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老说完之后,场面却是诡异地变得沉默起来。良久之后,才有人问道:“长老,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长老同言,吹胡子瞪眼道:“难道老夫还骗你们不成?”
下一刻,几乎所有青壮都大呼道:“长老,我去!我去………不仅青壮,就连一些健夫也大嚷道:“长老,我也要去……”
长老见得,感慨无比,以往听到官府要建设,几乎所有人都是哭爹喊娘的,从没有像现在这么雀跃过。这时,长老都忍不住想”官府这么做,怕是要吃很大的亏呢。
眼见群情汹涌,长老也收起了思绪大声道:“别急别急,一个个来………
相似的一幕在寿春城附近各条村子陆续上演,百姓们听到之后全都极为踊跃地报名。就连远一点的地方,百姓们闻风之后都提出要前来。
太守府中”刘晔收到各村长老递上来的名单时,却是又喜又忧。眼见刘晔不住皱眉,曹植却是笑道:“子扬先生,百姓们这么踊跃,那人手可就不缺了。”
刘晔闻言”摇头道:“四公子,晔担心的不是人手问题。而是我们又管饱,又发工钱”这耗费可是极大。如今只是扩建东西两市,这还好说。日后若是建城那等大事”若是还要这办法,所耗岂不是更大?”
曹植听着,放下手中竹简,微笑着问道:“子扬先生可知道何谓舍得?”
刘晔闻言,有些不解道:“舍得?不是愿意付出?”
曹植轻轻摇头道:“非也。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有舍才有得?”刘晔闻言,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曹植再次捧起竹简,淡笑道:“子扬先生且看着,三年之后,本太守自能将洒出去的数倍收回来!”
刘晔见着,轻轻点了点头,揭过这话题转而道:“四公子,如令人手已经不是问题,烧砖的工匠吾也找来了。一切都准备就绪,只不过一日三餐,粮食方面恐怕………”
曹植有些无奈地说道:“暂时先问徐州借弃,植已经让叔达他联络附近州郡,准备买些豚(猪)种回来。”
刘晔闻言点头道:“如此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
计较已定,曹植和刘晔便分头行动。刘晔去召集前来做工的村民,在夏侯兰的帮助下简单编成数队,以方便指挥。而曹植则是带着属吏们,去跟城内的一些百姓协商。这次曹植要在城内弄出东西两市,而且规模还是现在的两倍,城内的一些屋子肯定要拆。
幸好之前分田之举,让不少居住在城内的百姓自愿搬出去,这让城内不少屋子都丢空。而剩余的一些人,曹植给出相对丰厚的补偿之后,大都愿意离开。
当曹植都协商好之后,那边刘晔也领着人进场了。第一步便是拆,由于城内大部分都是茅草搭建木屋,拆起来很是快捷。与此同时,司马孚也领着一队做工的人,在熟手的砖瓦工匠带领下在城外烧砖。
一切材料则是由夏侯兰领着一队人到城外采集,做起来却是有条不紊。当城内需要拆除的地方全部完成之后,第一批的砖瓦也烧制了出来,刘晔领着人开始转入了修建的行列。
这次曹植也是花了心思,除却建筑全部用砖瓦之外,也准备铺石板路。当城内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他也亲自领着寿春的城卫军,到城外的八公山上采石,搬运下来。
此时的八公山半山腰上,曹植早已将上衣脱去,只穿一条短裤,赤着上身和那郡尉一同扛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往山下而去。后面则是一众城卫军。这段时间,城卫军们已经对曹植极为信服,而此次曹植又亲自下场与众人一起采石,太守都如此,士卒们又有什么好怨言的。
烈日之下,众人汗如雨下地扛着石头到山下。当将巨石运上大车之后,曹植才停下来用手抹了抹汗活动了有些麻木的手臂道:“做这东西还真累!”
那郡尉此时递给曹植一个水囊,笑道:“太守大人,吃水。”
曹植也不客气,接过水囊一饮而尽。
继而对后面一众士卒招手道:“大伙先歇歇,喝口水吧!”
“是!”众人闻言大喜。
当休息了半刻钟左右眼见所有石料和泥土都搬到大车上,曹植却是招呼道:“好了,出发吧!”说完却是当先推着大车往寿春城方向而去,众兵卒见到,自然立即跟上。
当曹植推着大车来到寿春城下的时候,周围的百姓和做工的人见到,全部都用尊敬的目光望向曹植。经过一名带着孩子的夫女身旁时曹植更是听到那夫女小声对自己的孩子道:“娃儿,这是我们的太守大人,你要好好记着他,他是我们的好太守,日后长大了记住要好好报答他!”
“孩儿知道!”
类似的话曹植在这段时间已经听过不知道多少次,然而每次听来都让他心中充满了喜悦。这就是民心,曹植已经能感觉到,寿春附近的百姓,已经对他归心了。日后他治理起来,定然会事半功倍。
很快司马孚便带着人迎了出来,曹植见着笑道:“叔达,进展如何?”
司马孚微笑道:“有四公子亲自出手大家都是干劲十足,想来秋收之前应该可以完成。”
曹植点了点头道:“那就好。”
司马孚见着曹植原本白净的身体此时已经变得黝黑,忍不住暗暗感叹道:“四公子自小都未做过什么粗活,这次却是亲自去做最艰辛的一环,有如此人物当政,真是百姓之福。”
其实如此想的又何止司马孚,曹植这个太守亲自采石的事,早已传遍寿春内外。这起到极为重要的鸡励作用,身为父母官且年纪甚小身份尊贵的曹植都做最苦最累的活,他们若是偷懒,只怕真会被千夫所指。
人都是爱脸皮的,曹植的所为让所有人都拿出十二分干劲来,谁都不肯在曹植之前先倒下。这么一来,也让工程的进度提速。更有甚者,在完成一天四个时辰的工作之后,都自愿留下来继续工作。
为的仅仅是要报答曹植这么一个身先士卒又爱民如子的好太守。
不过曹植也没让他们吃亏,每个超时工作的人,超出的时间都能拿到双倍的工钱。这让百姓们又是感鸡,又是〖兴〗奋。
除却做工的百姓之外,城内的百姓们对曹植和城卫军们每天辛苦采石,都是看在眼里。他们都是寿春本地人,看着这么一帮人为了建设寿春城洒下这么多的汗水,心中都是感动。有能力的百姓们,都拿出食物来,犒劳这一帮汉子。
对于百姓的热情,曹植也不好推却,让士卒们领了。但走过后,曹植总会让人上报拿了哪家百姓什么东西,然后派人去将钱送给百姓们。这使得曹植的威望更加高了。
短短半个月时间,曹植的形象便已经深入到寿春城附近所有百姓的心中,百姓们都毫不犹豫地坚决拥护曹植这个太守。
民心这东西,说容易得到真的很容易,说难也的确很难。然而曹植却是做到了,而且非常轻松。
夏天的日子便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当秋季来临之时,寿春城内却是已经来了个大变样。城内建起了东西两市,里面得建筑全是砖瓦搭建,内间才是用木头,而不是纯木质建筑。
这些建筑在这时代,可谓高档建筑了,类似的只有像许昌、郫城华等大城才有。现在寿春城内,已经拥有了第一批。
除此之外,东西两市内也用上了石板路。而对于这东西两市,曹植也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其内部没有排污水的暗渠,另外为了加强城内的方便,曹植还准备引淮水入城内,形成城内的水循环系统。故此在两市之内,预留了开挖人工河的地方。
曹植始终认为,建一座城不能盲目地建,或者想到什各就建什么。必须在建城之前,就做好完整的规划,以后只能做细节的调整。
东西两市,虽然只是寿春重建的第一步,然而里面预留的地方则显示出曹植的重建是极具规划的。
而两市建好之后,工程也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现在的寿春城,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伦不类的。城墙依旧残破,而城墙附近则还留有大批破旧的木制建筑。然而在破旧的木制建筑群里面,却有着一批精美的砖瓦建筑,而且规划极为整齐,东西为巷,南北为街,如此整齐的规划也是这时代少见的。除此之外城内也有着黄泥路与石板路两种不同的道路。
虽是不伦不类,但是百姓们都清楚,日后的寿春城,将会如同新建好的东西两市一般。这是曹植这个新太守让所有人看到的希望。
东西两市的基础建设虽然完成,但还需要后续。两市的功能也已经被曹植规划小好,东市为娱乐、吃喝等服务于普通百姓所用。故此在司马孚的安排下,天然居、杂货铺、布行、面馆等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店铺纷纷开业。
而西市则属于大宗交易的场所,如钱庄、茶坊、马行等等也陆续开业。
不过由于寿春由于早前战乱的关系,大商人不多,西市显然没有东市来得旺。对此,曹植也没有在意,毕竟一城的兴旺,并非短时间之内能成功的。如果短时间之内能成功,那只能说仅是面子工程,华而不实,这些东西曹植并不需要。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七章 商业流通
建安六年秋,寿春城新扩建好的东西两市都已经启用。夺春城附近的百姓,对于这个忙活了整个夏天扩建好的地方,都感到极为满足。而满足之余,百姓们也对东西两市内开设的很多从未见过的店铺都感到好奇万分。
经过一个夏天的辛勤劳动,寿春附近的百姓们手中都有不少余钱,这些都是辛苦做工得来的工钱。而两市之中开设的店铺,全都是用铜钱进行结算了,店铺也不进行以物易物。这么一来,却是让百姓们的钱有了用处。
在天然居开设的第一天,便已经爆满。天然居的名声这几年已经打响了,百姓们现在手中有钱,当然想去试一试了,故此便出现了爆满的情景。
曹植与刘晔等人坐在天然居的二楼靠窗边的地方,看着在门口外排成人龙的百姓们,脸上都露出淡淡的笑容。
刘晔更是指着下面得人龙道:“天然居客似云来,可喜可贺。”
曹植闻言,轻笑道:“与民争利不算什么本事。”
间曹植主动提到与民争利,刘晔倒是有些惊讶道:“四公子竟有此想法?”
曹植点头道:“天然居现在确实是与民争利了,不过其不得不存在,最起码现在必须存在。”
刘晔眼睛闪烁了一下,凝声道:“看来子建另有后着。”
曹植闻言,却是笑而不语。
就在此时,忽然见到天然居的小厮们拿着一个木牌走到门外立下,继而便转身走了。刘晔眼尖,一下子便见到木牌上写着:“开课授徒,由天然居大厨亲自教授,每节课半个时辰,每三天授课一次。总课程十次,收费三百钱。”
刘晔看完之后”有些不解地问曹植道:“四公子,这是何意?”
曹植耸了耸肩道:“开课授徒嘛。”
“开课授徒?”刘晔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而后说道:“厨子也能开课授徒?而且四公子不怕,开课授徒之后,徒弟比师傅厉害,影响天然居的生意?”
曹植轻笑道:“当然可以开课授徒了,至于影响生意,本公子巴不得如此呢。”
听曹植提到这个,刘晔一下子觉得,自己极为贴近曹植的想法,立即低头沉思起来。暗念道:“开课授徒?那些百姓学完之后”掌握了手艺,自会跟天然居抢生意,巴不得如此?”想到这里,刘晔望了望四周不少空铺,忽然间却是想到钱庄的用途”忍不住惊讶道:“四公子要扶植这些百姓开铺?”
曹植露出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道:“子扬先生果然睿智。”
刘晔闻言却是皱眉道:“这么做有何好处?最起码天然居的生意就被夺去不少。”
曹植摆了摆手道:“其实本公子建天然居的作用,就是为了今日之举。我们免田税三年,以后这收入可都在这上面了?”
“收入?”提到这个,刘晔立即醒悟过来,有些惊讶道:“四公子的意思是,我们以后的主要税收,来源是商税?”
曹植抚掌道:“然也!如若东西两市的店铺全开了”生意若有天然居一半的兴旺,那么大家也不必担心傣禄的问题了。不过吾准备对商税进行一次重新修改。”
话至此,刘晔已经完成明白曹植的企图了。天然居授徒,让百姓们掌握手艺。而有手艺之后,便可以到钱庄贷款借钱,开店铺。而百姓们手中有不少余钱”这些店铺若做得好,自然就有不错的收入了。
而天然居,便是一个榜样。天然居的收入极高,凭着它短短数年曹植的财富已经累积占有全天下的一成,加上茶坊的生意已经占有全天下的两成。
如此一来”未来三年商税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曹植也是配套了商税改萃,以应对情况。
而刘晔不知道的是,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商业流动的行为。百姓们开设店铺”必然要进货。而免掉田税之后,百姓手中肯定有余粮。这些余粮留着也是无用”有人进货自然会卖掉换些钱出来了。
保证了百姓们有粮食,手中有余钱的他们自然会买些东西了,无论是衣服还走到城内的店铺吃东西,这些都是消费。如此一来,商业流通便完成了。以食品消费为中心,更可以慢慢拓展。
这么一来,定然形成庞大的商业税收。而收了钱上来,官府也可以用钱从百姓手中购粮,这便形成了良性循环。百姓卖粮得钱,消费之后商铺纳税,有税收之后官府可以继续运,无论购粮储备还是做其他都可以。
加入了商业这一环,就算没有了田税,官府也可以有收入而且储备粮食也不是问题。毕竟百姓手中留着太多余粮也没用,店铺消耗也不可能太多,最后自然是官府买去最好了。
这还仅仅是食品消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如衣服、娱乐、盐业、手工业等等,都可以逐渐发展起来。
不过衣食住行乃是对人最重要的四件事,曹植自然是首先以这四种为出发点。
正如曹植自己说过,无农不足以立国:无商不足以富国;无工不足以强国。现在农方面有分田和免税,另外还有蒋济到交州那边找寻优良稻种,根基已经打下。不过若是只凭田税这点,要积累财富可是极为困难的,故此就要加入商业,这乃是富国的捷径。
农既然是根基,商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