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他们这种灭绝性的杀戮掠夺,东南邕州百姓,也皆是揭竿而起。或百十人,或千余人,尽皆组成了保卫家园的义军。
中原百姓,虽然面对朝廷正统,多是逆来顺受,可面对外侮之时,却是多有豪杰之士奋起,其百姓更是一呼百应。
故此,这安南等国的十万联军,却也是进程缓慢。没有两三月,光是那些邕州的义军,他们就灭不干净。那些当地人,若是钻进山沟,大宋的官军尚且奈何不得,何况那些不识当地地理的番国了。
而平定不了邕州,那些番国再是胡来,却也是不能不管后路的安危,就径直杀到李民的疆界来。
而最后的大理段誉的军兵,却是与吐番和安南等国联军相反,一路上与民无犯,共买共卖,快速行军。不仅行军的速度远在吐番,安南小国联军之上。素质更是强多了。
显然这段誉却是真心来帮大宋赵佶的。
而且,段誉此次为了帮赵佶,倾举国之兵,聚齐了十万兵马,出秀山郡,石城郡,直奔矩州而来,最多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抵达。
可如此一来,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吐番、大理、安南小国联军这三路军马,虽说是联军,可并没有人居中调遣,统控全局。以至,李民虽然是面对三路军马的包围夹击,可实际上,李民却是用不着同时面对三路军马。
尤其是李民现今手下的主力,无论是慕容博的藤甲军,还是种师道的第九骑兵军,那都是高速移动部队,而且还是那种高攻击的主力部队。
李民完全可以主动截击他们,一路路的打。以优势兵力击溃一路之后,而后派辅军收尾,驻守,随即再调动主力攻打另一路。而且,这三路军兵,除了段誉那一路的军兵之外,其余两路,更是极端的祸害百姓,其民心可用,更是让李民占据人和。
李民当下盘算已定,随即说出与公孙胜、朱武商议。
要说李民平时不怎么下令,经常是假借朱武、公孙胜等参谋部拟定作战计划,那不过是李民牢记:人主者,不与臣下争功。
故此才不怎么表现,可如今大势在前,李民自也是当仁不让。
而李民一番谋略,也让朱武,和公孙胜等尽皆愕然。尤其是那朱武,原本也已经推算到了这些。只不过,却还是没有想的这般清楚,没敢空城而出的主动出击,只想怎么防守呢,这才没有如李民一般及时。
第十六卷 第十五回 变故
矩州。
地处大宋黔南路,也就如今的广西贵阳一带。自西汉时,就有当地大姓谢氏依附朝廷,成了华夏的一份子。唐高祖武德四年设置矩州。据说,因为该地区的南面有水呈方形,其状如矩,所以取了矩州这个名字。
不过,矩州虽然自古流传,可实际上,大宋彻底统制矩州,时间却也不久。甚至有部分的地方,还尚未完全被大宋掌控。
无他,天高皇帝远也。
这矩州,原本在大唐武德时还算正州。可自唐玄宗天宝三年,就因为距离中央政府距离太远不好管制,降为羁縻州。把整个矩州分为了五十个羁縻州小区域,让当地人自治。
在五代十国时,更有乌蛮人入侵矩州,立号称石人部落。直到,乌蛮人退回黔西北,其子若藏继续管理矩州事务,曾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向朝廷纳贡。得到宋太祖的嘉奖,与一批土著首领同时被授予归德司戈职。自此,这矩州也才算是明面上归了大宋统制。
没错,仅仅是明面上。归德司戈,职位虽不高,仅仅属于从八品下职官,可却掌有一定军权。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有兵就是草头王。
故此,当地头人的进贡纳降,也不过就是明面罢了。实际上还是当地的豪族,氏族的首领自治矩州。
故而,直到李民来到这个时代的前几年。大宋皇上赵佶好大喜功,眼看北扩疆土无望,奈何不得人家大辽与西夏,这才诏当地的番部长田佑恭入朝,设黔南路,正式以武力一统黔南的五十个羁縻州。历经十几年,这才基本上统制了整个矩州。
结果,却又赶上天下大旱,四方尽反。
好在,矩州久战,民皆思安。其本地吏治在田佑恭的安抚和镇压下,也算是不错,更为主要的是矩州湖泊众多,也没被旱情严重破坏,百姓有吃的,却也是没个乐意造反。
只不过,随着段誉领着大理军兵的到来,一切却又不同了。
段誉所率的大理兵马,虽然在段誉的约束下,并不怎么祸害当地的百姓。可段誉的大理兵马,毕竟以苗人居多。那白苗的军兵还好些,那黑苗的军兵,却是大理的特色军种,上阵多驱赶蛇虫蜘蛛等五毒作战。如此,即使段誉约束军兵不祸害百姓,那矩州的百姓看见大批的蛇虫过境,那也是慌啊。
何况,大理本不是什么特别富裕的国家。此次来地匆忙,军粮准备更是不足。若不是大宋特使为了大理能够急速出兵,许了大理军兵的粮饷,尽由大宋当地府城提供,段誉光是准备那些出兵的军粮,那就不可能那么快的动身。
当然,这也是段誉仁慈,根本没想过掠夺大宋当地百姓,就地就食的想法。像其他吐番、安南等国,就从来没有过段誉这般的烦恼。尤其是安南等小国联军当中,有些尚未完全开化,甚至还保留了生吃活人的习惯。自然在进入大宋时,不会想那军粮问题。
可问题是,赵佶皇上不知民情,漫天许愿。那大宋的特使,更是管不着地方百姓的死活。可由地方承担大理十万军兵的军粮,对于富庶的地方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刚刚经历大旱的地方来说,那可就是一个大麻烦了。
何况这矩州,本是久战之地,五十个羁縻州刚刚彻底归顺了大宋。刚刚稳定不久,朝廷不仅没有及时安抚,反倒又加重税收,征粮供给苗人。这些壮族,彝族等的氏族,洞主,自然更是不满。
段誉兵行到矩州,却是因为军粮问题,不得不慢了下来。
而他这一慢,却是让已经从两浙起兵,快速突进的李民,很是吃惊。
要知道,李民从两浙到广西黔南路,那可是还隔着江南西路,以及广南东路等诸多地域。那地域跨度,那也绝对是上千里的突袭。虽说淮安有着高俅帮着掩饰,大宋朝廷应该不会得知李民已经不在两浙一代。可是,李民作为一方之主,长时间离开根据地,那也是不好的。
尤其是,李民此次领军突袭,本就是打的时间差,若是大理居中停军不前,吐番,安南两路加速包抄,李民却是自家上赶着钻进人家的包围圈了。
尤其是,李民大军越往西南走,这军粮的供给也是越不方便。比不得在那江浙一带,李民行军,只要带上路上吃地几日军粮就可,到了地方,自有军粮源源不绝的自水路运来,甚至李民所到的地方,根本就是大宋军粮的囤积点,中转站。
这西南之地,那可是人烟稀少,荒山野领的多,人烟密集的少。而且水路也不十分通畅,没有什么可以一条水路直达的河道。大军绕路不说,军粮更是只能人扛马背,光是路上不断往返运粮的军兵,就把李民刚刚组建的,并且带在身边装声势的八万辅军师,用了一个干净。而占用人手不说,那些辅军师运送军粮的途中,那自身也是要吃喝的啊。如此,十万石的军粮,最终运道李民前线主力军的手中,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
再加上李民还得从其他地方再调粮补充军粮中转点。李民虽说空手套的从朱勔那里得了不少好处,苏州的关税更是赚足了,可是也是头疼,毕竟江南的军粮总数就在那里。
李民等不知段誉的难处,只知段誉自到了矩州之后,行军速度直线下降,隐隐有要跟吐番、安南两路军兵等速合围的架势,李民等如何不急?
此时,李民却是明白了那些古代帝王,为什么一个个即使都把开疆扩土当作最大的荣誉和功绩,并将之记载入史册,可最终却也没有一个能够一统整个亚洲的,感情都是这后勤供给闹的啊。怪不得历史上也只有铁木真打下的版图最大。确实也只有铁木真那种掠夺式以战养战,行军从不带过多军粮的蝗虫军团,才能不为后勤所困,打下那么大的版图。
不过,掠夺性扩张的后果也是严重,没的可抢了,这个国家自然也就完了。所以忽必烈一生才有建设地方的做法。可却也晚了,即使元朝夺取了南宋几百年的财富,可也支撑不过许久,随即就烟消云散了。
李民感慨一生,不禁隐隐有些后悔:不是专家,推演什么军略啊,如今岂不是进退不得?
好在,李民锻炼异能,早就练就了心志坚定无比。认定一个方向,永不言退。既然段誉的行军速度下降,不能在李民预定的江南西路两军碰面。李民索性先把江南西路先平定了。反正,李民在离开东南,进军京师前,也是要把整个大后方都安稳住的。
而要说这江南西路,地方也算不小,除了小县城之外,有三千军兵镇守以上的,就有洪州,抚州,乐安,建昌,吉州,临江等等。此外,更有建昌军,临江军各两万正规军驻守。
只不过,这些地方的军兵虽多,可却是太分散了。并没有统一指挥。尤其是两浙等地都反了,这江南西路与大宋朝廷的信息通道也全都被截断了。各个州县,只知道自保,却有哪个敢串联防卫的。
若是串联,恐怕两浙等地平定后,就该他们这些官员倒霉了。而如此一来,却是方便了李民。
李民攻略这江南西路的军略,简直成了跑马圈地。那种师道领着三万的第九骑兵军,一通跑,这江南西路各地,只是看了那三万骑兵的雄壮,那就纷纷的开城投降,却是没有几个像样抵抗的。
唯有临江军的抵抗激烈一些,欺负种师道的第九骑兵军都是马军,攻击力强大,却是不擅攻城,坚守不出。可谁想,种师道眼看临江四门紧闭,根本也没在临江过多停留,更没有用骑兵攻打临江城。径直的就绕城而过,直扑下一站的新途去了。
可就在那临江团练使,庆幸不已的时候,慕容博的燕军随即就到了。当天夜里,就翻入了城内,打开了城门,把燕军主力放了进来。
这临江军在这江南西路,虽然也算是精锐,可比之慕容博的燕军,那却是差远了。那些燕军的藤甲,一个个都是刀枪不入,其军兵的身手,更是高超。就算白天正面作战,哪怕是有着燕军几倍的兵力厮杀,也未必是燕军的对手。何况还是那燕军偷袭,展开了最强的夜战,混战,巷战。
此等战法,就是种家军,折家军这等大宋的王牌主力边军,那都不是对手,何况是没有这方面准备的临江军。
一夜混战,那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若不是李民的军规,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能俘虏的尽量俘虏,这临江军非得全军覆灭不可。
可就这,临江军也是去了一半。
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下来,李民却是尽占江南西路。而且,此时吕师囊的堂弟军师吕助,也有奉李民的军令,安抚了宜州等地的壮族头人,帮助方腊平等了叛乱。方腊的军马却是腾出了空来。
此时,方腊也自领兵赶来援助。
第十六卷 第十六回 就怕没好人
方腊的军马到来,当即令李民稍稍摆脱了随着领土扩大,兵力稍稍不足的窘境。
只不过,朱武却是稍稍有些担心。毕竟方腊带来的部队,总数实在太多了,虽然李民军的素质可能要高一些,可数量,却是少了一半。
不过,李民对此并不担心。中华自古合兵一处的例子太多了。近代鼎鼎有名的井冈山会师就不说了。就光着大宋,赵匡胤就收了多少带兵投效的,老杨家,老折家,老高家,不都是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放眼全国的大局上,自然要吸纳一切有用之人。
而且,虽说方腊手下的军兵忠诚度,远不如李民直辖的高,可方腊在被李民洗脑后,如今可是铁了心的跟随了李民。且,此时敢于和方腊叫板的,也都被方腊与娄敏中收拾了。剩下的已经是全都听从方腊军令的了,李民自然放心。当然,这些人,如今依然只是方腊的手下,而不是他李民的手下。
不过,李民在方腊到来后,随即正式任命方腊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拥有六个军的人事任免权。
如此一来,方腊的地位,在李民这里,也就是仅次于国主李民、总理李纲、以及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林冲,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宗泽的实权人物了。再加上李民根本没有干涉方腊整编军马的行动,更给了方腊六个整编军的名额,方腊手下自然满意。
当然,方腊原本的兵马总量,远远要高于六个整编军的名额。可用于安置方腊手下的那些将领,却是足够了。足够方腊的手下各自保有原本的地位和利益了。而后,只等他们有了功劳,按功行赏,他们有付出,有回报。自然就会在制度的奖罚约束下,产生归属感与忠诚。
李民别看老是放权,可对此却是清楚的很。
对此,公孙胜叹服不已,而朱武也是服气。却是明白了,为什么他朱武神算无双,却依然只能当一个山大王,而李民老是什么都不管,却成了今天这番成就。这除了李民的神功无敌之外,无为而治的用人之道,也是远胜他朱武。他朱武终究只是一个参谋的才能,比不了帝王之才。
而有了李民大方向的指导,具体统筹,却又是朱武的强项了。朱武随即带领参谋部拿出了一份兵分两路的计划。
在一统江南西路后,留朱旭任江南西路省长,关胜任江南西路守备军军长。统领三个辅军师,留守江南西路防备大宋兵马反扑。
而后,李民与方腊兵分两路,进攻广南东路,沿途以招安为主。
其中,令方腊领兵迎击安南等小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