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纵横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域纵横记-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
明白是明白,但在如此关头,不能不答应。夏塔尼耶夫脸色煞白,反复思考再三,终于咬着牙同意了。
达尼尔不费任何交换物,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城及其周边地区,割掉了基辅大公国最重要的一块飞地,而且是根本重地。然后他开始履行诺言。
达尼尔以先前攻打梁赞所获得的许多财物——都是老费奥多尔大公多年积攒下来的,作为悬赏,征发大军。国内大小领主、骑士、雇佣兵们,听说可以得到可观的军饷,而且打了胜仗更有犒赏,都很乐意地再度聚集起来。达尼尔纠集起四万多人马,号称八万,借道斯摩棱斯克公国,出其不意杀入立陶宛东部国境!
(待续第九十三回:海峡咫尺我难往,火台连绵君但来)
第九十三回:海峡咫尺我难往,火台连绵君但来(上)
立陶宛已经打下了基辅公国的三大边境重镇,差不多心满意足,得知莫斯科来犯,特尼欧塔大公急忙率领主力回师抵挡。基辅军士气低落,一时不愿再作战,明斯克、平斯克、布列斯特遂为立陶宛所占。
立陶宛军与莫斯科军对垒,打了一仗。达尼尔故意使莫斯科军败退,退入斯摩棱斯克国境。立陶宛军追杀过来。斯摩棱斯克公国大为惶恐,只怕立陶宛军趁势占领本国,只得拼死出兵抵御。在斯摩棱斯克军的奋勇抵抗下,已经转战多时的立陶宛军不能取胜。年迈的特尼欧塔大公身体撑不住,不愿再战了,众将也急着要回国领取优蒂塔大小姐的奖赏,遂收兵撤退。莫斯科军趁势追击立陶宛军,打了几场小小战斗,夺取了一些名义上的胜利,便声称是大胜利,收兵凯旋。
战争告一段落。立陶宛大公国占领了三大重镇,国势更强。基辅大公国丢失了三大重镇,更割掉了弗拉基米尔城,倒霉透顶。斯摩棱斯克公国付出了不少人命,国力削弱。莫斯科公国装模作样出兵一回,损失不大,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城,又有圆满履行承诺、战胜立陶宛、拯救基辅之美名……赚得真是盆满钵满!
拿下弗拉基米尔城,对于达尼尔来说是意外之喜。拣到了这么一个大便宜之后,莫斯科公国将继续主攻北面。
由于诺夫哥罗德大公国与莫斯科公国暂时都没有攻打炎汉北疆地区的打算,炎汉镇北都督府一时无事。从伏西、伏东地区过来的移民,将北疆地区由于兵荒马乱而荒芜掉的大片田地进行复耕。守军也积极进行屯田。喀州、保州从此成为炎汉的粮草输出地,每年有大量粮草盈余,还有丰富的渔获与畜牧产品,装船运到萨州、明州等农副产品加工中心进行处理、储藏与集散。
再说镇西都督府。镇西都督府负责镇守伏西地区,相邻的外国由北向南主要有这些:莫斯科公国、金奥尔第斯科公国、基辅大公国、顿涅茨公国。
金奥尔第斯科公国当前与炎汉的关系还算友好。女大公塔依杜列对于达尼尔深恶痛绝,只因达尼尔用诡计搞得自己手下的领主倒戈,导致自己大败,丢失许多土地。炎汉虽然也击败了自己,却是由于自己的误会,而且丝毫没有占自己便宜,没有割一寸地。如此一来,心里很单纯的塔依杜列,就将莫斯科视为头号敌手,而将炎汉视为友邦。炎汉先后向金奥尔第斯科馈赠了不少礼品,包括一批批铁制的武器。塔依杜列最喜欢这样的礼品了,不知不觉中,在感情上已成为炎汉的附庸国。
东斯拉夫人分为许多民族,而金奥尔第斯科人与莫斯科人属于同族。那么,塔依杜列为了外族而敌视同族,是不是很愚蠢呢?这倒也没什么。在现代有一个非常相似的例子,即中国台湾为了美国而包抄中国大陆,可不也是不折不扣的为外族而敌视同族?有位姓李的台湾名人发表过一篇文章,虽是调侃文但却一针见血,说的大意是:“美国为了对付敌人,养了许多狗,只要支付狗粮钱,这些狗就会帮着美国咬人。比如为了对付阿拉伯,美国养了以色列,一直给以色列很多援助。以色列一有困难,就会找美国要钱了。台湾呢,也是美国的狗,不过不同的是不用主人花钱养,是条自备狗粮的好狗。”——说得有点毒了,其实美国当然是有给台湾好处的,只不过不像以色列那样多罢了。
同理,炎汉为了牵制莫斯科而扶植金奥尔第斯科,当然也要给予好处,使其更有力量与莫斯科对抗。这就是政治呀。
至于灭了罗斯托夫公国而不杀康斯坦丁大公,转封为顿涅茨公爵,这有三大目的:一、为了更快平定罗斯托夫全境。当时如果不是这样做,伊琼姆斯基、扎波洛夫等人只怕要顽抗到底,汉军不能及早摆平罗斯托夫,就无法抽空对付格鲁吉亚,甚至有可能引起伊儿利等国的介入。二、为了纹饰“吊民伐罪”的开战理由,更好地对拜占庭帝国与东斯拉夫各国解释。三、留着顿涅茨公国,可以作为炎汉与基辅之间的缓冲,免得直接有大面积接壤。
这样,镇西都督府也基本无事。再看镇南都督府。
镇南都督府事情可多。西面隔着黑海相望,是著名的克里木半岛。克里木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仅有一条极其狭窄的地峡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独立。东斯联军反攻鞑靼之后,有一部分鞑靼人逃到这里,建立起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了整个半岛与半岛北面的一片陆地。这个汗国虽小,却不容忽视。其控制下的土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温暖润湿。半岛上的克里木山盛产木材,更盛产高品位的铁矿。而且半岛的海岸上有许多良港。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该半岛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赵矜南征完毕,率军沿着黑海海岸回归时,特意带着一批随从到刻赤海峡眺望克里木半岛。当天天气晴朗,隔着仅仅几公里宽的极狭窄的海峡,对面陆地历历在目,仿佛一纵马就能跳过去。恰好那边也有克里木汗国的一群游骑呼啸而来,颇有兵强马壮的气势。双方驻马对望一阵,那边便撒马蹿来蹿去,似有嘲笑之意,嚣叫之声隐隐约约。跟在赵矜身边的何磐、甘巴速大怒,亦放开嗓门向那边咒骂。赵矜不禁失笑道:“你们省省力气,咱们只是来看海景的,不是来跟人家斗气的。”何磐、甘巴速方才闭了嘴巴。赵矜看了一会儿风景,拿出望远镜,远远望去,发现了古城刻赤。刻赤是历史名城,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便是博斯普鲁斯王国的都城。对面的游骑,很可能就是从城里出来的。
赵矜望了一阵,叹道:“人心果然就是不知足,既得陇又望蜀!我刚刚平定这儿,看到那对面的土地好,忍不住又想要!”
何磐瞠目道:“想要便去取,有何不可?”
甘巴速提大挝往地下一顿,重重地砸出一个沙坑,叫道:“可速速叫那甚么伏波的、横海的,开船过来,俺便杀过来,荡平那厮!”
“哈哈哈哈!”赵矜大笑,心想这两个连襟头脑简单,怎么跟他们说呢?渡海攻城也许可以做到,但是攻下来怎么守?很难很难!现阶段没必要招惹克里米亚的鞑靼人,相反还要想办法让他们去牵制基辅大公国。这些谋略,两连襟自然不懂,还是不必跟他们多说吧。
(待续本回下节)
注:
克里木半岛:又称克里米亚半岛,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很早就有人类生存,有三千年文明历史,先后在许多国家民族之间易手。现为乌克兰的克里木自治共和国,首都为辛菲罗波尔。优良港口很多。前苏联最重要的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半岛西南部,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向乌克兰买来的前苏联遗产瓦良格号)即在此建造。此外还有雅尔塔(二战末期缔结世界新秩序的雅尔塔会议即在此召开)、刻赤(扼亚速海出海口)、费奥多西亚、叶夫帕托里亚等。由于克里木半岛的地位如此重要,对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它划归乌克兰之举,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人感到十分恼火,迄今有呼声要将克里木半岛收归俄罗斯。乌克兰人自然不愿意。这个争执仍在继续。顺带一提,克里米亚汗国在十五世纪曾经强大一时,不断侵扰莫斯科大公国等俄罗斯国家,掳掠妇女卖往奥斯曼土耳其。这个事儿臭名昭著。近代西方名画中有不少描绘土耳其宫廷生活的作品,里面的宫女往往具有俄罗斯美女的容貌特征,便是这个缘故。
第九十三回:海峡咫尺我难往,火台连绵君但来(下)
镇南都督府的西南方,汤州与格鲁吉亚王国重镇苏胡米城对峙;东南方,杰州作为友邦阿塞拜疆王国的后盾。这两个州就像一柄钳子的两个钳咀,扼守国家南大门。它们后面的旷州地域辽阔,气候也比较温暖湿润,是全国最重要的牧区。
高加索各国,现在变成了北部的车联酋、东部的阿塞拜疆,与西部的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亚美尼亚对峙。两个属于炎汉的阵营,两个属于伊儿利的阵营。这四个国家之中,原本是格鲁吉亚实力最强;但是格鲁吉亚先后打阿塞拜疆和车臣皆遭失败,兵力损耗很多,到现在国力只怕已不如阿塞拜疆。两个阵营下的四国,现在大致势均力敌。它们两边对垒,炎汉与伊儿利在后面撑腰,构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伊儿利并未与炎汉翻脸,仍保持着积极的通商来往,毕竟炎汉有许多伊儿利需要的商品,尤其是兵器,这是丧失了兵器之都大马士革之后的伊儿利所急需。伊儿利汗王帖克笛始终不能下决心对炎汉开战,即使在探知海都攻击炎汉的情况下也不曾动兵,便是出自对本国武器不足的担忧。现在,高加索趋于平静,也许伊儿利可以和炎汉长久和平相处下去了?帖克笛对此还不是太有信心,一方面加紧输出奴隶、牲畜从炎汉购买兵器以至普通铁制工具、农具储备起来,一方面寻求向印度各邦购买兵器的可能性。印度铁矿丰富,也有相当高超的冶铁工艺,问题是距离遥远。
这时候,担任大断事官的波斯人拉希德、担任巴格达太守的阿拉伯人朱瓦泥,向帖克笛提出重要建议:组建船队,打通前往印度的海上商路。
波斯地区、阿拉伯地区同印度地区的贸易由来已久,海上商路早已开辟,可是由于伊儿利汗国摧毁了阿拉伯帝国,使得阿拉伯文化濒临灭绝,经济亦大为倒退。蒙古人不懂航海,把原阿拉伯帝国的造船工业几乎摧毁殆尽,远程海上商路遂断绝,只剩下些河运和近海贸易。拉希德、朱瓦泥劝帖克笛复兴造船业、重新开辟海上商路,这是蒙古武夫所没有的见识,获得了帖克笛汗的赏识。这也是因为帖克笛探知炎汉大力发展水运,受到启发。
帖克笛遂下令鼓励造船、修复并扩建港口,并派出使者前往北印度的德里朝,南印度的几个国家,寻求兵器、铁器以及香料、茶叶等商品进口。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将商品转运到欧洲赚钱。亚欧商路的南路将得到发展,与炎汉控制下的北路相竞争。
伊儿利是个大国,然而被海都隔断了通往元朝的连接,如何长期生存下去,是个严峻的问题,比较开明的帖克笛开始寻求各种良策,发展本国的经济,提升本国国力。国力提升了,便是军力的基础。
由于炎汉与伊儿利互相并不对对方的生存造成太大威胁,因此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经过拉希德的建议,伊儿利开放了位于波斯地区北部、里海南岸的城市拉什特、阿斯塔拉等,与炎汉的杰州、赞州、泽州等城市进行水路贸易往来。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亦位于湖边,加入到这个区域贸易体系之中。里海这个世界第一大湖,水运本来大有可为。以往也曾经在花剌子模统治时期,水路贸易相当活跃过,但由于蒙古摧毁花剌子模而中断。到现在,里海环湖水路交通线重新打通,北岸的炎汉、西岸的阿塞拜疆、南岸的伊儿利都可以通过水路贸易方便地交换商品,只有东岸的海都汗国不参与。炎汉与伊儿利的贸易关系由此变得更加密切,甚至伊儿利还将在波斯地区多种棉花,供应炎汉纺织业的需要。
再说镇东都督府。
镇东都督府负责镇守乌东地区,辖地只有苍州和穆州,但是压力却是四大都督府中最大的。这自然是因为海都汗国是炎汉周边列国中最强大的一个。镇东都督府自一开始设立的目的便是为了提备海都汗国,到现在海都汗国悍然对炎汉动兵,两国进入战争状态,压力更是倍增。
乌东地区没有太多物产,却有辽阔的草地,因此只有一个用途——放牧。但现在放牧却不怎么安全了,因为海都汗国完全可能派兵袭扰,掳掠人口,抢劫牲畜。
如何防范?何安平返回安汉府之后,向大王报告了镇东都督府的情况,提出建设烽火台、布置千里警戒线的建议。
在苍岭关以南百余里,有一条中等河流,由西向东注入里海。这条河流虽然不如乌拉尔河宽阔,水深也不足,有些地方骑马便可淌过,但好歹是一道天然屏障。何安平建议在这条河的北岸,炎汉这一侧,每隔三十里修一座烽火台,总共修四十座,可以拉起一道一千二百里长的警戒线,预警敌军入侵,保护内地人民。
赵矜同意这个方案,大笔一挥,将河流命名为“镇东河”,又要将警戒线命名为“安平警戒线”。何安平吓得诚惶诚恐,连称不敢当。
赵矜想想也是,因为世上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防线,更别说警戒线。后世有个叫做马其诺的法国佬,担任法国的国防部长,主持修了个防线,自以为绝对牢靠,好大喜功地自吹自捧,接受了将防线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殊荣。结果呢,因为有了马其诺防线,法国军队大意无备,反而导致德国军队轻易越过防线,法国一下子亡国。马其诺防线成为了历史上的大笑话。何安平不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警戒线,也算有远见卓识呢!赵矜遂将警戒线命名为“镇东警戒线”。
四十座烽火台,工作量不算太大,赵矜令镇东都督府抽调军民抓紧筑起来。
每座烽火台驻扎一百名骑兵外加二十五名弩手,平时轮班负责巡哨与收割马草,一旦望见敌军入侵,立即点起烟火。一团烟火表示敌人大致在百人以下,两团烟火表示敌人大致在百人以上、三百人以下,三团烟火表示敌人有三百人以上、千人以下。
至于入侵敌人在千人以上规模的情况,一般不会在袭扰战中出现;如果出现,目标很大,远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