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潜来到兵部的时候,张至发、张凤翼和杨嗣昌等人早就在这里等候了。
进入厢房,众人没有过多的寒暄,每个人的脸色都是严肃的。
高起潜拿出了洪承畴的文书,用很快的速度念了一遍,尽管这次需要讨论什么事宜,众人都是知晓的,不过大家还是听的很认真。
高起潜念完之后,杨嗣昌第一个发言,他是内阁大臣,更是兵部尚书。
“洪大人的决定,我认为是合适的,将后金鞑子吸引在延庆州城一带,这样就能够阻止后金鞑子在北直隶劫掠,五省总督熊大人率领的三万大军,正在赶赴延庆州城的路上,集中在京城的卫所军队,也正在待命,从军队的人数上面计算,驻守延庆州城的有十余万,外围可以增援的也有十余万人,两路大军里外迎合,不说打败后金鞑子,至少能够限制后金鞑子的下一步动作和计划。。。”
张至发是很少发言的,就算是内阁商议事情,他一般也不拿出自身的意见,最终都是奏报皇上做出决定,不过杨嗣昌说完之后,张至发少有的开口了。
“杨大人所言不错,但我们也要预料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后金鞑子若是攻破了延庆州城,那该怎么办,洪大人率领的有十余万大军,后金鞑子也有十五万人,如此惨烈的战斗,不知道朝廷是不是能够承受。”
张至发说出这个话语之后,众人沉默了。
要说面对后金鞑子的劫掠,张凤翼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崇祯九年后金鞑子入关侵袭的时候,他就是兵部尚书,直接指挥抵御后金鞑子的战斗,那一次若不是郑家军突然杀出来,打败了后金鞑子,逼迫后金鞑子撤兵,还不知道是什么结局。
京城周遭的卫所军队,基本是不可能与后金鞑子面对面作战的,就算是固守城池,都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所以说人数上面的优势,不一定是战斗方面的优势。
张至发说完之后,高起潜跟着开口了。
“咱家也觉得洪大人这个决定非常冒险,若是大军与后金鞑子在延庆州城展开了厮杀,这结局如何,还真的是难以预料啊。”
高起潜和张至发的意思,明显是否定洪承畴决定的,一旦他们做出了决定,代表的就是皇上和内阁的决定,洪承畴必须要照办的。
一直没有开口的张凤翼,此刻开口了。
“我们在这里讨论,是否想过洪大人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
张凤翼的发言,很快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洪大人麾下有十余万的大军,原来的计划是撤往保安州,那个时候洪大人麾下的军士人数不多,后金鞑子都是骑兵,京城以西大都是平原,后金鞑子行军的速度是很快的,洪大人率领的十余万大军,是不是能够迅速的撤离到保安州,说不定我们正在商议的时候,后金鞑子已经进入到延庆州地域了,这个时候洪大人率领大军仓促撤离,会造成什么后果。”
张凤翼说出这番话,张至发和高起潜的脸色都有些发白,情况的确是这样,洪承畴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十余万的大军的撤离,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万一被后金鞑子追上了,那损失可能更加的惨重,固守城池还能够争取到一线的机会。
“如此情况之下,我是同意杨大人建议的,洪大人率领十万余大军固守延庆州城,会给后金鞑子造成一定的威慑,就算是后金鞑子想着劫掠北直隶各地,也要考虑驻守在延庆州城的十余万大军,他们必定会有极大顾虑的。”
“此外各地进京勤王的大军,也可以考虑增援的事宜,一旦后金鞑子攻打延庆州城,其余增援大军则可以考虑从外围攻打后金鞑子,破坏后金鞑子的整体部署。”
张凤翼说完之后,杨嗣昌连连点头。
高起潜的脸色微微变化,他认为张凤翼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不知道后金鞑子的骁勇,若是洪承畴固守延庆州城,他这个监军承担的任务就不一般了,首先要考虑到整体作战的事宜,保证洪承畴麾下的十余万大军不被后金鞑子歼灭,其次要考虑增援的事宜,一旦后金鞑子围攻延庆州城,他就要带领增援的大军,从外围进攻后金鞑子,否则洪承畴麾下大军真的被后金鞑子歼灭了,他这个监军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从私心方面来说,洪承畴率领大军撤离延庆州城,就算是遭遇到后金鞑子的追击,那也不是他这个监军的责任了。
不过这些话,不好意思说出来,也不能够说出来。
当然张至发、张凤翼和杨嗣昌都是明白其中意思的,谁都不是傻子。
离开兵部,高起潜的脸色瞬间就变得不好了,他稍稍思索了一下,迅速朝着司礼监而去,这一次他必须要小心谨慎,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责任也完全不同,若是不想好退路,恐怕会遭遇到不一般的责罚,内心里面,高起潜对洪承畴也有了意见,如此重大的决定,怎么能够随便就做出来,这岂不是逼着他直接面对后金鞑子吗。
第五百零四章重大决定
多尔衮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太极会要求他指挥满八旗和汉军联合作战了,这里面的难题还真的是不一般,这里面饱含的重视也不一般。
满八旗以骑兵为主,战斗历来都是依靠骑兵的勇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获胜的,而且每次的战斗都能够获得完胜,打的对手魂飞胆丧,没有丝毫的斗志,可汉军就不一样了,以步卒和火器为主,尽管孔有德等人投奔大清国的时间不短了,可皇太极以及满人权贵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满八旗以及蒙古左右营上面,时时刻刻关心的就是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战斗力。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短时间无法改变的,包括多尔衮也是这样的认识,满八旗天下无敌,蒙古营勇猛忠诚,但问题是满八旗和蒙古营的军士人数不是很多,若是完全依靠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什么时候能够问鼎中原,若是不能够吸取和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恐怕大清国统领中原最终只是美丽的梦想。
皇太极高瞻远瞩,首先认识到这一点了。
多尔衮的认识也在慢慢改变。
仅仅是皇太极认识到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作为大清国数一数二的骁将,多尔衮今后会直接指挥更多的战斗,若是眼光总是盯着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最多也就是偶尔进入到关内劫掠,不可能真正的占据中原。
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作战方式,多尔衮是非常熟悉的,可他对汉军的作战习惯和方式,还真的不是特别熟悉,尽管以前与大明军队多次的交战,认为明军主要就是依靠火器和固守城池。野外的战斗不堪一击,但想要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思绪必须出现大的改变。
此次的作战,多尔衮就有了异常深刻的体会。
多尔衮原先的作战计划,是闪电方式的,大军占领或者攻下一座城池之后。尽情的劫掠,接着先头部队不会做任何的停留,朝着下一个的目标进攻,大军进入关内作战,主要目的就是削弱明军的力量,以及大肆的劫掠,不会占据什么城池的。
不过多尔衮的这个闪电般的作战计划,因为五万汉军的存在,不得不做一些细微的调整。
汉军没有那么多的战马。五万汉军之中,只有一万人是骑兵,其余四万人以步卒和神机营为主,多尔衮原来的想法,留下一部分的满八旗军士,指挥汉军的步卒和神机营,作为后勤部队,也就是负责押送劫掠的粮草钱财以及人口等等。至于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则是跟随在他身边作战。钱粮等物资由满八旗的军士直接负责看押。
可这个作战的思路,真正贯彻下来,很不现实。
汉军步卒和神机营的数目过于的庞大,而且进入到关内之后,谁能够保证汉军没有再一次投降大明朝廷的举措,同时孔有德等主帅跟随在他的身边。满八旗的军官对汉军的控制力度不能够得到保证,将孔有德等人与汉军放在一起,多尔衮更是不放心。
退一步说,就算是多尔衮率领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旦数万的汉军出现意外。那么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同样会遭受到质疑,而且这些汉军是清楚大清国的情况的,再一次的投奔大明朝廷之后,祸患是很大的。
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多尔衮意识到了,他必须要放慢作战的节奏,让汉军参与到作战之中,让汉军能够融入到整个的战役之中。
这是多尔衮思绪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他逐渐体会到了皇太极的用心,也敏锐的察觉到了汉军在作战方面的独特优势。
攻城拔寨的战斗,汉军是比较擅长的,可以说强于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汉军以神机营和步卒为主,在攻打城池的时候,他们步调一致,利用火器的辅助,往往能够以较小的伤亡夺取城池,当然多尔衮也清楚,大军入关之后,各地明军望风而逃,攻城拔寨的战斗基本不会遭遇到多少的抵抗,不过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城池之中是不是会有大量的明军存在,若是真的遇见这样的情形了,汉军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而且利用汉军攻城拔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伤亡。
自九月二十二日从墙子岭和青山口入关之后,多尔衮和杜度分帅前军和中军,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诸多的城池,大小十余次的战斗,取得了完胜,特别是中军在突袭密云后卫的时候,斩杀了大明的密云总督吴阿衡和总兵鲁宗文,几乎全部斩杀了驻扎在古北口的五千余明军,逃走的明军寥寥无几。
多尔衮早就下达过命令,原则上不需要明军的投降军士,他毕竟是率领大军在大明的北直隶境内作战,没有心思照顾这些投降的俘虏,不仅仅要消耗粮草,还要耗费军士看护,至于说寻常的百姓,倒是来者不拒,这些人劫掠回去之后,老实听话,不会构成任何的威胁。
也就是古北口一战还说得过去,接下来的战斗就是手到擒来了,拿下密云、怀柔和顺义的战斗,都显得特别的顺利,这些城池里面几乎没有明军的存在,多尔衮也不会客气,每每拿下一座城池,都是疯狂的劫掠,年轻力壮的百姓悉数都看押起来,等待押送到沈阳去,女人则是被诸多的军士抢夺,成为了发泄的工具,老人和小孩则是遭遇到无情的杀戮。
照顾到汉军的行军速度,多尔衮麾下的大军,一直到十月初四,才抵达通州。
与此同时,杜度率领的前军,也抵达了通州。
杜度吃得苦多一些,毕竟五万的前军,其中有三万的汉军,包括一万骑兵和两万的步卒,杜度可没有多尔衮那么客气,对待汉军很是严酷,要求汉军必须跟上大军的节奏,否则军法从事,试想一下汉军的军士依靠双腿,要跟上骑兵的节奏,吃得苦是可想而知的。
两路大军在通州会和之后,孔有德、尚可喜与耿仲明等人,情绪有些不好,他们已经知道杜度是如何对待汉军军士的。
多尔衮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需要提醒杜度,若是杜度不能够明白满八旗、蒙古左右营和汉军联合作战的意义,那就白跟着他一起作战了。
通州州衙,厢房。
多尔衮看着站立在对面、满脸不服气的杜度,神色严峻的开口了。
“杜度,我知道你对汉军不满意,对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更是不满,不过你的认识必须要改变,皇上为什么要求汉军随同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一同作战,难道真的是为了让汉军能够护卫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吗,若是对手异常的强悍,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都感觉到吃力了,汉军又怎么可能抵御。”
杜度看着多尔衮,有些不理解的开口了。
“王爷,属下也不能够理解,这汉军作战慢吞吞的,冲锋的时候也是犹犹豫豫的,带着这样的军队作战,岂不是自找麻烦啊。”
多尔衮叹了一口气。
“杜度,满八旗勇士的确勇猛,可你想想,满八旗能够有多少的勇士,这中原有多大,仅仅依靠满八旗的勇士,加上蒙古左右营的军士,我们能够征服中原吗,我们若是不能够很好的利用汉军,发挥其作战的优势,怎么可能完成皇上的嘱托。”
杜度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尽管多尔衮提醒了,他还是不在乎。
“王爷说的是,属下记住了,不过这些事情,属下不会考虑那么多,属下就是拼命杀敌就可以了。”
多尔衮喂喂摇头,他终于明白皇太极的难处了,很多的问题皇太极早就看见了,可因为现实情况无法做出改变,只能够慢慢的想办法,皇上敕封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为王的时候,很多的满人权贵不理解,甚至是公开的反对,可皇太极依旧坚持自身的意见,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皇太极就意识到团结汉军的重要性。
皇太极就是皇太极,他多尔衮和皇太极比较起来,还是有些不小的差距。
多尔衮不打算让杜度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明白联合作战的重要性,不过他会发布命令。
“杜度,你记住,从现在开始,每一次的战斗,都是满八旗、蒙古左右营和汉军的联合作战,攻城拔寨的战斗,汉军作为先锋部队,野外的战斗,以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为主,大军每次战斗得到的钱财,都有汉军的一份。”
杜度点头,明显没有特别的在意。
多尔衮显得很是严肃了。
“杜度,这是我的命令,你可不要违背,否则我不会客气的,你若是真正明白联合作战的重要性了,也就能够成为我大清国真正骁勇的将士了。”
杜度看着多尔衮,显得有些吃惊,他不知道睿亲王为什么会提出来这样的要求,不过他清楚睿亲王的脾气,说出来的事情一定是做到的,下面的任何人都不要违背,否则睿亲王执行军法是丝毫不留情面的。
第五百零五章皇上的意思
内阁首辅张至发、内阁次辅张凤翼、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及监军高起潜都认为,后金鞑子野外作战是异常骁勇的,不过攻城拔寨的战斗,就乏善可陈了,故而洪承畴率领十余万的大军驻守延庆州城,依靠坚固的城池来抵御后金鞑子,这也算是说得过去的选择,当年袁崇焕率领大军驻守宁远城,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无可奈何,努尔哈赤更是身负重伤,不长时间就去世了,后来的大凌河之战,皇太极也是率领后金鞑子,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