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周宪章做出决定,朴永烈的第四团留守义州,所谓留守,其实不是为了守城,目的有两个,一是保障章军的后勤补给,二是作为预备队。
其他三个团全部开拔到桥川江一带布防。其中,吴佩孚的第一团和那哈五的第二团在桥川江以北构筑堡垒,设置防线。张勋的第三团则是渡过桥川江,登上胎里峰,驻守在山峰上。
周宪章的这一部署,让所有军官目瞪口呆。
表面上看,胎里峰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扼守从安州到义州的大路,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胎里峰是一座孤立的山峰,距离桥川江尚有十多公里,且在桥川江南岸,与北岸守军不能相顾。有些类似于当年马谡守的街亭。
第三团扼守胎里峰,其实是孤悬于章军的防线之外,得不到章军主力的策应,一旦被rì军包围,就成了瓮中之鳖。太里峰的险峻反倒会成为守军的坟墓!
同时,装备jīng良的第三团调往胎里峰,大大削弱了桥川江的防守力量,rì军完全可以留下部分兵力围困胎里峰,主力全力攻击桥川江,桥川江北岸两个团的兵力必然捉衿见肘,难以应付。
分兵拒敌本就是兵家大忌,而章军兵力有限,更不应该分兵。
对于周宪章的部署,军官们纷纷摇头,汉纳根更是瞪着一双蓝眼睛,冲着周宪章大呼小叫:“上帝啊!这是什么阵势?这不是德国陆军的战术思想!”
“汉纳根先生,以你的想法,我们该怎么办?”周宪章问道。
“我军放弃守义州,已经是没了退路,桥川江是我们唯一能够凭依的天险,现在,我们只能集中三个团的兵力,固守桥川江!如果再分兵,桥川江就守不住了!”汉纳根叫道。
周宪章摇头:“汉纳根先生,你应该明白,一旦rì军第一军全军来攻,就算我们这三个团枪械弹药充足,靠一条桥川江也挡不住rì军!”
众人默然。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桥川江北岸,三个团也好,两个团也罢,以章军现有的兵力装备,都难以抵挡rì军的进攻。把三个团都摆在桥川江北岸,其实只是一种心理上安慰。
第151章 天机
副师长罗鸣芳说道:“师长的意思是,以胎里峰牵制敌人。既然如此,也用不着用一个整团,而且第三团是章军中装备最好的团,我看用一个营就够了。”
第三团装备基本上是完整的,张勋所部毅军装备一点也没丢,又收编了卫汝贵盛军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的枪本来被那哈五缴了,周宪章又命令那哈五还给了张勋。所以,在章军四个团当中,第三团装备最好,算是主力团。
如果胎里峰仅仅起的是牵制敌军的作用,用一个主力团作为偏师,困守在胎里峰上,很划不来。而且,按照这个战术思路,驻守胎里峰的部队,其实是要被牺牲掉。因为,rì军要想解除后顾之忧,必然会全力拔除掉胎里峰这颗钉子!
一支注定要牺牲掉的部队,何必要用装备齐全的部队!
“啥意思?”张勋吼道:“师长,你要爷……卑职当炮灰?”
周宪章斥道:“张勋,老子没让你当炮灰!老子就是要让你当炮灰,你他娘的干不干?”
张勋一缩脖子:“干,干!”张勋谁都不怕,就怕周宪章。
周宪章对罗鸣芳说道:“罗兄,我的意思,胎里峰不是偏师,而是我军的主力!除了张勋的第三团,还要烦请罗兄,把你的炮队也拉上胎里峰!同时,带足十天的粮食。罗兄上了胎里峰,以副师长的身份,全权指挥第三团和炮队!其实,如果不是胎里峰地势狭窄,我还想再调一个团上去!”
罗鸣芳叹道:“你是师长,既然你决定了,我也没话可说,只是,炮队只有五门野炮,而且,炮弹严重缺乏,平均每门炮只有十发炮弹。”
“你省着点用就是了。”周宪章说着,站起身来:“就这么定了,除第四团留守义州,全军向桥川江开拔。第一团和第二团由副师长那哈五统一指挥,到达桥川江北岸,就地构筑工事。副师长罗鸣芳率第三团和炮队渡过桥川江,登上胎里峰!”
汉纳根问道:“周宪章,你在哪里?”
周宪章说道:“各团匀出一千枪来,补充到师直属营。冯国璋率直属营随我行动。参谋长汉纳根先生也随我行动。”
“去哪里?干什么?”汉纳根瞪着蓝眼睛问道。
“上帝说,天机不可泄露!”
汉纳根茫然:“上帝什么时候说过这话?”
“那应该是玉皇大帝说的!”
……
1894年10月15rì清晨,rì军旅团长青木源率混成旅团,离开安州,向北进发。
青木源是接替虎飞岭阵亡的大岛义昌担任混成旅团的旅团长,为此,他的军衔从中佐提升为大佐。
绵绵秋雨还在下个不停,道路变得十分泥泞。朝鲜的官道都是土路,且年久失修,一连十几天的秋雨,把路面变成了泥塘。
一匹驮着铁舟的骡马陷进了泥坑里,那是rì军的舟桥部队,这将是rì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铁舟架设浮桥。铁舟将用于桥川江渡江作战,但是,这些铁舟最终是要用于鸭绿江渡江战役。
十几个军夫肩扛背拉,那匹负担太重的骡马赖在泥坑里,就是不动身,士兵们发出阵阵咒骂声。看见肩配大佐军衔的青木源,军夫们咒骂的声音更高了,青木源知道,军夫们咒骂的不是骡马,而是他这个旅团长。对此,他也只能一笑了之。
rì军的军规不适用于军夫。军夫们算不得军人。他们只是一群出力赚钱的平民,所以,军夫们见到军官,并不立正敬礼。他们不怕作战军官,作战军官管不着他们,他们怕的是管他们工资的军需官。
平壤战役,rì军粮食弹药消耗掉极大,部队极其疲劳。而天公也不作美,从九月底到开始,雨就断断续续下个不停。从rì本本土运来的作战物资,经过海路运到了仁川或者元山,跨海运输倒也顺利,但是,一旦登上朝鲜本土,运输就变得极为困难。
朝鲜以山地为主,所谓三千里河山,其实就是一座座连绵不绝的高山峡谷,而朝鲜的官道更是一场噩梦。
仁川是rì军作战物资主要的登陆港口,仁川位于朝鲜南部,与京城的距离很近,rì军在京城附近作战,物资运输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一旦进入朝鲜北部,物资运输就是举步维艰。在崎岖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大宗物资几乎是寸步难行。第一军占领平壤快一个月了,物资补充却总是接济不上,粮食和弹药极度缺乏。而大量的物资早就运到了仁川港,堵塞在了山路上。
为此,大本营开辟了元山、釜山等好几个港口。但是,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入朝鲜北部,道路都是相同的艰难。
缺少粮食的士兵们开始挨饿。就地征粮是不可能的,朝鲜百姓赤贫,家里没有什么粮食。而且,大本营严令入朝rì军,不得sāo扰百姓,违令者送交军事法庭。
士兵们忠实地遵守大本营的命令。但军夫们就不好说了,那些缺乏教养的军夫时常钻进百姓家里,强抢粮食,甚至jiān。yín妇女。就在昨天,青木源指示宪兵队将三个轮。jiān妇女的军夫被就地枪决。这件事引起了军夫们的愤怒。他们暗地里称呼他是朝鲜猪!
更让军夫们恼怒的是,为了保证作战部队的口粮,青木源下令减少军夫的伙食配给!省下粮食留给作战部队。军夫门忍饥挨饿,还得背负着沉重的行李,冒雨跋涉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不少军夫因为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倒毙在朝鲜的群山峻岭中。
没有粮食补给,青木源不得不消减部队的口粮,而战斗部队的口粮是不能消减的,没有办法,只能减少军夫的口粮。
混成旅团接到了新的进攻命令,他必须保证作战部队的战斗力。
青木源开始怀疑,前期对清军作战如此顺利的原因,很可能不是rì军的战斗力强,而是清军的后勤补给线太长。在朝鲜南部的作战行动中,rì军的补给线短,清军的补给线长,而一旦进入朝鲜北部,双方的处境正好颠倒过来。
有了充分补给的清军,还会那么不堪一击吗?
山县有朋司令官严令他率领混成旅团,务必在十月底,占领义州,为鸭绿江战役做好准备。
山县有朋决心在1894年年内攻入满洲。
如果不能在年内攻入满洲,大本营将改变作战方向,发动山东战役,直接攻入大清国的心脏地区。到那个时候,山县有朋的第一军将沦为一支偏师。而且,很有可能被大本营肢解,派出一个使团前往山东增援那里的第二军。
山县有朋将成为清rì作战的配角。
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第152章 金弘集
为了抢先一部发起满洲战役,山县有朋不顾部队的疲劳,不顾作战物资的严重缺乏,命令混成旅团马上北进,进攻义州。
按照山县有朋的预想,在攻占平壤后,第一军就应马不停蹄直捣鸭绿江。混成旅团此时行动,已经比他的预想晚了一个月。山县有朋不能再等了。
但是,补给还要等半个月才能到达平壤,第一军难以全军行动。
山县有朋的意图是,以混成旅团攻取义州,造成陈兵鸭绿江的态势,从而迫使大本营承认他的先满洲后山东的战略。
在补给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混成旅团的进攻,很有些冒进的嫌疑。但是,山县有朋知道,在义州的清军,是一伙被rì军打散又重新纠集起来的游兵散勇,他们人数众多,但装备极差。
所以,在山县有朋眼里,混成旅团的行动毫无风险可言,取义州不过是探囊取物。
然而,旅团长青木源对此并不乐观。
部队的疲劳,粮食弹药的缺乏,固然是原因之一。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青木源认为,山县司令官低估了义州守军的能力。
义州守军是周宪章所部!在虎飞岭,青木源领教过这支支那军队的利害!
rì本的英雄大岛义昌旅团长死在了这支部队的刺刀下!同时阵亡的,还有四百多名jīng锐的rì军士兵,以及,被称为为是rì军谍报jīng英的山崎俊少佐。
那支支那军队装备极差,但是,他们据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战斗力!
而他们的指挥官周宪章,简直就是一只狐狸!
而现在的混成旅团,已经不同于入朝作战初期那支混成旅团。那支部队人员齐整、武器完备、士气饱满、纪律整肃,那是一支真正的尖刀部队。而虎飞岭之战后,这个旅团似乎被连绵的秋雨洗刷得褪了颜sè。
部队减员严重,除了阵亡官兵,还有大量因为病饿造成的减员,自开战以来,混成旅团的兵员从未得到过补充。旅团下辖两个联队,满员6千多人,而现在的混成旅团,作战人员只有不到五千人。而且,粮食供应只够四天。
部队的士气也遭受重创,大岛义昌阵亡,让这支骄傲的部队为之沮丧。这支部队曾经是rì本的骄傲,它创造了攻入别国首都的骄人战绩。但是,巨大的伤亡,让活着的官兵们开始怀疑,他们的战无不胜,似乎只是一种运气。
运气总有用尽的时候!
但是,青木源没有把他的忧虑透露给山县有朋司令官。
因为,从纯战术学的角度上看,他和山县有朋一样,实在是看不出来,攻取义州有什么不妥之处。
义州城外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清军毫无凭依,他们唯一可以凭借的,只有一条桥川江,那只是一条小河,rì军的舟桥部队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在桥川江上架设起三座浮桥,然后,rì军渡江如履平地。
除此之外,清军就只能依靠胎里峰牵制rì军,胎里峰固然险峻,但那座山峰位于桥川江以南,不可能对义州作战起到决定xìng的作用。
至于清军的装备,就更加不值得忧虑了。情报显示,那支号称“章军”的支那军队,竟然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士兵在使用冷兵器。
青木源无法向山县有朋司令官提出令人信服的反对意见。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混成旅团新的指挥官,青木源知道,不管是山县有朋司令官还是大本营,都对他寄予厚望!他们希望青木源以一场胜利,一扫因为大岛义昌少将阵亡而给rì军带来的yīn霾。山县有朋甚至暗示,混成旅团攻取义州后,他将呈报大本营,晋升青木源为少将。
战前,青木源仅仅是个中佐联队长,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从中佐提升为少将,这是一个难以抵御的诱惑。
于公于私,青木源都别无选择,他只能率领这支疲惫之师,义无反顾地离开平壤,冒着绵绵秋雨,沿着泥泞崎岖的道路,奔向义州。
部队经过两天跋涉,到达了安州,安州距离义州还有近一百公里,是平壤和义州之间最大的城市,也是朝鲜北部除平壤之外,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安州的地理位置与义州大不相同。安州西临黄海,渔业发达,比较富庶,经济状况要优于朝鲜其他地区。它是平壤到义州的交通要道。南靠清川江,周边有高山丛林密布,城池高大坚固,又有清川江天险,易守难攻。
以安州为据点,南下可攻平壤,北进可攻义州。扼守清川江出海口,也可出黄海,直达大清国的辽东半岛。
总之,安州是朝鲜北部的一个战略要地。令人费解的是,清军自平壤败退后,竟然主动放弃了安州。
如果清军集结主力于安州,就算无力收复平壤,也可阻挡rì军北上。守安州比守义州,要容易得多。
很明显,清军没有决一死战的决心。安州距离鸭绿江有上百公里,清军害怕被rì军咬住,难以脱身。此外,清军不相信朝鲜人,他们害怕当地的朝鲜人与之为敌,从而陷入泥滩中不能自拔。
而rì军也有相同的忧虑。rì军刚刚攻占平壤,对于北部朝鲜人的人心向背心怀疑虑。rì本人也知道,他们扶持的傀儡皇帝很难被朝鲜民众所接受,在朝鲜南部,甚至在京城周边地区,抵抗运动时有发生。
而在朝鲜北部,民众与大清国的联系要比南部密切得多,尤其是安州一代,百姓相对富庶,其主要原因就是,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