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明末生涯-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法给记下来,并且进一步完善……本王看了以后,马上以王府命令的形式,下发下去……”

    “是。王爷……”脸色难堪的王鹏,在卫征一双伶俐目光注视下,不得不进行妥协。而后,带着满脸不甘领命道。

    王鹏妥协了,但是,周书源仍然没有妥协。

    要知道,最先跟着卫征打天下的老人,也就是以自己为首的这些官员。因为都是土匪出身,在这场会考中 根本没有几个人通过。

    没有人通过会考,那就意味着在这场封官中。自己派系的实力得不到增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周老和王鹏两人有大量手下被封官,而且还是委以重任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实力得不到增长,那就意味着这场封官结束后,自己在王府的实力和影响力,回大大缩水……

    想到这里,周书源不得不站出来,继续阻扰道:“王爷,您和周大人的话,我也非常认同……这些人的家族本来就非常有实力,当官以后,绝不会贪污……”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些人毕竟没有过丝毫的为官经验,如果贸然就给他们委以重任,会不会太冒险,有点拔毛助长……所以,我的想法是,对于这些人,我们暂且不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各级衙门的副职上呆一段时间,学习一下……”

    面对眼前已经开始有自己小心思的周书源,卫征不怒反笑的反问道:“那那些非常重要的正职呢……虽然他们的权利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是,对于各级衙门来说,仍然非常重要……”

    周书源并没有意识到卫征说话语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看到卫征已经被自己引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路上,心中早走想法的周书源 想也没有想就回答:“不知道王爷还是否记得当初跟着我们一起入关的那些老人……”

    卫征点了点头回答:“当然记得……他们都是跟着本王一起征战沙场的,本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本王记得,为了照顾他们,自本王担任山陕总督以后,就让这些人当了各级衙门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官职,让他们有了官身……”

    “要知道,那些官职虽然都是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副职,但是,论起品级,几乎没有一个低于正七品的。这些老人都没有读过书,有的连自己名义都不会写,现在也全是一飞冲天了……”

    看到卫征对这些老人仍然念念不忘,感慨满天,周书源对自己心中得想法就更有信心了。

    卫征刚刚说完后,周书源就紧随其后提议道。

    “王爷,我的想法是,北直隶和山东两省各级衙门的正职,全部由这些老部下来担任……我这里一共有两个理由,希望王爷您能够认同……”

    “第一,以这些老部下的品级,担任这些正职,只能全是提拔。而且这些老部下在副职的任上,至少也呆了一年时间。和那些没有任何为官经验的商人子弟相比,显然有经验很多。”

    “第二,这些老部下都是王爷您一手带出来的,再衷心方面,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北直隶和山东两省,都是刚刚落入我虎豹军之手。这个时候,正需要这样一些衷心于王爷的老部下,去管理地方 收拢民心……我的想法是,从山陕两省提拔这些老部下来北直隶和山东担任各级衙门的正职,任命这些刚刚通过考核的读书人和商人子弟担任副职,学习经验,以后再进行委以重任……”

    一般情况下,周书源的这个想法,绝对可以称得上非常老道的用人之道。但是,现在卫征所面临的情况并不一般。不仅不一般,而且还非常得特殊。

    为什么这么说了,理由有二。

    现在的北直隶和山东两省,的确刚刚落入自己之手,需要衷心于自己的人去收拢民心。

    但是,和收拢民心相比,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卫征去做,那就是在北直隶和山东进行土地改革,整顿吏制……

    总的来说,激将担任各级衙门正职的官员,都是被自己委以重任,到地方去做事的人。

    所以,这些连字都不认识,只知道战场杀人的老部下,根本满足不了自己要求。

    至于第二和理由,那就更简单了……

    因为自己经常出征,周书源在山陕两省的威信,已经紧紧跟在自己身后。如果自己在吧北直隶和山东两省各级衙门的正职全部交给周书源,让周书源这个派系的人去担任,那周书源在北王王府的权威,不是无人可敌了。

    既然北王王府已经有了派系,那自己就不会允许一家派系一家独大。因为,三个派系互相制勒,才有利于自己管理北王王府,成为北王王府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所以,周书源说完后,卫征想也没有想就拒绝道:不行,北直隶和山东两省各级衙门的正职,是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养老的。如果让这些老部下去担任正职,用不了多长时间,山陕两省就会变得一片混乱……“

    ”当然,这并不代表本王不相信这些老部下,而是这些老部下,确实没有担任县令 ,知府……这些正职的能力……“

    卫征的话斩钉截铁,没有透露出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面对这个情况,周书源刚刚还是自信的脸色,此时此刻,直接就变得一片惨白。

    站在一旁的王鹏,看到周书源也吃憋,马上抓住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紧随其后开口附和道。

    “王爷,我也认为总理大臣的这个建议欠妥。如果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北王王府宁愿任命一批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人当县令,当知府。那这些读书人还不骂死我们北王府……就连这些通过考核的商人子弟和读书人,也会对我北王府失去信心……”

    这个时候,王鹏已经可以肯定,北王卫征心里,已经抱定对这些商人子弟委以重任,并且扶持周老,增加周老在北王府势力的决心。

    既然这个决心已经不可改变,自己为什么还要再三反对,引起北王卫征对自己的不满呢?

    再说了,这些通过会考,即将被委以重任的人,还有差不多三百人当官以后,会归附到自己派系。

    所以,在关键时刻,王鹏非常明智的选择妥协,打压周书源的同时,支持北王卫征和周昌军……

    王鹏的忽然杀出,既在卫征的意料之外,又在卫征的意料之中。

    既然王鹏已经开口,卫征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离间王鹏和周书源之间关系的机会。

    王鹏刚刚说完,卫征就紧随其后追问道:“既然王大人你也反对,那本王想要知道,王大人你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既然心中已经做出支持卫征的决定,王鹏就不再犹豫,直接开口道:“王爷,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对这些通过考核的人委以重任……”

    “至于总理大臣的担忧,我认为,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在山陕两省实施的常委制度,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担忧……”

    “在我北王府控制区域内,各级衙门已经不再是县令和知府的一言堂,任何大事,都要通过常委的共同讨论以后才能实施。如此情况下,即使前往任职的官员没有经验,也不会造成丝毫隐患……”(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制度

    常委制度,很好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各级衙门出现专权专政。同时,也避免各级衙门在大得方针和方向上出错……

    王鹏的这个解释一出,周书源就明智的闭上嘴巴。

    于是,虎豹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派系斗争,就这么在卫征的干预下,以周昌军的全胜而结束。

    保定府知府衙门,经过几天准备的李家大少爷李鑫中,不仅没有打算在知府任上贪污一两白银,反而还随身带了五万两白银上任,准备在保定府知府的任上,好好做出一番成绩,早日得到晋升……

    但是,这都是没有为官经验,第一次当官的李鑫中的美梦。

    因为,官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上任第一天,他就不得不面对土地改革,振济灾民……一系列关系到保定府每个人的大事……

    振济灾民还好说,李鑫文虽然没有当过官。但是,实力雄厚的李府,每年都会有两次振济灾民的大事。作为李家大少爷,李鑫中毫无意外都有参与。所以,李鑫中虽然没有当过官,但是,活学活用还是会的。

    但是,土地改革就没有丝毫经验可谈……

    不仅仅李鑫中这个官场新手,就连那些在朝廷为官十多年的老油条,都没有经历过……

    就在李鑫中眉头紧锁,思考这个土地改革该从哪里下手的时候,原山陕两省的一个县令,如今被任命为从五品保定府副知府的唐永钟。匆匆找了过来。

    看到一身官府的李鑫中后。作为下属的唐永钟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规矩。给自己行大礼。而是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见面礼,就直接站在自己面前。

    这种行为,如果放在朝廷,一个藐视上官的罪名,绝对逃脱不掉。

    坐在椅子上,还不完全清楚北王王府各种规矩的李鑫中。面对这个情况,下意识就想发火。

    在他眼里,自己作为保定知府。保定府最大的官。作为下属的唐永钟竟敢不给自己行大礼,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唐永钟欺负自己刚刚上任,是一个从来没有当过官的新手,打算通过这些,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不过,就算如此,自己也没有办法拿他怎么样?毕竟,自己在保定府还没有丝毫的基础……

    就在李鑫中脸上迅速闪过一丝怒意,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已经让自己非常不满的唐永钟。竟然抢先一步开口道:“大人,王府严令一个月以完成各自辖区的土地改革。我过来问一问。知府大人有没有什么指示。如果没有指示,我马上要求各县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你要求?”听到唐永钟堪称狂妄的问题以后,李鑫中的沉府就算再深,也是一个年龄不超过三十的年轻人。

    所以,唐永钟的话刚刚说完,李鑫中就忍不住开口反问道:“唐大人 你不要忘了,本官才是王府任命的保定府知府。就算给各县下命令,也要本官来下。再说了,本官有说过让你去负责土地改革这件事吗……本官记得,从上任到现在,这是本官见你的第二面!”

    李鑫中的话刚刚说完,唐永钟就明白,眼前的知府大人,还没有熟悉北王王府的规矩。不仅如此,眼前的知府,仍然抱着朝廷那一套规矩在做事。

    所以,对于李鑫中话语中所表现出来的怒火,唐永钟脸上的表情没有发生丝毫变化。

    不过,作为一个官场前辈,虽然李鑫中的品级和官位比自己要高,唐永钟还是决定,认真提醒一下面前李鑫文,避免李鑫文犯错误。

    因为,通过北王王府对李鑫文的委以重任,唐永钟可以肯定,北王府非常重视这些人,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些人因为这些小事而被官场打败。

    深吸一口气后,迎着李鑫文目光的唐永钟,直接开口道:“知府大人,您的确没有说过让我负责土地改革。但是,按照王府对各级衙门制定的规矩,土地改革这种事情,本来就属于我负责……”

    看到李鑫文脸上迅速流露出来的不解表情,唐永钟继续开口道:“大人,在王府下属的各级衙门,并不同于朝廷下属的各级衙门。在朝廷,知府衙门的所有事情,都是知府说了算,下官要做的就是执行命令……但是,在北王王府的管辖范围内,知府并不管理具体事情,所有事情都按照王府分工,分担到具体副职的手里……”

    “按照王府对知府衙门的分工,所有民政上的事务,都归下官进行管理。而知府大人您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协调,把我保定府大得发展方向,并且兼有给下属拨乱反正的责任……”

    “当然,如果遇到非常重大的事情,知府大人你必须组织召开常委会,一起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

    “我保定府包括知府大人你在内,一共有五个常委……知府大人您,负责民政的下官,还有一个负责税收的副制度,还有一个监察保定府所有官员的监察御使,最后一个就是负责保定府收走守备军的总兵……”

    “我们这些人中间,除了知府大人你是正五品,其他人都是从五品……”

    听到这里,李鑫文的一张嘴已经因为震惊而张得大大的,几乎可以吞下一个鸡蛋。

    一直过了好久,沉浸在震惊中的李鑫文才反应过来。于此同时,心里也在暗暗后悔,为什么上任以后,没有把王府下发的各种政令给通读一遍。要不然,也不会在下属面前闹出一个这么大的笑话……

    不过,作为一个曾经的商人,李鑫文还是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深吸一口气后,对着唐永钟感谢道:“本官谢谢唐大人的提醒,如果不是你唐大人,本官的这个错误,一定会继续犯下去……”

    说完以后,李鑫文的脸色,慢慢就被严肃给覆盖,并且迅速进入知府这个角色。

    在唐永钟的注视下,一脸严肃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王府的规矩办事……对于土地改革,本官这里没有任何指示,毕竟,本官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大事。不过,唐大人你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尽管提出来,本官能解决的,一定帮你解决……”

    对李鑫文投去一丝充满赞赏的目光后,唐永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

    “大人,下官这里的确有不少问题需要大人你的帮助,当然,也要其它几个常委大人的帮助……”

    “因为保定府连续两次遭到后金鞑子劫掠,再加上朝廷的不管不问。整个保定府境内的大小土匪多如牛毛,光排的上名,人数超过一百的,就有七八股之多……”

    “除此之外,为了防备鞑子和土匪犀袭击,境内很多地主和士绅,都在自己庄子里修建了围墙,就好像一个个城堡一样,非常坚固……当然,除了修建城堡,这些地主和士绅,还训练了大量的家丁和私人武装……简直就像一个个独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