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中医-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

又自过了半个月,那对夫妇仍旧音信皆无,怕是不来了呢。宋子和后悔未将那辆汽车的车牌号记住,否则也有个寻找的线索。问那浩浩父母名谁,家住哪里,茫茫然摇头不知,太小了,还不知这些事情。浩浩这些日子倒也乖巧,不哭不闹,想父母想得急了,便静静地坐在一旁不理人,只是强忍着不哭。让人看了也自觉得可怜,却又不得不佩服小小年纪的坚韧劲。

第三章 万物皆为药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对夫妇似乎永远消失并且不曾来过一般,宋子和的盼望终于变成了失望,他知道,那对夫妇必是出事了,否则不可能将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弃在他这里。无奈之余,宋子和开始打算抚养浩浩了。

“你这孩子,莫不是与我有缘,是上天将你送到我这里来的罢!”望着熟睡中的浩浩,宋子和自言自语道。他从浩浩的身上,似乎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宋氏医术能传承下去的希望。宋子和的眼中露出了一种惊喜的光芒,因为眼前的这个孩子带给他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个习医的好材料。

“你这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就随我的姓氏好了,叫宋浩罢,我要将你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医家,我宋氏医术传至我已十四代了,还真是需要你这个小家伙来继承呢!”宋子和兴奋地道。这个平淡的晚上,他做出的这个决定,也自决定了日后一个名医的诞生。

从此以后,每当闲暇时,宋子和便教宋浩开始背诵一些中医歌赋,如《汤头歌决》、《药性赋》,以及宋氏家传验方,也自被宋子和编成了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歌决。

中医歌赋,是历代医家的经验,医学理论浩如烟海,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要熟记背诵,临床应诊之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择其要者而编成的歌赋,自可供习医者记诵之用,这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大凡名家,皆经历过此过程。一首如诗词般的歌赋中,可将那一张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适应症大都概括了,甚至一两个字自能表达出多种意思,汉字的奇妙尽在此间。

每当夜幕降临,平安堂内便传出了那幼稚的童声。

“四君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尔……”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澡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真正的中医教育应该从幼童开始,虽然这有很大的难度,普通人家不似从医的人家那般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大多数的名医都是从世家走出的。虽也有那般矢志不移者自学成材,独闯出一条道路来,然而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一个医者的成长是尤为必要的。传统的中医有着传统的中医教育,那就是家传师带,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耳薰目染,言传身教,习者自可逐渐领悟中医的本质内涵和奥妙。有那一般浅学之徒,虽身在医界混了一辈子,至死都不知(中)医为何物。

如此过了一年有余,那宋浩的父母再无消息,好似不曾来过一般,宋浩乃是上天凭空赠送给宋子和的。宋子和先前也曾担忧过,说不定哪一天宋浩的父母突然到来将他领走,宋子和还真是舍不得了。后来也自想通了,便是宋浩的父母出现,他会恳请对方将宋浩留下跟他习医的。宋子和认为自己能说得动对方,心中也自坦然起来。其实他心中也知道,日后便是宋浩的父母不来,他的家族中人也一定会来寻找宋浩,令他认祖归宗的。不管怎么样,这个已被自己认为孙子的孩子,是他宋氏医术的传人,因为他感觉到这孩子有一种先天习医的灵性,是他百转渴求的好徒弟。

白河镇上的人都知道宋浩是宋子和收养的亲戚家的孩子,以为是过继来的,自无人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时间久了也无人再说起这件事,宋浩早已认为自己是宋子和的亲孙子了,对自己来历不明的身份已是忘得干干净净。

闲暇时,宋子和抱了宋浩教他辩认药橱里的中药,当归、白勺、生地、山枝子……,性能归经,寒热温凉,一一讲解,配合以宋浩先前背诵的《药性赋》,且不管他能记下多少,能理解多少,但叫他有个印象就是了。其实小孩子家天真无邪,性情专一,尤其是在三四岁上,是记东西的最好时机。辟如现在一般人家教孩子背唐诗儿歌的,小孩子学得极快,大人们可能不经意的说了一遍,他便能记下个大概来。儿童时期的先期启蒙教育,可是孩子日后成才的关键呢。

那宋浩也自聪明,此时早已忘记了他的父母存在,但将宋子和看做是亲爷爷一般了。学起东西来极快,宋子和说上几遍,但能记下,全然不多费口舌。宋子和见状,心中欣喜不已,这个宋浩是比自己的那个亡儿宋强小时候还要好教得多。由于宋浩的意外到来,宋子和的丧子之痛慢慢的淡化去了,时间可能是最好的治疗剂罢。

待到宋浩五六岁上,那些中医歌赋早已记得熟了,宋子和便开始教他背诵起《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经典中的经典篇章来,也是不管宋浩理解于否,但叫他强行背下就是了。尤其是《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的原文,是宋子和令宋浩这时必需记下的。如此打下的基础,对宋浩日后成长为一代名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平安堂中有一具塑料制品的针灸模型,上面标示出了人体的全身穴位,宋子和也自教了宋浩来认。那针灸模型好似是一件玩具,以前便已引得那宋浩兴起,胳膊腿的经常被他卸下来玩耍,没想到这上面一条条线上的小点点也是他学习的内容。于是学起来也是飞快,什么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的,原是他早已背熟的十二经脉,理论联系实际,将那一排排的穴位名称记下来,倒也轻松得很。宋子和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的满腔热血和希望,都已是扑在宋浩身上了,这是他晚年的慰藉。

平安堂的几百味中草药被宋浩遍识之后,每当宋子和进县城到药材公司购置中药的时候,便开始带了宋浩去。因为药材公司的库房里有着上千种中草药,不泛一些冷僻罕用的药物。那个时候药材公司在全国还普遍存在,是个体中医诊所进购药材的唯一渠道。后来药材市场放开,几大药材产地的药贩子蜂涌而入,导致了药材公司的黄摊解散,市场经济下,再没有一家独大的道理。

站在药材公司的库房里,宋浩算是开了眼界,在这处中草药的海洋里任他游览。宋子和是药材公司的大主顾,与那里的职工们早已是熟人了,几位老药工早就听说宋子和有一个孙子,五六岁便已能识别出几百味中草药了,都自喜宋浩聪明伶俐,也自由了他在库房里辩识药物。开始考验了宋浩几次,让他识别几十种中草药,皆应答无误,令老药工们惊讶不已。来得次数多了,库房里的药物皆被宋浩识遍了,这种超强的识药、记名能力,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带给众人的只能是佩服和赞叹。后来竟有了“小药王”的美誉。

待宋浩又长了几岁,能走一些远路了,宋子和便带了宋浩到白河镇附近的山上采集中草药,有时还到那万松岭走上几回,让他识别野生的中草药是什么样子,同时采回一些新鲜方便入药的。万松岭是一座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有着数千种可入药的植被和昆虫。此时在宋浩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下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万物皆为药!万物皆为药,是中医的本质和内涵之一,就看医家自己怎么认为和如何来用了。

每当宋浩在平安堂旁观宋子和给那些患者诊治疾病的时候,逐渐慢慢的意识到,原来爷爷教给自己这些东西可以解除人的痛苦的,已是模糊的意识到,自己将来也会和爷爷一般从事这种“神圣”的事业。虽然“神圣”二字对此时的宋浩来说,还不甚清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他知道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他也想和爷爷一样,做一个了不起的人,被大家尊敬的人。

药物识得多了,字自然也识得多了,医书上的内容倒也能读得来,虽是不求甚解。有时候竟然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一次,平安堂内坐满了候诊的患者。宋浩刚从外面进来。一个中年人认得宋浩是宋子和的孙子,便开玩笑地道:“小神医,给我看看病罢,人太多,等不得你爷爷来看了。”

宋浩抬头望了那中年人一眼,说了声,“面黑无泽,声低无力,肾虚!房事

第四章 超强的指力

宋浩到了七岁上的时候,已是到了入学的年龄了,于是上了白河镇的一所小学。宋浩先前学记药名,大凡汉字已被他认得差不多了,便是学校的语文教师也自不及他。

一次,宋浩恶作剧般的写了两个字“葳蕤”,来寻他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王老师来认,可怜那王老师看了半天,还真是认不出念啥。难为情地摸了摸头,无奈地道:“这个吗……,等老师查下字典再告诉你好不好?”

“这是一种药名,唤作葳蕤的!”说完,宋浩笑嘻嘻地跑开了。

“这孩子!不愧为是宋大夫的孙子啊!学问渊博得很呢!”那王老师非但没生气,而是由衷地赞叹道。

后来那王老师又观察了宋浩一段日子,于是找到了宋子和,说道:“宋浩这孩子的能力水平再在一年级念下去实在是耽搁时间呢,不如令他跳级到二年级罢。”

“行啊!”宋子和点了一下头。随后和王老师一同找到了学校的校长。那校长也曾去宋子和的平安堂看过病的,自是熟人了。听宋子和与王老师如此一说,便找来了宋浩考核了一番。最后拍掌决定道:“这孩子真不赖!那就跳级到二年级罢。”

结果宋浩在那二年级念了还不到半年,就又跳到了三年级。

这个时候,宋子和已开始教宋浩习练针灸术了。他先是找来了一个厚皮西瓜。郑重地说道:“我们宋家真正应人的东西乃是针法,《黄帝内经》你囫圄吞枣的也读过两遍了罢,其内容一半以上讲得都是针道。针道之妙,在于它的简便捷速,随手而应。真正的针灸术并不是你随便的找准了穴位一针刺下去就了事了,关键的是它施针的手法,而手法的成败于否,是你日久练就的指力。我宋家祖传秘术——回阳九针,没有一定的指力是不能达到那般起死回生效果的。”

宋子和说到这里,取了一根三寸长的毫针,随手一刺,针身便没入了那个厚皮西瓜之中,手法轻灵,如刺豆腐一般。要知道那个厚皮西瓜处在半生未熟之际,皮质滞韧,便是宋浩持刀来切也要费些力气呢,何况是那一根纤细的毫针了。看得宋浩惊讶不已,今天才算是见识到了爷爷的施针指力。以前见爷爷在病人身上施针之时,插来刺去的随意得很,以为人人皆可作为呢。

“针灸之道,人多畏之,乃是惧怕它的疼痛。本是治痛,再增其痛,病家便不堪负了。所以要求医者施针之时要有一定的指力,破皮入肉之时,病家无觉,方可达到治疗的效果。这只是其一,其二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以一定的指力施针,可运针自如,手法变化之际,取得医者所要求的疗效。今天开始,你可以练习指力了,然后我再授你回阳九针术和其它针法罢。”宋子和拍了拍宋浩的肩膀,殷切地说道。

宋子和随后为宋浩做了两个用软纸包扎而成的如小枕头一般的针垫,以做刺练增加指力之用,时下习针者多用此法。

待宋浩用废了几十根针,扎烂了那两个针垫之后,指力虽有所增,但未达到自己预设的那种效果。由是他开始考虑以别的方法来练习指力。

偶然的一次,在温习功课的时候,宋浩持了一根针无意中刺破了课本中的一页纸,忽有所悟,再合以五六页纸时,仍能轻松刺透。待增加到十几页纸时,便有些阻力了。用此法来练,刺得干脆,不透则折。若是一页一页的不断加厚,到最后说不定一针下去能刺穿一本书呢,那指力不是就练成了吗?想到这里,宋浩兴奋不已,便开始以此刺扎纸张之法练习起来。结果指力突飞猛进,待将全部课本刺烂了,已是达到了一针下去贯穿几十页纸的程度了。便又寻了其它无用的书籍来练。

班上的同学见宋浩的课本上无不是布满了密密的针眼,都不解何故,以为是这位跳级的小同学贪玩所至,视为一大奇景。宋浩将手头上的书本都刺烂了,家中的那些医书可是不能用来扎的,无所能用之时,便笑呵呵的向班上的那些大哥哥和大姐姐们说道:“有没用的书吗? 我收购!”

结果同学们送给了他一大堆的废旧书籍,倒不曾收他分文的。宋浩于是将这些书籍一本本的刺烂了来,指力自是大长,几年下来也不知到了何种程度,反正是百页厚的一本书被他一针下去,从封面至封底全本贯穿而透,针身却自毫发无损。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宋浩则是刺破万卷书,针下生神力了!

 小学五年,被宋浩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读过去了,顺利的升了初中。一个十余岁的孩子上了初中,在白河镇上也算是一件希罕事了。宋子和心中尤为高兴,指望宋浩能最后考取上一所著名的医学院校,继续进行医学上的深造。

初中增加了地理、历史、植物等课程,自是引起了宋浩的极大兴趣,如饥似渴的学了起来,课本读完了,又寻了些相关的课外书来读,觉得这天下间真是有好多知识自己还不知道呢!而就在这个时候,宋浩也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多出来的英语这一课程。不知何故,宋浩下了万般努力就是学不来,其它功课门门优秀,偏是英语这一关将他拦住了。头一次期中考试,竟然得了个59。5分,差了0。5分未及格。那批卷的老师也是,你大方一些来个四舍五入不就得了,或能激励一下,能令学生的成绩日后提上去也说不定。偏偏他认真得很,就是不让你及格。这下倒好,宋浩的英语成绩再没有突破过他的这次历史上的最好记录。

“爷爷!这鸟语我学不惯的!”宋浩开始了厌烦道。

“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再努力些就是了,将来也不指它吃饭呢!”宋子和笑呵呵地道。

宋浩目前的成绩已令他很满意了,倒也不甚勉强宋浩去硬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