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身份,内地的合作者和官员都会报以意味深长的微笑,谈判自然一帆风顺。现在他在金融危机中丧失掉的信心已全部找了回来,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对身边这位年轻的可以当他孙子的老板感恩戴德,充满了敬重。

这次他听说有170年历史的日本老牌企业崇光百货陷入经营困境,面临破产时,主送要求出手,甚至亲自上m…n找上才回香港不久的杨星游说,好不容易才把刚决定暂缓大型对外收购计划的杨星说得回心转意,同意观察崇光百货的情况后考虑是否出手,所以他和田一夫现在就站在香港崇光百货外面侦查情报来了。

“崇光百货可是从1830就成立的,从最初的二手服装店发展到今天的日本第一大百货公司历经170年,这个品牌可是无价之宝。东亚地区对于日本品牌还抱有很高的信任度,香港这边的崇光百货和总店的关系并不紧密,利润丰厚而且知名度很高。在98年金融危机前曾创造过单月销量的记录。我们如果能把它买下来,就可以和集团自在港岛的另几家百货店组成网络,凭借集团在地产和物流方面的优势,我有信心重新占据香港百货业的第一名。”和田一夫滔滔不绝的向杨星介绍。

杨星看着眼前的崇光百货商店规模宏大,整整占据了19层楼,几乎一个街区的位置,不愧是香港最大的百货公司,多少有些心动。星福百货在外发展顺利,但在香港本部的发展却有些缓慢。由于当初星福百货是从收购大丸百货起家,后来陆续收购的八佰伴、大荣超市等企业都带有浓厚的日资企业风格,如果能拿下这家老字号的日本百货公司,在香港本岛的商业布局不但完整,还能保持统一的企业风格,和田一夫的想法不是没有可能。

和田一夫刚才就介绍过他的一个想法,他是在商场打拼多年的老手,日本百货公司经营理念也领先于东亚,他向集团上层进言,以香港为基地,打造星福百货的旗舰店,并以此为基准,统一旗下所有连锁店形象,以此塑造星海商贸的鲜明企业形象。

而买下眼前的崇光百货作为旗舰店,无疑是一条既见效快又实用的办法。杨星心底已经默许了和田一夫的建议,但还是追问:“既然崇光百货是百年老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和田一夫叹了口气,“还不是泡沫经济惹的祸,崇光百货的上任董事长水岛广雄独断专行,在泡沫经济时期一味扩大经营,在各地主要城市建立大型店,集团所属的百货店,在国内由10家增至27家,在海外有14家,员工增加到近万人。泡沫经济崩溃后,地价下跌使集团资产贬值,消费疲软使百货店销售额多年低位徘徊,崇光连年出现经营赤字,终于不堪重负。”

“最关键的是年初崇光百货就陷入经营危机后,本来也想自救,还和众多有业务关系的银行达成了放弃部分债权的协议。并且请政府出面,利用存款保险机构收购和放弃崇光百货部分债权,想以此挺过难关。可惜该计划一披l…就遭到日本舆论集体反对,公众对此反映强烈,认为用纳税人的钱,抢救一家因主要领导人渎职、刚愎自用等原因而陷入经营危机的公司,既不公平,也违背了日本社会经营文化的宗旨,有很大的道德风险。政府不得不后退,没了政府支持,崇光百货就只有关m…n大吉了。”和田一夫显然做了不少功课,对于崇光百货的失利说的头头是道。

“那它到底欠了多少债?”杨星好奇道,“它整体负债总额高达1。87万亿日元约为175亿美元,是战后仅次于山一证券倒闭的第二大破产案了。”和田一夫老实回答,但他生怕吓住了自己的老板:“老板你不用收购崇光百货的全部资产,它可不像山一证券收购,崇光百货现在也就海外资产有价值。而且在日本国内,因为前社长水岛广雄的缘故,崇光在日本百货业的口碑并不好,远远比不上三越百货和高岛屋百货,被公认为是暴发户。所以我们只需要收购香港这边的店子,完全不用理会日本的公司”

杨星看着急的脸都红了的和田一夫,觉得这小老头的人品还真不错,看得出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事实都是为公司着想。“我的确没兴趣把崇光百货的烂摊子全给挑起来。但我们的目光不要太窄了,崇光百货的牌子在海外还蛮有号召力的。你看除了香港这边,台湾也有崇光得分店,那个叫做太平洋Sogo的百货公司不也是崇光百货的合资店吗?我想把崇光和它的‘Sogo’标识都买下来,作为星福的子品牌怎么样?”

7月20号,在香港星悦大酒店的大厅里,星福百货老总,也曾经是香港众多媒体追逐对象的和田一夫,高兴地宣布星福百货连锁公司以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崇光百货在香港所有资产店铺从业人员等,崇光百货铜锣湾店将重新装修后作为星福百货的全球旗舰总店盛大开幕。同时还宣布以3亿美元价格购得了崇光百货全部商标权,以及崇光在台湾、印尼等海外公司的股权,崇光商标将作为星福公司的子品牌加以运营。

在场的香港业内记者都不甚唏嘘,星福百货就此一举奠定了它在香港百货业内的霸主地位,也意味着从六七十年代起大举占领香港市场的日资百货全面溃败,风水轮流转,现在的香港市场上已是内地和香港本土企业的天下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极CPU

第二部名震天下'第四百八十七章太极CPU——

第四百八十七章太极CPU

但是在这场宣布收购崇光百货香港分店和崇光品牌的新闻发布会后,不少眼尖的记者注意到中星国际总裁杨星和正负责进行香港观塘改建工程的两位大佬,新加坡投资局主席李显扬和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这三位如今在香港被誉为“三巨头”的商界新贵同时登台。职业的敏感让他们意识到,除了崇光百货被收购这条大消息外,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肯定还有猛料要爆

时钟回拨到杨星和比尔盖茨通话结束后的两天,正在观塘工业区里挥汗如雨督建工程进度的李显扬和李泽楷同时接到杨星的邀请,让他们到原启德机场旧址,现在作为中星国际总部的所在地——天空星城里有事相商。

由于获得了二李显赫家族背景带来的充沛资金和港府政策上的支持,观塘区的改造进度大大超出了预期。而作为工业区核心的天空星城更是在杨星四处撒钱,不惜工本的请来全世界最顶级的规划、设计、建造团队帮助下进展神速。

去年召开中星国际世界大会时,二李作为嘉宾出席,出现在眼前的还只是一大片机器轰鸣,正在进行各种平基施工的土地。而短短半年时间刚过,他们再次光临,看到的已经是中星国际那十二幢暗合天干之数的各大集团总部所在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初具雏形了。当中最惹眼的无疑是进度最快,宛如一把中式长剑直刺天际的“摘星楼”了。

天空星城的核心规划中的高度高达999米,建成后很长时间都会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的霸主,主建筑商是由华夏建设集团海外公司和星华地产旗下的星远建设抽调精兵强将联合承包的,并且项目还得到了来自美、韩、日、法等国最优秀建筑公司的加盟合作,就是为了打造出一个经典建筑作品来。

摘星楼从打下地基开始修建地上部分开始,进度就一路狂飙,曾创下过三天一层的世界超高摩天大楼修建世界记录。大楼修建进度惊人,但并没有降低质量要求,来自多国专家组成的监测团队,每天不停的的把建筑数据汇总到一部超级计算机里加以分析判断,防止发生隐患。大楼许多地方还采取了最先进的建筑工艺,既要求节能环保,还要为建成后整幢大楼的信息化、智能化打下基础。

先前杨星得到了香港政府三大主权基金为观塘工业区内高科技研发提供的百亿美元基金管理权后,他就以才收购的香港电讯名义,联合了香港和内地多家电信企业,提出要在中美之间修建一条新的海底光缆,而在中国这边的登陆点就选在了摘星楼附近。

如果这条海底光缆铺设成功,就标志着打破了现在中美海底光缆只经过北边由韩日等国通往内地的传统格局,这条新的南方光缆既降低了中美海底光缆北线出于各种原因经常被切断,导致国内登陆国外服务器必须绕道很远,网速度大大延缓的隐忧,又可以让中星国际直接获得了一条和美国联通的稳定安全的高速宽带,为今后和美国顺畅的联系打下基础。

李显扬和李泽楷就是被杨星以海底光缆开幕式的名义请来的,但他们都不相信这会是杨星的目的。前世里李泽楷收购香港电讯的壮举虽然被杨星给截了胡,但并不表示他失去了对前沿信息技术的爱好。去年中星国际在世界大会上展示的利用无线上网技术建立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就让他鸡动不已,觉得和自己的数码梦不谋而合,并和杨星讨论过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和星云电子的解决方案孰优孰劣。并大胆建议在香港首先推动通讯网、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的计划。但他敏锐的嗅到杨星邀请里的潜台词,不由充满了期待。

李显扬的心态则复杂一些,作为新加坡李氏家族的成员,他的任何商业考虑都必须放在家族和国家层面考虑。当初杨星前往新加坡游说东南亚华商群体合力营救印尼同胞时,他意识到此中的好处,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但结果是他们出力不少,但却都给杨星和中国做了嫁衣。杨星借此获得了大笔印尼华人外逃资金的控制权,还让东南亚华人对杨星背后的中国好感大增。每当想到此处,他就觉得当初他曾妄想借助金融手段控制中星集团,现在想起都觉的是多么幼稚了。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既然无法收服杨星这条潜龙,那就主动交好与他。所以他主动提出让新加坡企业参与改造香港观塘工业区的计划。因为他有强烈的感觉,在杨星的主导下,这个工业区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硅谷,以杨星对数码信息产业的精准预测和他把各种设想迅速产业化的能力,李显扬显然觉得押注这个还不到三十的年轻人风险与机遇并存。

只从一件事就能证明他的判断,新加坡多年来一直想打造东南亚最先进的的信息产业中心,新加坡特许电子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晶圆生产线,自夸只比业界老大英特尔落后半年,但技术先进代表盈利丰厚,特许电子年年亏损,完全是靠政府补贴才能苟延残喘。

反观杨星从特许电子手里得到淘汰的晶圆生产线后,在香港深圳等地重新组装,借助中星数码产品的庞大订单,以及正好遇上台湾大地震导致国际电子元件市场重新洗牌的契机,那些看起来过时的晶圆生产线全力开工,大赚特赚。

并且杨星大胆推出利用无偿放开部分专利权的做法,在他下辖的几大产业园内吸引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采用中星的技术标准,汇聚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更是迅速发展起低廉高效的IC制造体。现在星云电子在亚洲消费电子市场的地位已经几乎可以比肩传统大厂三星和索尼了。

所以他们都对杨星用开通中美海底电缆名义找他们来的用意感兴趣,杨星也不负重望的带他们进入星斗研究院临时搭建的一处研究室里,向迫不及待的他们展示了一款外观新颖的笔记本电脑。

二李打量着眼前玩具般的笔记本电脑外观,第一感觉就是娇小和轻薄,他们现在都经常数码IT产业打交道,对笔记本电脑并不陌生。没急着下结论,而是迅速开机。只见首先跳出一个拟人化的星星笑脸,下面一行英文波ok(上网本),随后才是他们熟悉的微软windows开机画面。

李泽楷饶有兴趣的观察着眼前这款笔记本电脑的8英寸大小彩s…液晶屏幕,它有一个纯白s…极致简约的外观,除此之外机身上就只有几条绿s…线条勾勒,显得青气息十足。最特别是屏幕和键盘结合出延伸出的天线围成了一个鲜绿s…的提把,一举两得。他轻轻提了一下,整机还不到两公斤重。

而李显扬则更重视这台电脑的实用x…ng,他随意打开几个windows日常程序,运行还算流畅,但当他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电脑配置时惊呼出声,“什么是‘太极’CPU啊?”

这就是杨星当初说服比尔盖茨低价买断WindowsMe的最**宝,也是整个中星集团保密程度最高的项目——“太极”中央处理器(CPU)的研制成果。为此耗费了十几亿美元,除了收购了多家CPU设计团队外,又又耗费了无数人力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成品。

去年杨星安排伍海军等手下,以李广南为首偷偷在集团内组建了“太极”CPU研制小组,然后利用杨星下拨的秘密资金满世界收购了Cyrix、taur等多家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微处理器研发团队。并在美国硅谷和香港成立了研究室,采用两个竞争团队互相竞赛的方式一年多研制出了自己的CPU,的确是个创举。

当然按照杨星的要求,“太极”CPU并不要求x…ng能上直追英特尔高端超过1GHz的水平,只求x…ng能上达到80,正常运行Windows就行。当然“太极”CPU也有自己的优势,它集成了星云电子在多媒体处理方面的强项,时钟频率虽然只有500MHz,全面运算功能介于英特尔上一代和最新一代赛扬CPU之间。但是凭借芯片本身自带的强大多媒体处理能力,配合微软WindowsMec…o作系统,可以直接播放大部分的网络流媒体格式,还能对CD、DVD等媒体进行编辑和处理,大大加强了电脑的多媒体功能。

有了“太极”CPU,凭借巨星电脑同时生产主板、液晶屏、内存条等电脑关键部件的实力,以及为多个国际厂商代工笔记本电脑的经验,拿出眼前这台小笔记本电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解决了硬件问题,说服微软提供c…o作系统就必须由杨星亲自出马找比尔盖茨协商了。因为“太极”CPU的技术还比不上英特尔和AMD,采用了部分稍显过时的16位程序,所以杨星的目标没有盯上只支持32程序的windowsXP,而是选择了相对落后但兼容16位程序的WindowsMe系统。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上网本

第二部名震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上网本——

第四百八十八章上网本

随着太极CPU的成功研发,杨星必须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