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苍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起苍茫-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他说话并不隐瞒,也就开门见山的说道:“也不隐瞒世伯,这次前来也为此事。我意入股银行与轮船公司,还望世伯成全。”

虞洽卿惊喜之下又大生戒心,资金筹集不易,有人肯出资入股固然是好事,但就怕别有所图。上海常有外商以及走狗爪牙迫害民族资本之举,四明银行作为上海规模较大的新成立私营银行已经让外商极为不满,就怕有人为虎作伥吞并银行。

陈其美察言观色,从旁说道:“世伯请放心,光华乃南洋富商,并无列强背景。前番成立公司以襄助同盟会并赞助教育,今日前来,不过为民族资本略尽心意。”

“不知光华可入多少资本?”虞洽卿小心翼翼的问道。

见他有些意动,李秉衡迟疑了一下,还是报出了千万日圆的数目。

虞洽卿脑子如遭巨震般呆坐当场,自己奋斗至今不过百万两白银的身家,而对方随便就能拿出千万流动资金入股一个小银行,不是脑子坏了就是有阴谋。但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对方郑重其事的上门,又有同盟会的身份,想必不是玩笑,于是试探着问道:“那股份分配该当如何?”

李秉衡微微一笑,说道:“眼下国人欲办实业而苦无资金,身家巨富者资金宁愿入钱庄或外国银行,就这两点,这银行硬是办得。眼下这银行要办,船运也要办,而且要办成中国最大。不说远洋航运,就是这内河,也都是外国船运以及日人的天下。我意以三百万日圆入股船运公司,只占四成股份。但我有条件,所有船只须从南洋复兴造船厂购买。世伯不日可亲往南洋考察,再作决定。眼下七百万入股银行,我个人只占两成,英士占一成,世伯与其他股东可占四成,其他三成归入上海教育基金会名下。船运公司与银行运营我等一干不过问,任凭世伯做主。但银行贷款只能贷给民族资本,首批贷款名额还请优先考虑这份名单。”说着,将早已准备好的名单递了过去。

虞洽卿连忙接过来大略扫过一遍,只见永昌机器厂、张万祥铁工厂、顺昌翻砂厂、李涌昌机器、大隆机器厂、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等一批民族实业,不由心中大定。又细细想李秉衡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天下掉下的馅饼。又问道:“不知这上海教育基金会是何时成立的,我竟没有听说过。”

李秉衡哈哈大笑,指着自己的头说:“本来是没有的,只是我刚刚想到,于是它便成立在这里了。”见众人不解,又正色道:“这上海教育基金会将来作为公益基金管理组织,赞助上海乃至全国的教育。基金会财政公开,凡是向基金会捐款达到一定数目的企业都可以加入监管会,定期聘请专业财务人员进行基金运作核查,如查出贪污、挪用等不法事有权向董事局申请追究当事人责任。”接着又将基金会运行于监管等细节详细描述了一遍,众人听得新奇,但都觉得如此一来,虽然不能彻底杜绝贪墨,但基本很难钻到空子。

虞洽卿又是赞叹又是佩服,眼前的年轻人拥有的财力以及超人一等的气度,让他生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

“这基金会直接将来资助上海各个大学与中学等,我准备聘请在德国的蔡元培博士回来筹办大学担任校长,为我上海工商界培育人才。将来我们的实业发展与这些人才息息相关,所以现在未雨绸缪已是必要。”李秉衡简单为虞洽卿与陈其美介绍了酝酿中的上海工商大学。

陈其美本以为自己是个有魄力的,如今却见到个比他还有魄力的人,而且还不得不佩服。况且将银行的一成股本分给自己即是对自己的刻意结交,也是让代表青帮的自己与上海工商界的关系更加紧密些,单凭这份气度,这个朋友是一定要交的。

虞洽卿虽然意动,但是仍然谨慎的考虑再三才说道:“这银行的事我可以做的了主,今天就可以草签份协议,明日起核准银行资产等事宜便可以开始办。这船运公司的事情,我还得与董事局商议,明日我与各位董事召开会议再做决定。”

第二章 初露锋芒 第九节 刺端

商定第二天介绍李秉衡与各位银行董事召开座谈会后,李秉衡与陈其美等人起身告辞。

虞洽卿也不挽留,今日的事情让他心理上所受冲击甚大,还须仔细准备明日之事。想到往日四明银行由于资本微薄饱受外国银行的欺压,如今有大笔资金注入今后可再不必仰人鼻息,做大做强仿佛就在不远。但此刻他的心里却觉得这一切那么的不真切,仿佛在梦中一般。

接下来的几日里,虞洽卿陪着李秉衡视察银行运营情况并核对银行资产,与银行董事们召开联席会议后,一致通过李秉衡的资产重组、股权重新分配的方案。李秉衡当场将七百万日圆置入银行资本,并将包括日圆、英镑等多国货币价值三百万日圆存入银行。这番大动作让银行董事们都振奋不已,犹如拨云见日,曙光乍现。想到从此不用再艰难维持,苦苦支撑,虞洽卿等人纷纷松了口气。

李秉衡这步棋在南洋时就已想好,印的那批比真钞还真的“伪钞”如何花掉是个大问题。靠公司与小团体将那笔“外汇”投入使用,目标太大,难度太高。在后世洗钱有多种方式,这批钱花出去不成问题。外汇承兑、海外并购、股市期货等等都是大的渠道,但这个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经济环境并不允许。不仅是南洋,包括国内突然出现一大笔外汇,必定会引起列强的怀疑,反而得不偿失。况且列强银行在国内都印发自己的银行券,也就是钞票,将钱大笔存入外国银行有点难度。

四明银行眼下已经度支部批准印发自己的银行券,这是个利好。李秉衡入股四明银行一是扶植国内银行界,二是通过四明银行与南洋黄仲涵等人的几家银行将这批钱通过外汇承兑等方式慢慢投入洗白。

让虞洽卿想办法将这批日圆换成各国的银行券与白银、银洋,以备不时之需,虞洽卿对他深信不疑,立即付与行动。几百万的日圆用几次洗白,并不时难事。

在与虞洽卿等江浙财团约定两月后考察南洋复兴公司后,李秉衡带着特战队弟兄坐着青帮的船由陈其美陪同往南京而去。

在到达南京青帮控制的码头后,青帮的兄弟传递过来消息说由于南京方面守军大部分入浙,由于第九镇官兵同情革命者甚众,端方不敢调入浙江。所以目前的南京卫戍部队主要是第九镇新军以及江防营等旧军,而且端方令旧军对第九镇就近监视,令第九镇官兵大为不满,但武器弹药看管甚严,众人也无法。

打听到端方最近数日频频往机器制造局视察新购的机器,于是李秉衡与陈其美在机器制造局附近反复查看地形,决定在机器局外围杀端方,并定下了详细的逃生路线。

第二天众人早早到预定地点埋伏,四处街道的火力点都被李秉衡派人控制。万事具备,只等端方自投罗网。

想到马上要亲眼见证历史性的时刻,众人微微激动之余默默念着不成功便成仁等语。

李秉衡与陈其美装扮成米贩子端坐在临街的早点铺中,天色微暗,有点细细的雨飘着。每日的这个时候端方的轿子都会从这条街道走过。

两人用小杯喝着黄酒,就着花生米。才喝了一壶,就听得外面衙役清道的铜鼓声。陈其美拍拍手中的花生壳屑,扶了扶眼镜,轻声笑道:“来了。”

李秉衡点点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端方出行随从有三十八名衙役,一百二十人的卫队,以及数十名巡警。此时衙役与巡警在前头开道,后面端方与其他官员三顶轿子被百余人的卫队簇拥着慢慢的在街道上走着。

按照原定的计划,李秉衡等端方一行过去后从背后发难,四下里的火力点都分配了任务,巡警、衙役与卫队都有专人对付。

静静的看着端方一行从早点铺前过去,眼见的锣鼓震天,声势浩大,李秉衡轻轻的说了句:“这是为自己送终的鼓点吧。”

陈其美大笑,长身而起,从米袋里抽出复兴1式冲锋枪与李秉衡一起冲了出去。跟随在两人身后的五人这背靠两人封锁后路。

陈其美对李秉衡送给他的一把冲锋枪爱不释手,此刻这把杀人利器在他手中喷洒出绚烂的火花。“嗒嗒嗒,嗒嗒嗒”,这声音是这么的美妙。

看到李秉衡等冲出,徐锡麟大喊一声,所有人扣动了扳机朝着预定的目标倾泻着弹药。陈伯平冲着端方的官轿所在一连扔了三个手雷,巨大的爆炸声过后,周围数丈已经没有能站着的人。徐锡麟冷静的端着自动步枪一发发的点射,相比冲锋枪他更喜欢这种自动步枪。

端方的护卫猝不及防,短短数息便被打倒一片。强大的火力让他们混乱不堪,自顾不暇。最让他们恐惧的是不知道从哪杀出来的杀神们时不时的扔几个手雷过来,每一声爆炸过后,都有数名护卫丧命,且断肢内脏乱飞,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老护卫也是吓得如临屠宰场。大街上乱成一片,行人纷纷躲避奔逃。

长长的街道除了端方一行与杀神们再无别人敢存在,不过短短几分钟,战斗就结束了。陈其美提着枪冲上前,掀起端方的轿帘,只见一名官员浑身血污从轿中滚了出来,已是死的透了。仔细辨认后,确认是端方无疑,陈其美朝众人一点头,带头往预定的逃生路线撤退。李秉衡拿出在上海购买的照相机拍下了端方的死状,方声洞等人撒下一把事前准备的传单后,带着几个兄弟跟在后面看住后路。

一连穿过几条街,路上只有零星的巡警赶来,但见到对方火力凶猛之后,再也不敢跟过来。有几名巡警赶到事发现场时,看到的犹如地狱般恐怖的一幕。整个总督府出行行列全部在血泊中无声无息,没有一个活口,两江总督端方浑身上下中弹数十发,死状极惨,两眼圆睁,向世人宣告着他死不瞑目。有人捡起散落一地的传单,上面写着“同盟会为此事负责”,“镇压革命者的下场”,“下一个就是你”等语句。

不多时众人已撤退到了几条街外的一处民宅,换好衣服,将武器等藏在马车上。坐上原先准备好的马车,冒充粮行米商往码头而去。

即将穿过的都是第九镇新军的防区,之前已经疏通过新军赵声等人,到时帮助大家撤退。众人也略为放松些,平复下激动的心情。

许多人的心还在通通的跳着,仿佛还没从刚才的一幕回过神来。这是一群创造了历史的人,一群准备用自己与敌人的鲜血染红革命道路的人,一群无所畏惧的热血青年。从今日起,这些人都将名载史册。

即便是李秉衡也是激动不已,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必将对满清政府的态度发生改变,不敢肆无忌惮的迫害革命党人。

而陈其美者惊讶于众人爆发出来的强大杀伤力,类似的这种暗杀从目前来讲是没有办法预防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不顾自身安危,这个世界几乎没有杀不死的人。

路上虽然有人盘查,但有惊无险的回到了青帮的船上。几艘船轻轻划过水面,而南京城中此刻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二章 初露锋芒 第十节 惊雷

九月的艳阳天,转瞬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眼看要下起雨来。闷热的午后突然就黑了下来,犹如黑夜一般笼罩了整个京城。外面飞沙走石,只有眼前一片是有光亮的。

九天外轰隆隆的打起雷来,一声比一声响,道道闪电穿过云层象电蛇般乱舞,万钧之力威压着下方破旧的宫殿群。

刚刚睡过午觉的慈禧呆呆地望着四周的黑暗,又是一道水桶般粗的闪电横过殿前,殿内短瞬的一片雪亮,又重归于寂。被猛的吓了一跳,用手顺着有些憋闷的胸口,眼看着哗哗的下起倾盆大雨来。

“今天的报纸呢?读来听听。”

两名随侍太监应了一声,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大摞报纸放到桌上,其中也有《纽约先驱报》和《远东评论》等外国报纸。

慈禧有午睡后听人读报,听些奇闻逸事的习惯。

又有专门读报的太监跪在蒲团上,拣报纸中能吸引人的读了几段。

慈禧听的有些百无聊赖,让人把底下的《纽约先驱报》和《远东评论》等报拿上来,看看有没有希奇的图片。外国报纸虽然看不懂,但是经常有些图片,看看也无妨。

今天的外国报纸正面首版都差不多,竟然好象是个死去的中国官员的照片,躺在血泊中。幸好是黑白的,没那么刺眼,但看了还是有些毛骨悚然。

慈禧有些震惊,急忙拿起来看时,只见红宝石金顶上两颗显眼的东珠,脑瓜子嗡的一声,老眼昏花间瞥到那官员朝服上的那只仙鹤,眼前一黑,仿佛天旋地转似的。过了许久,才缓缓顺过气来。“端方,端午桥,居然死了?不,不,这一定是外国人玩的把戏。”厉声问下边吓的不住磕头的两个小太监:“皇上可曾来过?”

有个略微胆大的,怯怯地回道:“回禀老佛爷,皇上刚才来过,见您在歇息。眼下正在偏殿侯着。”

“去偏殿,就说我醒了,着他来说话呢。”

小太监一叠声的应着,猫着腰一路小跑而去。

“那些革命党人的报纸呢?也拿来让我看看。”每天也有革命党人办的报纸送进颐和园,有时慈禧高兴时也会让太监看看,上面有什么她感兴趣的东西,但一般是不呈进殿内的。

另一个小太监一溜烟的跑了出去,只几分钟的工夫就拿了几张报纸过来。

慈禧亲手拿起上面的几份报纸,《神州日报》、《民报》、《国民报》等立宪派、同盟会的都有。上面无一例外的都用头条登了端方被刺的报道,并配上了端方死后的照片。颤抖的手几次想使力将报纸撕了,但已经聚不起力。脸色从阴到暗,再到苍白,剧烈起伏的胸膛快要爆炸一般。

再也无心看眼前的报纸,声嘶力竭的朝着太监们喊道:“去,多调几队禁卫来!铁良呢?快让他来见我。这些该死的革命党人,杀不尽的革命党人,实在是可恨之极,可恨之极。”

这时光绪也赶了过来,身上也淋了些雨。之前已有太监跟他通报了太后正在为端方被刺发怒的消息,一进来就请安问候,并连忙将朝会上汇集上来的端方被刺的始末与细节讲给慈禧听了。

“同盟会,又是同盟会。那个姓孙的医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