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扬高中南直隶乡试解元,就遭遇到南京户科给事中陈尧言的弹劾,起因是清扬家里购买了千匹骏马,之后有人专门怂恿已经致仕的周大人,迎娶秦淮河盛泽归家院的柳隐姑娘为妾,殊不知柳隐姑娘早就心仪清扬,也正是因为此事,清扬怒闯盛泽归家院,与当时在场的张溥和杨彝等人割袍断义,应该是当时在场的还有吴伟业和龚鼎孳等人,当然杨大人没有做出分析,只是有些事情,我是知道的。”
说到这里,文震孟的脸色严肃起来了。
“杨大人嫡亲孙子杨廷枢,此次殿试探花,和郑勋睿情同手足,杨廷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退出了应社,此举惹恼了张溥和杨彝等人,他们之间发生过冲突,之后清扬支持了杨廷枢,而且在苏州游历的时候,以学问震慑了张溥和杨彝等人。”
“再后来,杨彝跟随清扬一同游历,希望清扬能够进入东林书院,殊不知遭到了清扬的拒绝,此事不了了之,南直隶乡试之后,应社的创始人之一顾梦麟,也退出了应社,据说顾梦麟和杨彝之间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为什么会退出应社,耐人询问。”
“这里面掺杂了这么多的事情,让我目不暇接,最终我分析的结果,那就是有人开始恐惧清扬的学识,因为无法拉拢清扬,所以就要开始动手了,去掉一个潜在的隐患,让我感觉到欣慰的是,清扬的表现是光明磊落的,始终都是堂堂正正,没有暗地里动手。”
“事情到了这一步,文家不可能置身事外,三弟、孟长,你们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有些时候,不知不觉间,很有可能被他人利用了。”
“弄清楚诸多事情的原委之后,我对东林书院、应社和复社的态度,完全颠覆,他们若是想着用此等的态度来对待不愿意加入其中的读书人,那么他们最终也就要倒在自身的狭隘之中的,他们不会有前途。”
“皇上痛恨党争,东林书院此等的做法,和党争有何区别,若是让他们主政朝廷,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遭受到打压,孟长,当年我们同阉党斗争的时候,几乎是性命不保,难道我们愿意再次看见党争如此猖獗吗。”
状元的学识是不一般的,何况文震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知道见过多少的大风大浪,很多事情稍微分析,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文震孟说完之后,姚希孟好半天才抬头说话。
“此事中间的关节,我的确不知,看来是真的错了。”
第一百零五章恩荣宴
酒楼的掌柜,知道郑勋睿等人很快就要搬离酒楼了,一旦恩荣宴之后,吏部授官,郑勋睿和杨廷枢就不可能继续住在酒楼,所以在传胪大典结束,郑勋睿和杨廷枢回到酒楼之后,掌柜规规矩矩的准备了酒宴,而且是亲自执壶倒酒。
郑勋睿明白掌柜的意思,当即吩咐伙计拿来了纸笔,留下了状元及第楼五个大字,落下自己的名字,掌柜的看见这五个大字,两眼放光,这幅墨宝,对于酒楼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翌日,辰时,郑勋睿和杨廷枢等人,准时抵达了大明门。
皇上将在礼部赐宴,招待新科进士,此宴称之为恩荣宴。
恩荣宴不过是一种礼仪和表彰,持续的时间不长,接下来皇上还要赐给状元朝服和冠带,状元要代表诸多的进士上表谢恩。
礼部官员引领众人进入礼部官邸,诸多的进士需要利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写下谢恩表,这个所谓的谢恩表,无非是歌颂皇上的睿智和伟大,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语罢了。
恩荣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皇上看看诸多进士的相貌、言行和举止等等,有可能简单询问一些问题,以此来判断新科进士的能力和学识。
谢恩表主要是陈于泰和杨廷枢来完成,早在酒楼的时候,郑勋睿就拜托杨廷枢了,这样的吹捧文章,他不爱写,念出来都有些勉强。
两个时辰的时间,诸多的进士可以简单的交流一下,以前一直都是没有时间的,如今总算是放松下来了,尽管后面还有恩荣宴,还有释菜礼,还有立碑题名,但是和传胪大典比较起来,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了,众人真正关注的,还是后面的礼部授官。
郑勋睿、陈于泰和杨廷枢三人是不需要操心的,工部立碑题名之后,三人很快就会被授予官职,郑勋睿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官阶,陈于泰和杨廷枢两人是翰林编修,七品的官阶,至于说其余的进士,那就不好说了,二甲进士很有可能全部被授予翰林庶吉士的官职,虽说是不入流的官职,但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金光大道,将来进入内阁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说三甲的进士,最好的安排是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其次是能够进入六部和都察院,成为八品的官员,最差也就是排到地方上,但很有可能直接出任七品的知县。
大明的京官和地方官,有着太大的差距,京城的升迁速度可以被称之为火箭,地方官的升迁速度只能够称之为蜗牛了,而且地方官就算是做的很好了,也需要调到京城,在朝廷之中出任同等品阶的官员,锻炼一段时间的。
恩荣宴巳时开始,午时结束,一个时辰的时间。
恩荣宴没有那么多的仪式,无非是宴席开始之前,状元代表诸多的进士,向皇上上表谢恩,这个仪式还要看皇上的心思,若是皇上不愿意听那么多肉麻的吹捧话语,很有可能直接收下了谢恩表,赐给状元朝服和冠带,在诸多进士跪拜之后,直接宣布宴会开始的。
郑勋睿之所以不愿意写这个谢恩表,就是预计皇上不会耐心听这个谢恩表的。
巳时,皇上抵达礼部,身边陪着的也就是内阁大臣,不过让郑勋睿奇怪的是,文震孟居然陪在皇上的身边,脸上还带着笑容。
皇上驾到,郑勋睿带领诸多的新科进士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拜见皇上的礼仪的确太多了,皇上来了之后需要行礼,皇上赐宴的时候需要行礼,难怪有人说古代的官员做的最好的就是磕头,当然大明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遵循天地君亲师的规矩,只有拜祭天地、拜见皇上、父母和恩师的时候,才会行跪拜礼,其余时候,官员就是见到了内阁首辅,也不需要行跪拜礼的。
郑勋睿拿着谢恩表,正要开始念的时候,皇上开口了。
“这谢恩表就不用宣读了,朕心领了。”
很快有太监走到郑勋睿的身边,拿过了谢恩表,递给了皇上。
“赐予状元郑勋睿朝服、冠带。”
皇上这句话说出来,郑勋睿又必须得跪下,尽管他不情愿。
接过朝服和冠带,皇上要他平身,这个时候郑勋睿可没有客气,麻利的起身了。
赐给了朝服和冠带,表明郑勋睿就是朝中的大臣,皇上开口说话也不一样了。
“郑爱卿,我大明三元及第之读书人,以前只有商辂和黄观两人,如今你是第三人,不过依照你的年纪,十七岁就能够三元及第,乃是大明第一人了。”
“臣谢皇上赞誉,臣绝不敢称大明第一人,大明人才济济,英雄豪杰辈出,臣以为,只有为皇上尽忠、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忧,体察民间疾苦,得到万民拥护的官员,才算是大明真正的能人,臣距离这些要求,相差还很远。”
“嗯,说的不错,如此年轻,能够有着如此的认识,殊为难的啊。”
皇上身后的文震孟,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郑勋睿,听见郑勋睿这样的回答,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郑爱卿,朕听闻你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
郑勋睿一头雾水,不知道皇上为什么突然问道了这件事情,这是自己的私事,按说皇上是没有必要关心的。
“臣之婚事的确定下来了,乃是朝中詹事府左谕德文大人之孙女。”
“哦,那你对这么亲事如何看啊。”
要不是想着是皇上,郑勋睿早就忍不住了,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求自己来评论婚事,不管怎么说都难以两全的,说未婚妻不错,没有见过面怎么知道,说未婚妻不好,那更是不行的。
看来状元不好当,还真的要接受皇上的质询。
不过这点问题难不住郑勋睿。
“禀皇上,臣以为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臣遵循孝道,不敢妄加评论,皇上有旨意,臣必须要回答,臣之未婚妻是文大人之嫡亲孙女,文大人乃是天启年间的状元,当是臣的榜样,龙生龙,凤生凤,文大人之嫡亲孙女,一定是冰清玉洁、温柔贤惠的。”
皇上听了郑勋睿的回答,愣了一下,呵呵笑了,对着身后的文震孟开口了。
“文爱卿,有次孙女婿,乃是福气啊,若不是郑爱卿早有婚配,朕都想着做媒了。”
“皇上赞誉,臣不敢当,清扬少年俊杰,臣之孙女定当珍惜。”
简单的询问结束,皇上接下来开始询问榜眼陈于泰和探花杨廷枢,不过问题都简单很多,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恩荣宴开始,皇上果然没有呆多长的时间,一刻钟之后就离开了,大概是朝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离开的时候,文震孟盯着郑勋睿看了好一会,目光很是深邃。
当然,郑勋睿也注意到了其他人的目光,包含的意味都是不一样的。
皇上离开之后,宴会就显得稍微随便一些了,不过没有谁放开喝酒,也没有谁大口吃菜,恩荣宴不过是一个礼仪。
午时,恩荣宴结束。
看着满桌子的珍稀菜肴,郑勋睿有些遗憾,换做平时,他早就不会客气了,至少每样菜都是要品尝一下的,可现在不行,读书人都是斯文的,如此重要的场合,绝不能够失态,何况他是殿试状元。
午时二刻,礼部官员带着诸多的进士,前往孔庙行释菜礼。
孔庙在安定门内的国子监所在地,诸多的进士从正阳门出来,从崇文门进入,顺着大街朝着孔庙的地方走去,这一段路有些远,需要走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感觉到有些饿,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恩荣宴的那一天,恐怕是要饿肚子的。
所有人都在坚持,来到孔庙的时候,郑勋睿发现,不少人脸色都隐隐发白了。
所谓的释菜礼,也就是以菜蔬来拜见孔圣人,孔圣人是所有读书人的师祖,就连皇上也要不定期的拜祭孔圣人。
拜祭仪式结束之后,最令诸多进士激动的就是工部立碑题名了。
碑是立在孔庙里面的,不管是哪朝哪代,就算是朝代更迭,但不会有哪个朝廷毁掉孔庙里面的碑林,这些碑林悉数是历朝历代进士的名。
前世的时候,郑勋睿也见到过这些碑林,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名字也要被刻在碑林上面去了,而且是最前面的一个,不知道几百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工部找寻的匠人,开始在早就立好的石碑上面打刻每一个进士的名字,包括个人的籍贯等等,以及殿试的名次。
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第一个镌刻上去的时候,郑勋睿内心忽然有了一种隐隐的冲动,他要将这种尊重学问的风气延续下去,不管是多少年之后,也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才会真正的有希望的,这道理谁都清楚,但愿意真正这样做的人不一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学问被挂在了口头上面,得不到太多的尊重。
第一百零六章授官
三月二十一日,所有新科进士来到吏部,接下来就是授官仪式,授官仪式结束之后,历时三年的科举考试,所有的仪式全部都结束。
吏部授官的规矩是明确的,授官的仪式在乾清宫举行,一般都是等到早朝结束之后,皇上根据礼部拟好的敕书,宣布对新科进士授官,能够被授官和进入到乾清宫的,只有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状元被授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被授予翰林编修,至于说其余的二甲和三甲进士,纯粹是陪太子读书,跟着来到乾清宫,不能够进入到宫殿之内,在外面等候,等到一甲头三名进士被授官之后,跟着下跪行礼,叩谢皇上隆恩之后,就退出紫禁城了。
当然二甲进士授官也是很快的,多半被授予翰林庶吉士,时间最多推迟四到五日的时间,三甲的进士,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若是能够很好的结交到恩师,也有可能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或者是留在京城,进入六部、都察院等地方,成为八品的官员,关系不好的,多半都是外派,到地方去,那就要等候吏部授官,这个时间说不准,或许一个月左右。
郑勋睿等人跟随吏部官员来到乾清门,吏部官员通报守在外面的锦衣卫之后,带着众人走过了乾清门。
所有人都在乾清宫外面等候,此时早朝已经结束了。
一刻钟之后,一名太监站到了宫门外面,大声呼喊了。
“宣新科进士郑勋睿、陈于泰、杨廷枢觐见。。。”
听到声音的郑勋睿等三人,诸多进士的注视之下,连忙朝着乾清宫走去,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官员带着他们,毕竟情况不一样,应该是他们自己决定礼仪的时候了。
进入到乾清宫,三人尚未来得及看见坐在御辇之上的皇上,就只能够老老实实的跪下了。
乾清宫之内,只剩下了内阁大臣。
“三位爱卿平身。”
皇上的声音传来的时候,最先起身的还是郑勋睿,动作麻利,不过这个时候动作麻利,可不是什么坏事情,表现出来了年轻活力和精干,须知朝廷之中,年纪大的官员遍地都是,年轻的官员数量不多。
郑勋睿等人刚刚起身,还没有来得及做其他的动作,皇上的声音再次响起。
“敕封郑勋睿为翰林院修撰。”
“敕封陈于泰为翰林院编修。”
“敕封杨廷枢为翰林院编修。”
三人再次跪下谢恩,授官仪式就此结束,前后不到半刻钟的时间。
仪式就是如此的简单,没有什么奉天承运,更没有什么皇帝诏曰之类的,三句话解决了一切的问题,这是郑勋睿希望看到的情况,说那么多没有用的废话,实在没有必要。
敕书很快到了三人的手上,这个敕书,也就是他们的官符了。
接下来三人就应该要离开乾清宫了,再之后就是到翰林院去报道上班了,翰林院位于东安门和东华门之间,距离紫禁城只有一街之隔,在皇城的范围之内。
“郑爱卿,朕上次询问你的事情,可否记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