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挥了挥手,让周瑜二人出去。刚打开房门,却是见到一名十余岁的绝色女子跟一名少年立在门外。
张昭见到二人,却是点头道:“主母、二公子。”
周瑜却没有张昭那么拘谨,轻笑道:“大姐,仲谋。”来的正是孙策之妻大乔以及其弟孙权
大乔见到周瑜和张昭,温婉地带着微笑回了一礼,而后轻启朱唇道:“子布先生、公瑾你们找伯符有事?”
周瑜微笑道:“已经谈完了,没什么。”
大乔轻轻地点了点头,而后道:“公瑾,你这段时间也别太忙政事了,小妹她也差不多临盆,你多回去照看她吧。”
见大乔提到即将临盆的小乔,周瑜俊脸上也露出一丝幸福的笑容,颔首道:“大姐放心,瑜自晓得。”
大乔轻点臻首,妙目瞥了后面的孙权一眼道:“二弟,我们进去吧。”
少年的孙权应了一声,低着头跟在大乔身后走进房中。不过众人没有注意到的是,他那双碧眼很自然地落到大乔那翘臀上,不住闪烁着奇异的目光。
且不说大乔和孙权探视孙策,周瑜二人返回正厅之后,张昭却是问道:“公瑾以为,派何人为使最好?”
周瑜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若派子敬去吧。子敬才智不在吾之下,况且其家世显赫,由其出使不但可以尽量猜测曹子建之意,其身份也极为合适。”
张昭闻言点头道:“鲁子敬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就让他去吧。”
二人计较已定,便立即让人去将鲁肃找来。鲁肃此时还只是个不及三十的青年,不得不说,鲁肃确实有担当使者的条件。且不说其显赫的家世,就是他那一脸忠厚的外表,就是担当使者的最好人选。
作为使者,外表还是十分重要的。观人大都是先看外表,若是太过丑陋,首先就不为人所喜。就像庞统和张松之流,英明如曹操、刘备,见着这两个家伙,也本能地抗拒,更莫说其他人了。而鲁肃生就了一副忠厚相貌,平常人看上去就自不然会感觉到亲切,出使之时自然会给人一个好印象了。
况且,鲁肃是外表忠厚,实质上却是外愚内智的人物。这等人智慧非凡,担当使者那是最好不过了。
周瑜虽然比鲁肃还小三年,但是整个江东才智被他看上眼的人不多,鲁肃就是其中一个。故此,周瑜跟鲁肃的私交还是十分好的,而张昭对于鲁肃这么一个忠厚之人,也是极为欣赏。
当鲁肃来到之时,周瑜却是先将曹植的书信递给他。看罢之后,鲁肃却是皱眉道:“公瑾,你是要让吾去试探曹子建之意?”
周瑜微笑颔首道:“果然是子敬,吾不消讲汝便明白了。”
对于周瑜的赞赏,鲁肃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曹子建乃当世少有的智谋之士,吾也不敢保证能试探出他的意思。”
周瑜摆了摆手道:“子敬尽力而为即可,况且这次是曹子建有求于我们,子敬可以多加利用这一点。”
鲁肃轻点一下头道:“公瑾说的是,如此吾现在便动身。”
周瑜微笑道:“如此就有劳子敬了。”
目送鲁肃离开之后,周瑜却是轻呼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曹孟德让曹子建担当九江太守,看来是对我们江东不放心呢,看来是需要加紧练兵了。”
对于周瑜之言,张昭是皱了皱眉头,而后说道:“公瑾所言不无道理,这个曹子建,唉……”
周瑜听着,轻笑道:“子布不必担心,现在袁本初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还坐拥冀、并两州。若曹子建敢招惹我们,不妨跟袁本初合作,那时有曹孟德头痛的了。”
张昭耸了耸肩道:“军事还是公瑾擅长,不过江东民少,发动大战那可是倾尽全力,公瑾务必要谨慎。”
周瑜俊脸露出灿烂的笑容道:“放心,吾自晓得。”。。。
曹植第四百四十二章江东孙策(正文)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三章 鲁肃为使
太守府中,曹植和刘晔二人对坐其中,刘晔却是问道:“四公子,如今分田免税之策已经定好,现在天气已经回暖,冰雪虽然还未全部融化,但已经可以开始行动了。”
曹植轻轻点头道:“子扬先生所言甚是,不过此策一出,附近必然有大量百姓涌入。叔达已经来信,成功向元龙先生借来粮食,子通他们这几天也差不多到寿春,我们随时可以开始行动了。”
刘晔淡淡一笑道:“四公子倒是有先见之明,有了叔达的粮草,子通带来的人,倒是不会太手忙脚乱了。”顿了一顿,刘晔问道:“那我们先到何处放出分田消息?”
曹植说道:“江夏郡百姓极多,而此地亦是江东与荆州交战的前线,黄祖此人又无才,百姓生活不如何。我等可先从江夏郡下手,吸引江夏郡的百姓前来九江郡。至于江东,我们还要与他们合作,暂且缓上一缓。”
刘晔闻言,点头道:“善”
二人对细节都已经商量好,待得三日后蒋济领着从河北撤回来的天然居人员之后,便立即展开行动。
发布政令在古代乃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要知道古代可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视。要将政令发布出去让百姓们知道,只能靠人来通传。
曹植从城卫军中挑出一百人,让他们带上曹植盖印的书帛先去通传各县。各县虽有县令,然而要执行下去却需要小吏。然而偌大一个寿春只有那个老头一个属吏,其他各县的属吏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幸好曹植派出那一百城卫军之时早已让他们将政令的内容背熟。分派到各县之后便连同各县的小吏,到各条村里面将政令的内容背出来,告诉村老。如此层层相传,政令才能传达下去。
对于九江郡境内而言,曹植这个政令自然受到百姓们的热烈欢迎了。百姓收到分田的消息,很快就聚集到各自的县城中,等待分田。那些县令们收到曹植的政令时,便已经提前准备,然而百姓太多,一时之间也让他们忙不过来。
幸好关键时刻,曹植又有命令传来,让各地县令先将百姓的资料登记好,而后一边对土地丈量,一边再进行分田。
曹植这个方法,大大舒缓了各县的压力。即便如此,仅仅登记领田的百姓资料,也用了十余天的时间。可想而知接下来,丈量土地并分田,是何等艰巨的任务。不过曹植早有准备,蒋济带着从河北撤回来的人员,大都识字。而利用各县登记领田百姓的资料时,曹植和刘晔、蒋济给这部分人员来了个补课,教他们如何丈量与分田并登记之事。
对于识字且有处事经验的这些人员来说,学习起来不算困难。十天下来大都明白该怎么做,曹植便将他们全部纳为太守府属吏,继而分派到各县,协助各县分田丈量之事。
而在曹植将政令通传到各县之余,也安排了十余名从河北天然居撤回来的人员,潜入江夏郡散布九江郡分田免税的消息。这些人在河北的时候就是当探子,负责处理消息的,现在做回老本行曹植也没什么不放心。
当鲁肃一行来到九江郡的时候,见到的一幕就是百姓们围着小吏们转。要知道,自古以来官民之间就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便寻常百姓与小吏之间,平日也甚少往来。百姓见到官员,大都绕路走。
然而在九江郡境内见到百姓竟然围着官吏转,实在让鲁肃费解不已。但鲁肃一行进入九江郡之后,便有曹军士卒负责开路。所谓开路,其实也有着监视的性质,故而鲁肃只能看而没有办法上前打听。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鲁肃一行终于来到寿春城。眼见曾经天下闻名的繁华城池,变得如此残破落魄,也让鲁肃感觉到惊讶。不过鲁肃养气之术了得,心中虽惊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当来到太守府前的时候,鲁肃眼中却是透出了疑惑。看了整个寿春城,鲁肃已经发现眼前这太守府,可以说是整个寿春城内最好的建筑了。
拿全城最好的建筑来当太守府,如若这是发生在河北袁绍手底下,鲁肃不会感到半点意外。然而发生在曹植这里,鲁肃就感到不解了。
身为太守,所使用的太守府乃是全城最好的建筑,而百姓们大多只睡茅草木屋。这只能说明此太守并非爱民如子,而是贪图享乐富贵的无能之徒。但是以鲁肃对曹植的认识,这个天下闻名的才子绝对不是这种人,故此鲁肃眼中才透着浓重的疑惑与不解。
当鲁肃带着不解走进太守府的时候,便见到一名十余岁脸容有些稚嫩的少年在一帮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不消多说都清楚,此人定然是曹植了。
鲁肃见着,并没有因为年龄而小看,上前拱手一礼道:“鲁肃见过曹太守。”
曹植早知道江东派来的使者乃是鲁肃,此时看见眼前这个忠厚的青年,忍不住生出亲近之意,回礼道:“子敬先生乃是江东名士,今日得见却是三生有幸。”
鲁肃笑道:“曹太守言重了。”
曹植不在意地点了点头,而后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子敬先生,本太守已经准备了接风宴,里面请。”
鲁肃闻言点头道:“曹太守请。”
二人谦让了一番之后,才由曹植领先半个身子当先走了进去。
这次鲁肃出使,重要人员就只有他一个,故此曹植让太守府原来那个属吏老头陈生去招呼鲁肃的随从。自己则带着刘晔、蒋济招呼鲁肃。
寿春虽然残破,但毕竟是招待,曹植也不可能只拿青菜白饭出来。然而招待的菜式却是难不倒曹植,手下大批从河北天然居撤下来的人,顶级厨子多的是。加上曹植写出的划时代菜谱,普通的材料也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来。鲁肃何曾见过这些菜肴,故而一试之下极为满意。
酒过三巡,曹植见鲁肃只小说*就来字不提借船的事,只跟众人胡吹海侃,谈些没营养的废话,曹植忍不住暗道:“哪个混蛋跟我说鲁肃是老实人,我就跟他急。哪有老实人这么精明的,靠”
暗骂之余,眼见鲁肃油盐不进,自己这次也是有求于他,只能当先说道:“子敬先生,不知孙将军对本太守所提借海船之事,有何看法?”
鲁肃见着,暗道:“终于肯开口了?”想罢露出憨厚的笑容道:“孙将军以为,借海船事关重大,必须清楚知道太守大人如何用这海船?”
曹植微笑道:“本太守听闻南面有一种高产水稻,想借海船去寻找稻种。人员本太守都已经安排好,只差一艘海船。孙将军手下有的是海船,而这寻找稻种之举亦是对百姓有利,本太守希望孙将军和子敬先生能支持此义举。”
鲁肃听得,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而后说道:“太守大人,这水稻产量极高?”
曹植轻轻点头道:“比宿麦还要高,而且种下之后两月便能收成。以江东与江淮之地,一年两熟不是难事,更可能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产量比宿麦还要高?”鲁肃虽然不是内政专长,但是听到之后,也是悚然动容,这数据清楚说明一件事。若大面积种植此水稻,那么粮食问题将得到大大的缓解。沉吟了一下,鲁肃神情严肃地问道:“曹太守此言当真?”
曹植微笑道:“此事本太守乃是从古籍上翻查得来,究竟是否有这样的稻种还需要去找寻。不过只是派一艘海船前去,投入不大,相反若找到此稻种,那么对天下百姓都有大利。吾希望子敬先生回去让孙将军好好考虑。”
鲁肃听着之后,点头道:“太守所言吾定会带给孙将军。”
曹植点头道:“如此本太守就先代天下百姓多谢子敬先生了。”
“不敢当。”
谈完正事,双方之间气氛也没有方才拘谨,一轮酒宴宾主尽欢。
且不提鲁肃下去休息,只说这边蒋济待鲁肃走后,却是面露不解之色道:“四公子,这水稻如此重要,缘何跟这鲁子敬说得如此清楚?”
曹植摆了摆手道:“本太守也就给他一个美好愿望罢了。”
“呃……”蒋济听得,愣在当场,不解道:“美好愿望?莫非四公子方才所言的稻种是假的?”
曹植摇了摇头道:“不是假,然子通以为,自然生长的水稻,能有这么短的周期吗?这些优良稻种,是需要慢慢培养出来的。正巧本公子知道这培育之法,只要将几种稻种拿回来,只需一年至两年,便能培育出来。”
说起来也是曹植幸运,穿越前他便是文史、经济双料博士。恰好有一段时间研究占城稻的问题,便将占城稻的培育方才记了下来,未想到现在却是用上了。
蒋济听完了然道:“原来如此。”
曹植轻笑道:“如此一来,江东人得不到良稻便会以为本太守欺骗他们。到时他们对我等培育出来的稻种也不会太留意,再加上我等刻意遮掩,应该可以瞒上几年。几年时间,足够让江东大大落后于我们了。”
刘晔听完之后,连连点头道:“四公子此计大善。”
曹植微笑道:“依本公子估计,鲁子敬回去之后应该能劝服孙策借船,子通汝负责跟进此事。另外现在冰雪已经融化,我等且开始组织春耕。子扬先生,江夏那边情况如何?”
听到这个,刘晔露出灿烂的笑容道:“进展非常顺利,黄祖此人无能,对我等散布消息没有打击。而之前因为战乱涌入荆州的流民,已经经由汝南郡和庐江郡的西北面,往九江郡这边而来。黄祖对此事未有任何反应,若是吾所料不差,恐怕他还为流民离开高兴着呢。以他之能,若百姓没走个一、两成,怕是也不会管。”
现在整个淮南,九江郡为曹家所有,而庐江郡南面靠近长江的一部分,却是在上次围剿袁术的时候为孙策所夺。但江东步卒太弱,只能依靠水军控制庐江郡的南面,北面的地方还是为曹家所有。
由于庐江郡治所不在曹家手中,故此北面的地方只设了县令,实质上他们是听从曹植这个九江太守的命令的。
曹植哈哈一笑道:“好黄祖不知百姓重要,却是便宜了我们。”顿了一顿,曹植却是说道:“只是本公子怕孙伯符的人狡猾,派人到路上抢人”
刘晔说道:“此事四公子可以放心,庐江郡的南面之前已经涌入了大量百姓,已经收容不下。孙伯符要收民,只能让百姓渡江至江东。不过江东乃是不无之地,而百姓多是淮南之民,大都不愿渡江。若孙伯符强迁,短时间内虽然对我等不利。然而此举对孙伯符名声损失不可估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