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明末生涯-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莱州湾以后。所有事情都将以贺国忠的意见为主。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快把盐田给建起来,尽早产出海盐,供应山西大同的精盐加工作坊。

    再说了,能被周书源挑出来管理盐田,张道田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

    自己背后虽然站着山陕总督府,但是,自己毕竟孤身在外。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进行保护。张道田不敢保证,脚下这片盐田建成以后,最起码的安全,能不能得到保证。

    所以,张道田非常清楚‘先军事,后盐田’这个方阵的重要性。

    贺国忠刚刚说完,张道田就开口赞同道:“我完全同意贺将军的决定。守备团挑剩下的,就交给我来修建围墙。”

    “从明天开始,我会继续让人在莱州湾招收工人,争取盐田和围墙能一起动工。半个月内。建起五片盐田,开始生产海盐……”

    莱州湾的滩涂上。数千青壮开始大修盐田和围墙的时候。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正好收到孙承宗从大同府发给他的奏折。

    看完奏折,崇祯皇帝的第一想法就是,自己对不起一直支持自己,在危机关头,多次帮助自己的山陕总督卫征……

    在崇祯眼里,既然卫征没有丝毫谋反的意思,那卫征以往对自己和朝廷的各种好,卫征为朝廷立下的各种战功……就好像放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的出现在崇祯面前。

    完了以后,自己曾经对卫征的各种猜忌,也紧随其后浮现在崇祯眼前,让崇祯感觉到一丝发自内心的深深悔意。

    多疑而自我的崇祯甚至在想,如果不是自己对卫征的猜忌,把他调离山陕总督,让他进京。这个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朝廷,都可以称得上忠臣典范的卫征,就不会遭到偷袭,身受重伤了……

    所以,对孙承宗信任有加,从而也对这份奏折内容信任有加的崇祯,已经从自己心底,同意孙承宗关于卫征的奏请,并且决定好好补偿一下卫征。

    很快,几个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就被崇祯皇帝连夜叫道大殿。

    将奏折内容念给大家听完后,崇祯没有犹豫,直接开口反问道:“诸位爱卿,对孙爱卿在奏折上的看法,你们有什么意见和想法。”

    一直和卫征站在同一阵营,并且因为几天前在朝堂上帮卫征说话,遭到一众大臣围攻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听完奏折内容后,就好像闻到血腥味的饿狼。第一个站了出来,两眼放光的说道:“陛下,臣始终认为卫大人是朝廷的忠臣,不能因为一些流言,就不信任卫大人,怀疑卫大人。”

    “现在卫大人为了我大明朝而遭到偷袭,正应证了卫大人为国为民之心。如此情况下,朝廷绝对不能让一个大忠臣,就这么因此而对朝廷寒心。”

    “所以,臣恳请陛下,同意孙大人的奏请……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借此机会,进一步重赏卫大人,让卫大人继续感觉到朝廷对他的重视……”

    “臣反对……”

    无论是和卫征,还是和骆养性,都处于敌对状态的吏部尚书。身怕崇祯对卫征刚刚产生的猜忌,再次变成信任。骆养性刚刚说完,就站了出来大声反对道。

    “额……”崇祯的眉头一皱,带着一丝不满问道。

    “不知道王爱卿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听到这里,更善于察言观色的骆养性眼前一亮,直接忽视君前礼仪,对着刚刚说话的吏部尚书反问道。

    “王大人,你难道怀疑孙大人的人品,还是怀疑孙大人对朝廷,对皇上的忠臣……”

    “微臣相信陛下的眼光,更相信孙大人的为人和眼光……”

    “既然孙大人都说卫大人是忠臣,那卫大人就一定是忠臣……”

    面对骆养性一针见血的反问,面对崇祯看向自己的伶俐目光。吏部尚书知道,自己又冲动了,并且再次落入骆养性给自己的一个陷阱。

    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后,赶紧跪倒在地,对着崇祯说道:“请陛下明查,老臣并没有反对孙大人的奏请,只是,希望陛下能慎重考虑……”

    说到这里,一丝长长的叹息声,直接从吏部尚书嘴里发出。

    带着满脸无奈继续说道:“刚刚听了骆大人的一番解释后,臣也相信孙大人的眼光……所以,老臣也恳请陛下,同意孙大人奏请,并且再次封赏卫大人。”

    “好……”崇祯皇帝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危险。

    扫了一眼面前大臣后,直接决定道:“既然诸位爱卿的意见已经统一,那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明天早朝,我们再具体商议对卫大人的封赏……总之一句话,绝不能让忠臣对朝廷寒心,对朕寒心……”(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算计孙承宗

    两天后,一道圣旨,就被朝廷快马加鞭送到大同府。

    “三等候卫征为国为民,实乃大明之忠臣,朝廷之忠臣…。。今卫征因朝廷而遭到暗杀,深受重伤,朕非常之心痛。为表示朕对卫征的厚爱,特旨加封卫征为二等候……允许卫征在大同府养病,待痊愈以后,再前往京城任职……”

    接过圣旨,并且用一万两银子将崇祯派来的御医给打发后,周书源迅速将这个好消息,送到卫征面前……

    这个时候,卫征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不过,高兴归高兴,卫征并没有忘记已经上任山陕总督,开始行使权利的历史名臣孙承宗。

    深吸一口气,压制住自己内心不断涌起的激动后,卫征直接一脸严肃的问道。

    “军师,上任总督的孙承宗,这两天有没有消停……”

    在卫征注视下,周书源刚刚还是充满笑容的脸上,瞬间就被凝重给取代。

    对着卫征,语气沉重的回答:“大帅,这个孙承宗,不愧是老臣……各种分化和拉拢的为官手段,看得下官直接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就算大帅你不问,下官也要报告孙承宗这几天的行踪……”

    “在下官看来,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约束孙承宗,不做出一些应对措施。最迟半个月,整个山西的官场就会被孙承宗搞得一片混乱……”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下官担心的。据下官所知,这个孙承宗才刚来陕西不到五天时间。就有七八个文官选择靠向他。特别是在我们手里吃过多次亏的山西巡扶。就好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直接第一个倒向孙承宗。并且凭借自己对山陕两省官场的熟悉,开始配合孙承宗在山陕两省,从我们手里一点一点的夺权,拉拢文武官员。“

    卫征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因为周书源的这句担忧而发生丝毫变化。

    在周书源注视下,语气冷冷的反问道:“是该给孙承宗一些颜色瞧一瞧了。不然,这个孙承宗还真以为自己拿着崇祯给的尚方宝剑,就是山陕两省的土皇帝。可以在山陕两省为所欲为了。”

    “至于山陕两省的文武官员,只要我们有所动作,他们就会知道,山陕两省仍然没有换主人。那些已经投靠孙承宗的官员只要是四品以下的,全部找个理由将他们革职,本帅也正好借此机会,肃清一下山陕两省仍然有异心的文武官员。”

    听到卫征回答,周书源心中的担忧马上就被炙热给取代。对着面前卫征追问道。

    “大帅,您打算怎么做?”

    卫征摆了摆手回答:“先不要着急,对付孙承宗这种忠臣。本帅有的是办法……”

    “还记得当初本帅说过的一句话吗,即使孙承宗带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过来。本帅也要让孙承宗天天为银子的事情发愁。”

    “既然要让孙承宗缺银子,那就应该先把孙承宗手里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用掉……”

    “你马上派人给留守陕西的周玉弘送一封密信过去……”

    “本帅要让陕西剩下的几十万灾民再‘叛乱’起来……”

    “当然,这个‘叛乱’并不是真正的叛乱,而是做给孙承宗看的一场‘叛乱’。让孙承宗不要再捂着银子不放手,而应该迅速把崇祯皇帝给的赈灾银子下发下去。”

    周书源的眼睛一亮,直接就想到这件事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后果。

    带着满脸的自信笑容回答:“大帅,下官明白了……”

    “凭借大帅的这个计谋,我们一定能把孙承宗踹在手里的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全部掏空,让孙承宗再次为银子的事情发愁……”

    两天后的总督府大堂,新任总督孙承宗,正带着满脸意气风发,接见并且拉拢下官的时候。自己从京城带来的一个亲卫,忽然带着满脸惶恐冲了进来。

    不顾孙承宗使向自己的眼色,直接拿出陕西送来的加急文书,大声报告道。

    “大人……出事了……”

    “陕西,刚刚被肃清匪患的陕西,再次发生叛乱……”

    “三千多没有饭吃的叛民,为了活下去,直接攻下朝廷在陕北的一处军营。五百多朝廷官军全部被杀,囤积在军营内的粮草,也全部被抢……”

    “这时榆林知府刚刚发来的急报,因为虎豹军撤退时留下的军粮快要耗尽,榆林境内的其他百姓,也出现蠢蠢欲动的迹象。如果总督府还不对陕西三十万灾民进行赈灾,这些灾民很可能会再次叛变。”

    听完报告,大堂所有人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发自内心的震惊表情。

    特别是坐在主位上的孙承宗,震惊之于,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也在不知不觉中,从额头上流淌下来。

    这个时候的孙承宗忽然意识到,自己进入上任山陕总督后,好像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几天以来,自己只想着怎么在短时间内拿下山陕两省的军政大权,却忽视了好像火药桶一样,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陕西三十万灾民。

    面对眼前孙承宗脸上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几个县令知府,下意识就想离开。

    不过,再对陕西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眼前这些想要投靠自己的文官,绝对是自己了解陕西形式的最佳途径。

    所以,久经官场的孙承宗虽然满脸震惊,但是,仍然在很短时间内反应过来,并且叫住了这些想要离开的几个官员。

    深吸一口气后,对着他们强颜欢笑的安慰道:“不就是几十万灾民和几千叛军吗?有什么好害怕的。不要忘了,本官手里还有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和两千京营。如果还不够的话,山陕两省的数万虎豹军,也不是吃素的。”

    “不过,在此之前,本官必须清楚陕西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手里的这份文书……”

    这些文官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倒向孙承宗,那就说明他们不是卫征心腹。既然不是心腹,那对陕西的了解,也就只能来源于官文抵报。

    所以,他们对孙承宗所报告的,全部都是卫征对朝廷报告的,几乎没有任何出处。

    所以听完汇报后,孙承宗就相信了榆林知府送来的加急文书。

    长叹一口气后,对着几个部下说道。

    “这么说来,只要我们手里有粮食,给陕西送去足够三十万百姓半年的粮食,发生在陕西的危机就会消除……”

    “是的,总督大人……”几个官员齐声回答。

    孙承宗脸上刚刚露出一丝笑容的时候,随之就被下首第一位的一个知府给打破。

    “总督大人,话是这么说……可是,我们手里根本没有这么多粮食……就是整个山西,也买不到如此多的粮食……”

    “要知道,山西境内还有一两百万的屯民,他们每天需要的粮食,都是总督府每个月从江南买回来的。现在距离上次买粮已经过去半个月之久了,按照以往习惯,从江南买回来的粮食,已经全部分到屯民手中。”

    “这些屯民都是挨过饿的人,把粮食看得比人命还重要,就算我们手里有再多的银子,也不可能从这些屯民手中将粮食买回来……”

    孙承宗的眉头一皱,带着满脸不服气说道:“以前的总督府可以从江南买粮,现在的总督府,也可以从江南买粮。”

    说完,直接对面前知府追问道:“以前总督府买粮是什么人负责的,马上给本官找来……”

    很快,跟着卫征一起水涨船高,已经成为朝廷正四品官员的周老,就带着满头白发,走进总督府大堂。

    给孙承宗行了一个大礼后,周老直接开口问道。

    “总督大人日理万机,不知道这么着急召见下官是……”

    作为山陕两省如今的土皇帝,孙承宗没有必要在部下面前犹豫。所以,周老刚刚说完,就带着满脸威严,直截了当的说明自己目的。

    说完后,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死死盯着面前周老,等待周老回答。

    周老没有拒绝,非常爽快的回答:“大人,下官是朝廷的官员,能为陕西百姓做一些事,为朝廷办事,那是下官的荣幸,下官一定幸不辱命,替大人买回足够三十万灾民半年之用的粮食,请大人尽管放心。”

    听到这里,孙承宗脸上直接露出一副发自内心的笑容。

    不过,这种笑容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周老接下来的一句话给打断。

    “但是,有一些情况,下官还需要给大人讲清楚,并且希望大人能满足下官一个要求。否则,下官就算有再大能耐,也从江南买不回粮食……”

    为了解决陕西这个随时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火药桶,孙承宗虽然对面前周老的态度非常不满,但是,仍然强忍着心头怒意,用自己尽可能平静的语气问道。

    “什么情况……只要本官能接受和满足你的,本官一定满足……只要你能从江南给本官买到足够的粮食,解决陕西急需进行赈灾的三十万灾民。”(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孤家寡人

    一天前已经得到卫征密信的周老脸上,迅速闪过一丝不为人察觉的冷笑。

    而后,对着孙承宗狮子大开口道。

    “大人,在过去的半年时间中,我山陕两省已经在江南买了超过五百万担粮食。面对我们这个大客户,江南的几大粮商,已经联合在一起,多次对我们购买的粮食进行涨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