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八六一-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听得津津有问,张孝祖便更来了兴致,“后来刘伯温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元帅,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就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高大,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才筑城雄关。”

“二人回京复命,明太祖为问命名?’徐达一听就愣了,心说当时降旨,只叫筑》+名!他这人心直,正要说时,刘伯温抢先道:‘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明太祖一听,把手一摆,说:‘好,那就叫山海关吧!’这山海关之名,就是这么来的。”

众人一副小学生受教育的表情,听张孝祖说完,纷纷赞他有文化,有知识。

“那里地形颇为不同,是否也有什么典故?”吴宗敏马鞭遥指。

张孝祖道:“那里叫一片石城,当年李自成、吴三桂便曾在此大战,本来吴三桂已陷入败溃之势,但清兵突然从山海关杀出,李自成才兵败而逃。清军藉此一战,才得以进入北京。”

吴宗敏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是张孝祖卖弄才学,提到了这晦气之事,吴宗敏听之有所忌讳。

参谋长林海忙道:“当年李自成是占据了绝对地上风,若非吴三桂卖国求营,勾结了清军,趁着两军鏖战之时,清军突然杀出,凭着出奇不意才大败李自成而已。若是李自成不那么托大,清军断无取胜之机。”

“对啊,清军能得以入关,完全是那个卖国贼吴三桂做下的好事,姓吴地真是千古罪人。”张孝祖说话又没怎么经过脑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众人不由又为张孝祖捏了一把汗,暗骂他口无遮拦,明知师长与吴三桂同姓,还左一个“姓吴的”,又一个“姓吴地”。

然而,就在吴敏宗要开口,结束这场对历史的讨论之时,对面地山海关形势,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关城东面突然炮声隆隆,城头的清军对正在修筑工事的一个连明军发起了炮击。明军原以为清军武器落后,关城上无非是一些陈旧笨重的万斤铜炮,故明军便把作战工事都修在了离关城较近之地。

但令人吃惊的是,清军在山海关上竟然部署了先进的进口洋炮,其射程可以将明军阵地完全覆盖。十几门炮同时开火,炮弹倾落之处,明军未成的阵地被炸得七零八落,猝不及防的明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炮火炸死炸伤不少。

关前发生的一切,吴宗敏看得清清楚楚,他眉头顿时皱成了一团,沉声道:“参谋长,山海关上为何会有洋炮,你负责的侦察工作是怎么做的!”

“根据战前的情报,清军是进口了十几门洋炮,但之前都应当部署在了大沽口。但是大沽口之战时却没发现这些洋炮,没想到清军把他们部署在了山海关,这,这实在是末将的失察。”林海颇有些惭愧。

他二人说话间,战局很快又发生了变化,东罗城城门大海,上千清军蜂拥而出,冲在最前面的是五百多枪骑兵,他们在步兵的掩护下,迅速的向明军阵地冲来。

跟清军打了那么多仗,明军仗着的就是武器的优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敌作战,每每在强大的火力之下,清军还没有打就傻了眼。而现在形势转换,终于轮到明军傻眼了。

冲出来的那上千清军,无一例外的装备了洋枪,其性能颇不逊于明军的步枪。在这样种种不利的情况下,那一个连的明军片刻间便被打垮,在留下一百多具尸体之后,迅速的溃散而逃。

而与此同时,山海关各城的清军先后发起反击,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大意的明军发动了总攻。

吴宗敏这才意识到,他与当年的李自成一样,同样是犯了多么大的轻敌失误。清军的武器先进和训练有素是他所没有料到的,尽管其战斗力仍与久经战火考验的明军还有不小差距,但在各种综合条件作用下,在这一刻,清军是占了绝对的优势。

“咳,张孝祖啊,看来是被你这张乌鸦嘴给说中了。”吴宗敏叹了一声,语气间却并没有责备之意,他要怪也怪自己轻敌之失。

“大人,清军训练出了这样一支军队,这山海关凭咱们师的实力是打不下了,事如先撤回永平府固守,待王爷的援军赶来之后再做计划吧。”参谋长林海的头脑很冷静。

自成军以来,吴宗敏这一师横扫南北,无一败绩,这本是令他骄傲的战绩,但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回真的是败了。

“也只有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撤退吧。”吴宗敏颇不情愿的下达了撤退命令。(未完待续,首发

第二百零五章坐享其成的“富二代”

天有事没更,不好意思,见谅啊。

——

远在济南的曾纪泽尚未得知明军在山海关吃了败仗,他正准备着将他的东军统帅府搬往北京,一者可以加强对北京这座北方重镇的控制力,二者亦可就近指挥明军出关的战争。

就在曾纪泽准备出发之时,南京忽然来了圣旨,前来宣旨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纪泽推荐入户部就职的宋致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伐捷报频传,吴王功不可没,特赐金一千,银五千,玉带一条……另封二皇子纪鸿为齐王,即日赴齐地就国,望吴王代朕训导,使其不可滋生骄奢之志……钦此——”

宋致远立于香案之前,将曾皇这道来的有点突然的圣旨宣读了一遍,罢了,还未等曾纪泽谢恩,便忙是躬身搀扶,并将手中圣旨双手奉上。

曾纪泽接过旨来又看了一遍,不由眉头渐皱,那旨中其他的话倒也寻常,只是这最后一段,突然封了二弟曾纪鸿为齐王,还要千里迢迢的仓促前来山东就封,曾纪泽对此颇感疑惑。

“宋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本王已让他们去准备酒宴,为宋大人接风。来,先坐一会,尝一尝这齐鲁的好茶吧。”曾纪泽故作坦然道。手一挥,下边人便赶紧撤了香案,端茶奉果。

众官员们知宋致远乃是吴王亲信,此番必定有些私人的话要聊,闲问了几句南京的近况之后便都托辞告退。

“王妃最近怎样了?”曾纪泽首先关心的是诗涵的身体,她有孕在身,而自己又领兵在外,数月不见,忧思心切。

“皇上专门从太医院中挑了三名最有名望地御医。每天都要去为王妃诊视身体。

下官在离京之前。也曾去拜见过王妃。她身体还算安康。王妃还托下官转告王爷。莫要太过挂念她地身体。王爷就放宽心吧。”宋致远知道曾纪泽必会问及此事。在起程之前专门有所拜会吴王妃。

“嗯。这就好。你还算有心。”曾纪泽放轻松了许多。话头才转入了正题。“皇上数月之前才刚刚封了纪鸿为陈王。却为何突然又转封他为齐王。还这么快就让他来就国。本王离京这段时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才使得皇上忽然有这样地决定。”

宋致看了一眼四周。压低了声音:“不瞒王爷。皇上这决定事出蹊跷。朝廷上下什么风声也没透露过。但皇上想来不是突然就琢磨出这么个旨意地。”

“那皇上下旨之后。众臣有什么议论。”曾纪泽问道。

“大臣们明面上都说。山东乃北方要地。皇上以亲王就国。无非是想巩固朝廷对山东地控制力。不过这私下嘛……”宋致远眯眼看了曾纪泽一眼。不好往出说。

曾纪泽一拂袖:“在本王面前还有什么吞吞吐吐。”

“不过大臣们私下都认为,王爷此番北伐之迅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数月之间便收得了山东、直隶等大片土地。咳——”宋致远干咳了几下,“那他们地言下之意嘛,便是王爷的辖境一下子扩大了这么多,放眼天下,北起渤海,南及台湾海峡,几乎大半个中国的沿海之境都已纳入王爷辖下。如此一来,王爷未免……”

“未免有尾大不掉之势吧。”曾纪泽替他说出了不便说出来的话。

“王爷功勋着著,纵然是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所不及,自古以来,功高之人受人议论,那都是在所难免之事。”宋致远笑着说,“但下官等觉得他们这般议论王爷有所不妥,便私下放出风声,说那湘王统辖云贵、两广、两湖,再加上新近收复的川陕之地,若论尾大不掉,首推就是湘王。朝臣们的议论风向这才有所转变。”

“既然如此,那皇上就没理由只封了齐王,这分明就是只针对本王一人!”曾纪泽口气有所不满。

“这个倒不尽然,齐王之封只是个开始而已,下官私下通过宫里的人打探到了一些消息,听说皇上已经有意封王爷的二叔为桂王,五叔为楚王,不日即诏告天下,并旋即令他们去往封国就封。”

宋致远所提的这二人,一个是曾皇地大弟,名叫曾国潢,此人乃是清太学生,曾国藩在外奔波征战之时,曾国潢遵循兄长指教,带领弟弟,教育子侄,协助祖父与叔父管理家务,可谓曾氏一族的管家。

事实上,原先的那个曾纪泽自幼受他这位二叔的照顾,叔侄的感情相当的不错,只不过现在的“曾纪泽”全然没有那样的感触罢了。

另一位则是曾皇的四弟曾国葆,此人自幼用功读书,志向远大,乃是曾皇颇为欣赏的幼弟,历史上直疾病缠身,在天京之战得胜前昔病死。但曾纪泽便想方设法地使曾皇令其回乡养病,并托路易丝为其治疗,竟是保住了一条命。

此二人与曾纪泽的关系都算亲密,由他二人去曾国的辖地里就封,对于曾纪泽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王位不过一虚爵而已,就算是他们去往各省就封,但手中无一兵一卒可调,又能起到什么巩卫疆土的作用呢。”曾纪泽一语切中要害之处。

宋致远的表情却没他那么轻松,凑上前去,附耳道:“王爷切莫小看了皇上此道旨意地厉害,这才是第一步而已。下官听说,皇上下一步就要放权给这些王爷们,准许他们组建自己的亲卫军,少则五千,多则两万,这才是令人头疼地地方。”

曾纪泽的表情不由一变,他地思绪立时穿越历史的长河,飞到了那遥远地前明。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为了巩固他朱家的皇权,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于各地,予以统兵之权,这才给后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变创造了先决条件。

“曾国藩这是要搞分封之制呀!”曾纪泽心中暗叫。

这分封之制,自汉朝之时便证明是落后的制度,什么七王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乱,哪一场变乱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王爷们所挑起的。以唐宋以降,历代王朝都对那些王爷们实行虚封之法,严格的约束他们权力。现在到了这个变革的大时代,曾国藩却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把这分封之制翻了出来,实在是大开历史的倒车。

“父皇这是糊涂了吗?封王们掌军权,这岂不是自养祸胎吗!”曾纪泽忍不住抱怨。

然而,他又知道曾国藩这样做也是事出无奈,他虽身为大明之君,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军权却掌握在儿子和弟弟的手上,身为皇帝却不能一言重如泰山,凡事都被人抰制,这种感觉自然是不爽的很。历史上哪一个有才华的皇帝不想集权于手,曾国藩虽然老了,但也不例外。

“王爷,看来皇上是决心如此,咱们该怎么办呢?”宋致远道。

曾纪泽凝眉沉思半晌,说道:“封王掌兵这件事,于国于私本王都绝不能坐视不理。你且回京联络咱们的人,务必要先把这事拖下去,待本王北伐功成之后再回京做计较。”

他又思片刻,补充道:“这事你们也不要太过明显,尽量不要太声张。本王想我那王叔必也知道了此事,他应该比我更着急才对,就让他的人在台上闹腾好了,咱们只要在下面煽风点火就行了。”

“王爷高明。”宋致远佩服道。

曾纪泽绝不想看到他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大明江山,马上又陷入他们曾氏的内战之中,纵然他有绝对的信心赢得这场争夺战,但到时候,输得却是整个中国。

宋致远带着他的吩咐很快回京,几天之后,他的弟弟齐王曾纪鸿就赶来了济南。作为“好丈夫、好哥哥”的典范,曾纪泽自然要以盛大礼仪来欢迎他的这位王弟。

当天,在济南城的南门外,曾纪泽调动了亲卫团两个营的兵力,以军队的仪仗迎接齐王。那曾纪鸿一见马车,便见两旁肃立着数千人马,阵形森严,军威凌烈,心里惊叹之时,不免还有点发毛。

砰!万枪齐鸣,声势震天。

两千人同时朝天开枪,那文弱书生一般的曾纪鸿顿时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往马车边上闪躲。很显然,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湖南老家那田园生活中的他,对这杀气腾腾的军事气氛很不适应。事实上,这正是曾纪泽的意图,给他这位坐享其成的弟弟一个下马威。

“哈哈,纪鸿,好久不见啦。”曾纪泽满怀兄长的爱意迎了上去,将他这位还未从惊恐中反应过来的弟弟拥入了怀中。

曾纪鸿回过神来,忙是行礼:“纪鸿见过王兄。”

“怎么样纪鸿,大哥我调教出来的军队有没有气势。”曾纪泽一身的豪气,手指着他的亲军队炫耀。

“早听说王兄治军有方,东军更是百战百胜之师,今日一见,我真是大开眼界呀。”曾纪鸿的赞叹颇为真诚。

“王兄!”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后传来,曾纪泽回头之时,一名少女方从车下跳下,正扑在了他的背上。

“谁呀?”曾纪泽不及多想,下意识的喝问。

那少女眼一瞪,颇为埋怨的叫道:“王兄,你真是太让我伤心了,才几年不见面,你就连你的亲妹妹也不认识了吗?”(未完待续,首发

第二百零六章特色弟妹

满妹休要胡言,大哥怎么会不认识你呢。”一旁的笑着说。

曾氏一门大多在湖南老家住着,曾纪泽这几年间见过的也仅有曾纪鸿等几人,他知道家中还有几个妹妹,但却从未见过。

这时听到这少女管自己叫“王兄”,立时便明白这定他几个妹妹中的一个,但却不知是哪一个,自不好开口问。待到曾纪鸿管她叫满妹时方才明白,这少女必是曾皇最小的女儿曾纪芬,湖南人管家中的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