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镒带了有1000人,霍方义早就想好让他去引诱驻守龙山的日军,然后自己和叶答趁机绕到背后给他放火。
他们马不停蹄的穿越了度过了临津江、穿越了惠阴岭,趁着夜色隐蔽在了距离龙山不远的一座小山脚下。
“沿途果然没有任何的日军守卫,看来宇喜多已经认定我们不会短期内再度实施攻击,而将所有部队都掉去进攻幸州了。”
霍方义和叶答安稳好军队与李镒三人站在半山腰往龙山方向望去。山上黑通通的一片,根本看不清楚有什么,但是半山腰上有许多火光,这些火光都是间隔百米远。
李镒说话了:“龙山石洞比较多,这些石洞潮气很重,不易生火,我想日军肯定将粮草都存放在那些石洞内。那些火光应该就是每个石洞的位置。”
霍方义点了点头,这一次他是总指挥,一切听他的。
“好,很简单,李镒带领你的士兵从正面攻上去,必要时候可以撤退,但是必须牵制住日方的守军。然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
“好的,祝你们好运!”
龙山的面积并不大,因此日军为了更好的防备敌军的偷袭,将龙山山脚围了一个圈,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李镒的作用显而易见,就是将所有的日军都吸引到他这里来,然后给霍方义留出上山的空当和点火的时间。
事情也正如所想的那样,李镒的部队一抵达龙山的山脚下,所有的日军都如临大敌般的全部涌到了这里,夜色很黑,他们也无法判断对方有多少人,只能集中兵力与之抗衡。
等到所有的日军都聚往李镒的方向,霍方义才带着自己手下的500士兵从后山往山上爬。
后山上其实还驻扎一些日本兵,此时此刻他们看到山脚下杀声四起,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但是主将曾经告诉他们,自己的职责就是保护粮草的安全,因此他们不敢随便行动。
也因此,霍方义的部队刚爬上山就碰到了这些驻守在最后战线的日本士兵。
现在是正面的对决,霍方义和叶答挥舞着手中的刀率先冲了上去,只有先把这些日本兵杀光,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点燃这些粮草。
在山上守备粮食的人数也不少大约有300人,但是相对于霍方义的军队,还是少了将近一半。不过霍方义的部队刚爬上山,就被正在山脚抵御李镒的日军将领安东常久发现了,他留下小串成重继续抵抗朝鲜军队,自己率领一千多人上了山,那些粮草可是战争的关键,一旦被毁,整个侵朝战争就有可能发生逆转,因此必须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本来霍方义想偷偷的将山上的守军全部杀死,然后悄悄的点燃火把,但是事情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他没想到安东常久来得如此快,倒也不是安东常久安排的周密,是因为他在面对李镒这些部队的时候心里犯嘀咕,因为李镒冲过来的时候是大喊大叫的,那意思就是巴不得你来的人越多越好,这倒也没什么,打仗这种事情有时候就是靠谁喊得的声音高,但是他的位置比较特殊,不得不考虑的更多。就在他不经意回头往山上看时,突然发现山上隐约的有黑影在动。
800人的活动不可能没有动静,但是因为山脚下五千多人的叫喊声更大也就埋没了山上的声音,但是夜幕下蠢动的影像还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安东常久大叫一声“不好!”于是带着人上了山。
此时的霍方义和叶答带着士兵登上了半山腰,已经与那三百看守斗在了一起。
霍方义安排得很详细,五百人众,三百人战,两百人点火!三百对三百,刚好拖住了这些看守,剩余的两百人开始抢夺石洞门口的那些火把,每抢到一个,就将火把丢进石洞中。
尽管石洞潮湿,但是那些粮草还是瞬间被点燃,这些火苗慢慢的增大,在黑夜中闪耀着光芒。
安东常久在带兵冲上山的时候已经看见了漫山的火光,他哇呀呀大叫着往山上冲去,这粮草一旦丢失那可是掉脑袋的死罪啊!
霍方义亲手斩杀了一个倭寇,这是他发现了山下有一队人马正迅速的上山,而现在这粮草还没有烧掉一半,必须拖住他!
“附近的人跟我来!剩下的叶答指挥!”霍方义招呼自己周围大约有100多人,朝着安东常久上山的方向冲了过去。
只怪夜太黑,这安东常久骑着马根本看不清脚下。霍方义一个打滚在安东常久的冲上来的马前停下,然后一刀(因为是突袭行动,霍方义这一次带的不是自己惯用的长柄大刀,而是单手的普通刀)砍掉了安东常久的马蹄。
安东常久猝不及防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个时候叶答不知从哪里突然出现,一刀结果了这个日本将领。
霍方义道:“不是让你统领其他人吗!”
叶答指了指身后的士兵道:“他们烧的正欢,根本不用我指挥。”
“那就跟我一起上吧!”
主将一开始就被干掉了,这对日军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山上这股明军究竟有多少,现在又少了统领,因此对砍起来手就软了很多,明军士兵以一敌三都是游刃有余。有了两位头领的奋力拖延,后面的士兵迅速的将所有的粮草都点着了火。
火全部都点着了,但是现在还不是撤退的时候,必须等到火势大到根本无法扑灭的时候才能走人,因此霍方义用高分贝提醒着自己的士兵:“坚持住!”
霍方义在这场战役中已经完全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军队统帅,论智慧和武功可能两人差不多,但是霍方义比叶答多出的优势就是统帅能力和对局面局势的把握能力。
山下的李镒也在坚持,小串成重也不敢贸然上山,但是看着越来越大的火苗他知道安东常久肯定是被拖住了,看来一千人是不够的。他留下一千人继续和李镒缠斗,自己带着剩下的两千多人上了山,他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
就在小串成重刚刚带着人上山之时,霍方义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因为他已经发现山下又上来了大批的日军,而这一部分的日军明显要比安东常久所带的人多得多,不能久留了,反正任务也完成了。
明军开始陆续的从拼斗中抽身而退,趁着夜色从后山原路返回。小串成重根本顾不上追杀他们,他看到地上躺着的安东常久的尸体,心里异常的痛苦,痛苦的不是安东常久的死,而是这些粮草烧毁后他的下场!
“快!救火!救火!”
明军士兵顺利的下了山,与此同时李镒也带着朝鲜士兵撤退了。
***求收藏,求红票,真心感谢***
076 【火烧龙山】下
“倭寇并没有追杀我们”
霍方义狂笑道:“追杀我们?他们还有那心情吗!哈哈。”
“嘿嘿,现在必是忙于救火了。”
“救火?哈哈,上山可是一点水也没有,这一次倭寇将领的头肯定大了!”
叶答嘴上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理感受到现在的霍方义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腼腆的大个子了,到了古代,他反而转变成了一个如此爽朗的人,真的是爽朗吗?也许会是狂暴。叶答对于自己的想法突然感受到一阵阴森的寒意,现在他有一个感觉,自己以后要和这唯一的亲人成为敌人也说不定。
霍方义说的没错,山上的小串成重对于越来越大的火势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干瞪眼、瞎着急。人数是多,但是要想打水还要去往山下,这一来一回根本时间上就来不及,而且自己也没有打水的设备啊!眼看着这些从朝鲜人民手中抢来的足够五万军队吃上半年的粮食就这么一点点的被烧没了。
小串成重闭上眼睛长叹一声:“天灭我也!”然后抽出了武士刀剖腹自杀了!
此时正在幸州城外亲自指挥战斗的宇喜多总司令看到了这些火光,因为这漫山的大火在黑夜中着实耀眼。
立花宗茂此时正在他的身边:“司令,是、是龙山方向。”
“司令?”立花宗茂看到宇喜多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的总司令已经傻了!那可是所有北方将士食用的粮食啊,没有这些粮食侵朝战争根本不用打了。用不了一周,自己的士兵们都将会被饿死。
幸州之战他也没心思去打了,只见他颓废无力的说道:“撤,撤退!”
回到汉城的宇喜多秀家直接面临的就是五万大军吃不上饭的问题,而且现在正值冬季,加上战乱,朝鲜的土地里根本没有丝毫的粮食,单靠抢是根本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于是他在征求了小西行长的意见后萌生了往南方撤退和求和的念头。
当然求和这种事情有伤面子,必须征得太阁大人的同意,丰臣秀吉此时正意气风发,想要亲帅大军增兵朝鲜,如果将事情的始末直接陈述,势必会遭受到“猴子”的严惩。于是宇喜多秀家在给秀吉的信中丝毫没有提及龙山粮草被烧一事,而是很委婉的说:“我军已取得对明朝联军初步的胜利,无奈朝鲜游击队骚扰的太厉害,而且因为战线拉得太长,朝鲜又是个鸟不生蛋的破地方,粮草接济不上,故目前不宜进军,恰巧明朝派出使者想与我方讲和,经过诸将商议决定主动让出汉城,南撤到釜山,等个半年到秋收时候粮草接济上,太阁大人您再亲帅大军再踏平北方!”
丰臣秀吉自是很想到朝鲜的土地上走一走,但是也顾虑到日本本地战局的稳定,而且宇喜多信里讲的很清楚,于是就推迟了自己入朝的想法,同意讲和。霍方义这一次的战役是整个援朝战争的转折点。
得到了太阁的允许,宇喜多当即提笔给柳成龙写了一封和谈信。这封信不知为何没交给柳成龙反而到了李如松手里,反正朝鲜人在这场战争中也没多大作用,日军议和的对象也是朝鲜后面的明帝国。
李如松看过信之后并没有说什么,他现在已经习惯先听听霍方义的意见。
“霍方义,你看一下”
霍方义看过信道:“倭寇信中所讲求和之事,我看非常适合目前敌我双方的状况。”
“哦?怎么讲?”
“先从日军来说,其一,断粮,五万大军没有粮食吃那将是什么概念,我想大家都清楚,而且这粮食也不是一两天长出来的,因此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再发动进攻。其二,平壤一战倭寇知我军威猛,北上之事必将从长计议,且朝鲜游击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短期内想一统朝鲜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只能与我方讲和,不单如此,日军必定还会向南撤退,因为北方已经不是他们能待的地方了。”
“那我方呢?”李如松欣赏的看着霍方义,分析得不错嘛。
“我方也有两点,其一,碧蹄馆之败让我军认识到日军的难缠,而且日军北方数量是我军的数倍,这本身就没法打,夺取平壤也是我军将士英勇和李将军的指挥有方,如果硬拼我军必定占不了便宜。其二,粮草问题也是我军的最大问题,朝鲜人迟迟不送粮不外乎这片地方已经搜集不到什么粮食了,没有粮草这仗我们也没法打。除去这两点最关键的是…”霍方义在此停顿了一下。
李如松就是在等霍方义最后这一句话,因为他要看一看霍方义最终的想法是不是和自己一样。
“这片土地与我们本身毫无关系,只要倭寇能退兵,尽量让我军将士少伤亡才是至上的真理!我想远在京师的吾皇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霍方义说道皇帝的时候抱拳举了举,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虽然现在他远在异国他乡,距离万历皇帝十万八千里。
李如松点了点头:“说得好!我也是这个意思,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和平谈判是最好不过的了。既然宇喜多这么有诚意,那我们也派遣一个有诚意的使者去谈判,来人呐,去将沈惟敬给我叫过来。”
沈惟敬此人可真是富有传奇色彩啊,明日两军谈了三次判,全都是他在中间来回跑,这个苦差可不好干啊。他要一边表演、还要提心吊胆伺机溜掉,还不能丢了自己国家的人,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
李如松给沈惟敬简单交代了一下:“去吧,保证两个原则,一不能丢人,二让日军撤出汉城!”
这两个条件不难,其一因为现在日军急于求和,不会在谈判桌上挑衅的。其二,没有粮草日军本就正想着南撤呢,自然也会同意。因此这一次沈惟敬毫不费力的就完成了任务。但是日军还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得能代表万历皇帝的钦差使者来亲自和他们谈判,因为沈惟敬不能代表皇帝的意思,而且他们怕李如松假谈和,在撤退的时候再偷袭自己,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让万历皇帝知道。
李如松发愁了,这山高皇帝远,书信来回都要半个月啊!
“这个不难”在李如松发愁的时候霍方义总是有话讲。
“讲”
“反正倭寇也不知道究竟谁是皇帝的钦差,我们只要找两个知晓朝廷礼数的文人和他们谈就行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说得对,刚好这一次出征宋侍郎(兵部侍郎,相当于军委主席)在我军中派了两位文官,就让他们去吧!”
这两人换上了干净高档的衣服,至少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严,也得穿的像那么回事才行,这两件衣服还是朝鲜人赶制出来的。他们在沈惟敬的带领下和日军完成了一系列的谈判。
谈判很简单,毕竟双方有着相同的目的,最终这场谈判达成了四条结果:
1、日方归还两位王子和被俘众朝鲜官员。
2、日方全军撤出汉城并退回釜山。
3、我方派遣使臣去日本会见丰臣秀吉。
4、我方全军也同时撤出朝鲜。
前三个条件不难,都是双方的意愿,关键是最后一个,不过李如松已经授意只要日军肯退军什么条件也可以答应,因为他还是秉承那句话,兵不厌诈。反正谈判过后可以什么也不承认。不过如果倭寇真能与朝鲜划江而治,我方倒也可以考虑真正退兵,这场战事本来就不关我们什么事嘛,何必强出头冤死一些将士。如是日军还有北上的想法,敢威胁我大明的疆土,那一定要将其打回老家去!
这次谈判始终都没有让柳成龙知道,但是始终纸包不住火,再说李如松也没有故意隐瞒的意思,本来议和的话他并不反对,但是日军提出的只撤到釜山就让朝鲜人不能接受了,这不是楚河汉界要将朝鲜民族一分为二吗?岂能如此!
他怒气冲冲的来找李如松,李如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