,足足卖出去了十七万贯的价格。这个商人来自巴蜀,乃是巴蜀庞家的代理人。他刚好在关中地区做买卖,得到消息立刻就马不停蹄前来,同时给家族去了一封信说明此事。当天来到晋阳的时候,家族给他回复,二十万贯以内的,他可以做主!

最终,三十个关内侯,主要的利润都是在拍卖的时候才大赚特赚,总计赚了一百二十万贯。当然,不少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五铢钱,而是同等价值的商品。趁着他们来到,也有专门的人跟他们讨论物资采买的问题,考虑到成本,实际支付的钱其实还要少得多。

其中一个商人,却是就这样留在了晋阳。

他是临淮郡人鲁肃,本是一个大商人,主要做的是粮食贸易。此番北上到豫州售粮,却不想听到了消息,立刻就过来了。他花费了十二万贯的价钱,买下了一个关内侯。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方云派人告诉他,要不要在他这里出仕。

鲁肃不过是一个商人,能够出仕而且是在晋阳这出仕那自然没什么好顾忌的。也没有回去,只是让亲随回去告诉家人,让他们搬迁过来,然后他就在次日去了财政局那边任职。

鲁肃虽然也算是文武兼备,但显然他更适合当一个文官,方云也是那么安排的。(未完待续。。)

ps:都说卖官鬻爵,实际上刘宏也只是卖官而已,没有出售爵位。而这一招,似乎是许多穿越者都惯用的,姑且拿来用用,反正主角也缺乏赚钱的渠道。

第90章把钱都花光

184年大汉的税收是多少来着?不好意思,方云没兴趣去调查。

他只知道如今国库里面躺着上百万贯的五铢钱,这大概可以算是多少个月的收入他也不知道,但至少这是一笔大数字。

在184年,三个麦饼的价钱是两文钱,就算是现在一文钱可以买两个馒头。换言之若是单纯一个人居住的话,而且还要配上一杯豆浆或者一小碟咸菜的话,每天只需要六文钱左右,十文钱几乎就过得不错了。

一个月再算上一些吃肉和别的开销,三百文绝对绰绰有余。而三个月多的开销,也就是一千文,合计也就是一贯钱而已。考虑到工作地点说不定好包一顿饭的关系,那么一个月的开销大概也不过是一百文,也有可能一年才用那么三百文,主要用于买衣服什么的。

至于他们的工钱,方云倒是了解了一下,一个酒馆里面的小厮,包吃住一年的工资是六百文钱。是的,就是那么的低廉,但也别嫌弃,到处都有人想要这份工作。

个人收入非常低,大部分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消费意识非常糟糕。大部分的钱财都在世家手里,他们主要用来购买土地,然后购买土地,再然后继续购买土地……好吧,这是他们主要,甚至唯一的大宗消费……嗯,还有为了更好的购买土地,打发官府用的那部分,或许有些时候这才是占了大头的部分……

文景的时候,国库里堆满了铜钱,甚至绑铜钱的绳索都腐朽了。当时被称之为文景之治。国库充裕被称为后世王朝的典范……mb的典范。钱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一群傻x。从官吏到君主都是一群读书读傻了的傻x。

显然吕不韦给商人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搞得之后的君王‘以史为鉴’都提防商人。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端木赐(也就是‘子贡’)就是个商人来着?若是没有他的资助,孔子早就饿死了,哪轮得到儒家兴盛起来,典型的过河拆桥啊!

谁让吕不韦买国之举太强悍了?若非嬴政厉害,只怕这国家还真的给他买了去!

之后搞得列代君王都提防这些大把大把赚钱,看得他们这些只知道耕地做工的傻x眼红的家伙有了深仇大恨一样,直接将其打落尘埃。真的何苦来由。

于是,读书人也不会去研究商人的事情,涉及商人的著作,不是失传就是不受待见。或许有人私下会读读,但也绝对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

毕竟,这是明显的‘不合群’的表现。第二天就可以踢出圈子,第三天就被一系列抹黑,然后第四天几乎就可以自杀了。当然,隐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人算是毁掉了。

历朝历代。所有的文臣所谓的治国手段,首先就是解决农业关系。最常见的就是清查田亩,又或者摊丁入亩,以此来增加农业税的收入。

至于工商业呢?世家的存在使得大商人势力几乎都是挂靠在世家门下,优秀的技术诞生,世家也会想办法侵吞,直至不值钱了才公诸于众,这个过程甚至伴随着失传的可能性。而商人既然挂靠在他们名下,那身为主子,而且占据了朝廷主要文官势力的他们,自然不希望朝廷过多的收取商税,所以除了宋朝以外,汉后似乎各个朝代的商业税都非常的低。

以上,就是方云总结历史各个朝代行政模式的感慨,还有对金钱的剖析,以及国家经济的一些见解。然后他把里面不合时宜的东西去除或者换个说明方法。

最后汇总起来,写了一篇白话文,因为他不懂文言文。实际上是懒得去学,否则105的智力什么书籍不是秒记?再说也不必,学得再多那些世家依然还是叫他‘方蛮子’。

“帮我润色一下!”他就这样把陈琳叫了过来,然后把文章递给了他。

“唯!”陈琳也是好奇,以前似乎从来没有看到方云写过文章。不过拿过来算是恍然,通篇都是白话文,这让他不由得感慨:“还好新纸足够廉价。”

何谓惜字如金,不是真的不想多说,而是竹简就那么大,写不了多少字。其他的材料也是贵的可以,不得不使得书写人缩短了篇幅,最后逐字斟酌千万遍再下笔。

按照以前的规矩,这篇文章不是需要润色,而是需要推翻大修了!

至于内容,还是那么简单粗暴,但和《管子》似乎又有点相通之处,看起来倒也有点道理。但不得不说,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显然和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是那么的离经叛道。

好吧,别人是反贼出身,造反都干了,离经叛道算什么?

话说,那么如今他算是被朝廷招安了,还是他收编了朝廷?算了,只是想想陈琳都觉得头皮发麻。最后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挥出脑外,开始头痛应该如何润色。

好在如今新纸的价格的确很便宜,朝廷这边更是有无数的新纸可以使用,所以陈琳也不必太珍惜字数。纸张很薄,而且数量很多,所以就算多写几张纸也是没什么的。

所以可以不考虑推翻重写,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把一些粗鄙的,不雅的字眼去除。说穿了就是进行一番春秋笔法,尤其涉及文景两帝的部分,必须要加倍的润色。他怎么也想不懂,这方云难道真不把自己当成大汉的臣子不成,只怕连刘辩都不敢那么议论他的祖先。

不管如何文件的润色完毕,然后递交到了方云的面前。

里面把他一些语法的错误,一些用词的谬误,还有一些忌讳的地方都进行了修改。文法好了不少,虽然还是以白话文为主。但读起来居然真的多了几分雅致。

难怪可以成为袁绍了曹操的御用文人。甚至一篇檄文都能把曹操气的吐血的人才!这厮。果然是一个干秘书的好料子!

“若是刊印发布,你觉得会被认可吗?”方云随口问到。

“没眼光的人只怕会不屑一顾,有点见识的人或许会感兴趣,而我们官员或许却要细细拜读。倒不是说因为主公您写的,而是因为它的确有慢慢领悟的价值。只是,很多地方都太朦胧了一些,若是可以,倒是希望主公您能够阐述得更加具体些。”陈琳想了想回到。

“我没有那个能耐。这点东西我都是想破脑袋。这篇文章,就当做是抛砖引玉把,天下人才那么多,大不了我对外征文,能够写出一本我满意著作的,我赏他一百贯,而且还把那本书印刷发布天下!”方云苦笑,然后给出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