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文化帝国-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历史不等同于现在,就如同提到魔都,人们总是想到大都市、金融中心这些词汇一样,大概是经历了太久的经济繁华,从宋时的小杭州一直到明末东南名邑,有关这个渔村小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魔都赫赫有名的经济地位。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久一段时间里,哪怕是非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对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根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久而久之,整个华夏的文化中心落到了京城地界,九佰六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文化中心也不乏形形色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却从没有人说过魔都也在其中。

哪怕是有着震旦大学,有着魔都交大这种不下于燕清京大的华夏顶级学府,有着各种各样第二梯次大学教育资源,有着与高等教育相匹配的一系列中小学校,出版社,教育机构……乃至于集中了东南范围里最多最优越的文化资源,但魔都,仍旧不是文化名城。这不是哪个国际机构的定性,也不是其他城市的菲薄,而是广泛植根于人们眼中,最普遍的看法——或许魔都的老市民不这么认为,但换成是任何一个魔都之外的人,下意识只会这么看。

正因为如此,杨一才有把握来面见这个城市的主政者,有把握以添加文化名片的条件,换取对方对自己的支持。

唯一有些可惜的,就是阳一文化在表面上,正处于一种“窘境”当中,而且自身并没有强大到逆天,可以给政府税收带来立竿见影改变的经历实力。如果具备这种实力的话,那么也就不是他前往魔都,而是魔都主动派出游说团队来见他了。

9月初的魔都,阳光依旧炽烈,穿过特殊处理的玻璃在走廊的地面上留下片片明亮光斑。孟昶和杨一来到一间挂着办公厅秘书二处标识的房门口,前者整理一下衣服,才从容不迫地敲响了房门。

“你好,我是越州上林区的孟昶,前天和秦秘书长约过时间的。”

这个办公厅秘书二处,基本上就是魔都市政府的第二僚幕群,一处政府大佬们的贴身秘书待的地方,而类似于接待预约引荐把关等等事务,自然就是这里的分内工作了。

见孟昶说明来意,一个带着金丝眼镜脸圆圆的年轻人站了起来,笑着对两人伸出手:“是越州上林区的孟520小说长正在办公室等着二位呢,这边来。”

在他的带领下,两人来到了更上一层的办公厅办公室里面。

杨一除了微笑,没有任何发言,虽然今生前世也在电视上看到了不少政府高官们的画面,但设身处地跟这一类人打交道,还是让他有了某种异样感。这是一个全新领域的经历,有些微微紧张,但更多的还是好奇。

在前面带路的年轻秘书,即便不是一处的那种贴身大秘,也一定地位不低,应该算是风华正茂颇有前途的那种人。可他这种久经历练的体制内人,也忍不住在楼梯拐角处,很是隐晦地迅速打量了杨一两眼,眼光说不上有多好奇或者疑惑,更多是不动声色的揣摩。

对于这种很有些考验色彩的揣测,杨一根本就置若罔闻,他的脸上挂着安静的微笑,让人看不出半分内心的真实想法。

“秦秘书长,越州的孟书记和阳一文化的杨总来了。”在报告的时候,尽管已经打了不下于三五遍的腹稿,可圆脸秘书的心里仍旧觉得有些怪异感。年龄的巨大差异,他可以当作视而不见,但真要让他自己说出来,嘴上还是有些奇奇怪怪的。

“嗯,来来,请坐。真是不好意思,容我处理一下这个文件,事发突然,今天就要批复下去的。”发话的男人约莫四五十的样子,得体的打扮和很具有亲和感的脸孔,让人不自觉就会忽略他的年龄。但在这张看似祥和的面孔下,杨一却隐隐觉察到了一种距离感。

圆脸秘书把门轻轻带上后,就转身离去,而秦秘书长招呼了两人一下后,又开始低头审阅桌上的文件。杨一在坐下之前,眼角瞟过去的工夫,看到旁边还有有关浦东高新科技园区的审计方案,以及中日两国青年文艺工作者交流培养计划。

谁都知道,在浦东新区开建以后,魔都和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就共同出台了新的十一五教育产业规划,力争在世纪之交到来前,把互联网和软件信息产业的格局做大做强,要打造出可以和燕园京大科技园、以及中关村产业孵化园相媲美的第二个大型高科技园区。看起来,这些事情已经从政策讨论方面,逐渐转为政策实施方向了,杨一控制了好半天,才没有让眉毛兴奋地挑动起来,而是把这种惊喜努力压在了心底。

“不好意思,让二位久等了,说好的…整开始,都快耽搁了一刻钟时间。”放下手里的文件后,秦秘书长笑着来到会客沙发这边,在二人面前坐下。这种时候,如果是熟悉的人,大可以笑着调侃“那不要紧,只要秦秘书长把时间顺延就好了”,但作为第一次会面,而且在政治地位上远低于前者的孟昶和杨一两人来说,就只好连连摆手给对方圆场一番。

虽然今天的主角是这位政府办公厅的大管家,以及杨一两人,但孟昶还是很有眼色地牵线搭桥:“秦秘书长公务繁忙,能抽出时间拨冗一见就很不容易了,哪能怪您呢,呵呵!这个,我身边这位,就是阳一文化的小老总杨一。看您好像还有不少事,我就不多说了,剩下的,您看让杨一给您介绍怎么样?”

“好嘛,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小杨你应该还没有满十六周岁吧?这就开始从商了?”作为华夏经济中心的行政中心大管家,秦志远见过的人物可谓形形色色,但眼前这个小小年纪就开创一个文化集团的小孩子,绝对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主要还是杨一的年纪实在太小了,连做公司法人都不够格。魔都上层圈子里的那些顶级富豪们,也不是没有培养子弟早早涉入商圈,尝试从事商业活动的例子,但被推出来的那些富二代们,怎么都也是经历过最基本高等教育的一类人,甚至不乏在国外进行完了大学后深造,获得mba硕士,金融专业博士的人物,即便是这一类年近三十的人,也足以被称得上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可现在倒好,人家别说年近三十,直接就把三十砍了一半下来。

杨一微笑着点点头,既没有装出羞涩纯良的小孩样子,也没有故作成熟的风轻云淡,只是用很正常的晚辈口气老实回应:“呵呵,是啊,所以在阳一文化的股份结构上,完全就没有我的名字,还得拉出我母亲当幌子。想要以公司的正式股东身份出面,那就要再等两年了,那时候虚岁十八,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两年后虚岁十八?那不是说,现在他才十五周岁?

秦志远那两撇眉毛微微抬了下,显然内心也不像他表现的这样平静,然而疑惑心较重的他——或者称之为谨慎更加合适,他并没有向其他人一样,在陡然听闻杨一的真实年龄时,就显得无比诧异乃至于表示“年轻人我看好你”的想法。现在秦志远内心更多的,还是对方以舞象之龄,到底能不能担当起操作一个文化产业的重任。

再加上这一次,阳一文化被逼出走越州的事实,须臾之间,秦志远对于面前的少年访者,忽然就不看好起来。

但是能做到他这个位置的官员,表情和内心永远不可能表现的一致,口是心非那是稀松平常,就仿佛刚刚他所说的。那一句“英雄出少年”,其实也不能算做什么,搞不好杨一要是拿不出过硬的事实说服他,可能掉头就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最多嘛,也就是日后把今天的会面,当成是饭后闲娱和圈子里人物的某种八卦谈资。

“这样啊,那你这个年纪,有没有觉得从事商业活动有些吃力呢?”不看好归不看好,必要的流程还是得走一遍,秦志远也就按部就班地聊了起来。但即便是这样,他的每一句问话,都带有其特定的深层含义。

第393章底气

杨一虽然是重生者,但也没能全知全能到,瞬间就体会出面前这个高级官僚的内心真实想法。但他在前往魔都之前,就有了最基本的方针,那就是坚定、本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借用年纪优势夸夸其谈搞大战略放大嘴跑。所以尽管他没能在第一时间,就品味出秦志远问话的真实含义,但应对却并不显得拘谨,至少在对方看来是水准以上:“最开始的时候不觉得,那时还认为自己有点儿小天才,能干出好多人在我这个年纪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随着阳一文化的发展,时间越久,我就越觉得自己太小看这个世界,小看现实了。可能在某些大方向,还有具体到文字工作方面,我有一定的天分,可至少在公司经营方面,的确还力有未逮。所以等阳一文化搬迁完成后,首要工作就是完成职业经理人制度,我自己嘛,还是去再充一下电比较好。”

“具体的文字工作,这一点我也有所耳闻,小杨你的那本章 《土疙瘩》 ,据说在作协和文联那边评价很高啊。但是这个大方向,具体是指什么?”秦志远依旧是不疾不徐,但在这种不疾不徐中,却无意间开始露出锋利一面。

“前瞻性。可能这么说显得有点过于自大,但这种自大,作为我个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底气的。”

杨一微微思索了一下,其实他的这种思索只是单纯的某种姿态,而并非现场需要:“比如云中书城的建设,在越州建立起来的这个文化摩尔,最少五年内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人文精神的建设方面,所带来的正面效益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上在云中书城开幕后的半年内,京城、鹏城都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综合性大型书城……”

“这个的确是这样,京城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确有些效仿你们云中书城的味道。不过提前半年,怎么都不能说是前瞻性吧?”秦志远舒展了一下眉头,似笑非笑地摇头点评道:“如果考虑到王府井新华书店的性质,他们在筹备阶段,就很容易在某些细节问题上纠葛不清,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加到一起,到最后落后你们云中书城半年时间竣工,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当然,这也是单位性质决定的,有些问题不好多说。”

杨一点点头,率先同意了对方的说法,然后打开自己身边的黑色公文包,取出一摞足以称之为厚实的文件出来:“您说的这些我也很认同,所以还准备其他方面的相关资料。我想,这些东西足以证明阳一文化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了。”

当先拿出来的,还是云中书城的记录,销售记录。杨一把表单放在对方身前,指了指上面详实周全的数据:“一个书店的销售记录,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书店决策者的目光了吧?虽然都是综合性大型书城,但只要从事这个行业,就不可能不出现对销售情况不好的书籍,做出返单下架的处理。而我们云中520小说籍的实际销售率,最低也是63章7,而在这之前,全国书店的平均销售水平,都保持在58以上。我们的最低比其他人的平均水平线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秦秘书长找个新华系统内部的人员问一下就知道。”

秦志远眨了眨眼睛,对于这些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他虽然还有些不了解,但这不妨碍他得出最直观简单的结论:“也就是说,别人购进了10000册各种各样的图书,最后只卖出了5800本,而你们卖的最差的一本图书,也是购进100册而卖出了63册?”

杨一笑着点点头,虽然这个理解很粗浅很笼统,但在大方向上并没有任何错误。

“这份眼光确实不错。”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即便是秦志远,也无法再对云中书城的营销策略,以及杨一在相关方面的眼光产生质疑。

选对一本畅销书不难,甚至有些教育书店,直接就只经营教辅类图书,几乎不存在教材卖不动,担心经营成本的问题。但前者除了考虑经销商的眼光之外,也要看市场风向和运气问题,后者更是取巧,得益于华夏的社会观念和“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大风向。

而云中书城既不是靠教辅类图书支撑场面,也并非运气好到逆天,把所有的畅销书都收集到麾下。从眼前的销售记录上来看,还有很多销售率在60到75之间波动的图520小说并没有畅销书那种走货空仓的实力,但是却实实在在支撑起了云中书城的销售额度!这一类可以被称之为“长销书”的第二梯次图书,才是真正考虑一个图书经销商眼光的商品。而从记录上来看,云中书城……或者干脆说是杨一,的确是很有眼光的。

面前的这份成绩单确实很耀眼,而且秦志远也不担心对方造假,这种东西,联系工商税务部门稍微清查一下,就能搞到最原始的账面记录,如果是想要在魔都扎根,阳一文化还不至于胆大到,或者说傻到欺上瞒下的地步。

但这些还不够,仅仅只是一个图书经营,并不能代表阳一文化作为一个文化集团产业,所拥有的长远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很简单一个道理,你卖书卖得好,是因为你了解消费者对书籍的真正需求,可换了其他方面呢?说不定让你卖菜都会亏本。

杨一的底牌,自然不只是云中书城的销售记录,而且为了和越州那边达成交易,云中书城最终是要卖掉的,就算经营的再好,也不关阳一文化以后的事了。

所以他立马拿出了第二份调查数据。

“这是……”秦志远看着面前的统计数据单,很是好奇地轻声念了出来:“国内旅游市场统计报告。”

“对的,就是这个。”杨一自信地笑了笑:“并非因为秦秘书长您是体制内人,我就在这里大肆夸赞着我们党的优越性和好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圣人,也没有完美的政党。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党算是有史以来出现的各种执政党派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很有值得内部人士自豪的地方。而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就是普通民众在精神文化消费上的需求提升……您看一下,在90年的时候,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收益,还只有几个亿而已,但这一数据在95年就翻了两番,现在马上就是第二个五年,可数据却直接变成了95年的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