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阮雄好象一点都没把今天的事放在心上的模样,“反正这事都是小弟干的,追求责任的话也找不到两位哥哥。”阮雄当然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莽撞。其实他也是有计较的。如果今天以后,吴世恭忍气吞声,那肯定威信扫地,以后兵马指挥司就是他们三位副指挥的天下了。如果激烈反击,凭着他们三位副指挥的亲信班底和威望,吴世恭是怎么也斗不过他们的,只有自己丢脸,结果也一样。就算是吴世恭战斗力超强,也无非斗个两败俱伤。吴世恭靠山的大腿很粗,他们三位也不是没有靠山。到时候靠山们坐在一起说和,也就是个井水不犯河水的结果,说不定还能多争取点利益。因此,结果总是有利的。
“别太过分了。”周世昆最后说道。阮雄和余琏点点头。阮雄心中想道:老周你也别假正经了。今天开炮的那个百户就是你的儿子,我就不相信昨晚上你儿子没跟你说。
吴世恭和许吏目在内堂里坐下。吴世恭开门见山地问道:“许吏目可否知晓,南城兵马指挥司共有人员多少?”
“共有官员、书吏和兵丁一千七百六十二员。分十五个百户所。”
“十五个百户所具体如何分配?”
“除了阮指挥有两个百户所以外,其他三位副指挥都有三个百户所,李指挥有四个百户所。”
听到这里,吴世恭有些疑问,接着问道:“李指挥现在受伤,不能理事,他那四个百户所现在应该谁管理?”
犹豫了一下,许吏目觉得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回答道:“应该是老大人您。”
“那么叫这七个百户所的百户在午饭后开个会,有没有问题?”既然是自己的直接下属,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
“应该没问题。”
在谈话中,吴世恭渐渐了解到,南城兵马指挥司管理着京城南城的八个坊,一百三十八个铺。这铺应该和现代的派出所差不多。南城兵马指挥司的一个正指挥,四个副指挥,在名义上是统属,但实际上,各管一片,互不干涉。百户以上的官员都由兵部任命,指挥不能随便任免。最多任免百户所那些总旗、小旗(都是明朝军队的官职)。所以那三个副指挥不卖自己的帐,自己也不能对他们如何。
正指挥管理的是包括三个南城门的京城内外城交界的那一块,而被吴世恭替代的那个副指挥管理的是宣武门外的那一块。平时南城兵马指挥司的衙门,只有指挥在坐堂,那四个副指挥都在自己的管辖地的办公场所里办公,没事并不到衙门里来。
吴世恭还很关心关联的业务衙门,从许吏目的介绍中得知,南城兵马指挥司在业务上受都察院派出的南城巡察御史的领导,平日工作和东厂与南城锦衣卫千户所联系也比较多,还有崇文门税关。吴世恭心想:明天得拜访那几个部门。还得再加上一个兵部,这倒底是自己的直接管辖部门。
看到已经接近了中午,俩人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外出共进午餐。在出门时,吴世恭交代书墨从衙门中找个熟悉情况的帮役带路,去叫那七个百户,让他们吃完饭到衙门里来开会。
第18章 酒楼交谈
吴世恭和许吏目走出南城兵马指挥司衙门的时候,发现门口熙熙攘攘的像个菜市场。一堆堆闲杂人员在那里围成一个个小圈子在窃窃私语,但所有的声音加起来显得场面嘈杂无比。吴世恭觉得有些奇怪,难道大明朝也有上访人员?就问许吏目:“衙门口天天如此吗?”
“以前也不少,但这几天多一点儿。”许吏目觉得这问题如实回答无所谓,也就实话实说。
“为什么?他们来衙门口干什么?”吴世恭继续问道。
“都是些犯了事的人的亲朋好友,他们是来走关系的。近期,王恭厂那边被爆炸成了废墟,无主财产的盗抢和争执发生的特别多,所以显得特别热闹。不光我们衙门,各个副指挥的办公处都是如此,就是南城巡察御史衙门和刑部衙门那边也很热闹。”
许吏目介绍的很含糊,抓住犯事的人,敲诈犯事人亲属的钱财,是兵马司衙门的核心业务。来南城兵马指挥司的,基本上都是原李指挥管辖那片的,因为李指挥受伤不能理事,所以那三个百户和许吏目勾结在了一起,这几天欺上瞒下都多捞了不少。所以,许吏目也就想瞒着吴世恭,让他不知道最好。就算以后知道了,那多拖的几天而多捞的银子,吴世恭也不可能让他们吐出来。因此,许吏目玩了一个小心眼,简单地介绍了一句后,把话题引到了南城巡察御史衙门和刑部衙门那里。
可吴世恭在穿越的那是做什么的?许吏目简单介绍了一句,他就明白了。不就是索贿受贿嘛,欺上瞒下捞钱嘛。既然自己已经明白了,他也没有必要多问,反而对许吏目提到的南城巡察御史衙门和刑部衙门,这两个衙门很感兴趣,接着问许吏目道:“怎么我们抓来的那些人还要和南城巡察御史衙门和刑部衙门发生关系?”
见吴世恭果然被引开了话题,许吏目自以为得计,得意地一摸山羊胡子,也就详细地给吴世恭介绍了那两个衙门。
原来兵马司衙门的权力比后世的公安局的权力都小。不光没有审判权,连后世公安局的拘留权和行政处罚权(就是罚款)都没有。京城犯了罪的人,审判权都要归刑部管,而拘留权和行政处罚权就要归巡察御史衙门管了。那么,除了抓人,兵马司衙门不是没有了其它的任何权力,那衙门大门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呢?
原来兵马司衙门抓住人以后,会把人留在手里几天。如果犯的事不大,可上可下的,再加上钱到位,那也就不再送去那两个衙门,小事化了把人给放了。当然,如果被抓的人小有背景,被打招呼后,也会被放了,那收钱不收钱的看情况而定。当然不用提那些大有背景的人。这种人犯了罪,不要说兵马司衙门不敢抓,就是东厂和锦衣卫都不敢去动他。除非包青天也穿越。
听了许吏目的介绍,吴世恭很是高兴,又多了解了些兵马司的情况。不过,未来几天的拜访要再加上刑部这个衙门了。吴世恭的心里想道。见吴世恭要出门,也没有带书墨,在门口收红包收的兴高采烈的薛强和薛勇急忙跟了出来,就这小半日,俩人每人就分了一两多银子。吴世恭也没有注意俩人的高兴样子,他虽不是个度量小的人,但早上的气还没有完全消。但一个护卫也不带,那也不好,于是他就只叫薛勇一人跟随,让小强哥继续坚守岗位。他还以为是在继续给薛强吃苦头呢,不知道薛勇在一旁听了他的安排一脸的无奈。
薛勇连忙带了五十两银子,跟上了吴世恭和许吏目的脚步。在昨天,经过薛濂的交待,他们俩已经在薛府的账房支了二百两银子,以备吴世恭有什么需要。而且以后用了多少,就在账房上补齐多少。在今天同来南城兵马指挥司的路上,吴世恭已经知道了这个情况。所以,刚才也有胆气请许吏目吃饭。本来,薛强和薛勇是要把银子交给吴世恭的,但吴世恭拒绝了。为什么呢?没地方放呢。如果放在怀里,不要说光银子的分量就有近十四斤重(明朝的银子的计算,是一斤十六两制的,也就是半斤八两这个成语的由来。当然,金子也是如此)。那么大的一堆银子放在怀里,鼓鼓囊囊的,又不是在玩隆胸。再说,吴世恭也决定了基本上不动用这些银子。没必要啊!自己老丈人的钱还不是等于自己儿子的钱嘛?
酒楼不远,看样子这里许吏目常来,他们三人刚进门,掌柜就热情地上前迎接。许吏目向掌柜介绍了吴世恭:“这是我们兵马司新来的吴指挥。”掌柜连忙向吴世恭行礼问安,并把他们迎接到了二楼的一间雅间里。吴世恭让薛勇在楼下等候,也让掌柜招呼好他。
吴世恭让许吏目点菜,因为他对这里有什么拿手菜也不熟。许吏目答应了。他问了吴世恭爱吃何菜和有何忌口后,很快就点了十几道菜,吴世恭连忙止住了他。太多了,两个人吃不了,今天又不是吃冤大头。许吏目又问吴世恭要喝何种酒?吴世恭拒绝了,下午还要办正事呢。许吏目接着问是否要妓家相陪?是否要欣赏女乐演奏?让开过夜总会的吴世恭都不禁感叹,大明朝的酒楼文化确实是太丰富多彩了。不过,吴世恭还想和许吏目多了解一些兵马司的情况呢,所以也就笑着又拒绝了许吏目的好意。
等掌柜下楼安排菜肴的时候,吴世恭又让一旁服侍的小二出门等候。因为接下来他要问许吏目一个现在他特别关心的问题:“那么每个月这些个副指挥和百户要交给本官多少?”吴世恭的语气十分的肯定,但这个问题一多半倒是蒙的。当明白衙门口这么多人的来意以后,吴世恭怎么不知道,兵马司的这些人是在上下其手的利用兵马司的权力来捞银子呢?吴世恭在前世,收保护费和看场费也是他的一大进项,而那些管理着一片片地方的和一个个场子的,他的手下大小头目,每个月都也要给他固定的费用。吴世恭相信,现在在兵马司的情况也基本上八九不离十。既然现在他是署理指挥了,是南城兵马指挥司的大老板了,他的手下捞到了钱,当然要给他一份。
许吏目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没想到吴世恭早就知道了兵马司的猫腻。他一下子想到,吴世恭虽然有个赘婿名声不好听,又是个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但他的背后有着两个侯府。就算是吴世恭本人不明白,这两个侯府中总会有人明白吧,一定是那些明白人告诉情况给了吴世恭听。自己还是太一厢情愿了。于是,许吏目就以为吴世恭已经了解了情况,再说就算自己不说,以后吴世恭也会在他人那里打听明白,自己也就没必要里外不是人了。所以,许吏目很快稳定了情绪,把情况详细地向吴世恭介绍起来。
原来,每个副指挥按管理的辖区油水多寡,心黑与否,按照每百户所收七十两到一百两不等。他们再按照自己管理的百户所的数目给指挥每月一百户所五十两银子。吴世恭点点头,和自己估计的差不多,果然是金字塔式的分肥体制。
突然,吴世恭有了个疑问,问许吏目道:“那么指挥直辖的四个百户呢?”
“他们当然直接把银子交给指挥,当中就不要再剥层皮了。不过,指挥直辖的有两个百户不用交,一个是指挥的亲兵百户,另一个就是水龙队。”
这解释吴世恭倒能理解,贴身保镖和消防队本来就没有什么外快嘛。
“那现在,除了那两个百户外,本官岂不是有五个百户能直接收?”
“确实如此。”许吏目眼中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从实惠来说,吴世恭这个副指挥兼署理指挥油水反而比正指挥大。
“那收到的钱,本官个人能得多少?”
听到这问题许吏目为难了,不是许吏目不肯说,而是这问题太专业了。每个月兵马司指挥收到这些银子后,确实有一部分不能落到自己的腰包里。比如:亲兵们总要花些银子来笼络;受伤的总要给点汤药费,要不以后没人会为你卖命;监察御史和兵部主管那里要送常例,但这又不是按月给,而是按着三节两敬的规矩给。这些情况很复杂。许吏目虽然也知道些情况,但是,为以前的李指挥办这事的是他的贴身师爷,许吏目并不了解详细的情况。
看到许吏目的为难神情,吴世恭也明白可能许吏目确实不了解情况,于是笑着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吴世恭很满意,今天该了解的情况基本上许吏目都告诉了自己,虽然留了个尾巴,但那事可以慢慢来。于是吴世恭吩咐门口的小二进来上菜,俩人开始风花雪月地闲聊起来,场面上一下子融洽了起来。
第19章 愤怒的拳头
薛勇被掌柜安排的小二带到了酒楼后的一间,安排各家奴仆进餐的屋子。那小二把薛勇带到一张有空位的桌子前,安排薛勇坐下。桌子上已经摆放了四菜一汤,还有一盆米饭,一盆馒头。薛勇拿过了一个馒头,一条条地撕下来塞进自己的嘴里。一边吃,他一边陷入了沉思。
在薛府,共有三百多位护卫亲兵,在他们其中,最优秀的二十几位成为了薛濂的贴身护卫。薛勇和薛强都是这二十几人之一。而且他们是清一色的家生子出身。家生子就是世世代代在薛府中做家奴的人。当然其他那三百多位也基本上也是家生子出身。只有少数的几位是薛濂在京营中挑选的比较出色的低级军官和兵丁,补充进了他的护卫亲兵中。当然,他们这些人只要是加入了护卫亲兵,就一定要卖身给薛府,也成为薛府的家生子。
可能读者大大们有个疑问,为什么他们好好的军人不当,而要成为别人家中的家奴呢?其实,在明朝,对平民百姓来说,到大户人家做家奴是最好的工作之一。全家没有徭役;工资收入高、外快赏赐多(这从前文中就可以看出,绣竹也就在吴世恭身边做了七、八年的丫鬟,月例还都交给了她的父母,而且吴世恭这里很受到吴府的冷落。但就是这样,她都可以积攒起十八两银子。在明朝,十八两银子可以让一家四口的中户人家过上一年多);生老病死有保障,子女的工作可以解决(继续做家奴)。那简直不是铁饭碗了而是钢饭碗了。唯一的缺憾是子女不可以参加科举。可平民百姓家有几个孩子识字啊?但反过来说,只要主家有需要,这些家奴也得给主家卖命。
而作为薛濂的贴身护卫,薛强和薛勇他们,都进行过很严格的军事训练。因为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薛濂的保镖,而且是当薛濂如果带兵出征的话,他们是作为军官使用的。
与薛强抽签成为了吴世恭的护卫不同,薛勇是薛濂和其护卫首领薛永利亲自挑选出来的。因为所有的人,包括其他的那些贴身护卫都知道了,他们的姑爷是个书呆子,年纪又轻,没有什么社会阅历。更知道姑爷的性格比较的小气,而且对待下人比较的刻薄。因此,薛濂和薛永利就要挑选一名稳重的,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的护卫来辅佐吴世恭。
而薛勇正是最适合的人选。他的年纪比较大,都要近三十了,做事也很稳重。他的脾气还很好,有些老好人的味道。尤其是他识的字比较多,脑子也比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