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招应届生不是很多,但还是有同学去了外企,比如安利(广东)。薪水我估计会在5000…6000元/月。2000年有个台资的企业想让我去,他们有一个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务部,很吸引人。但最终还是未能去成,一来因为台资比较小气,给的钱比在北京做公务员的还要少,二来考虑是南方,我的朋友都在北京,所以最终没有去成。在北京的同学在外企没有找到工作,因为外企要的都是有3…5年工作经验的。
再说去法院的。在这里我只介绍一下北京法院的情况。朝阳法院和海淀法院是待遇最好的两个法院,薪水要高出5000元/月。不过想进去很难,除非你有很硬的关系。检察院的待遇没有法院那样好,跟一般的北京市机关一样。此外检察院一般接触的都是刑事案件,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不是很有利。要知道在中国当刑事辩护律师是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请大家谨慎选择。
当老师的没有上面几个挣的多,而且法硕毕业只能从事一般行政工作,想教书的话,学历有点低。不过我有个在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同学活得还是很滋润的。一个女孩子住很大的一间宿舍,每个月不少于3000元的稳定工资,有很爱她的男朋友。是不是也很值得羡慕呢?
去律所工作刚开始薪水可能是最低的。北京律所比上海和广东还可能好一些。一般的行情是:通过了司法考试,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做律助的话,工资2000元/月就到头了。当时很有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岳成律师事务所,竟然想出800元/月招硕士生,还不解决户口。所以应届毕业生去律所干要好好掂量一下。不过也有薪水不错的,君合所就曾给新员工4000元/月的薪水。
二、价值观及其他
既然谈到钱了,那就要说金钱观。我觉得人要有个理性的态度看待金钱:金钱只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只是工具。人一辈子不能为金钱所累,快乐才是根本。薪水对于刚毕业的学生也许很重要,因为很多东西是你渴望得到的。不过希望眼光放长远一点。4000元和9000元的月薪相比,只差半个万嘛。多了那半个万,买房买车还是差很多。25岁到30岁最重要的不是薪水的多少,而是获得薪水能力的提高。怎样增强自己的不可或缺性才是最该关注的问题。到30岁的时候应该让老板觉得离开你他的企业就无法正常运作下去了,那你30岁之前就赢得了真正的成功。我想,那时候你的薪水就可以上5位数了。
最后,考上法硕前后都应该踏实思考。考不考法硕很迷茫,考上了还迷茫,临近毕业更迷茫了。
“有人说法硕是复合型人材,那我就考考试一试。”—要知道,复合型人才不是读出来的。
“今天听别人说MBA挣钱比法硕多,那我还考这个该死的法硕做什么啊。”—脑子清醒一下,刚本科毕业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你,怎么去读那个最终目的在于驾御别人的MBA啊?
“毕业了,发现3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该找工作了。怎么办?”—人生的十字路口就在你的面前,你有责任为自己选择某一条道路。
考不考法硕这个问题其实不会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形都不一样,照搬别人的成功路线是注定要吃亏的。这个社会变化这么快,什么都不能保证你的将来。不过这里有一个标准,可以保证你考上不后悔。真正问问自己喜欢法律?选定了这条路是否能坚定地走下去?假如明天你就可以去美国读一个你毫无兴趣的专业,你是否会放弃考法硕?真的,人这一辈子要为现实的东西放弃很多理想和兴趣,但你是否会觉得放弃了理想和兴趣,人生过得就如同嚼蜡?如果是,那你还是学你感兴趣的专业吧。
考上了迷茫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本科不是学法律的,对法律了解不深,有很多基本的东西要去学。希望考上的朋友不要想太多,多看书是惟一的办法。
毕业了找工作确实要有心理准备。这几年学法律的越来越多,自考的、本科扩招的、还有双学位的、法学的、法硕的。很简单,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多了都会不值钱。但是真正喜欢法律的朋友请不要担心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人中一部分学成后是要转行的,自考和本科由于学历太低,在北京找个好工作很难,双学位的很大一部分还是做一些跟本科专业相同的工作。法学硕士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时候还不如法硕找的工作好。学法硕的一定要发挥自己本科专业的优势—学金融的就进银行,学工的去企业或者机关,学英语的进外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做2至3年以后再考虑是否做律师就很稳妥了。而且从那以后发展就会顺得多,在银行做了几年后可以去做金融证券方面的业务,学工的去做知识产权,学英语的做涉外。自己有一技之长后再图更大的发展。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要盯着眼前的利益,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作者Email:
书山有路,路往何方
文/大冬瓜
一、开头
记得一晚,一不得志的朋友酩酊之后问道:“想发财吗?”
“想!”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个庸俗又诱人的问题。
“想发财有五条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做官五读书!”他打完了酒嗝,很连贯地说,“你知道自己的命吗?觉得自己有运气吗?风水如何?”
大致他知道我不是做官的那块料,终于没把第四问提出。
是的,我不知道自己的命,也从没什么好运气,更不懂玄术,风水之说自不可得,也没打算要青云直上,于是只有“华山一条路”……
二、两种人
我一直看不起两种人:一种是“死读书”,一种是“读死书”。
在我看来,死读书的人资质较为愚钝,把书读死了,莫说举一反三、融汇贯通,连读懂都不易。这样的人大致受客观条件所限—所谓的智商。
“读死书”者则大多智商较高,并不愚钝,而且能把书读得烂熟。若在书中随便抽一章一段一题去考考他们,十有八九是难不倒的。一般估计,这样的人是应试教育的骄子,老师的宠儿。然则却爱死抱书本,一到了现实生活、实际工作,高材生们就开始没落,没了考试就没了方向。
所以,书要读,却不可读死,更不可死读。
三、执卷的小乌龟
说完上两节,我不由地一阵悲凉—6岁从书,18年来就算没在书海中遨游过,也总算在小塘小湖泊甚至娃娃池里呛过两口水,也总算学会了两招狗爬式、蛙泳什么的。然而如今的境况却更像是一只在水里呆腻了的小乌龟,爬上了沙滩,缩起头来,却又总爱不安分地探探脑袋,四处张望。总觉得前路是那么广袤,目标是那么遥远,而自己却是那么钝!小乌龟觉察到自己的渺小,却又支撑不住烈日炙烤,大地干旱,现实生活让他只好潜回水底,继续环游“未来水世界”。
多少个夜晚以来,我就是这样来回自责着: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却一味空想。每每潜回水底,虽感受着那份执卷的欣然,却又抹不去一丝无奈。
书是什么?也许是个良伴吧,可我却觉得它是个活生生的器物,既是器物,但又那么的活生生。
四、活生生的器物
人们总说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可却又不知,如果书读下来了,心就静了。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可每当稍微静下心读点书了,往往就能减少几分浮躁,几分功利的幻想。
前些日子,潜下心来读了些专业书籍,诸如《编译原理》、《形式语义》,每每看到大师们精妙的推理,超人的构想,严密的逻辑,我便大有拍案之意。有一次,突然想通了一个从前挠破了头也没弄明白的问题,一脚踢破了足下的暖水瓶。“咣”的一声!两位室友着实受了不少惊吓,而我那久未有做学问而又浮起来的心,总算安稳了不少。
枕边也常放着那么几本书,诸如《中国通史》、《古文观止》、《三国志》。隔壁宿舍一家伙曾经笑我,这不外是附庸风雅,增加一些谈资罢了。我陪着傻笑了几下,他又怎知当我在外面遭受了挫折、心烦意乱之时,正是这几本书为我疗伤,止住了流淌在心中的泪水。
五、亚70年代的人—生于1977年至1983年
大抵我们这代人是活生生被夹着的了,前有文化大革命、“读书无用论”的思想隔膜,后又被“知识经济”、“知识爆炸”所恫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更迭不已,意欲“改朝”却又“换代”不成。
也许正是因为这两层的夹心饼,我们成为了今天的lostgeneration,双重恫吓之下,只好埋头苦读。可以说是“知为何却又不知可为何”(第一个“为”发去声,第二个“为”发阳平),于是开始迷失。
1977年至1983年出生的人,一直被我称为“亚70年代”。幼年的我们没有真正尝过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却又被人嗤之以鼻地称没尝过文革的苦。不知道什么是甜,不知道什么是苦,当然更不知道什么叫忆苦思甜了。
我们当然不会知道。当那些所谓真正70年代的人,靠着聪明伎俩,在股海、商海里大捞一把,钻着各种漏洞时,我们在哪儿?当那些真正的80年代的大学新生们踏入窗明几净、豪华万分的新校区、新讲堂,享受着素质教育和学分制,享受着“奔三”、“奔四”、网络课堂时,我们又在哪儿?历史迈进了新千年,我们一踏出社会就遇到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金融风暴、“911”,股市低迷,“毕业等于失业”于是我们在《冬季校园》的歌声中缅怀着校门口的小酒馆,缅怀着那已被夷平去盖新教学楼的小树林、青草地,也许还在缅怀那什么也干不了的286、386。然而回过头来,却要在经济低迷的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
于是为数不少的人踏上了“考研”这座独木桥,又或者为后来者做试探留学之路的先驱,寻梦“寄托”。我们为的都只是一条路—读书!这条路也许、或者、有可能通往“罗马”,但却不知该怎么走,更有甚者还没到起点,就身陷泥沼,成为某某考试的专业户。也许我们本身就是为“应试”而生……
六、开始牢骚
我开始发牢骚了。
前文也许有些消极,可我大抵也知道—“世上本无路,人走的多了,便成了路”,路就在自己脚下,命运靠自己把握,可这到底是一条羊肠小道,还是一条不归路,抑或是迷途?
这样的时候,我总想痛骂一番中国的研究生教育!
踏平了千军万马,在独木桥上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走过来,我们总算过了这道槛。可就是这“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的围城又重新把我们圈了起来。
七、什么和什么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你到底是什么?
在许多高校中,研究生的课程甚至不如本科生受重视!老师们没备课就溜进了课室,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推迟上课,提前下课是常事;一会儿出差,一会儿开会,空着的课就美其名曰:让学生找资料去!
老板们把弟子招了进来,却又不带。长期以来,理工科的兄弟们就自称是民工,给老板干些杂活,编些歪书,做两个小项目。
有的导师自己没项目没课题,于是找几份兼职,把学生送出去打工,于是自己就乐得清闲,然而一年也见不到几面了。说来,能挣点钱,学生自己也愿意。可如果就这样半学生半打工仔的,我们不如直接打工去算了,读研究生干嘛呢?
然而,这样的导师还算有人情味。有的导师既没课题没项目,又没主动给学生找份兼职,还不让学生自己到外面兼职,用各种理由干脆利落地把大家“圈养”,严加看管。这不是与“严师出高徒”的著名论断背道而驰了吗?我看还不如放任自流算了。
既没跟导师做项目,导师又不带着做课题研究,还没有兼职做怎么办?又只好埋头苦读,自修去了。君不见,研究生自修室天天满,别以为那叫刻苦,无奈罢了。如果自己看书就行了,那又何必进学校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毫不意外的,研究生就业反而遇到了困难:有学历没真知,有年龄无实际经验,脑门上还刻着“研究生”三个大字。天之骄子们,心高气傲又游手好闲,年龄与可管理性成反比。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你怎么了?
八、末了
请原谅我的无知而无畏,偏执又偏狂,我不是那么的与时俱进,却总爱唱唱高调和反调。
也许我不过是尘世间又一只迷途小羔羊,只知书山有路,却不知路往何方……
作者Email:
考研时间表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复杂,其实说到底就是时间的问题,尤其像考研这种活儿。为什么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考上了呢?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第二年你把第一年用来犹豫考不考、考什么专业、考哪所学校的时间都用来复习了,仅此而已。为什么每到1月份,总能听到考生的悔恨宣言:再给我一个月,还世界一个奇迹?还是之前太奢侈,只好用来年一整年的时间来弥补这一个月的透支了。
对考研来说,如何安排时间或许比具体问题的求解更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所以,不妨为自己定一个考研时间表吧。
一、4月~6月—备战前的准备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肯定是越早越好啦。问题是,什么时候你可以开始?从外部环境看,好像越来越没有明显的考研周期了。差不多从当年考研结束那天起,新一轮的各种考研辅导班、考研教材就开始铺天盖地而来。其实,无论是外界还是你自己,都不可能拿出这么长的准备时间。从外界来讲,新的考纲没下来,甚至当年的考研成绩都还没有发布,辅导班能给你多少新的东西呢?教材毫无疑问更是陈旧的;从自身来说,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研,考研或许就只是你为自己设想的种种可能性之一,你那种考考看的心态和数次考研人此去华山一条路的境界绝不能同日而语。即便你这时就开始备战,你也肯定做不到非常的投入与专注。所以,与其这时就急急忙忙把自己淹没在各种教材和辅导班里,倒不如先冷静考虑一些事情。
先要搞清楚考研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多向“考研前辈”们了解他们的考研感受,尽可能调动一切资源了解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历年的招生情况、专业考试难度等等。这些事情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