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这枚导弹没有飞那么远。
大约在…二十二分,美军就发现了问题,因为按照战略预警卫星拍下来的导弹在主动段的飞行弹道计算,这是一枚射程超过八千公里的战略弹道导弹,其弹道终点也是美国的夏威夷州,可是导弹喷出的尾焰温度明显偏低,主动段的加速度也不够,其最大射程肯定达不到八千公里。
打不了那么远,却有那么高的弹道,说明这不是一枚导弹,而是一枚运载火箭。
问题就在这里,预警卫星拍下的照片显示,那是一枚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战术弹道导弹,而不是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运载火箭。
全世界,只有日本的运载火箭使用固体燃料。
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美军的多颗军事卫星就侦察到了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上空的强烈闪光,而美军情报系统得出的第一结论是:超级电磁脉冲炸弹。
这一刻,为九月十五日…二十三分四十七秒。
爆炸地点的准确位置在中国江苏省盐城东台市富安镇上空五百五十公里处,明亮的闪光将黑夜变成白昼,连北京的市民都能看到那团超过了明月、却又非常短暂的亮光。爆炸发生瞬间,方圆一千五百公里范围内的电子设备就全部瘫痪了。
所有在西太平洋与远东上空的卫星,都在这一刻成为太空垃圾。
如此明显的攻击,美军的反应再迟钝也应该知道,中国军队使用了核武器,只不过没有用在大气层内!
短短五分钟后,美军就计算出,那枚核弹头的当量高达五百万吨!
要知道,这肯定是中国引爆的最大当量的核弹头。在此之前,中国进行的所有核试验的最大爆炸当量从未超过五百万吨。当然,按照美国情报机构的估计,中国已经掌握了可变当量技术,即可以用一种核弹头实现多种爆炸威力。
问题是,这还没完!
…二十六分,第二枚五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上空五百公里处爆炸。
接下来十五分钟之内,由有五颗当量在三百万吨到五百万吨之间的核弹头在黑龙江、辽宁、福建、广西与西藏等地上空爆炸。
在第三枚核弹头炸响的时候,美军就发现,中国军队对付的不是部队,而是卫星!
与大气层内的军事力量不同,在太空运行的是卫星是没有国界可分的,除了少数高轨道卫星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之外,很少有卫星能够不从中国本土上空经过,对一些低轨道卫星来说,平均几个小时就要从中国上空经过一次。
七次爆炸,摧毁了全世界百分之一十三的卫星。
不分军用与民用,也没有国别限制,只要进入爆炸区域,都会被核弹头释放的强大电磁脉冲摧毁,没有哪颗卫星能够幸免。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人类的疯狂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即便停止攻击,由此造成的损失也需要十年时间、以及不少于五千亿美元的巨额投入才能完全弥补。
问题是,攻击并没因此停止。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在攻击开始后不久,即美国东部时间十四日下午…左右发表了强烈抗议,要求中国当局立即停止这种针对人类文明的战争行为,但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已经在此之前大约一个小时,即攻击开始前将一份美国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袭击中国本土战略目标的抗议声明送交安理会,要求对美国采取制裁行动,并且保留对此采取一切反击行动的权利。
结果很明显,中国针对卫星的攻击行动是战略反击,而不是战略袭击。
首先发起战略袭击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问题摆在了全世界面前。在此之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都在美国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本土战略目标的时候保持沉默,当中国进行战略反击的时候,也就无法站出来提出抗议。
四个小时之后,即北京时间八点不到,第二轮“反卫星作战”开始。
攻击仍然无差别的进行,只不过攻击时间选择得恰到好处,即在此之前五分钟,国际空间站刚好从中国西部地区上空掠过,离开了爆炸影响区。
第二轮攻击结束之后,全球卫星系统的损坏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问题到此还没有结束,如果中国不打算结束这种无差别的反卫星作战,那么在四个小时之后,损坏率将超过百分之三十,而且到时候国际空间站将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上空,上面的宇航员将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国际空间上上一共有来自五个国家的七名宇航员。
如果说攻击卫星不算什么的话,那么造成宇航员伤亡就将成为充分的开战理由,而这五个国家中,除了美国与日本之外,还有俄罗斯、法国与意大利。也就是说,如果无差别攻击影响到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法国与意大利将别无选择。
留给交战双方的转圜时间只有不到四个小时了!
问题是,像前面提到的,关键不在中国身上。按照国际公约,任何国家都有捍卫主权的权利,而中国没有把核弹头投想敌对的美国与日本,甚至没有在大气层内引爆核弹头就已经算得上是万分仁慈了,国际社会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中国为了捍卫主权而进行的战争,因为在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的时候,国际社会并没有站出来呐喊。
这个时候,最坐不住的肯定不是美国与中国,而是俄罗斯与法国。
第二次反击之后,俄罗斯与法国展开了积极外交斡旋。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高层提出了停止反击的条件,即美国与日本无条件撤军,停止任何针对中国主权的军事干预行动。
当这个要求通过俄罗斯与法国转给美国之后,立即就被奥康纳否决了。
作为对谈判做出的努力,中国高层随后宣布,在下一轮反击中不会针对国际空间站。
十二点四十五,国际空间站离开中国本土上空之后,第三轮反击开始。这次反击足足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进行了二十一次爆炸,因此对卫星的毁伤能力由之前估计的百分之十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五。
仅仅三轮反击,就让全世界一半的卫星变成了太空垃圾。
照此趋势,只要再进行一次反击,就能摧毁全世界九成以上的卫星,让包括美国的GPS在内的全部卫星系统全面瘫痪。
当然,美国会调整卫星轨道,但是中国也会调整反击时间。
对美国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受中国的开出的条件,承认干预中国内政,带着日本撤出战场;二是展开积极行动,针对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进行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的战略打击,使中国无法进行攻击。
按照美国的传统,肯定会选择后者。
问题是,有可能在数个小时之内瓦解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吗?
说白了,反卫星能力的关键不是那些用来探测与跟踪卫星的地面雷达,而是核弹头与运载工具。可惜的是,美国没有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摧毁中国的全部导弹与核弹头。按照美军的估计,如果仅摧毁中国的地面雷达,即让中国丧失探测与跟踪卫星的能力,很有可能导致中国扩大打击范围,引发更大的灾难。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高层提出了新的条件,即美国承诺不再进行战略打击,中国就不再攻击卫星系统。
问题是,什么是战略打击?
不给出个明确定义,美国就不会接受这样的要求。
到十七点过,随着中国再次做好反击准备,留给美国的决策时间以分钟计算了。双方的秘密接触也在这个时候达到高潮,即美国只同意不再使用核武器、并且保证参战的盟国也不使用核武器,而不能保证不对中国的战略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作为回报条件,美国要求中国不得攻击美国的民用卫星。因为中国不具备精确反卫星能力,所以这一要求实际上保护了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
双方能达成协议吗?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连协助磋商的俄罗斯与法国都不抱任何希望。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九十二章 努力争取
当中国高层突然答应美国开出的条件,停止针对全球卫星系统的战略反击之后,连参与接触的俄罗斯与法国外交官员都有点不敢相信,因为以当时的情况,中国高层完全可以在第四次战略反击之后再降低身段。
只需要再来一次,就能使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全面瘫痪。
中国在这个时候突然停止,让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中国高层怯战的直接表现。
问题是,如果中国高层怯战,就不应该把自己推到全世界的对立面上,在打击美国的时候顺带干掉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卫星。
提出接受美国的提议,停止战略反击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
不是别人,就是陈必时!
如果说陈必时怯战,恐怕没人会相信。
冷静下来,细心思考就会发现,陈必时非常精明。与他在高层会议上的观点一样,战略反击必须有目的,只有达到目的的反击才是有效反击,而中国发起战略反击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陈必时在会议上提出来的,即瓦解美军的军事系统,另外一个就是确保中国大陆的战略安全。
虽然只摧毁了全世界一半的卫星,而且美国的军事卫星毁伤率还不到一半,但是经过三次打击,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全面瘫痪,比如GPS系统就损失了接近四成的卫星,结果是无法继续正常工作,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其他军事卫星系统的情况相差不大,都无法在两三年内正常使用。
对于一场地区战争来说,两到三年足够决定战争胜负了。
达到了第一个目的,就得争取达到第二个目的,即确保国家的战略安全。
如果一口气摧毁全部卫星,即便能让美国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之内无法获得健全的军事卫星系统,也将让美国变得肆无忌惮。剩下的半数卫星,实际上成了要挟美国的把柄,让美国在做出任何战略决策的时候都不得不投鼠忌器,担心中国会在极端情况下,采取更加极端的战略报复行动。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次反击,中国已经表明了决心。
敢于站在全世界对立面上的国家,还会惧怕美国吗?
再说了,真要进行第四次反击,肯定会伤到国际空间站,到时候就不是敢不敢站到全世界对立面,而是必然成为世界公敌。
不管是军人还是政治家,都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从战术层面上看,这三次战略反击的意义更加明显。
失去了GPS导航系统之后,大批JADM炸弹不得不送回工厂进行改装,增添激光导引头,成为“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当然,部分装备了INS,即惯性导航系统的炸弹仍然能够继续使用,只是无法用来进行精确轰炸。
进行精确轰炸时,美军只能会到1991年那场战争的状态,即大量使用激光制导武器。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了GPS之外,只有激光制导武器与电视制导武器的攻击精度能够满足实战要求。
显然,这就是关键所在。
激光制导武器与电视制导武器不但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影响,比如在大雾天气,这两种制导方式都不太灵便,还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在对付具有玻璃外墙的建筑物的时候,就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制导方式都需要战斗机到目标上空去冒险,或者接近目标。
对于已经习惯了在上百公里之外,离敌人的野战防空系统远得很的时候投下炸弹,就算完成了轰炸任务的美军飞行员来说,到目标上空去投弹,绝对不是一件轻松事。恐怕最高兴的就是A…10C的飞行员了。
当然,GPS瘫痪造成的影响还不止这么点。
比如在行军作战中,美国大兵不得不重新拿起军用地图,并且学会使用指南针,搞清楚复杂的城乡道路。
在进行炮火支援作战的时候,美军炮兵也得向前辈学习。
相对而言,这些问题都能克服,而因为侦察卫星系统瘫痪而导致的很多问题却很难在系统恢复之前得到克服。
要知道,美国的侦察卫星为美军提供了四成以上的战术情报!
更重要的是,需要卫星提供的战术情报,往往都是侦察机、侦察兵等等其他战术侦察力量无法到达与无法获取的。
侦察卫星系统全面瘫痪,等于让美军丧失了“知彼”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制信息权。
虽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糟糕,毕竟美国有数百架E…8、E…3、E…2、EC…135、EP…3B等“电子”飞机(E打头的都与电子有关),还有不少的战术侦察机,甚至拥有从未公布过的“曙光”战略侦察机,仍然拥有较为可观的信息优势,但是与之前相比,美军的制信息权肯定被削弱了不少。
从本质上讲,GPS瘫痪产生的直接后果也是美军的制信息权被削弱。
这些影响体现在作战行动上,就是美军的战斗节奏大大减慢,反应速度、决策能力等等都因此被削弱。
结果就是,在与中国军队作战的时候,美军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军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美军扩大了打击范围之后,中国军队的制信息能力变得可以忽略不计,让美军能够在较慢的战斗节奏中继续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讲,美军已经丧失了绝对优势,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绝对优势,不得不与中国军队打一场相对原始的地面战争。
毫无疑问,这正是美军指挥官一直在避免出现的情况。
别说像六十年前那样,就算按照二十一年前的海湾战争的模式与中国军队交战,美军的胜算都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是伊拉克,台湾也不是科威特,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别与文化因素产生的影响,足以抵消美军的技术优势。
陈必时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只是谁也不能否认,要想将陈必时争取的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发挥本土优势。
在台岛上作战,即便不考虑台湾海峡造成的影响,也无法发挥本土优势。
别的不说,至少绝大部分台湾人并不认同大陆为了国家统一发动的战争。比如在高层制订的撤退计划中包括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台湾人,而实际上愿意撤回大陆的台湾人只有不到五十万,不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