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祭-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灵官后悔得要死。

第二十一章(18)

“死”终于降临了。它的降临,使灵官发现自己犯了许多错误:没和憨头多喧,没问他有啥要求,没多陪陪他……如今,“死”把兄弟俩隔开了。他再也见不到憨头了。

他挪开手。那双眼皮永久地合上了。那张脸很平静,很超然。那是放下了尘世一切的超然,是经历了惊涛之后的平静。

灵官的眼睛模糊了。热泪滚下脸颊。

“眼泪不要掉到娃子身上。”老顺说。

灵官抹去泪。听说,死人沾了活人的眼泪就要成精,很可怕。要是真这样,他倒希望憨头成精。无论成精后的憨头多么可怕,还是他哥,还是那个叫“憨头”的哥哥,总比永远见不到他好。

妈取来了为憨头准备的寿衣。这“寿衣”本是老人专用的。二十几岁死亡自然谈不上“寿”的憨头也用上了它。

这是活人给死人的最后一套礼物。它的特点是“新”,没用过。憨头就要穿着这套他平时巴望不到的里外一新的“寿”衣,走向另一个世界。

穿死人衣服需要技巧。猛子抱起了瘫软的憨头。那青紫肿胀凸起的腹部,和突兀嶙峋的骨架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使憨头更像怪物。老顺抓住他的手脚,将它们依次导入线裤、绒裤、外裤。

妈扑天抢地哭着,声音嘶哑而绝望。虽说她明知道免不了这个结局,但还是无法接受这残酷。往常,“死”总是降临在别人家,她谈这个字眼时,只带点儿感叹成份。如今,它竟和儿子连在一起。天塌了。她只好泣血捶胸碰头抢地。

人,就是这么可怜。

莹儿也失声断气地哭着。人既已死,也就无所谓冲不冲了。她见了丈夫最后一面。对于她,憨头死得很突然。前一面,他还是活生生的人。此刻,却成了一具尸体。四下里乱哄哄的,尽是哭声,她甚至怀疑自己在作梦。“你去叫车。”老顺对灵官说。

灵官抹把泪,往外走。

原是说好火化的。一是埋个土堆,叫人一见就伤心;二是憨头太年轻。这种小口,火化了干净,省得作祟;三是省钱,家中已空了。埋葬发丧等仪式没个千儿八百下不来。

“你干啥?”妈扑向灵官,哭喊道:“你干啥?你要是拉走。我死给你看。我死给你看。”

“不拉,不拉。”灵官忙说。

“好好坏坏,你们给挺个棺木子。不挺,我死给你看。”母亲歇斯底里地哭叫。

第二十一章(19)

灵官进了城。远离了喧嚣的家,耳旁清静了许多,但他仍觉得自己在作梦。头很晕,心里乱糟糟的。只是后悔没多注射杜冷丁,叫憨头多挨了疼。街上人很多,但灵官觉得自己很孤零。一团浓雾似的悲哀,把他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

憨头死了。那个沉默寡言的象像骆驼的哥哥死了。想到上学时,为他送面的憨头在校门口不知所措的情景,他落泪了。觉得自己对不住哥哥。

“要是考上学多好。他该多么高兴啊。”

他后悔自己没拚死拚活考个大学,叫憨头高兴高兴。又后悔自己没和他多喧喧。现在晚了,死亡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墙。他在这边,哥哥在那边。

他决定私自做作主,买个棺材回去。他当然赞同火化。家里已经折腾空了。火化,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花销。再说,灵官眼里,火化和土葬没啥两样。

重要的是如何活着。死了,一死百了。烧也罢,埋也罢,一样。但母亲歇斯底里的嚎哭总在耳旁响着。他不想叫母亲在遗憾中度过余生。他简单算了一下,不发大丧的话,土葬只比火葬多花三百元来块。三百元--甚至更多些--买母亲一个心安,值得。

灵官雇车拉着棺材回到家时,憨头已被抬到庄门棚下面。院里人很多。母亲仍在房里嚎哭。听到汽车声,她扑了出来,冲开许多人的阻挡,扑向棚下的憨头。孟八爷们扭住了她。妈凄厉地喊:“谁拉憨头,我死给他看——”灵官拨开人群,走上前说:“妈,不火化。我拉来了寿房。”“别骗我——”妈哭叫:“灵官,你拉,我死给你看——”“不拉,不拉。你瞧,棺材在车上。”母亲出了门,望一眼车上的棺材,又哭倒在地。

院里人一见棺材,都有些意外,但谁都没说啥,只是面露不悦。憨头是小口,而且无儿女,没资格挺棺材,——妈的理由是莹儿已经怀了娃儿——村里人当然都希望火化。火化了安稳。见灵官拉来了棺材,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老顺却吁了口气:“也好。那老妖,杀死派命哩。一火化,还不把我吃了?”灵官说:“其实,花不了几个钱。火化费骨灰盒啥的,也死贵。算起来,差不多。”

棺材既已买来,村里人也就不好再说啥了。憨头高高的腹部很扎眼。脸上盖的黄纸时时被风卷走,露出那张青桔桔的脸。那张脸很平静,仍带着忍受痛苦的表情,但不很明显,猛一看,倒似在微笑,似在说:“死亡真好。”灵官静立一阵,也觉得死亡真好。至少,对这几个月的憨头来说,死亡真好。“终于解脱了。”他想。但一想从此见不到他了,又异常伤感。他不敢想像,没有憨头的日子,会成啥样子?

为了不使狗猫们伤害憨头的身子,孟八爷领人入敛憨头。汉子们小心地抬着憨头身下铺的毡和褥子,把憨头顺进棺材。妈抹去泪水,哽咽着抱来一床新崭崭的绸被子。这是莹儿陪来的,舍不得盖。老顺想说啥,望望孟八爷,又没有说。

第二十一章(20)

猛子从道爷处带来了一张符,上写:“金梨即竖百邪散,雷公已现鬼神惊。”孟八爷接了,贴到备好的犁头上,再拴一个大白公鸡,放到憨头的棺材后面,防备炸尸。

猛子说:“道爷说,大后天是好日子,也不用备啥,他请两个人吹打一下。买个人情,不收钱。”孟八爷说:“再不备啥,也要糊个鹤儿方和几个花圈。不然,白光光的,不像样子。”

老顺说:“有你哩。你瞭着办吧。我头三不知脑四了。”说罢,再也拧不住身子,顺着墙跪坐到地上。

(11)

鸡还没叫,灵官妈就醒了。嗓子冒烟,火辣辣疼。眼睛也像布满了松胶似的粘,睁眼视物很费劲。她搜寻嗓子眼睛发生变化的原因时,才记起了昨日的事。

“憨头?”妈打个哆嗦,痛不欲生的感觉又笼罩了她。

下炕,摸鞋,出门。院里灯很亮。她一眼就看到那个大红棺材,胸口马上像压了重物般难受,泪水流下来。憨头……她的憨头,就在那个木匣子里。他死了。她费劲地想起“死了”的真正含义时,心又碎了。

她强迫自己,不望棺材,快步走过院子,进了厨房。忽然,她觉得憨头的眼睛在黑夜里追逐着他,仿佛想说啥。她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明灿灿的灯底下的扎眼的物件。她既为儿子——那么年轻的儿子——睡在棺材里难过,又为儿子终于有了寿房而稍稍欣慰了些。她无法接受火葬。一想到要把儿子的肉皮儿放到火上烧,她就受不了。

进了厨房,亮了灯,捅了炉子,看到接好的面又发了。这是为儿子丧事准备的面食。她又挖了生面,开始接面。身子沉重,四肢酸困。憨头的面孔总在眼前闪,闪不了几次,就闪出她的泪来。泪很快迷了眼,流下脸颊,滴到面上。儿子已经死了,啥都没意思了。

真想撞死在那棺材上。

憨头自小懦弱,谁都要欺负。一想这么懦弱的憨头要一个人步入阴间,难保不受一些恶鬼的欺侮。真受不了。真想撞死,为娘的伴你走。

哭声冲破了阻挡,迸泄而出。她搓去手上的面,将那还没揉透的面扔到案板上,坐在灶门上呜咽。她用力抑制,怕惊醒别人,但哭声总不受心的约束。好在嗓门已哑,哭声似在呵气。

哭一阵,胸间的闷憋轻了些。又痴坐一会儿,抹去泪,再去揉尚没有揉好的面。揉一阵,又哭。哭一阵,再揉。

揉好面,又坐在灶火门上发起呆来。脑中出现了与憨头有关的许多事,总令她后悔不已。比如:憨头爱吃煎饼,她没为他烫过几次。早知道儿子这么早要去,就每天为他摊一次。憨头最爱吃西红柿,没叫灵官进城去买……等等。

除了吃的外,憨头最爱手扶拖拉机。那是他的梦想。有了它,可以犁地,打场,搞副业……记得有一次,憨头摸狗宝的机子,叫狗宝数落了一番。憨头说:“怕啥?弄坏了,给你赔一个。”狗宝说:“你有了手扶子,那我该买飞机了。”

妈叹口气。叫人家小看了。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呀。早知道娃子去这么早,苦死也要给娃子买一个,大不了挖窟窿借债……叫娃子至死都没争上一口气。

第二十一章(21)

她的心一阵阵揪疼。

“糊一个。”忽然,她的脑中闪了一线光。“对,糊一个,给娃子糊一个。活着没风光一次,叫娃子死了风光去。”

天已大亮,东家们陆续来了。因为丧事不大,不设席,不待客,用不着借桌凳碗碟之类。东家们没多少事,不像发送老人。老人发丧是喜事,东家们可以吆五喝六,喝个红头带脸。憨头是个小口,猜拳,喝酒,说笑,都不合适。院里显得有些寡淡冷清。

孟八爷是大东。灵官妈向他说了拖拉机的事。孟八爷初时不热情,但听了她的解释后,很是赞同。他叫过北柱和花球,吩咐道:“你们糊个手扶拖拉机。”

“没糊过呀?”北柱说。

“学着糊去!找些葵花杆、芨芨、柳条……照猫画虎。”北柱们出去了。孟八爷又找了几个会做纸活的东家做鹤儿方和花圈。鹤儿方是招魂用的,缺少不得。

正吩咐,兰兰来了。据她说,夜里做了一梦,梦到房子塌了。“墙倒亲,树倒邻,房子塌了死自己的人。”这是谁都知道的圆梦术语。清晨起来心里很急,就回娘家来了。

兰兰自小和憨头要好,是憨头把她扛在肩膀上长大的。一进门,兰兰就哭瘫在地。她一哭,又诱出妈的哭声,来帮忙的女人们也哭了。

满院子哭声。

(12)

抬灵柩的时候,灵官发现了很红的日头。这是连月来少见的日头。丧事完了,乱糟糟也熄了,家中清静了。日头爷趁虚而入,进了灵官的心。

红红的太阳照在门口的那颗歪脖儿沙枣树上。扭曲的影儿映在门口。在这个灿烂的天里,憨头要上路了。妈的哭声嘶哑而绝望,最叫灵官心碎。

花圈纸钱在门口燃成一个巨大的火堆。火苗被阳光掠去许多,但那呼呼声依然很大。一片片纸灰,腾向天空,又悠悠忽忽地落下。

人们都忙乱着。东家们准备扛子之类抬灵的东西。道士们准备回家,只留下一个应事的。老顺忙颠颠往憨头用过的杯子里塞馍馍。这个杯子将放到棺材里,作为憨头阳世上的最后一顿食物。

为避免死者“问候”活人而致病,孟八爷抽去了憨头的枕头。妈哭叫着,抱出了憨头的所有衣服,要往棺材里塞。孟八爷接了,叫人剪去金属扣子。因为沙湾的传说是死人碰了金属会成精的。

第二十一章(22)

妈执意要看憨头一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抹去泪,努力忍住哭,但眼泪还是忍不住外涌。为了不使她的泪滴到死人身上,不使他日后作祟害人,孟八爷坚决地叫东家拉走了她。

北柱把绞了金属扣子的衣物递给老顺。

孟八爷揭开棺材。灵官看到了憨头。他睡着了似的平静,脸黄缥缥的。唯一显示他经受了痛苦的是他的门牙外露,咬着下唇,仍似在忍受痛苦。

孟八爷问老顺要衣物。老顺说:“算了,留下,活人穿吧。塞多少,还不是焐成灰。”孟八爷说:“也好。再说这些纤维也不容易烂掉。听说衣服烂不掉,魂就不能投胎。——这也是为憨头好。”就盖好盖子,取过斧子,乒乒几下将盖子钉死。

应事的老道进行起灵前的最后一道仪程,为亡灵念《指路经》: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暑往寒来。释迦佛治天治地,李老君炼药烧丹,也没躲过无常。诸葛武候神机妙算,也没躲过五丈原前。石崇富可敌国,帝王满库金银,也买不下生死二字。……来者不知谁是你,去者不知你是谁……典上亡灵三杯酒,脱出南柯一梦中。”

沧桑感潮水般袭向灵官,震颤着心灵。是的,谁也躲不过无常。憨头早行一步,别人随后就到。长寿百年,也不过瞬息水泡。死者何哀,生者何幸。生生死死,不过如此。一切都会死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朋友,还有那个红彤彤光芒四射的日头爷。

重要的,是如何活着。

起灵的人忙乱起来。他们都娶了妻,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童身娃儿--那怕他是八十岁的老光棍--也没这资格。他们吆喝着,抬起棺材,放在两个平行横置的条凳上。而后,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往上面绑些长长短短的杆子。棺材在棕绳的桎梏下吱吱嘎嘎响着。

妈扑了出来,大张着发不出声音的口,哭得失声断气。几个女人拦挡着,但她还是扑到棺材上,用头乒乒地撞。

遗憾的是没有一种叫“纤”的白布。白布的一头拴在棺材头上,另一头将由孝子来牵引。这是有儿子的亡人才能享受的荣耀。仅仅为了使自己在死后有个拉“纤”的,许多人费尽心机,躲避着计划生育。

毛旦抱着憨头的照片。憨头显得很瘦,这是他病中照的。很瘦的憨头眼里充满渴望。他渴望什么呢?是渴望生命?还是渴望念书?他也许没想到:死亡,会这么快地扑向他。否则,他肯定会有另一种活法。

人们只是惋惜着憨头的早逝。谁能从憨头的眼中读出那无

奈的渴望呢?

第二十一章(23)

装了憨头出门的棺材,劈面压来,像疾驰的火车头,也像死亡,仿佛不可阻挡。这情形,灵官永远忘不了。

抬棺材的人吆喝着,喘着粗气,仿佛抬的是泰山。

村人们都涌在憨头必经的大道两侧。他们来送憨头。途经人家的门口都放了一堆火。据说,这是逼邪的,以防孤魂溜进自家屋里。但此刻,却极像是在举行欢送仪式,像电影上悼念战友时朝天发出的枪声。

棺材在烟火燎绕的大道上迅速移动,趋向墓地。溅起的纤尘和烟雾迷茫一气,给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觉。灵官尾随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