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十指之数!……他当然知道,如果能加入进来,并且一起把这件整顿吏治的大事做好,他肯定会得到康熙地赞赏,并且官运亨通,可是,他更加知道,官场险恶!尤其是他自己就不是什么清廉的人,虽然这些年在马德的强力监察下,包括他在内的江南三省官员很少敢做出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可是,很少并不代表没有。那江南道御使张楷不还察出了三十多个人吗?只不过他做的那些事情还不至于让马德把他给轰下布政使的位子罢了。而且,在马德担任江南总督以前呢?
他不照样有劣迹?他才不信如果那些官员被逼急了还会放着他的这些劣迹当作没看见。
“要不要推荐三爷来主持此事?”
赵申乔胡思乱想了一阵儿之后,又暗暗想道。虽然现在阿哥们的党争随着老大胤眩隙返i和老八胤禩地纷纷出局已经有些消失的迹象,可是,身为三阿哥礼郡王胤祉的门人,赵申乔却十分清楚,留在京城的阿哥们依然在暗地里较着劲儿。胤祉也曾派人去联络过他……毕竟,“正大光明”匾下面的那个座位是那么的吸引人。
………………
“赵爱卿!”
“臣……臣在!”
康熙的声音突然再一次响起,把正在走神的赵申乔给吓了一跳。
慌乱之中,他急忙站起来朝康熙躬身行了一礼。
“赵爱卿,你刚才在想什么?怎么好像有些紧张啊?”康熙的脸上略略带有一丝不悦的神色。
“臣……”赵申乔又是一阵慌张。刚才想的什么能说吗?如果说出来,恐怕立即就得滚回老家了吧!
“赵大人,你如果有话,那就说出来,这次皇上召见,就是让我们各抒己见的。不必有所顾虑!”张廷玉见赵申乔表现不佳,微微皱眉的同时,也开口为其开脱了一下。
“是啊!赵爱卿,你有话就说。朕不会怪罪你的。”康熙也开口说道。他喜欢在他面前表现的坦坦荡荡的臣子,就像是原先的熊赐履,现在的马齐,这样的人,就算有错,他也愿意包容。不能像这两个人,像高士奇或者张廷玉这样的也可以。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可在任何方面上都是以他这个皇帝为重。可赵申乔的表现却让他有些不高兴。
因为,很显然,赵申乔刚才在想着什么事情,而且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要不然被他叫了一声也不应该这么慌张。
“臣……臣刚才只是在想,皇上您、您怎么会把臣也叫到这里来……”赵申乔的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被康熙几人一齐注视并不是什么让人愉悦的事情,紧张之下,赵申乔也来不及想什么别的理由,干脆把自己藏在心里的疑问给问了出来。
“哈哈哈……原来是这件事情。朕还当你在想什么呢!真是有意思……”康熙大笑了两声,说道。
“赵大人,皇上不叫你来又该叫谁来?你可是左都御使,负责纠察百官的!这整顿吏治的事情,少了谁,也不能少了你呀!”尤明堂也笑道。
“可我才刚刚入京不久……”赵申乔分辩道。
“正因为入京不久,所以赵大人你也就少了许多的关联。”施世纶接口说道:“少了关联,自然可以放开手脚,为整顿吏治出一份力!”
“而且,赵大人你在江苏的时日不短。江南三省近些年对吏治抓得很紧,虽然不能那里已经是一片清明,可比起以前却是好了许多倍。
这整顿吏治,自然要防着歪风邪气死灰复燃,所以,叫你来,也是想让你传授一下江苏的经验。这,自然也是为了朝廷好!”张廷玉又接着说道。自从见到赵申乔也被召来开始,他就一直在心里相着康熙这么做的原因,已经略有所得。
“原来如此……”那你们为什么不干脆把马德或者张伯行那两个家伙叫来?比起来,这两个家伙恐怕比我更加适合参予这件事吧?再者说了,江南官风有所转变,还不是因为有那个“马大刀”镇着?那家伙可是谁都不怕,对谁都不会留情的,我哪能跟人家比?赵申乔虽然嘴是应着,可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不过,尽管如此,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是一厢情愿。张伯行是清官,而且是有名的清官,可是,这位兄弟是当初康熙简拔到江苏任按察使的,论资历,恐怕还不够进入中央,至于马德,那就更加不能动了。如果把那个家伙调到京城来,那非得炸窝不可!满天下的官员如果只有一半死在那家伙的手上,那都能算得上是人家手下留情了。同事这么多年,他又岂会不了解马德的脾气?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三百四十四章 改土归流
更新时间:2008…12…29 13:28:17 本章字数:5172
在康熙的一连串安排下,整顿吏治的事情终于开始了。
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什么事先的鼓吹,整件事情从一开始就很低调……康熙的打算很明白:现今朝廷的吏治已经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如果在事情一开始的时候就大肆鼓吹,像当初清理亏空那样叫嚣的满天下都知道了,那非得让绝大多数的官员心乱不可。如此一来,朝局必然会产生动荡。身为皇帝,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场面。所以,他打算在一开始的时候,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一声不吭的动手。而且,他还指示了张廷玉、施世纶等人不要马上一齐出面,而是先由赵申乔和尤明堂两人出马,让两人从各自的本职出发,由单个官员开始处理,渐渐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样的话,即使有官员看出了不对,等到整个朝廷都知道消息也会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得不到准确消息的官员们也难以形成巨大的反对力量。
当然,康熙也知道自己提起来的这个“反腐”阵营里面有一个不太值得信任的因素——赵申乔。不过,他更加明白,赵申乔不会、也不敢给他找不痛快。因为他是皇帝!赵申乔既然能在马德的麾下干了那么多年而没有受到马德的责难,说明他知道怎么才能配合得好上峰的意思,知道如何取舍。莫忘了,马德这个上司可远比他这个皇帝要难伺候的多。除此之外,他任用赵申乔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京城里面够份量的官员虽多,却都是牵联太广,很容易因私坏事。虽然赵申乔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可是,这家伙是一个清醒的人,这一点很重要。他相信。赵申乔绝对不会愿意跟自身的前途过不去。并且,还有一点,那就是赵申乔是在江苏布政使的任职上升上来的,同时又不是马德地人!
虽然出身江南使得许多官员会在他身上打上马德的印记,但他却不会受到马德的驱使。而马德给官场上留下的印象是为人蛮横且无所顾忌!这种形象有时候比他这个在绝大数场合必须中正持平的皇帝还要有威慑力。只要到时候他再在旁边提点马德出几次面为赵申乔撑撑腰,敢乍着胆子找麻烦的人应该也不会很多。
而只要赵申乔的都察院不出什么问题,到时候,再加上尤明堂接掌刑部。施世纶接掌大理寺,三法司在手,行事也就会顺利许多。至少,那些有心人想使绊子就难得多了。
不过,虽然考虑的比较周全,并且事情已经开始,尤明堂也以“新官上任三把火”地姿态开始整理刑部的案卷,打算由此先清查一部分官员。可康熙依然有烦恼。……他是皇帝,事情太多,而且年纪也大了。想要主持这件大事有些力不从心。可是,到现在为止,他却依然无法找到一个能够合适的主事者。留在京城的几个皇子。除了老三和老四,其余众人不是过于平庸,就是年纪太小。而老三胤祉耽于清谈,而且耳根子容易发软,性格也不是那种足够坚毅的人,老四胤禩虽然有一往不回的脾气性格,可是,就像张廷玉说的,他的这个儿子太过刚直了!而且性情刻薄!整顿吏治是要“整顿”,而不是单单只要一个“整”。两者虽然只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的差别,可其中所代表的意思却是天差地远。而如果用了胤禛,他很难肯定自己地这个四儿子会把那个“顿”字放在心上。
“算啦!反正事情才开始,朕还有段时间等!……”
康熙在想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还是放弃了继续思考,打算再过一段时间,等到尤明堂和赵申乔把事情开完头再说。不过,他却并没有什么事也没做。一道圣旨很快就被送了出去,而且。很快,朝臣们就知道了其中地内容:
“圣上有旨,召十三阿哥怡贝勒胤祥、十四阿哥谨贝勒胤禵回京!”
………………
转了一圈儿,再回到云南。
自从扣了甘国壁,拿了哈元生,又让自己的三千督标亲兵把八千绿营兵给缴了械之后,云贵二省的官员都知道自己呆地这片地盘儿上来的是一位真正敢动刀子的主儿。而哈元生被抓了之后,他后面那位的铁帽子顺承郡王到现在都是连一点儿声响都没见出,更是让一向地处偏远,跟朝廷的联系也相对要疏远一些的两省官员们晓得了于中的势力。于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于中就竖立起了别人几十年都未必能拥有的威严。当然,这些威严目前还只是表面上的,不过,至少,于中目前在云贵算是立住了脚。再加上贵州巡抚刘应夏本是出自马德地麾下,跟他也有几分香火情,所以,他在两省已经基本上可以说得上是令行禁止。
但是,于中现在要担忧的却不是官员们会不会听他的话,而是应该怎么整顿云南这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倒不是甘国壁或者是哈无生留下的,而是历任的积累,更加确切的说,应当是历史的积累。
明朝的时候,在大将沐英率军平定了云南之后,就根据云南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并不断地使之完善。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云南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土司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再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中央对这里的统治了。虽然这项制度在历史上起过有益的作用,使得明朝在平定云南之后很快不稳定了当地的局势,但是,这一制度本身就有不少的弊端。在土司的统治下,土司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对辖下所属人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合成一句,就是“主仆之分,百世不移”。
可以说,土司,就是土皇帝。并且在自己的辖区内可以比皇帝还要为所欲为。在这些土司的统治下,人民生活艰难,财富都让土司们给弄走了,百姓们困苦不堪,除了维持生活所需,根本就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自然也就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除此之外,土司之间。
土司内部也时常斗争,相互抢劫村寨,滥杀无辜,使百姓遭殃,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稳定。尤其是在边疆地区,更是如此。还有就是土司都拥有自己的武装,他们利用自己地兵丁镇压当地人民,甚至抗命朝廷,叛乱不绝。
于中早在奉命接掌四川提督一职的时候就将土司制度了解了个通透,也对这种制度的弊端知晓的十分清楚。只是他当时已经得到了康熙的密令。
要抓紧时间准备出兵西藏。所以,不得不用了较为方便快捷的办法,也就是财帛利益加武力威逼等手段来跟那里的土司头人们交好。却没有向土司制度下手。而他占领西藏之后,也依然没有动手的原因却是西藏目前只是名义上归属中央,却不是属于中央直辖,再加上那里宗教盛行,拥有两个全藏都认同地宗教领袖,一旦动手,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他当时的目光瞒准的是富庶的印度,所以,并没有在西藏动手的打算。不过。他却十分清楚,土司制度的长期存在,极度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现在,土司制度的落后性与弊端日益突出。在他所辖属的这两个省份内,绝对会严重阻碍他将要做的一些事情。所以,废除土司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
“于兄,这个月又有六起汉夷冲突地案子……加上上个月地,咱们这才到了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见识了将近三十起这种案子了!”
阿灵阿挠着头皮找到了总督衙门。自打正式接任了巡抚一职之后。他表现的倒也是尽心尽力,对于云南本省的事务,每每都要抢在于中之前表现上一把。他这么做地目的于中很明白,不外乎就是想牢牢抓住了手中的权力,可惜,于中还没有打算跟他抢,他就不得不重新找上了总督府的大门儿。
“有那么严重吗?这么愁眉苦脸的……如果被底下的官员知道,岂不是对你阿大人的脸面有损?”见到阿灵阿满脸郁闷地找上门来,于中一脸轻松的笑问道。
“这还不严重?捅到我这巡抚衙门的案子每个月都有差不多十来宗,你说到严不严重?我说于大帅,麻烦您快想些办法吧!”阿灵阿并没有因为于中的调侃而生气,只是在不住地叹气:“虽然哈元生那家伙只是弄了一点儿小麻烦,可这汉夷冲突,也被他们搅得是越来越多。如果再这么下去,指不定哪一天你于大将军又得再披挂上阵了!”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难道你让我这个总督每天都追着案子跑,一个个的审判,然后再弄个‘于青天,的名头?”于中笑问道。
“于青天?哼,我看你倒是个‘于红天,!”阿灵阿撇了撇嘴说道。由于跟于中一向没什么冲突,再加上一起任职以来于中也没有跟他抢过权,争过利,态度也和气,他也稍稍的放开了自己的态度。
“呵呵,于红天?这名字倒还不错。我也想率军直接碾过去,把所有的麻烦,所有的棱棱角角都碾平了了事儿。那样多痛快?可不是不成吗?这打来打去的,都是自己人,有什么意思?我可对跟自家人打架没什么兴趣!”于中笑道。
“那你倒是赶紧想想办法把这事情解决了呀!当初你在四川的时候,不是只用了两三年地功夫就让那里的彝族、羌族,还有藏族都老老实实的听话了吗?现在怎么不动手?难道你是想看我笑话?”阿灵阿怒声问道。
“呵呵,我说阿大人,你别生气嘛!我哪敢看你的笑话?你的事不就是我的事吗?”于中见阿灵阿面带不悦,知道对方已经是真的急了。
这也难怪。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