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明末生涯-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今以后,凡是归我们管理的地方,只设置省,府,县,镇……这四级管理机构。前面三级本帅就不多说了,全部按照本帅刚刚所说的五大常委制度进行管理。至于最后的镇,也就是现在的里……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官员和事情,就只设置三个常委进行管理。”

    “还有,从今以后,不管哪一级的刑狱,都全部由各级的副县令,副知府直接进行审问和判决,县令和知府,只拥有督察的权利,不能进行过问……”

    在卫征一条接着一条的分析下,一个新的军政体质,就好像一副画面一样,出现在孙承宗和周书源两人眼前……

    卫征说完后,足足过了一盏茶时间,孙承宗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而后,脸上仍然带着思思震惊的他,直接问出自己心中最想要知道的一个问题。

    “大帅,既然省,府。县。镇。都执行常委管理制度,那山陕总督府呢?”

    如果是其他人,绝对不会当着卫征面,问出这样的问题。

    因为,总督府如果也执行这种制度,那总督卫征的权利,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

    这个时候,在这个场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让有心人知道,一个图谋不轨,想要从卫征手里夺权的帽子,绝对会被扣到孙承宗脑袋,在卫征面前打压孙承宗。

    所以,因为着急和激动而说出这样一句话的孙承宗,刚刚说出口,就后悔了……

    不过,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孙承宗说完后,就只能带着一丝发自内心的担忧。看向卫征,希望面前卫征不要因为自己刚刚的话而发火。

    让孙承宗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

    听完自己问题,卫征脸上,不仅没有流露出任何的不满,反而被一丝发自内心的浓浓笑容给覆盖。在孙承宗注视下,一脸爽快的回答……

    “孙参谋长,连当朝皇上,都会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做出诬陷忠良的事情。更何况本帅这个土匪出身的人。所以,在今后的总督任上,本帅也一定会出错。既然会出错。就需要有人来监督本帅,让本帅不犯错误。”

    “因此,山陕总督府,也会实行常委制度进行管理……只要是山陕两省的决策性军政要事,都要经过常委会讨论,并且得到大部分常委的同意后,才能实施和执行……”

    “但是,和地方上所不同的是,总督府的常委人数不是五个,而是七个……不仅如此,本帅作为常委之首,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决权……”

    “七大常委共同管理山陕两省的所有军政要务……”听完卫征语出惊人的回答后,不管是孙承宗,还是周书源,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惊呼完过后,就瞪着一双充满炙热的目光,看向卫征,等待卫征接下来的回答。

    卫征没有让两人等太久,仅仅短暂沉思,就继续开口道。

    “对,就是七大常委……六大常委一起,辅佐并且督促本帅,一起管理山陕两省。”

    “既然如此,七大常委之首,本帅就当仁不让了。”

    “至于军师你,从今以后,就是主管山陕两省所有政务的一大常委,本帅称之为总理大臣,备注本帅,总理山陕两省所有政务。”

    “孙参谋长你,则是山陕两省主管军师的一大常委,担任山陕两省总参谋长一职。”

    “除了我们三个人外,剩下的四个常委,分别包括两个协助军师,也就是总理大臣的副手,一个主管山陕两省的经济,一个主管山陕两省的屯田和税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委,专管刑狱,督察和考察山陕两省所有文武官员。”

    “至于剩下的两个常委,一个是统帅山陕两省所有地方驻军的守备军总司令,一个是协助本帅统领虎豹军的副司令……”

    “这样算下来,刚好七个人,七个常委……接下来,我们三个人就具体讨论一下,剩余五个常委的具体人选。早日定下来,山陕两省的军政改革就可以早日进行。”

    说是讨论,其实都是卫征说了算。毕竟,卫征在山陕两省的地位,经过此次乱局后,已经到了无人可及的地步。很快,剩余五大常委的名字,就出现在三人面前的案桌上。

    “原虎豹军火枪军统帅王峰,提升为虎豹军副统帅,拿下五大常委中的一个名额。”

    “原虎豹军骑军统帅赵云,提升为山陕两省所有地方驻军司令,拿下一个常委。”

    “原大同知府王鹏,提升为总督府按察使,主管刑狱和督察百官,拿下一个常委。”

    “外贸司周老,凭借其强悍的经济能力,被卫征看中,直接提升为总督府副总理大臣兼外贸司司长,协助总理周书源管理山陕两省的经济和税收,拿下一个常委名额。”

    “至于最后一个常委名额,毫无意外的落在了原太原知府汪洋身上。协助周书源管理山陕两省所有屯田和税收……”

    面对这个结果,就连为官几十年的孙承宗,都忍不住为卫征的高超政治手段而拍案叫绝。

    表面上看,卫征设置七大常委,是把山陕两省的军政大权给分出去了。

    其实不然,山陕两省的真正全力,仍然掌握在卫征手中。

    因为,不管是统帅地方驻军的赵云,还是统帅虎豹军的王峰,都是卫征一手提拔起来的,是卫征真正的心腹兄弟。只要这两个人统帅驻军和虎豹军一天时间,地方驻军和虎豹军,就没有丝毫意外的掌握在卫征手中。

    而在这个乱世之中,军队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只要卫征掌握了山陕两省所有军队的军权,那卫征在山陕两省的绝对性地位,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动摇。当然,也没有人能动摇得了卫征在山陕两省的地位。

    除了掌握军权外,无论是掌握政务大权的总理大臣周书源,还是被卫征从低位直接提拔起来的汪洋和周老,甚至于督查文武官员的王鹏,无一例外,都是卫征一手提拔起来。

    面对卫征对他们的知遇之恩,再加上这些人的人品……

    孙承宗可以肯定的说,只要他们活着一天,就不会背叛卫征……

    如此情况下,卫征在山陕两省,在七大常委中间,仍然是一言九鼎。

    不过,即使孙承宗想到这些,孙承宗也不会将其说破。

    毕竟,山陕两省现在的实力,都是眼前卫征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就这么将权利凭空交给别人,放到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

    两天后,山陕总督府设立七大常委,并且开始在山陕两省进行军政改革的命令,就以文书的形式,正式发放到山陕两省所有府县。就连刚刚被山陕总督府接手的山东半岛三府十五县,也收到了来自山陕总督府的文书。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瞒不过朝廷无处不在的耳目。

    面对山陕总督府私设官吏,篡改政体的行为。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可谓是怒火冲天。

    因为,山陕总督府的所作所为,直接告诉大明朝所有百姓和文武百官,山陕总督府已经彻底脱离朝廷控制,私设朝廷命官,打算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不过,愤怒归愤怒,在没有绝对的军事实力之前,崇祯皇帝能做的,就是忍下这口气。

    与此同时,自负的崇祯皇帝,也在自己心中大骂卫征是傻子。

    在崇祯这个从小受皇权影响和教育的皇帝眼里,卫征的所作所为就是自绝生路。

    在崇祯眼里,不管是正七品县令,还是正二品巡抚,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手里的权利被分出去。既然不愿意将手里的权利分出去,那这些地方长官就会进行反抗……

    这种反抗一旦形成规模,那卫征和虎豹军在山陕两省的根基,无疑会遭到重创…。。

    所以,在崇祯眼里,卫征的这个军政改革,就是自绝生路,自毁自己根基。

    既然如此,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削弱自己对手的机会。于是,大量锦衣卫密探,开始深入山陕两省,准备以此机会,削弱并且动摇山陕两省的根基。

    但是,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在山陕两省同朝廷长达一个月的军事对峙中,山陕两省境内,凡是对朝廷还有一些念想的官员,不是被罢官,就是被驱离。

    更加重要的是,崇祯皇帝远远低估了卫征和虎豹军在山陕两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失算的崇祯

    对于山陕两省各地的县令,知府,巡扶来说,的确不想看到这个军政改革就这么执行下去,分走自己手里的权利。

    但是,他们手下的官吏和部下,却期盼着军政改革马上执行下去。

    因为,军政改革完了后,他们手里的权利都会有所增加,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看县令,甚至于知府的眼色,战战兢兢的做事,为官……

    所以,那些县令和知府,再怎么反对军政改革,也没有丝毫作用。因为,他麾下的那些官吏,为了军政改革后,可能获得的权利,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没有基层官吏的支持,问人书生出身的县令和知府,就算有再大能耐,也掀不起什么风波。

    就这样,半个月时间不到,山陕总督府管辖的所有府县,全部完成政改,由五大常委,共同管理府县境内的大小军政要务。

    面对这个结果,卫征和周书源等人长松一口气的同时。抱着准备看笑话想法的崇祯和朝廷,则是大跌眼镜。他们没有想到,作为对手的虎豹军,竟然再次完成了一件在所有人看来,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更加重要的是,虎豹军和山陕两省一系列改革的成功,就好像一剂兴奋剂一样,打入崇祯皇帝身体,让崇祯皇帝对整个大明朝即将实施的各种改革,充满信心。

    在崇祯眼里,不管是增加朝廷的军事实力,还是解决朝廷目前所要面临的一些列问题,其关键就是银子……有了银子。和虎豹军一样的火器部队会有。朝廷的问题。也会被解决。

    根据崇祯皇帝对山陕两省的了解,要想在短时间内让朝廷有银子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官绅一体纳粮……不管是普通大明百姓,还是官绅地主,都按照要求上缴粮税。

    虽然崇祯皇帝不知道,整个大明境内,官绅地主手里到底掌握了多少土地。但是,通过这个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让朝廷每年的粮税增加一倍以上,崇祯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朝堂上,面对崇祯皇帝提出来的第一条改革内容,一众朝臣就好像商量好了一样,同时闭上嘴巴,陷入沉思。

    因为,偌大的朝堂上,包括崇祯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是大明朝手握大量土地的官绅地主。

    如此情况下,只要崇祯提出来的这个“官绅一体纳粮”改革真正执行下去。那就意味着他们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样,向朝廷纳粮。

    这样的话。自己家里的收入,无疑会少了一大截。

    这些在平时,把自己利益看得比朝廷安危还要重要的大臣,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已经装进自己腰包的东西,再被朝廷拿出来呢?

    所以,偌大的大殿,直接在崇祯皇帝略带失望眼神的注视下,越来越凝重。

    这个时候,亲眼见过虎豹军强大的内阁大臣王忠颖,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

    “陛下,老臣这里有一句话要说……”

    急于想要打破朝堂这种凝重局面的崇祯皇帝,想也没有想就回答:“朕准奏……”

    “谢陛下……”

    王忠颖刚刚说完,一众朝臣的目光,就汇聚到了王忠颖身上。

    在大家注视下,王忠颖语气诚恳的说道:“诸位同僚,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忠良,大明朝的未来,都在诸位身上。可以这么说,大家的未来,已经和大明朝的兴盛与否,完全绑在一起……大明兴,诸位同僚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大明衰,诸位的未来,也会跟着衰……”

    “本官知道,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一旦执行,拥有大量田亩的诸位同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是,本官要说的是,这些损失和诸位的未来。和大明朝的未来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大明朝能度过眼前这道难关,继续繁荣富强,身居高位的诸位同僚,还担心没有办法弥补因为纳粮而给你们带来的损失吗?”

    “另外,诸位同僚都是我大明朝的栋梁之臣。全国上下所有人都看着我们。如果连我们都不能做出表率,支持陛下的改革。那整个大明朝的官绅地主,还会支持陛下,支持朝廷吗?所以,本换希望诸位同僚能慎重考虑……”

    “如今的山陕两省和虎豹军,已经发展到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地步。如果朝廷还不马上奋起直追,朝廷将会被虎豹军甩得越来越远,再也追不上……”

    说完以后,王忠颖直接跪在大殿上,对着坐在龙椅上,一脸复杂表情的崇祯皇帝说道……

    “陛下,臣内阁大臣王忠颖,支持陛下进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等朝会结束后,老臣马上统计家中的田亩数量。按照比例,向朝廷缴纳粮税……”

    “好……王爱卿不愧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很好,非常的好……”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笑容的崇祯皇帝,毫不吝啬的对帮助自己破局的王忠颖,大加赞赏道。

    随后,直接瞪着一双伶俐目光,在其他朝臣身上,不断得进行游走,等待大家反应。

    面对王忠颖堪称直言了当的分析,面对崇祯皇帝看向自己的目光,很多朝臣的脸色,直接变得通红。

    在王忠颖的带领下,马上就有第二个大臣跪倒在地,对着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大声回答:“臣附议,支持陛下改革,在整个大明朝执行官绅一体纳粮……”

    有了带头的,剩余朝臣,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般,接二连三的跪倒在地,支持崇祯皇帝对整个大明朝进行改革……

    脸上瞬间流露出满意笑容的崇祯皇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后,马上命令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朕决定,马上诏告天下,从今天秋粮收获开始,执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