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勇连夜下诏将军队撤出长安城,裴仁渠极度不满,飞马直入大明宫去讨个说法。见裴仁静也在,料是裴仁静告的刁状,脸色更是难看。
裴仁勇忙解释道:“此事与老二无干,城中每日来告你状的人不下三五十家,我怎么不知?耳朵都被他们吵聋了。”
裴仁渠道:“这是小人在背后栽赃陷害,故意把水搅浑,阻止我彻查下去。”
裴仁勇道:“这是自然,谁也不想束手待毙嘛。只是你有办法让他们收手吗?”
裴仁渠道:“恕我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咱们待城里那帮人太心慈手软了,心慈手软到窝囊。咱们有兵,索性把那不服气的宰几个,杀鸡骇猴。”
裴仁静道:“这话说的好没道理,自你领军进城前,他们哪家不听话了?一个个关门闭户,安分守己过日子,是你去搅和人家的安宁。你说杀鸡骇猴,谁是你要杀的鸡,谁又是你要骇的猴?”
裴仁勇见二人又要争吵,忙打个哈哈说:“你们还记得昔日的‘甘露之变’吗,仇士良手握重兵,代天杀人,杀着杀着就不敢再杀下去了,为何,长安街上一个不起眼的老翁,他的儿孙可能就在外地为官、领军,你随便一刀下去,就得罪了一片军州,谁能担负的起?初都打下了长安,放着大明宫里那么多的好东西一个都不敢拿,他是圣人,还是傻子?他说怕怀揣重宝回不了陇西,那大明宫里这么多美艳的嫔妃宫女呢?那厮好色成性,行军途中尚且带着姬妾,为了进了长安城反倒收敛起来了,为何他不敢沾手,甚至连大明宫都不肯进?他是怕结仇啊。”
裴仁渠道:“他怕结仇,我们不怕,我们已经霸占了李家江山,这仇早就似海深了。”
裴仁静道:“咱们是跟李家结仇了,可咱犯不着跟天下人都结仇。”
裴仁勇道:“老二这话说的好,天下是李家的,咱们跟李家结仇就得罪了天下。现今李家气数已尽,天下不再是他一家的,咱们跟李家结仇,未必就得罪天下。以天下之大,何处不是容身之地?可若得罪了天下人,咱们就真的走投无路啦。”
裴仁渠愤懑地道:“不做皇帝,想做皇帝,做了皇帝却又这么窝囊,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做。”又道:“罢了,咱们就不惹天下人,不过若天下人逼的咱们没了活路,也别怪我翻脸无情,索性拿这长安百万人家给我陪葬,纵然九泉之下也不寂寞了。”
裴仁静嗤地一声冷笑:“老三,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与禽兽何异?”
裴仁渠道:“禽兽不禽兽的有什么要紧,命都没了,还管这许多。”
裴仁静道:“阿弥陀佛,大道既隐,邪魔当道,可惜啦,又要生灵涂炭。”
裴仁渠道:“人死形灭,无知无觉,我死之后,管他烈焰熏天。”
裴仁静道:“你这种人最是可恨,不知畏惧,人不畏天,与禽兽何异。”
裴仁勇连忙制止二人争执,言道:“建国称帝的是我,我是难逃一劫了,你们还有机会。我打算出城向李茂归降,条件是放你们两个去南方,你们到了南方后,能占据州县割据自雄最好,若是不能,就寻个有本事的依附起来,最好是隐姓埋名,最好是自己做主,哪怕是上山做个山大王呢。我大秦虽然灭国,你听我把话说完,我大秦虽然灭国,李唐的江山也气数尽了,将来必是天下大乱,诸侯蜂起,你们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老三你要记住,人不能胜天,对天要心生畏惧,人不畏天,与禽兽无异。”
裴仁渠忽然怆然泪下,言道:“大哥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咱们就这么败了吗,我手里还有兵,我不服,我不服。”
裴仁静也激动起来,劝裴仁勇道:“还没到山穷水尽,咱们让一步,我去安抚城里,咱们继续跟李茂耗,往死里耗吧。”
裴仁勇叹道:“晚了,咱们已经得罪了长安城。李家这几年倒行逆施,得罪了不少人,故而人心思动,皇帝走了他们不走,不是给咱们面子,是给皇帝脸子。再者也是一时摸不透咱们的底,现在他们看透了咱们的底,哪还容得咱们再待下去?几户豪门联起手来向咱们发难,再引李茂入城,则大事去矣。到时候再想回头就没机会了。”
裴仁渠嘟囔道:“皇帝都做了,再去做山大王岂非让人笑话,我宁肯死了也不去落草为寇。”
裴仁静叫道:“都是你逞能,让人看穿了咱们的底,不然还能跟他继续耗下去,鹿死谁手尤为可知。”
裴仁渠大叫道:“这怎能全赖我?!”
裴仁勇厉声喝道:“行了,都少说两句。”压服二人坐下,便又缓了口口气说道:“你们听我说,若只是你我三人,死便死了,咱们一块死。可你们想想,从淄青到现在有多少人跟着咱们,他们有父母有妻儿,咱们倒了他们怎么办?我坐了大明宫龙床,睡了他的妃子,我是回不了头了,你们俩却要好好活着。”
裴仁渠惊道:“大哥,你不让俺俩睡,却自己偷偷睡,你……”
裴仁勇脸皮一红,嗫嚅道:“我也是一时没把持住,现今追悔莫及。”
裴仁静一时伤心过度,嚎啕大哭起来,裴仁渠也悲从心起,泪流满面。
裴仁勇又道:“老二多谋少断,老三敢断少谋,你俩优劣互补,谁也离不开谁,以后老三做大,老二听老三的。就这么定了。”
第692章 关内五军
裴仁勇硬气心肠,挥挥手,打发了两个兄弟,唤入学士,拟书回复李茂,声言他自己可以去李茂大营投诚,却须李茂网开一面放裴仁静、裴仁渠及部将出城,翻越终南山,去南方隐姓埋名,等他们过了汉中,他便去帝号,自缚双臂前去李茂大营投诚。
李茂回复只要裴仁勇保证四宫太后和城中百姓、官员人身安全,财产无损,精神不受伤害,名誉不受亵渎,可以答应放裴仁静、裴仁渠一马。
在右厢的具体操办下,裴仁静、裴仁渠率两千旧部出散关,过汉中,向南而去。
接到裴家兄弟平安无事的消息后,裴仁勇履行诺言,去帝号,解龙袍,自缚双臂,出城赴李茂大营请罪。
李茂没有为难他,将其打入囚车送往洛阳,一面派兵接管了长安城。
出城之前,裴仁勇已经遣散五万秦军,烧毁军籍,免得受牵连,李茂设城东、城南、城西三处招募处,招募收编,免得流散害人。
待长安大局初定,李茂率行营将吏奔赴贤良寺觐见四宫太后,迎四宫太后回大明宫,郭太后道:“大明宫、太极宫为凶丑盘踞,腥臭难闻,未彻底清理前,我等不便居住,还是暂在兴庆宫落脚,待皇帝回銮后,再作计较不迟。”
太皇太后郭氏一直居住于兴庆宫,提出这个主张,倒让李茂不好拒绝。
只得派人收拾了兴庆宫,护送四宫太后去兴庆宫暂住。裴家兄弟占据长安后,盘踞太极宫和大明宫,对东内兴庆宫不大瞧得上眼,一直没有涉足。郭太后要求回兴庆宫自然不是怕骚臭什么的,她是担心李茂趁机安插耳目监视她四人。而兴庆宫情况较熟,人也相对较少,情况更容易控制。
四宫太后入住兴庆宫后,即任命自己面前的人执掌庶务,各自在自家面前筑起一道防护墙,防贼防盗防李茂。
李茂听闻此讯,一声冷笑,令田萁妥善安排人手好生看管,太后若在他手上出了什么意外,还真不好向天下人交代。了结了这桩事后,他自去李绛府上请他出山相助。长安城有多大,情况有多复杂,李茂有着清醒的认识,治理长安还得靠李唐皇帝钦命的西京留守。
李绛被李瀍任命为西京留守后尚未上任便被裴家兄弟擒获,裴仁勇欲用其做右丞相,李绛抵死不从,被裴仁静打入天牢,因为忌惮他声誉太高,一直不敢下手。裴仁勇出城投降前夕,将其从天牢里放出来,礼送其回家。
老友相见难免唏嘘一番,李茂随身带来米粮、肉菜、布帛各两车,解了李家燃眉之急。李绛出身不高,为官也算清廉,家中本没有多少积蓄,下狱后得到大秦帝国地方官府的特别照顾,光抄家就有四五次,另加几次小有规模的绑票,仅有的一点清汤寡水也被搜刮的干干净净。李家早已经混到了靠变卖家产为生的地步了,李夫人走投无路,连陪嫁来的传家宝都给当了。
李茂见李绛夫人眼睛里含着泪花,便让蔡文才领出一个人来,说道:“这位胡掌柜说有几样东西归还,请嫂嫂清点一下。”胡掌柜正是典当行的掌柜,人老成精,阅历丰厚,看惯了风起云落,对李家当的这些东西都妥善保管着,只等着风水哪一天又转回来,自己好有个交代。
蔡文才遣人去赎李家所当之物,这掌柜就打点好物品跟着来了。
李绛有些尴尬,对李茂说:“自小就不愿与孔方兄为伍,入仕以来虽未大富大贵,手里也从未缺过使用,我这一入狱,可苦了内子了,愁的头发都白了。”
李茂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若大唐的宰相尽如深之这般清廉,何至于此。”
李绛道:“深之也不清廉,只是被裴家皇帝搜刮的太狠了,才落魄至此。”李家典当的除了金银玉器还有部分家具,前厅吵嚷,李绛便引李茂至后园草堂上落座。
有两个眉目清秀的侍女过来奉茶,李茂见二人眉间点着朱砂,吃了一惊。李绛解释道:“我未及上任西京留守就被他们逮了,裴仁静劝我做大秦的右丞相,许诺金山银山,又从宫里拨了四名宫人过来伺候,我怎受用的起,送她们走,她们不敢走,说若回去难逃一死,只能留下了。唉,我如今是活罪难免,死罪难逃。”
李茂道:“陛下英明,会体谅你的苦衷的。”
在草亭坐下,支走了两名宫人,李绛不想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盖世奇功,无官爵可赏,你作何打算。”李茂道:“我此来是登门求教的,眼下进退两难,无所适从。”
李绛目视青天,悠悠说道:“关中是块好地方啊。”
低下头,平视着李茂,劝道:“西京已定,还是奏请陛下回銮吧。”
李茂茅塞顿开,立即助李绛开府,出任西京留守,安定长安,又联名上奏李瀍,请立即回銮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李瀍自然是不肯轻易回来的,在洛阳他还能倚仗朱克融、突吐成骅和李全忠、刘悟、韩弘周旋一番,回到长安岂非落入李茂的牢笼中?再者,即便他肯成行,李全忠、刘悟、韩弘又岂肯放手?
李瀍遣使至长安,改封李茂晋王,实封五千户,加李绛司徒,封梁国公。又将裴仁勇明正典刑于洛阳闹市,遣使追捕裴仁静、裴仁渠二人。却只字不提回长安的事。
一切都在李茂的预料之中,皇帝不肯回京便是对臣子的最大不信任,但臣子姿态已尽,问心无愧,可以面对天下。
当然一个身兼幽州、河东两大强镇节度使,实际控制幽州、河东、河中、安远、龙泉、扶余、辽东、燕北、成德、淄青、营平等十一镇,拥兵近百万,占据关中腹心,窃据长安的臣子总是格外引人注目,李茂不得不有所准备。
关中之地必须如铁桶般控制起来,以京兆府为核心,周边的潼关、武关、散关、萧关等雄关要隘都必须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凤翔、灵武、邠宁、鄜坊、泾原必须直接在自己的掌控中,丰州、夏绥、振武等人也不能允许敌对势力存在,这些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李绛告诉李茂他的家里有皇宫的宫女,等于是把身家性命交在了李茂的手里,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一定能看出大势所趋。自此以后一定会一心一意地辅佐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的留守府大门敞开,正在广纳人才,目标是为李茂储备建国所需的各类人才。这一点谁都不说,却个个心知肚明。
李茂将五万大秦军按幽州军的编制编练成五个师,归属神策军建制,称作关内五军,分别交给朱邪执宜、尹牧、李先奕、刘凤山和严秦指挥。
奏请以朱邪赤心为灵武节度使,尹牧为泾原节度使,刘凤山为夏绥节度使,李先奕为凤翔节度使,严秦为鄜坊节度使。李瀍一一诏准。
自此关内要害都已在李茂的掌控之中,李瀍虽然已对李茂生疑,短时间内却还不敢指斥其有异心,这段时间就是李茂的机遇期。
第693章 进取的脚步不能停
裴仁勇是交了出去,罪魁祸首谁敢包庇?但对于裴仁勇所用的朝廷大臣,李茂是不打算再往外交,比如像右丞相郭钊,左仆射郭良、京兆尹郑训等。
郭良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长安方定,李茂还需要他稳定长安,对四海会现在是边限制边使用,自然是不能交给洛阳的。郭丞相钊是太皇太后郭氏的兄长,大唐声名煊赫的郭氏家族的扛旗人物,虽然一时糊涂上了贼船,但当政期间并无实际权力,基本是个傀儡,而且他还利用手上仅有的一点权力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譬如他成功阻止了裴仁渠砍伐太庙正殿门前的两棵千年银杏树,也曾劝阻京兆尹郑训不要冲击十六王宅。
这样的人还是要保的,否则就要得罪一个大家族,再说即使是送去洛阳,也让皇帝为难,伪丞相是做了的,不处置难平天下悠悠之口,处置的话就要割自己的肉,真是两难啊。
做臣子的怎好让皇帝为难呢,故而李茂决定冷处理此事,令郭钊在家闭门读书,以反思己过。
至于京兆尹郑训,李茂保他自有自己的考虑。郑训当年被仇士良做替罪羊,为了保命逃出了长安城,他手里握着仇士良作恶的证据,仇士良也不敢逼迫太狠,搞个鱼死网破,大家都没脸,便睁只眼闭只眼,放了他一条生路。
仇士良倒台,李瀍亲政,郑训几度上表自辩,李瀍都没有搭理他,但也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因为郑训的手里不仅拿着仇士良的短处,也捏着李瀍的丑闻,皇帝也是投鼠忌器。郑训不得重用,心里不甘,便隐居在长安近郊,窥视朝中动静。
李瀍狼狈逃出长安,裴仁勇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建国号大秦,内挟四宫太后、宗室百官、阖城百姓为人质,外有吐蕃人撑腰,郑训错判了形势,觉得机会来了,裴家兄弟即便不能一统天下,做真皇帝,也能窃据关中,割据偏安。毕竟人家有吐蕃人撑腰嘛。
裴家兄弟入主长安,也急需有实力的官员站出来捧场,前任京兆尹还是有些分量的,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