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一系列的改革,只是前期取得成效,这也是为何曹操前期能够成功之原因。只不过当这些改革后继无力的时候,伴随而来的便是失败。军事上成功那还有好说,然而一旦军事上亦失败,那么一切不稳定便会浮现出水面,这也是为何曹魏一直都无力统一天下之最根本原因。
当然,这并不能怪曹在前,汉朝所承袭的秦制,乃是自商君变法之后一直便施行的。而经过战国时期,秦国的实践,乃至秦灭亡,汉代吸取教训再对其中进行变更。汉代的制度,虽不能称为完美,但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还能屹立不倒,总有其原因在。
曹操能看出时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已经是十分不错的了。然单凭一人或者一个时代区区数十年的力量,是难以对数百年的积弊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如此一来,就必须遵循时代的规律,对各种方法进行试验,再在其中寻找正确的道路,而将错误摒弃则更容易寻找正确的道路,和更快见到成效。这也是为何,大汉灭亡之后,会有长达数百年的动五胡仅仅是引子,关键还是汉民族自身还未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按照历史的发展,是必须遵循这等规律的,只不过曹植带着后世的记忆而来,他很清楚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他心中所想,便是希望汉民族可以少走一点弯路。莫要少看这一点的弯路,或许里面就已经省去了百年光阴。
若等到统一天下的时候再行改革,曹植自问没有这么厉害的对全局的掌控力。古往今来,在和平时代,成功对一个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革,没有一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中,成功的也就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等寥寥几人,只不过他们的改革并非对整个国家,而是一隅之地。剩下来的和平时代进行过改革的,最出名的莫过于王安石与张居正二人,前者毫无疑问地失败了,后者的改革在任时还算成功,然死后还是被大部分废弛了,改革最终还是失败。
曹植自问没有前面所提这些人强大的内政能力,这些数百年才出一个的奇才都是以失败告终,他曹植又怎敢说一定能成。故此先助曹操统一天下,而后再进行改革的念头毫不犹豫就被曹植抛弃了。因为一旦未完成改革便统一,接下来这个制度未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政权,必然会在数十年内崩塌,那么曹植也就等于白来一趟了。
故此中改,成为了曹植唯一的选择!
纵观历代,改革者除了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无可比拟的巨大名声。这样才可以让改革者一呼百应,从者如云。
现在曹植年纪还他还不能亲自走上前台,那么在其走上前台之前,就必须要先辅助曹之前在徐州劝曹操不要屠城,所做的一切,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也让曹操建立起名声。及至后来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以曹操的名义进行推广,为的也是帮曹操建立名声。
如今名声建立起来了的地盘也稳固了,改革也就进入了步调。曹植运气其实还算不错,因为他助曹操夺得彭城国和半个东海郡之故,使得这两个较为富庶的地方对于曹操所推行的屯田制甚是抵触。这导致了曹操对屯田制的坏处提前有了个认识,而又让曹植见缝插针地献上了后世成功的均田制。
现在曹操治下虽然是屯田、均田两制并行,但曹植相信,当过一段时间之后,均田制必然能成功取代屯田制。最重要的农业基础已经种下了种子,接下来曹植便是将目标转移到这时代仅次于吃饭问题的学术问题上。
在后世唯经济论的历史学家看来,中国古代自秦到清这两千年,是没有进行过质变的。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没有发生工业化并不代表国家没有进步,而工业化对人类而言,也未必是一种进步,相反,工业化只是短时期的透支。或许在工业化时代的人看来,是巨大的进步,然而在后人看来,是工业化时代的人掠夺了他们的资源。积聚了数个时代的资源,如若还不能比前人强,那可以回家吃粪了。
实质上,中国自秦到清的两千年来,经济上的进步其实还是十分明显的。若是拿经济最鼎盛的宋代,与曹植重生前的天朝时代相比,除了没有电力和一些工业化制品之外,在其他各方面尤其是生活质量上,宋代是完胜天朝的。不仅仅是宋代,即便是唐、明这些大治的时代,其实也比天朝要强得多。
然而这两千多年来,经济的进步其实只是其次,真正的进步乃是学术、思想!秦至清这两千年,以士农工商组成的社会,士排在首位,也就是说这两千年来,中国所看重的并非什么经济、工业化,而是比人类对生存更高层次的追求—
中华民族为何传承可以达五千年而不间断,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什么经济、工业化,而是他们所发展出来的高度精神文明。与西方所鼓吹的自由、民主相比,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方面是完胜他们。
自秦至清,统治者虽然是变天下为公成天下为私,然而士大夫阶层一直所追求的都是天下为公的思想,纵使他们也有走错、也有式微的时候(世家)。然而一旦他们拨乱反正之后,就会再次走上了探寻天下为公的道路。
西方所鼓吹的个人自由,其实质上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只不过他们在自由之上,还有一种民主为之遮掩他们的私利。然而明眼人都清楚,西方之民主,并非真正之民主,不然也不会有马教了。就价值观而言,在自由、民主之外,其实还有公平、正义、恻隐、是非等等,而这些价值观,在西方影响力并不大。
正是知道了后世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区别,曹植才立心要提前为汉民族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最高统治者阶层是天下为私的思想,然而士大夫阶层所追求的还是天下为公。曹植在河北时布的局,便是首先要对士大夫阶层进行改革,只有对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成功改掉,那么后面的方能推行。
郑玄,作为这时代的士大夫阶层领军人物,便是曹植所需要争取的改变的第一人了。一旦完成对郑玄的思想改变,那么凭他的地位和能力,帮助曹植完成对这时代的士大夫阶层思想的转变,将有莫大的助力。
而这也是为何,曹植一定要请郑玄到许昌的原因。有思想完成改变的郑玄,在颍川书院进行讲学,加上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辅助,催生无数的寒门士子,那么就士人阶层而言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如此一来只有两种选择,自我革新以及淹没于人潮之下,无论选择哪种,曹植对于士人阶层的思想改革,都已经算是成功了。士人阶层的改革成功,那么后面要推行的一系列经济上农业、商业以及政治改革也变得更加容易。至于最后的掣肘,最高统治者心中那天下为私观念,曹植将决定由自己亲自出手来改变!
这便是曹植重生以来,一直所思考的改革道路。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的革新,才可以完全根治这时代的社会弊病,让五胡乱华那段对汉民族而言黑暗无比的历史不再发生。不过这仅仅是曹植心中的一种战略规划,真正要完成,并不容易。曹植所拥有的优势,仅仅在于有历史的经验,能力上他未必能强得过这时代的智者。因而,他需要的是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如今看郑玄的情况,恐怕不久之后,他便会成为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了。该说的话,曹植已经说完了,缓步走出石屋,将文稷招来,要他领士卒帮郑玄收拾东西,然后便自顾自地返回马车之中。
今日所说的一席话,不仅郑玄要消化,对曹植而言,劝说郑玄成功代表他的第一阶段计划顺利完成。然而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为他将要面对天下豪门世家的反扑的挑战。这上面如若走错一步,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曹植必须小心再不能有半点错误。
石屋之内只余下孙乾一人,目光呆滞的他脑海之中还回想着曹植的话,久久无语。待得郑玄被文稷的人接出石屋之后,才语带疑惑地自问道:“老师,究竟你要寻找的是什么答案?莫非真是学生愚钝了?”
。。
第二卷 争夺兖州 第二百五十一章 张绣的算计?
第二百五十一章张绣的算计?
建安二年笼罩在大汉土地上的冰雪解冻,战火重临大地!
最先开启战端的还是河北的袁绍,由河北正梁麴义率领步骑大军十万,兵发幽州,围攻固守易京的死敌公孙瓒。只不过袁绍虽然出兵幽州,不过并没有放松民生,对于新归附的并州、幽州和青州各郡国,实施了不少惠民政策,河北百姓尽皆欢迎。
紧接着袁绍开启战端的,乃是他那沉寂了数年的同父异母兄弟,淮南袁术。早些年袁术兵败荆州,麾下大将孙坚被射杀于襄阳城下,实力受到重挫。随后袁术迁治所于寿转而向东面发展。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随后几年,淮南不是有天灾频发,加上袁术掌控力下降,淮南各地郡守也不是完全听令于袁术。故此,在曹操驰骋中原的时候,袁术只能忙于解决扬州的问题。最终,在前些年,由孙策之子领军平定江东之后,后方总算安稳了下来。
现在总算到了袁术亮出獠牙,东进徐州之时了!
袁术,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诸侯,大举出兵东进徐州,天下为之震动。对此最关注的,莫过于现在的徐州牧刘备,就在刘备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屯兵沛县的吕布派人送信给刘备,言得了朝廷命令,愿意协助刘备防御徐州。
听得此消息之后,刘备自然大喜过望,立即调动兵马,以为抵抗袁术的入侵!
……
就在二袁先后出兵的时候,许昌司空府中,关东三大诸侯之一的曹操,也开始与麾下谋士在商议要事
只见主位之上一脸笑意地望着众人。而下面,夏侯渊一脸兴奋地说道:“主公,现在文若先生之计成矣,淮南袁术已然起兵攻徐州,广陵郡沦陷,其军正北进下邳。刘备已然调兵南下抵御,吕布也频频调动兵马,三方大战,正是我军西征的最佳时机!”
夏侯渊说完,一众大将齐齐点头应和,对他们来说,只有打仗他们才有获得功劳。宛城的张绣虽然不弱,然而对现在的曹军来说,张绣已经不是十分有威胁的对手了。能拿这样的对手开刀,众将自然兴奋了。
曹操脸上也难掩笑意,微笑着问郭嘉道:“奉孝,汝以为如何?”
郭嘉拿着一柄破烂的羽扇在一脸轻松道:“妙才将军所言不错,这的确是我军西征的最佳时机。只不过嘉以为,西征虽然重要,但主公对内的管治亦不可放松。”在“管治”这两个字上,郭嘉还加重了音调。
曹操自然知道郭嘉的意思,缓缓点了点头,转而对荀彧道:“文若,本司空出征之时,许昌之事便靠你了。”荀彧没有多言,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见到,哈哈一笑道:“妙才,立即去点兵,本司空要一举荡平张绣!”
夏侯渊闻言大喜,大声出列应道:“诺!”
应罢之后,李典却是出列抱拳道:“主公,某愿为先锋!”
李典这话,仿佛捅了马蜂窝一般,后面曹洪、徐晃、乐进、朱灵等大小将领纷纷出列叫道:“主公,某愿为先锋!”
不止他们,到最后,连许褚也心痒难耐,出列抱拳道:“主公,俺也愿意当先锋!”
见到许褚也出列倒是心中一动,其余诸将的能力曹操心中有数,而许褚勇猛有余,指挥却是平平。想到这次的对手不怎样却是有心锻炼一下许褚,于是点头道:“好!这次就由仲康担任先锋吧!”
其余众人听得,心中虽然不愿,但曹操已经开口,也只能无奈答允。
先锋之职定好,其余的就都由夏侯渊安排,至于接应的后合却是点名安排了刚从徐州换防回来的于禁。末了却是顿了一下,目光落到最后排的曹昂以及已经守孝完毕,赶来许昌效命的曹定身上说道:“子修,安民,身为曹家之人,军旅之事一定要接触,你们这次就随军出发吧!”
二人听得,却是大喜,齐齐拱手道:“诺!”
商议既定,当众人都散去之后,独独只有郭嘉留了下来见着,却是有些不解道:“奉孝,还有要事?”
郭嘉轻轻点了点头道:“主公,许昌虽然有文若坐镇,然也非万无一失。”说完手指朝天上指了指,而后说道:“那位也不甘心主公大权在握,嘉以为,主公应当安排一人在那位身边,以为监视才稳妥。”
曹了一下,说道:“奉孝所言,不无道理。本司空准备待植儿回来才安排,只是现在看来,恐怕他赶不及了。张绣只有一郡之地,其所部在西凉残部之中实力平平,还不如李郭。早前本司空一举击破李郭二人,这次出征宛城也是手到擒来,在那位身边安排人手之事,还是待本司空回来再算吧。”
郭嘉听得,皱了皱眉头道:“但是……”
曹操轻笑道:“不用但是了,就按这个办吧。”说完还加了句:“奉孝却是变得啰嗦了。”说完就要起身离开。
然而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典韦那瓮声瓮气的声音道:“主公,四公子在外求见!”
“植儿(四公子)?”厅内的曹操和郭嘉闻言,都忍不住发出的惊呼,只不过郭嘉除了惊讶之外,还透着喜意。
曹操愣了一下之后,便凝声说道:“让他进来吧。”
未几,风尘仆仆的曹植便大步走了进来,对着主位之上的曹操拱手道:“孩儿幸不辱命,已然将康成公请动了!”
曹操闻言,整个人霍然而起,鸡动道:“真的请来了?”见到曹植坚定地点了点头大喜道:“康成公何在?”
曹植神色不变地答道:“康成公路上偶染如今在山阳郡境内休养。孩儿找到了神医华元化先生一路照料,父亲无需太过担心。由于元化先生说,康成公未必能这么快起行,因此孩儿特意赶回来,先向父亲报喜!”
听到这话才重新坐好,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顿了一下,却是说道:“好了,为父会另外通传各地郡守多加照料,植儿一路长途跋涉赶回来,也不容易,先下去休息吧。”
“诺!”
当曹植走后却是缓缓摇头道:每每做事都是这么出人意料,竟然真将康成公请来了。”
郭嘉听得,淡淡一笑道:“有康成公主持颍川书院,那是好事。”沉默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