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说,战场上到处都是中国军队的主力,也到处都不是。
战斗打响后,日军才发现,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主力集团军,而且是一个非常善于防御作战的主力集团军。
这下,福田康夫才知道,是第十六集团军。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北战场上的六个主力集团军中,就只有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擅长防御,而前者是罗耀武的嫡系部队,还是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同等重要的绝对主力。战役刚刚打响,罗耀武不会把这么重要的部队派上去。
再说了,康平这边只是佯攻,没必要派绝对主力守卫次要方向。
当然,第十六集团军也不好惹。
一天下来,第七师在三台子水库东面的防线上折损上千人,却没能推进一步。
傍晚,日军撤下来的时候,还看到中国军人冲上阵地,开始清扫战场。枪声零零星星的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显然是中国军人正在处决那些受伤后无法逃脱,又没能跟着大部队撤走的日军伤员。
当天晚上,日军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等待增援部队。
既然挡在前面的是中国军队的主力集团军,第七师就不够,福田康夫连夜派了三个师团上去,准备在次日发起强攻。
天一亮,日军再次杀上。
发起进攻前,日军官兵吓了一跳,因为在中国军队的阵地前,竖起了上千根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绑着一具日军尸体。
这是在归还敌人阵亡将士的遗体吗?
显然不是。
这是挑衅,赤裸裸的挑衅,因为所有日军尸体都被拔得精光,武器弹药被收走了,只有军装留在原地。
如果不是挑衅,中国军人吃多了没事做?
日军被吓到了,也被彻底激怒了。
上午,日军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在炮火的掩护下,将那一千多具遗体抢了回去。
也说不上抢,因为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有与日军争夺,只是躲在阵地后面放冷枪,趁机干掉了一百多名日军。
直到下午,日军才发起猛攻。
第十六集团军等的就是日军的猛攻。
战斗从午后一直打到傍晚,直到双方多精疲力竭。虽然日军已经拿下了第十六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等到日军停下来休息,为夜间进攻做准备的时候,第十六集团军投入了预备队,把日军赶了回去,夺回了阵地。
夜间的战斗打得更加惨烈,很多地方都发展成了白刃战。
双方都不想退却,作战官兵前仆后继的冲上阵地。
恶战一直持续到天亮,顶替第七师发动进攻的两个日军师团拼掉了近四千人,第十六集团军也拼掉了半个师。
最终,顶不住的还是日军。
等到日军撤下去,第十六集团军迅速夺回阵地,并且在大白天就干了起来,仿效之前的做法,在阵地前竖起了几千根木桩,把几千具日军尸体钉在了上面。
见此情形,日军震慑了。
虽然日军前线指挥官想呼叫炮火打击,但是那些被钉上耻辱柱的日军中,还有不少奄奄一息,没有断气。炮弹砸下去,死得最多的还是日军。
当然,炮弹不砸下去,那些日军也得死!
二十四日白天,日军再也没有发起进攻,只是在下午派人把尸体抢了回来。
打到这个时候,福田康夫也愤怒了。入夜后,日军调集了七个师团的炮兵,对第十六集团军的防御阵地、以及康平县城进行了全面炮击,还出动了数百架次的战斗机,投下了上千吨炸弹。
日军地面部队也连夜发起攻击,没给第十六集团军喘息机会。
趁日军在康平县打得热闹,美军也在当天晚上发起进攻,又第二骑兵师与第二机步师为先导,从新民县出发,强攻彰武。
毫无疑问,这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
美日联军的战术意图也很明显,那就是以切断中国军队进入吉林的地面通道为由,先让日军在康平强攻,把中国军队的主力吸引过去,最好能让罗耀武向康平增兵,然后由美军在南面发起强攻,攻占彰武。
战术很简单,却并不新颖。
要知道,这一招,罗耀武不知道玩过多少次了。
因为早就料到美日联军会强攻康平,所以罗耀武早就把第十六集团军派了过去。
再说了,日军在康平的强攻,也只是给第十六集团军造成了压力,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罗耀武向康平增兵的地步。
第十六集团军在阵地前沿挑衅日军,也就是为了激怒日军,让日军自乱阵脚。
可以说,从一开始,罗耀武就把主力摆在彰武,等着美日联军前来决战。
既然是主攻方向,美日联军的投入就非常大。出了先导的两个王牌师之外,美军还出动了第七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以及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因为东北战场上的主力是日军,所以在美军后面,还有两个日军师负责运送作战物资。
也就是说,在这个方向上,美日联军集中了八个师的兵力,其中四个主力师。
兵力密度不可以说不大。
问题是,兵力密度再大,如果不能展开,在前线打的就那两个师,部队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也就很难对中国军队的防线构成威胁。
从这也看得出来,战略上的局限性,让美日联军的作战行动大打折扣。
对罗耀武来说,这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主有次
美日联军攻打彰武,分成南北四条线路。
南面两条线路分别是,沿一零二国道攻打锦州黑山县,沿三一四省道向阜新市推进。
北面两条线路分别是,沿三零四国道进军彰武县,以及沿一零一国道攻打彰武县。
在南面活动的是防御能力更强的第二机步师,而在北面担当主力的则是更加擅长进攻的第二骑兵师。
重建第二机步师是美军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此之前,受激烈战况、以及国内动员影响,第二机步师的重建工作一直不太顺利。直到第四次边境大会战之后,随着日军大举出兵,美军的战斗压力大大降低,第二机步师的重建工作才全速展开。
到沈阳战役结束的时候,第二机步师已经全面恢复。
因为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美军的战斗压力并不大,扫荡辽河平原与辽东半岛的任务主要由日军承担,美军主力部队得到了充分休整,所以在向彰武进军的时候,第二机步师与第二骑兵师基本上处于最佳状态。
就连跟在后面的第四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的状态也较为理想。
要说有什么不适应的话,主要还是在异国他乡作战,而且像第二机步师、第七步兵师这类首批参战的部队,均以在战场上活动了半年多,去年圣诞节都没能回家,官兵的精神状态很成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帕特里奇坚决主张首先南下进攻华北地区的主要原因。
战事拖下去,美军的战斗力将直线下滑。虽然日军已经挑起大梁,但是日军的战斗素质不会高到哪里去,关键时刻还是得由美军来顶纲。要是再拖上一年半载,那些持续作战时间超过一年的美军主力部队就得回国休整。
对于这场全面战争来说,让部队大规模休整,就意味着美军作战能力大幅度下滑。
如果在此之前还不能击败中国,就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至于那些国民警卫队师,帕特里奇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国民警卫队,差不多就是美军的预备役部队,最多只能承担战场占领任务,负责后勤运输等等。真要上前线打仗,还得靠主力部队。
为此,帕特里奇就得使出吃奶的力气,拿下彰武。
当然,他也想过,是否应该绕过彰武,直接攻打锦州。
即便不考虑日本的影响,帕特里奇也得放弃这个想法。原因前面提到过,阜新在锦州北面,中间隔中医巫闾山,如果美军直接进军锦州,就将把右翼暴露在中国军队面前,使后勤补给得不到安全保障。
要想打下锦州,就得首先占领阜新。
而要攻占阜新,就得打下彰武。
如此简单的战场形势,帕特里奇不可能看不明白,也就不可能不知道,这正是罗耀武防御部署的最终意图。
迫使美日联军攻打彰武,在他选择的战场上决战。
如果有其他选择,帕特里奇绝对不会到对手选择的战场上决战。
暂且不说彰武到阜新的防线修得多牢固,仅仅是扑朔迷离的战局,就足以让帕特里奇提心吊胆了。
到日军攻打康平的时候,他都不清楚罗耀武的兵力部署情况。
这也没办法,以彰武为中心,方圆两百公里之内,中国军队的兵力密度太大了,到处都是作战部队,而且都打着主力集团军的番号。
别说用侦察机,就算派特种部队去执行侦察任务,也不会有多好的结果。
搞不清楚对方的部署情况,这仗就没办法打。
问题是,帕特里奇又没有别的选择。除非采纳日本的战略,首先扫荡吉林与黑龙江,不然就得攻打彰武。
为此,帕特里奇只能让日军率先攻打康平。
要是能够通过此举逼得罗耀武调整兵力部署,向康平增兵,就有办法搞清楚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至少能有所收获。
可惜的是,打了两三天,日军仍然没有半点进步,反而折损了大半个师团的兵力。
如此巨大的损失,换来的只是一个意义不大的情报,即守在康平的是第十六集团军,罗耀武手里最多还有五个主力集团军。
问题是,这五个主力集团军在哪?
拖下去,显然没有多少意义。《|wRsHu。CoM》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在罗耀武的指挥下,中国军队的协同能力大大增强,而且二线部队与民兵都是主力集团军的预备队。即便日军能在康平消耗掉第十六集团军,罗耀武也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该集团军恢复战斗力。
再说了,日军有那个本事吗?
无奈之下,帕特里奇只能在日军没能达成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出动美军,提前在南面展开全面进攻。
这个时候,罗耀武也在考虑该怎么打。
虽然作战计划早就制订好了,但是他没想到,美日联军的目光竟然如此短浅,仅仅集中兵力攻打彰武,而不是在整条战线上作战。
当然,这不是说美军没有展开。
美军分四路进攻,主攻佯攻非常明显。问题就在这里,主攻方向肯定是彰武,南面两条进攻路线都是佯攻。
分得太明确了,显示出美军没有太大的战略目的。
罗耀武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日本上将福田康夫搞出来的名堂。真要是帕特里奇,肯定不会如此小气。
当然,这还不是罗耀武必须考虑的问题。
随着美军在南面发起进攻,罗耀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先打那股敌人。
算上康平方向上的日军,总共有五股敌人。
罗耀武要打的是歼灭战,自然得分清主次。更重要的是,先打谁、后打谁,还关系到了这场会战的结果,即到底是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还是以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主,通过几场规模较小的战役吃掉两三股敌人。
如果条件足够充实,比如有足够多的主力部队、有足够多的作战物资、有足够准确的战术情报等等,罗耀武肯定会选择前者。只要这场大会战打成了,而且取胜,不但能够重创美日联军,使敌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再次发起进攻,甚至能打回沈阳,将敌人赶回鸭绿江口,回复到罗耀武回京前的状况。
问题是,罗耀武手里没有这么雄厚的资本。
别的不说,没有制空权,部队大范围行动必然遭到巨大损失,即便能够及时完成战场机动任务,也很难歼敌。
在第四次会战中,为了围歼断后的日军第十师,罗耀武就不得不让好几个集团军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结果到达战场后都无法立即投入战斗,部队的绝大部分损失都是在机动过程中遭受的。
打不了大规模会战,就只能降低目标。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选择主次的问题,即主要打谁,次要打谁。
从战场情况来看,如果以保卫彰武为目的,就应该集中兵力打击美军。
问题是,罗耀武在彰武部署重兵的目的是什么?
从根本上讲,罗耀武也知道,守住彰武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打赢了这场会战,随着美日联军的援兵不断到达,特别是日本的第四批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彰武肯定守不住。他此时死守彰武的目的,就是要把美日联军引向阜新与锦州,在辽东湾北面较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上与美日联军决战。
为什么要在这里与美日联军决战呢?
在较为狭窄的战场上,美日联军无法展开,兵力与战斗力上的优势就显现不出来,实力自然大打折扣。
依靠该地区的几条山脉与河流,很容易打成阵地战,与美日联军打消耗战。
美日联军最怕什么?就是消耗战!
由此可见,罗耀武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在他的引导与控制下,让美日联军一步步的南下,为攻打北京拼出全力,结果倒在进军北京的路上。
这个战略部署是不是有点眼熟?
四百年前,明末大将袁崇焕抗金就是用的这一战略部署。
如此一来,罗耀武就不能集中兵力打击美军,而得好好教训日军。
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军的战斗力较强,而且在较为开阔的地区作战,歼灭美军主力部队的难度大得多。
与之相比,日军主力集中在康平,好打得多。
再说了,夏收与秋收还没到,绝对不能让日军北上吉林与黑龙江,要想尽办法拖到秋收之后,也就得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让日军无力北上。
明确了目的,那就好办得多了。
五月二十五日上午,第十五集团军四十五师从彰武县开出,直奔獾子洞水库西南的叶茂台,赶在美军第二骑兵师到达之前与驻守该地的民兵换防。
因为主力与民兵的穿着一样,连番号都一样,所以美军并没发现这一变化,仅认为中国军队向这里增派了一支民兵部队。
这个时候,第二骑兵师刚刚打下水库东面的秀水河子。
叶茂台的战斗在当天下午打响,打到傍晚的时候,美军就发现不太对劲。挡在他们前面的那支“民兵”太能打了,竟然连续打退了三次进攻。
要知道,在秀水河子,驻守的民兵只顶住了一次进攻。
只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美军没有继续进攻,而是撤了下去,让已经打了一天一夜的进攻部队缓口气。
这个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