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幸好,李自成的亲属出钱把李自成给营救了出来。
被营救出来以后,李自成又知道了自己老婆和他人通奸的消息(李自成的男人魅力可能有所欠缺,他的前后两个老婆好象都和别人通奸)。一不做,二不休,李自成索性把艾举人和自己的老婆都杀了。
在崇祯二年,两件命案在身的李自成,带着侄子李过只能够投军,并且由于李自成个人的武勇,很快被提拔为把总(明朝低级武官,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带领一百多名兵丁)。
但是没过多久,又因为欠饷问题,李自成发动兵变,把他军中的上司和当地的县令都给杀死了。就这样,李自成举起了造反的旗帜。并且投入到高迎祥造反的队伍中去。
李自成作为第二任闯王,成为明末农民造反后期的主要领导人,并且他率领的造反大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掘墓人。那他的军事才能,还是为人处世和做人上,肯定也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李自成造反的原因和他采取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李自成是个恩怨极其分明的人,他报复的手段也是十分残暴的。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造反领导人中,唯一没有接受明朝官府招安的领导人。他对明朝的仇恨是刻骨铭心的,完全是不共戴天。当然,李自成也是完全被明朝官府给逼上梁山造反的。
而且,聚集在李自成身边的主要将领和以后他得到的一些文人幕僚,他们对明朝官府的仇恨也是刻骨铭心的。因此,他们制定出来的政策,是和整个士绅阶层是绝对对立的。这也是李自成打下了江山,但坐不了江山的主要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看张献忠。这时候的张献忠已经从延安府捕快岗位上,因事被革职。他这时候也投了军。
后来,他在军中犯法当斩,可是他的上司看到张献忠状貌奇异,只是在重打一百军棍后,把张献忠除名了事。张献忠也从此便流落乡间。由此看来,长的比较怪的人也是有前途的。
也是生活所迫,张献忠在崇祯三年拉起队伍造反了。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很快便成为了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
从张献忠两次被老板炒了鱿鱼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张献忠是个漠视法规,胆大妄为的人。
张献忠在农民造反首领之中,并不是以军事才能闻名的,而是以多谋善断闻名的。张献忠也是这些首领中,最狡猾,最残暴和最凉薄的一个。
最后我们来看看罗汝才。这时候的罗汝才的情况不详。但是因为他也马上要造反了,所以,他的生活过得肯定也不怎么样。
罗汝才在明末的农民造反首领之中,是特点最鲜明的人。他是军事才能最杰出的;也是对造反事业最摇摆不定的;还是流寇气息最为浓厚的。
不过,罗汝才这个人,性格豪爽,江湖义气很浓厚,一副演义中英雄豪杰的模样。可是,他这种性格,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在明末时,那疯狂的年代中,就注定是个悲剧性人物。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一句流行话——性格决定了命运。
接下来把我们的目光对准关外。
皇太极即位已经两年了。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的使用下,以及皇太极的几位兄弟,尤其是二贝勒代善的配合支持下,皇太极已经坐稳了汗位。可是,皇太极还是面临着内忧外患。
女真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满族,并不是一个游牧民族。女真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而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后,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是以熟女真为主的。
那生女真还保留着渔猎的传统。可熟女真却是以耕田种粮为主的。因此,这一次席卷整个北方地区的大旱灾,对皇太极管辖的后金地区的损害也是极其巨大的。基本上造成了整个地区,粮食几乎绝收。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面临着三面环敌的窘迫状态。在南面的大明朝军队就不用说了。在皇太极的东面,有明朝的铁杆藩国——朝鲜。
虽然在皇太极一即位以后,后金就向朝鲜发动了第一次的征伐,但是,朝鲜虽然和后金签订了条约,却还是明里暗里和明朝暗送秋波。并且向驻扎在东江的毛文龙军队运送了大量的物资。
尤其是在东江的毛文龙,只要后金军队一不注意,就趁机对后金进行骚扰性地进攻,牵制了后金大量的兵力。可是,因为毛文龙驻扎在皮岛上,没有水师的后金军队对毛文龙的军队也无可奈何。只有派遣两个旗,也就是后金军队四分之一的兵力(后金军队是有八个旗的兵力)牢牢地看住毛文龙的军队。
而在皇太极的西面,有着具有成为另一个成吉思汗美梦的林丹汗。
虽然在努尔哈赤的时期,后金军队就不断地打击和拉拢蒙古部落。但是,作为整个蒙古部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林丹汗的影响力也是极其巨大的。
一山容不下二虎,一个草原也是如此。林丹汗和他的察哈尔部落屡次三番地和后金发生了战斗。虽然后金军队屡屡获胜,但是也被林丹汗的蒙古军队搞得不厌其烦。
就在崇祯元年的二月,皇太极派出了后金军队向支持林丹汗的蒙古部落发动了猛烈地进攻。虽然获得大胜,但是,林丹汗的元气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皇太极就准备在秋季,向林丹汗再一次发动进攻。
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在左右两侧都有敌军的情况下,现在的后金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也不敢向明朝内地发动进攻。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在崇祯刚即位的时候,明朝的局势根本就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应该说,明朝整个朝廷,手中还握有着满把好牌。只要明朝的朝廷按部就班地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其实明朝的局势还是很稳定的。
所以,在这里也要纠正一个错误的看法:崇祯皇帝是接下了前面几位皇帝留下的烂摊子,虽然他十分勤政,但是最后还是无奈地亡了国。
当然,明朝的亡国也不能够怪到崇祯皇帝一个人身上。但是,作为当时的明朝皇帝,他是肯定要负最主要的责任的。
因此在最后,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京城。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位众望所归的大臣。
在之后没几个月,崇祯皇帝就和这位大臣进行了一番交谈。而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交谈,却对明朝以后的局势,尤其是辽东关外的局势,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这次交谈就是崇祯皇帝和袁崇焕进行的——平台召见。
第110章 平台召见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即位半年多了。他已经过了刚即位时的兴奋期。又因为崇祯皇帝秋风扫落叶般的清除了魏忠贤一党,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是完全掌管了朝政。他也是信心百倍地想干一番大事,成为尧舜之君。
崇祯皇帝对传位给他的哥哥——天启皇帝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和天启皇帝之间的兄弟感情相当的好。要不然,天启皇帝也不会在当时的信王成年以后,不把他赶到地方上去就藩,而把他留在京城。也不会后来很爽快地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崇祯皇帝。
不过很奇怪的是,明朝所有的皇帝,对自己家人的感情都十分得深厚,一点儿也没有体现出——“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的含义。甚至有的皇帝还是“气管炎”。更夸张的是,有些皇帝还把服侍自己的太监,当成了亲人来看待。这也是造成明朝宦官横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崇祯皇帝又从心底里,对天启皇帝的所作所为是深恶痛绝。所以,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他就要杀掉魏忠贤;天启皇帝做木匠,不理朝政,崇祯皇帝就要勤理朝政;天启皇帝派出太监去征收商税和矿税,崇祯皇帝就要召回这些太监,取消商税和矿税。
可是崇祯皇帝不知道,他所作的这些事,都是他从小从教他读书的那些文官嘴里听来的。
这些文官教得对不对呢?从道理上来讲,都对。而且他们教授崇祯皇帝的大部分做法,也绝对是正确的行为。
但是,这些文官教授给崇祯皇帝的内容中,是夹带着自己的一部分私货的。因为这些文官的背后,都是有自己的利益集团的。这些利益集团当然要通过这些文官来反映出自己政治上的诉求。而国家制定的某些政策,可能是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不利于整个国家的。比如说是商税和矿税的征收。
没有政治经验的崇祯皇帝并不知道,有些事虽然要在天下万民面前大义凛然地说,但完全可以说一套,做一套的。
而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平静了下来。他发现前面的几任皇帝确实遗留下来很多问题,他即位以后也碰到了很多问题。可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都需要钱。而这时候的明朝朝廷的财政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可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无非是开源和节流这两个方面。而那些文官提出的政策,不仅不开源,而且要把已经开源的水管龙头关小,甚至关死。
而崇祯皇帝因为自己从小所受的教育,又因为身边没有同样熟悉政务,也同样知道这些文官猫腻动作的宦官们的提醒,崇祯皇帝竟然傻乎乎地批准了这些政策。
为什么这些宦官不提醒呢?因为他们看到了魏忠贤的下场后,不敢啊!这也体现出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的恶果来。
那开源那条路既然走不通,那只有走节流这条路了。
当时的明朝朝廷中,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军费,占明朝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而在军费开支中,辽东的军费开支又占整个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
而且辽东的军费开支,几乎是年年递增。在萨尔浒之战以后,明朝军队在辽东,是处于防御的劣势中,为了抵御后金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明朝朝廷花了大笔的钱粮,以及派遣了一部分军队来加强辽东军队的实力。
除此之外,明朝还在辽东建造了大量的堡垒。而这一切,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粮。可是,就算是这样,辽东的局势依然没有什么好转。对于明朝朝廷的财政来说,整个辽东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无底洞了。
而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就想:集合全国的财力,砸锅卖铁,凑集一大笔军费。再往辽东派遣一名名将(明朝因为都是文官领军,所以这个名将也一定会是文官)。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辽东局势彻底扭转过来。甚至完全消灭后金军队。
如果那样的话,只要咬紧牙关挺过前面这几年,那明朝整个财政问题,将完全活了起来。
应该说,崇祯皇帝的想法是正确的,也是完全符合逻辑的。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个政策的实行,使得旱灾以后救灾的钱粮得到了大大地压缩。因此,现在在陕北的农民造反队伍,从星星之火立刻燎原到整个陕西省。
也不说这些题外话了。那现在应该派哪一位文官主持辽东的军务呢?当时,众望所归的大臣只有两名:孙承宗和袁崇焕。
但是因为当时的孙承宗年龄已经很大了,更因为孙承宗曾经是天启皇帝的老师,鉴于崇祯皇帝对于天启皇帝那复杂的感情。所以,崇祯皇帝打心眼里不愿意派出孙承宗去。
那就只有袁崇焕了。
这时候的袁崇焕确实比较幸运。虽然在以前,他也是魏忠贤一党的。但是,因为他一直在辽东做官,远离京城这个中枢。所以,他也就基本上没有得罪过任何其他的文官。
对于袁崇焕来说更幸运的是,在天启六年时,在魏忠贤发动的对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打击中,他和薛濂是一派的人,主张不扩大对文官的打击范围。
因此,在之后魏忠贤一党内部的争权夺利中,袁崇焕受到了另一派的攻击,不得不辞官回家。这样一来,袁崇焕也隐隐约约地成为了魏忠贤打击文官的牺牲品。在不明情况的人看来,袁崇焕仿佛是和魏忠贤一党对立的。而崇祯皇帝对于袁崇焕的看法正是如此。
所以,在崇祯元年四月,当有大臣上奏折,向崇祯皇帝推举袁崇焕时,崇祯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重新启用了袁崇焕。并且在崇祯元年的七月,和袁崇焕进行了重要的平台召见。
平台召见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看看史料或者百度一下,这里也就不灌水了。这次召见的大概内容就是:
崇祯皇帝向袁崇焕详细地了解了辽东的局势,并且聆听了袁崇焕关于解决辽东局势的看法。当袁崇焕向崇祯皇帝提出很多要求以后,崇祯皇帝也都满足了袁崇焕。在最后,袁崇焕向崇祯皇帝保证:只要朝廷确实满足了袁崇焕的要求,他将在五年时间内平定辽东局势。
在召见以后,崇祯皇帝立即赐袁崇焕尚方宝剑,并且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召见完毕以后,崇祯皇帝的心里是十分地高兴。他终于开始做即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了。虽然现在的辽东局面还是如此,但是,有了袁崇焕的保证和自己的支持,那好的开始不是成功的一半吗?
平台召见就这么结束了。但我们应该看看在这次召见中发生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就是:崇祯皇帝承诺将满足袁崇焕的所有要求,而袁崇焕也承诺在五年内平定辽东的局势。
因为这次召见是有史料记载的,而且记载得是十分得完整。另外,这次召见也是有很多大臣旁听的。所以,这次召见必定是十分正式的。因此,在这次召见中,所有人做出的承诺也一定是很严肃的。定下来的方针和政策也将成为国策。
但是从事后来看,崇祯皇帝是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承诺给一一实现了。而做出承诺的袁崇焕又怎样看待自己的承诺呢?
第二个就是:当有熟悉辽东局势,知道五年内无论如何也平定不了辽东的大臣,私底下向袁崇焕提出心中的疑问时,袁崇焕是这么回答他的。
袁崇焕的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现在皇帝的年龄还小,又不怎么了解辽东的局势。我看到皇帝为辽东局势焦心,所以就这么说,来安慰安慰他。
怎么回事?难道袁崇焕做出的承诺,是要逗崇祯皇帝开开心吗?他把这次正式的召见当成哄幼儿园小朋友的场所啦!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在史料中,把这位大臣和袁崇焕之间的谈话内容,记载得十分的完整。但是从事后来看,崇祯皇帝显然是不知道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的。这不禁让人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