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吹过的夏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被风吹过的夏天-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风吹过的夏天

锲子

太阳很大,照得柏油马路快要融化一样,车轮子压上去,粘乎乎的。我的车停在建材市场的入口边,引擎开着,冷气里的风,稍微降了降身体里的火。远远看见晓风从里面小步跑出来,手里还是拎着那两大桶油漆。


“不给退。”他坐进来,很爽地吸了长长的一口冷气,“说是颜色都调出来,再卖不出去了。”


“告诉你退不了,你偏不死心。”


我调整风窗,让冷气吹在他脸上,他额头上薄薄的一层汗,正在迅速风干,显得那片皮肤更加紧致明亮。


“那么贵的东西,你也是,当初买的时候不想好,还挑这么贵的牌子,几百块又白花了。”





晓风在“宁夏”已经小有名气,冯哥对他不薄,薪水比其他驻唱歌手高不少,可他对钱的态度一点没变,想必过去拮据的生活对他的影响还是挺大,或者,他根本没有什么安全感,才会那么不要命地攒钱。“星海人家”的新房,本来我是想自己买的,可他强调既然是同居,两个人对家的责任就是平等的,非要出一半的钱。那里是D市高档住宅区,我是这两年跟朋友做物流捞了不少,才会建议在那里买房,可我没想到晓风竟也攒了这么多钱,一半的房款也是八十多万,他连哏都不打,看来这小子还挺有实力。


“一二百万的房子你都没心疼,两桶油漆你却磨叽个没完。”我发动汽车,开上长江路,下午两点多,路况不错,“请人装修多好,省时省力,不用操心。你非要亲力亲为,那么大的房子,你刷完还不得累死?”





我因为工作忙,新家的装修几乎都是晓风一个人在张落。心血来潮想帮他一把,找了个据说是颜色专家的人专门调的油漆,他却又说颜色不对。他只说在找绿色,要刷书房的一面墙。天知道那颜色专家弄出几百种绿色,我随便挑了两种,跟买彩票的手气一样,连末等奖都不擦边儿。


半天,也没听见他讲话,我有点心虚。这小子一生气就不吭声,忙着装修新房累得腰酸背疼,还给我这么念叨,该不会真生气了?我连忙扭头看过去。他似乎累了,歪在一边打盹儿,头随着车速的变化,一下下地点着,长发遮住了眼睛。晓风睡眠一直不好,所以只要他睡着,天大的事情我都不敢打扰。车子停在小区楼下的停车场,熄了火,稍微开了点窗。这里靠海,即使三伏天,风依旧略带清凉。


很想抽烟,烟卷在手里反复转了半天还是忍着没点。我侧头仔细观察着浅眠着的晓风,他还是那么年轻,完全看不出二十八岁的模样。他的皮肤一向很好,青春期也没长过痘,只要少量的光照在他脸上,皮肤散着温润的光泽,光滑得瓷器一样。即使身上曾经给人折磨得体无完肤,经过了多年的恢复,伤疤已经浅得看不见,淡色皮肤包裹着薄而匀称的肌肉,那是一具充满诱惑的年轻而修长的身体。他的睫毛浓黑茂密,睡眠中也在轻轻颤动,竟让我想起第一次的相见,他从昏睡中睁开眼睛看着我,那一瞬间,好象是盛夏里忽然吹了一阵清凉的风,心肺间充盈着一种感动的喜悦。








“我叫杜长夏,从今天开始,就是你哥哥。”


“你能不能再说一次?我叫什么?”


“你叫杜晓风。”


“杜晓风?杜晓风。”





两个星期以后,我下班以后赶饭局,回到家已经快半夜。那天是星期三,晓风不去“宁夏”唱歌,他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似乎睡着了。桔色的灯光打在他的侧脸上,鼻子和嘴唇的弧线那么漂亮,我忍不住低头亲下去。


“嗯,这么大的酒味。”他醒了,却没躲开我满是酒臭的嘴,“喝高了吧?”


“怎么不到卧室去睡?等我?”


他坐起身,似乎是睡落枕了,歪头用手揉着脖子:


“有东西要给你看。”


“什么好东西?不能等明天?”


“等不及了,来,快来!”


他拉着我进了书房。那里给他锁了几个星期了,一直不让我进。里面的家具家具和电脑是我们一起去买的,都不陌生,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靠南的一面墙,他并不时简单地刷成绿色,他在那里,画了一幅巨大的画:


翠绿柔软的草丛低垂着,起伏着,雀跃着,翻腾着……虽然没有具体描绘出来,却又如此清楚,那是一股风,正从夏日里吹过!





我确信那天没有喝醉,却如堕云雾之端,一切美好得不真实,似乎入了梦境。晓风的手慢慢塞进我的手掌,轻轻地攥着:


“哥,十五年了。” 他的声音象是遥远的音乐给风吹送到耳边,动听而隐约:“谢谢你们,让我做你们的晓风。我喜欢我的新生命,喜欢新生里,你肯陪我一起走,哥……”


他的声音消失在一个温柔如水的深深的亲吻里,象是雨后云雾消散的夜空,象是大雪初霁时一道炊烟,象是日光懒散柔和的冬季,象是被风吹过的,夏天……

1


一九九一年的夏天,我大学刚毕业,在晚报跑社会新闻。有一天总编让我追踪采访一桩“瘾君子虐童案”,说那小孩儿在二院住院,我阿姨正好是二院胸外科的大夫,于是当天下午,我就赶了过去。


阿姨把我介绍给小孩儿的主治医生,大夫姓徐,是个四十多岁斯文的中年人。他坦言,现在事情不好办,孩子是公安局送过来的,但没有家属来认,医药费成问题。


“孩子没说家长的联系方法?”


“小孩儿身上什么证件没有,送来的时候是昏迷的,醒了一句话也没说过。”


因为熟人的关系,徐大夫把孩子的验伤报告大概给我看了一下,身上虐待的烫伤鞭伤数不胜数,双腿分别有不同时期骨裂的情况,大概是逃跑的时候给抓回去被打的,最丧心病狂的是,这小孩被人长期鸡奸过。


这帮吸毒的真他妈的操蛋,都送去枪毙就对了!我心里顿时怒火翻天。徐大夫带我到了小孩儿的病房,是个六人合住的大病房,床铺都住满了。他睡在靠门的一张床上,浑身都缠着绷带,插着管。头发给剃了,显得小脑袋那么小,左脑和嘴角都有外伤,贴着药膏。旁边一床的家长对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小声地说:


“刚刚换了药,疼得死去活来的,好不容易睡着了。”


我坐在床边,看着点滴的液体顺着橡胶管,流进他细瘦如干柴的手臂,他睡得不太安稳,眼珠似乎一直在转,长而浓密的睫毛象扇子样在深陷的眼窝投下浓重的阴影。


“没人来看过他?”我把声音压到最低,问那家长。


那人摇摇头,问:“你是公安局的?”


“我是晚报的记者。”我把记者证给那人看了看。她指了指门外,于是我跟她走了出去,在走廊里她说:


“这么下去可不行,他一身伤,虽然医院没有不管,可也不会给他用什么好药!我的孩子也跟他差不多大,看得我都心疼。你们记者能不能把这事情曝光,呼吁些社会捐款什么的,我看他八成是给人拐骗过来的,家人在哪儿都不好说呢!”


“他一句话都没说?”


“没说,换药的时候疼成那样,连吭都没吭一声。”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心中似乎给压了块巨大的石,心中的正义感忽然跟氢汽球一样膨胀起来,几乎立刻把帮助这个孩子回到父母的身边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如何,我不能看他在这里举目无亲孤身寡人。回到病房的时候他还没醒,我立刻赶回报社,跟主编简单汇报了一下,并主动请缨,希望负责整件事情的全程报道。





之后的两个星期,我推掉其他的采访工作,专心跟踪这个案子,每天奔波在公安局,二院和民政局之间。公安局那里已经有了头绪,几个吸毒的供认不诲,他们说小孩的继母也是吸毒的,三年前为了点粉,把孩子卖给他们的,当时孩子是十岁,叫方岩。吸毒的人在毒瘾上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是几乎丧失理智,极度狂乱残忍的。这个圈子里大概有十几个人折磨过这孩子,却没人承认鸡奸过他。我对那些丧心病狂的歹徒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只希望将他们绳之于法,加以重裁。根据公安局那里提供的线索,利用记者的身份终于在民政局的档案里找到方岩的资料,他的亲生母亲多年前就出国,父亲带着他续娶,不到两年就死于车祸。公公外婆都在海外,根本联系不到,唯一的亲人,孩子的奶奶,也在前年去世了。也就是说,这个叫方岩的孩子,在这世界上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我忽然想起他睁开眼睛,注视着我的目光里,那浓重的不属于同龄人的,恐慌和绝望。天地之间若真有神明,又怎会舍得把这样一个孩子扔在狼群之间,任其嘶咬?每想到此,我的心都如同经历撕扯,疼痛难当。


好在消息见报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好心人自发捐款,支付方岩的医疗费,也有人送来生活的必需品,书本,礼物。而这其中最积极的,要属我母亲了。





那年她刚退休,于是从家乡赶到D市照顾我的生活。她退休前在街道工作,天生就是个热心肠,知道方岩的遭遇以后,几乎每天都呆在医院自愿照顾他。她厨艺特别好,每天晚上都在厨房里研究给方岩煮些什么好吃的,又能补身体,又不太油腻。方岩虽然跟别人仍不怎么说话,跟我妈却很亲,我想任何一个孩子,对母爱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吧?我看着他跟我妈说话儿时候微笑的眼睛,竟不止一次地迷惑着,这个孩子,本来可以象所有其他的小孩一样,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他被关在个黑暗的小屋子里被暴徒蹂躏三年之久,那一千个日日夜夜,是什么让他有意志活下来,是什么让他还能这么灿烂地笑出来?


方岩事件是那年夏天最轰动的一条社会新闻,报社对我的表现也非常满意,按理说我的工作完成了,可心里却有种隐约的感觉,我对方岩的责任,才刚刚开始。果然不久,问题出来了。





方岩的身体一天天地恢复,虽然得到无数的帮助跟关怀,却没人提出领养,他还是一个孤儿。那段时间,我感到了母亲的思想斗争,终于一天晚上,她从医院回来决定跟我好好谈一谈:


“我想收养方岩。”她的直截了当总是让我佩服,“那孩子也怪可怜的,你说下周出院就得去孤儿院。他都十三了,哪有人能收养他啊?”


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心里反复寻思很久了,可现实中的确是有困难。我们对他了解不多,他能否跟人和谐相处,在封闭三年之后是否能再次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里去……还有,他被人鸡奸的事,因为没人承认,我也没有把那事情公开报道,毕竟那个年代人的接受能力有限,他还是个孩子,一旦公开,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要怎么面对外面陌生的世界,都不好说。于是,我隐瞒了,连我妈也没跟她说。可我自己心里却没底,我对同性恋了解不多,对恋童癖更知之甚少,那样的经历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心理阴影,会不会影响他的正常的成长,都是未知数。谁也不想留个不定时的炸弹在身边,况且,方岩的身体虽然恢复了,却仍旧不是个健康的孩子,频繁地入院治疗,对任何一个家庭的财政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基于这些考虑,我并没有鼓励母亲去收养方言。母亲是个义心肠特重的人,平时就爱管闲事,这跟她街道工作培养出来的习惯有关。这次在方岩身上更是倾心倾意:


“你们三个淘小子我都带大了,还差他一个?再说,方岩是个乖孩子,肯定比你们哥仨儿好带多了,至于医疗,咱也得动员动员医院。”


我以为她就是随口说说,没想到她真的找二院负责人谈去了,当然她拿我当谈判条件,我事前并不知情。反正最后,医院同意了方岩成年前的医疗需要,二院会负责。当然母亲说,这么慷慨解囊的行为,是要在报纸上表扬表扬的。





一九九一年秋,母亲正式收养方岩。他出院以后,就跟母亲和我,住在我解放路的两室一厅的单身宿舍。上户口的时候,母亲问他:


“你愿意要个新名字么?”


她是想,任何人在这种经历以后,都想和恶梦一样的旧生活彻底撇清关系吧!那不如就从一个崭新的身份重新开始!果然方岩一口答应。母亲几乎不加思索地说:


“跟我家的姓,姓杜,就叫晓风吧!”


晓风本来是我最小的弟弟,五岁的时候生病不治。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孩子是永远活在她心里的吧?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她终于把失去的晓风找回来了。


“我叫杜长夏,从今天开始,就是你哥哥。”我摸着他新长出来的柔软的黑发说。他忽闪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不确定地问:


“能不能再说一次?我叫什么?”


“你叫杜晓风。”


“杜晓风?杜晓风。”














晓风住过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学。他今年十三了,秋天开学正好上初一,可他的文化水平却停留在小学三年级,这让我和我妈着实苦恼了一阵。他长得比同龄小孩瘦小很多,可让他跟四年级的小孩子坐在一起,又怕班上的同学取消欺负他。并且他在与人相处上仍然存在问题,除了我妈,他连我都害怕。虽然他不承认,可每次跟他说话,我总觉得他一付手足无措的模样,眼睛必定要寻找我妈的身影。


“要不找个心理医生吧!”一天晚上我一边帮我妈摆桌子,一边跟她商量,“先把心理的病治好再上学。”


“什么病?”我妈最不爱听别人说晓风有病的事情,“晓风好好的,看什么心理医生?”


“他连我都害怕,上学怎么办?”


“你成天凶巴巴的,连一点知识分子的儒雅都没有,还怪孩子怕你?我看我们晓风没有问题,我们让他上初中,平时找老师帮忙补课,我看他是挺聪明的孩子,一定能跟上!”


“能行么?他连三年级都没念完……”


“我说行就行!”我妈是个急性子,还特别爱自作主张,把我们兄弟三个压的死死的,“咦?我让你叫晓风吃饭,你叫哪儿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